1. 老年痴呆症能控制吗看着老人心难受怎么办
老年痴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斑(简称脑蛋白斑)的形成,β-淀粉样蛋白在形成斑块前就开始破坏突触,突触的“亏损”使神经细胞死亡,神经细胞更无法通过“亏损”的突触将信号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也就是神经递质的缺失,从而造成记忆障碍、行为障碍等老年痴呆症状。
PS纳豆,是专门用来补充大脑神经元缺失营养素PS(磷脂酰丝氨酸),激活受损神经元、复原脑痴呆的生物复合制剂。PS(磷脂酰丝氨酸)是大脑神经细胞内专门用来维持蛋白功能正常的营养素,所以要解决老年痴呆就得补充PS。这是国际医学界在老年痴呆方面的一个最新突破性成果。
老年性精神病是以缓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它常以性格改变最先出现,早期表现为多疑敏感,狭隘自私,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草率马虎,生活懒散,食欲减退,睡眠颠倒,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障碍的日趋加重,刚开始是近事遗忘,渐渐延及过去,对远事也多遗忘,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姓名,不认识自己的子女。由于记忆缺失,常不自觉地虚构事实加以弥补,进而丧失定向能力,会出现离家散步找不到家门的情况。病程辗转2~3年,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的感觉、反应、动作迟钝,对外界事物逐渐失去兴趣,或出现幼稚性欣快,语言、行为杂乱无章。在躯体症状方面,皮肤萎缩而干燥多皱,发白齿落,舌、手震颤,视力、听力减退等。老年性精神病多发生在60岁以后,它是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各种不良因素如中毒、感染、外伤、消耗性躯体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脑萎缩。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与青年人相比,一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及发病过程本身没有一定的形式,而且容易造成并发症。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有:
(1)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每一个病例仔细探讨一下它们的病因,可以找到许多因素,如身体的异常、素质问题、性格反常、环境问题、心理亢奋等。而且有时还弄不清些因素中何种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2)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一般有两种症候群:一是急性脑症候群,大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另是慢性脑症候群,这大多表现为痴呆状态。这两种症状在老年期是非常有特征的,一般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是常常出现的。
(3)老年期的精神疾病与身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在老年期忧郁症中,精神症状——忧郁症还常常伴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尤其是食欲显著下降,容易造成体重骤减,发生脱水症状,甚至有时还因此引起明显的全身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4)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是变化无常的。
(5)老年期精神疾病多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期精神疾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
(6)老年期精神疾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环境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治疗意义。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大脑的衰老。大脑是进行神经活动的器官,并且起着对全身各种机能进行调整、综合的控制作用。一般认为,从30岁以后大脑的神经细胞逐渐减少。80岁的老人与30岁时相比,大脑的重量减轻,因此,记忆减退,反应速度减慢。如果发生大脑病性老化过程的话,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大规模的且高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引发老年痴呆症。当大脑发生这种老化时,会产生记忆力显著下降,同时,连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事情也会稀里糊涂。此外,作为大脑病变性老化,会发生大脑血管动脉硬化,结果,就造成脑梗塞、脑溢血等,神经细胞由于缺氧和没有补充营养而衰退,精神机能显著下降,日后就会导致脑血管障碍性痴呆症。
(2)身体疾病的影响程度。老年人,精神与身体息息相关,老年人容易得种种慢性疾病,肉体本身也很容易成为精神上不安的源泉。这些都是老年人的特征,与青年人很不相同。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心理原因。人在老年期丧失许多东西,如身体上的健康、经济上的独立,此外,还有如退休、亲朋好友的不幸等由此而丧失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而且,这种经历的丧失,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点上,通常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另外,经历的丧失有可能成为心理上的压力,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老年人又不得不以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力量)去应付和忍受这些变化。
上述这些感到有精神疾患的老年人怎么进行心理治疗?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努力和把握。
其一,性格不要过于内向。人的性格当然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过于内向。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绪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设法使自己情绪愉快起来。怎样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接触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谁都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要鼓起勇气多接触人,多和人说话,鼓励自己在人群面前锻炼,以逐渐改变怕见人的自卑感和过于内向的性格。
怕与人接触的老年人可以从助人入手来解开思想疙瘩。中国有句老话:“助人是快乐之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要经常考虑别人,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做些事,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你也就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很重要,有些人得病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没有安全感,只有整日缩在自己精神世界里,越躲越会出毛病。
其二,不要作“白日梦”。作“白日梦”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绪从梦中解脱出来,结果常常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越想陷得越深,最后难以自拔,而成为精神上的隐疾,以致影响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为性格内向者。性格内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与人来往,不声不响,好象很平静,实际上脑子不停地在活动。有的独自一人在那儿冥思苦想,海阔天空,虚无缥缈,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靠从想象中得到,如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做出了学术贡献,到国外去旅游,等等。这种脱离现实而又达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梦”。有精神问题而又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真正安静下来,在休息时就不要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考虑那些离自己现实生活较远,或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时想不清楚,也要强迫自己先放一放,过一些时候再考虑,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其三,不要让自己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生活单调、乏味会使人对一切丧失信心,容易陷在苦闷中,导致和加重心理问题,无法协调自己的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协调情绪、平衡神经活动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丰富多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样的生活岂不太乏味、单调了。人总得有点兴趣和爱好,例如下棋、打桥牌、集邮、书法、作画、看小说、欣赏音乐、钓鱼、滑冰、打球、游泳、爬山,这些室内的户外的活动都可以。就是织毛衣、聊聊天、学学烹调也很好。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
其四,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其五,要时常保持一个远在的生活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精神上就不会纠缠在一些小事上,也不会感到空虚了。寂寞空虚的人,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充实生活的内容,使精神有良好的寄托,一些无谓的烦恼和忧虑就会减少。这里,特别应强调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如自己定个奋斗目标,准备在艺术方面或工程技术方面、医学方面、管理方面或其他方面做些什么,然后围绕这些目标,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内心就会感到充实,没虚度光阴,也不会胡思乱想。另外,学习也是锻炼脑子的一种方法。脑子不好好用,就要衰退或走偏。而脑力正常,精神状态也会正常。
其六,不能懒懒散散。一天的生活要安排紧凑些、充实些。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到明天,明天有明天的事。如今天的事不做完,老挂在心上,就有负担,做完了,就轻松了。拖拉,心理不愉快,会影响情绪,引起烦躁,尤其对心理有问题的人更是如此。
其七,用体育锻炼来休息脑子,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不光是锻炼骨骼、肌肉,也锻炼了身体各系统,其中也包括神经系统,可以使之敏捷、灵活、坚强。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为影响的。身体健康了,心理也会随之好转的。再有,体育锻炼还可以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使头脑确实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体育锻炼必须经常化。
其八,不要过于注意身体。人对自己的身体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产生自我暗示,经常会觉得这儿痛、那儿不舒服,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这个病、那个病。当然,病是想不出来的,但精神方面出了问题,负担重,要偏离正常;注意力不能“内收”,所谓“内收”,即老在自己身体上找毛病。有的老人比如头有些痛,就怀疑脑子里长东西,心里烦躁,不痛快,精神紧张不安,对外界一切正常活动都不感兴趣,自我暗示觉得头痛越来越厉害,又不敢去医院检查,怕检查出病来怎么办?结果导致神经官能症。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工作、事业、兴趣爱好、与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开朗,心情愉快。
上述八点如能做到,有精神疾患的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无病的,可以使自己保持精神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 刚刚发现父亲得了老年痴呆那一刻,你的内心有多崩溃
我妈妈早老。五十二确诊,我和姐姐直接懵了……
3. 老年痴呆的内心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有人得了老年痴呆病的话,我觉得心里一定会很痛苦的,因为你会看着她,慢慢的忘记你。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4. 人有灵魂吗那老年痴呆,和精神病怎么解释睡觉后怎么解释
佛教中好像管灵魂成为阿赖耶识,也就是心。“心”义为“集起”,就是积集种种善业和不善业的“习气”所在。习气是种子的异名,我们的内心,平日受外来的六尘缘影所熏习,使遗留下来的习气种子在内心,积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灭坏,将来遇到外缘的激发,又会生气现行的果法。所以在唯识学上,把这心名“阿赖耶识(藏识)”,就因为它能含藏受熏得种子的功能,永远不会失坏,因此得名为心。西方称之为灵魂吧,一个意思吧。
老年痴呆我想是因为身体的病变导致灵魂的像是被掩盖住一样,但是并没有没啊,虽说他痴呆了,但他不还是他么?不还是没有变么。
精神病是因为这个人以前也有可能是前生,做了种种不善业,现在收到了这个果报。但是这个灵魂心是没有变的。
睡觉嘛呵呵,就是心暂时的沉睡住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你不还是你么。
5. 发现父亲得了老年痴呆,你的内心有多崩溃
我从外地回家看他,他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你是谁呀,从哪来呀!
6.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有哪些
引言: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这个身体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那么像那些老年痴呆症可能就会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严重的打击。但是即使是自己的父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话,那么也能够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的一些事情本身就是出于自己的内心,对于自己的孩子有特殊的感情。其实像阿尔兹海默症,它的早期症状就是出现疾病衰退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近期的记忆会消失。可能就是自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却不记得早上吃的是什么食物,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带自己的父母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没能够及时的发现,那么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有哪些呢?在这里小编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到以下的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通过咨询医生能够了解到阿尔兹海默症,就主要表现在近期遗忘,然后像学习和接受新东西的功能出现了下降。这个时候父母就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够完成好自己日常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子女多给予自己的父母一些照顾。
7. 老年痴呆是大脑哪个区域出问题了得了以后能控制吗
咱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是阿尔茨海默病,大部分觉得是人脑产生了衰退和异常造成的。现阶段人们对人的大脑这一“精密仪器”的科学研究和掌握仍不充足,对老年痴呆症的掌握也很比较有限。
另一方面,咱们的饮食搭配层面还要特殊的留意,应当尽可能少吃一部分高油高盐的食材,多吃一部分蔬菜水果和蛋白的摄取,蛋白质含量较为高的有鸡蛋鱼肉类这种,因此我建议咱们大部分要每一个星期最少吃一次鱼肉,平常要多吃一部分鸡蛋。
我觉得维持生活规律,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十分基础的养生秘诀,可是相对于老年人而言同样的十分关键,规律性的饮食搭配和作息时间生活习惯,能够让我们很好的调整自身的人体专业技能因此在咱们年迈之后,更要留意这种最基础的健康养生生活习惯。
8.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属是如何熬过来的
我丈夫是阿尔茨海默病(早老性老年痴呆患者,)他就向三岁小孩一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初刚生病时,几个医院的专家会诊、讲他最多就能活五年,经过住院治疗,长年吃药,我经心护理,每天向带孩子一样,到现在己经十一年了,没有在往坏处发展,我己经习惯了,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把他交给谁我都会不放心,他看不见我也会不高兴。我把他当成小孩,不管做错了什么,都会开心一笑不跟他着急,自己在收拾一下就好,可是他重复的去做,有些事情为了避免重复发生,把东西放一个房间把门锁上。
9. 中国人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坚持什么习惯,这个病会避而远之
中国患老年痴呆的患者越来越多,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是离不开的。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哪些喜欢容易得老年痴呆,我们应该坚持哪些好习惯来避免老年痴呆。
一、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经常与他人交流,不要一个人闷在家里,多与朋友邻居走动交谈。因为经常与朋友聚聚会,与邻居唠唠嗑可以减轻压力,保护大脑神经元,这样就不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之所以会患上老年痴呆症就是经常不与外人沟通交流。所以说你家里有老人,一定多陪伴他们,多跟他们沟通。
四、保持良好的心情。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成家立业了,很多老年人就被忽视了。尤其是剩一个老人的时候他们是非常空虚的,内心也是极度不安与孤独,这样的老人也容易患老年痴呆症。所以要关爱老人,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不孤单。心情好了,啥病也就都远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