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开办老年公寓前景如何
老龄化社会已然来临
“那时候,可能公交车上都是白头发的,谁也不用给谁让座。那时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带电梯,很多篮球场改成沙球场。那时候,开车租的是老人,当服务员的也是老人……”,当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嘴巴惊愕得张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动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与老年人为伴,未来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让年轻的你感到恐怖?
也许上面描述的场面有些夸张,但是下面的几组数据的确会让你感到压力和紧张:根据联合国在第二届老年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到2050年,甚至可能达到40%。到2004年底,我市离退休人员达263335人。这样庞大的老年人口已成世界之最,同时也在预示着中国正日益进入老龄化社会。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国少生了3亿多人,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出生人口远远抵不上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老年抚养比重的上升、退休金制度陷入困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一个问题:几十年后,谁来照顾响应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子女的这批老年人?他们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养老方式?
老年公寓缓慢升温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2亿,老年人患各种疾病的比例高达60%-80%,独生子女夫妇子女少的状况也会使这些人更多地依赖社区服务和选择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而近几年老年公寓的出现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
老年公寓是指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老年住宅,属于机构养老的范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老年公寓已经很普遍,并且出现低、中、高档分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政策室 曾对北京1600余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达1000余人,一些老年公寓还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获得老年人的欢迎。
我市最早的老年公寓是1996年社会福利院开办的,有自理、半护、全护服务,且收费不一。近几年各个县的福利院也正积极扩建为综合福利服务性的老年居住场所,像条件比较好的隆化、宽城、承德县、营子的老年公寓已经有一些老年人入住,但数量并不多。
除了国家投资兴建的带有公益性质的老年公寓外,近几年我市也有不少个人投资开办老年公寓,但由于条件差、资金投入大等原因很多都宣布失败,目前市区个人投资兴建的老年公寓只剩下位于石洞子沟村的乾寿圆老年公寓,里面大约入住20几位老人。
老年公寓为何受冷落?
老年公寓在我市从1996年兴建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发展得速度并不快,除了受地域经济条件限制的原因外,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老年公寓的扩大发展。记者曾问过10位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愿意去老年公寓居住?只有2位表示愿意,其他的8位老人均表示只有等动不了那天才去,只要行动方便就不愿去老年公寓。
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和乾寿圆老年公寓采访时,发现入住的老人年龄基本上在70岁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需要半护或全护服务,且这些老人大多性情古怪,经常互相发生争吵,对护理员百般挑剔,彼此之间很难相融。当问到他们来老年公寓的感受时,很多老人都对儿女把他们送来这一举动表现得愤愤然,一个劲儿地埋怨儿女不孝顺。也有的老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不愿表态,也不愿透露家庭住址和儿女姓名和工作单位,怕给儿女丢脸。在福利院,记者恰好碰到了送老父亲来老年公寓的一对儿女,但这对儿女一听说有记者采访时,立刻躲藏起来,且坚决表示不愿接受采访。福利院随行人员告诉记者,这对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可能是怕这件事对他们影响不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养老院是解决“三无”人员(无子女、无依靠、无经济实力)的养老问题,如果家中的老人被送到老年公寓定会遭到亲戚、朋友的耻笑,也会背上不孝的罪名,而老年人习惯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宁愿与儿女住在一起受些委屈也不愿选择去老年公寓居住。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老年公寓条件较差、设施不齐全、硬件跟不上也是造成老年公寓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市社会福利院1996年建立起市区最早的老年公寓,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房屋已经显得陈旧,屋子里味道难闻,看起来是又脏又乱,由于收费标准还是最初建立老年公寓时制订的,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每月收来的费用已经抵不上一个老人的花销,因此许多老人对一日三餐和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老年公寓的负责人也是满腹委屈,“一个能自理的老人一个月我们才收他300多元钱,除了一日三餐和住宿费用外,这点钱根本不够一个老人一个月的花销,而且我们市的收费标准是全省最低的。”私人开办的老年公寓受经济条件制约,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提供的饮食和服务,也不能尽如人意。老人的业余娱乐活动很单调,只能在狭小的房间看看电视或打打麻将,这就造成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精神生活贫乏,很多老人在此以泪洗面,想念亲人和朋友,在心里对老年公寓很排斥。
老年公寓出路何在?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发展并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专门为老人提供的养老场所,而是集休闲、居住、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场所。针对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开发商建立一些中高档老年公寓。老人交的费用不同,享受的服务也会大大不同,像那些拥有高收入且子女在外地、收入稳定的退休老人,大多会选择高档的老年公寓,享受居住、医疗、配套设施等各种周到的服务。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于北欧,现在在发达国家已经盛行。如新加坡专门建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区,屋内专门为老人设计,有方便轮椅,特制屋门等等,社会福利团体在公寓内经营社区服务站,有专门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日本也有“银发住宅”,60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可入住,有护士、保安等服务人员,提供细致完善的服务。我国一些开发商和经营者这几年也愈发重视“银发市场”,在一些城市建立了专门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这也为我市的一些经营者开拓“老年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可避免,老年人这一庞大的群体日益得到政府的关注,如何让“老者不再忧其屋”,让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年公寓的出现无异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接受和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相信时间不会太久,且人们不能拒绝这种趋势,因为谁都无法拒绝老去!本报记者 王海霞
以下是一个案,可供参考。
项目类别:一般招商项目
咸嘉老年公寓位于全国文明小区示范点、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咸嘉新村内,距市委、市政府约2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内及周边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是老年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好处所。
市场前景: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及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开办老年公寓是破解这一课题的良策,为大势所趋,能替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释,使老百姓得益,让经营者获利,前景广阔。
公寓地点及条件:
咸嘉老年公寓位于绿色环保、风景优雅的住宅小区——咸嘉新村内,东邻中南大学河南医学院及湘雅附三医院,西傍湖南商学院,北望市委、市政府,南接桐梓坡路,公交109、118、301、603均路经此地。区内有占地60亩的大型绿化休闲广场,游泳馆、网球馆、全民健身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邮电、银行、学校、酒店及其它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建设规模:
公寓总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绿化率38%,户型有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室一卫一厨两种,共59套。其中,第一栋建筑面积1533平方米,容32套;第二栋建筑面积1737平方米,容27套。公寓内设有餐厅、活动室、屋顶花园等生活、娱乐活动场所。
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建
合作方式:租赁、合资、合作经营
⑵ 想问问大家,未来养老院前景如何
未来养老院的前景很好。
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乡下。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打拼,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照顾家里的老人,所以只能将老人放到敬老院去。
⑶ 在未来,养老院将是大部分人最后的归宿吗
所以年轻时努力奋斗,老了有钱进好的养老院啊!养娃做甚???
⑷ 养老院这一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未来的养老院一定会非常的高端,现在一些比较基础的养老院即将被淘汰。
独生子女比较多,老人大多会选择去养老院。特别是70年代的人,在结婚的时候刚好赶上了计划生育,他们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在结婚之后要抚养四位老人,有很多老人怕给孩子造成压力,就会主动去养老院养老,不给儿女们增加负担。
⑸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养老院吗
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病残化,是未来社会要面临的问题, 养老方式也是以后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未来的养老院数量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养老院未来也必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透明化、公寓化和标准化。
⑹ 未来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怎样
没错,如今的我们,风华正茂青春无敌,但我们终归也有老的一天。当我们也老了,未来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曾经想象过吗?很多人或许会这样想象,等自己老了就回乡下,养养花,种种菜,多惬意!这种想法无疑是我们内心深处“思乡情愫和田园情结”的混合产物,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落叶归根”的古老传统。然而,这种生活太过理想化。等我们老了,这乡下是否还是我们现在记忆中的乡下?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当前所说的乡下,在未来几十年中,其变化势必天翻地覆甚至面目全非,或许进化成了城市,或许成了别样的农村,或许早没有私家花园可养花种菜。即使过了几十年,乡下还是现在的乡下,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我们,真能适应这种“还朴归真”的生活吗?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想象是住老年公寓,公寓生活或许更为现实,也更符合目前生活形态发展趋势。老年公寓应该是建在我们目前所在城市的郊区,这个郊区地域或许不是现在的郊区,或许会延伸扩展其原有界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恬静舒心,利于养生。最关键的是,它处在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处,既满足了我们期冀回归乡土的人生愿望,又不至于脱离我们熟悉的城市太远。在老年公寓里,住的都是老年人,也就不存在什么代沟,大家彼此生活在同样的年代区间,有着同样的生活记忆背景,就不会有沟通障碍交流断层,想必相处得其乐融融欢快无比。儿女们周末或节假日有空也带着小家伙们,常来看望我们这些长辈,逢年过节还带我们回去和他们吃团圆饭,我们和儿女们也不会因家长里短日常小事而烦心或操心,这样或许更能增进代际感情。每一代人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而且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代际之间彼此又紧密牵系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和情感关联,这才是“距离产生美”的最佳诠释。如果不幸的是,老伴先走一步,我们在老年公寓里也不至于空虚寂寞,碰到合适的也完全可以枯木逢春再找个伴,这生活过得不是很好吗?未来老年的我,在公寓里的休闲生活,既要玩体力也要玩脑力。玩体力,是让自己能多活几年,多几个观赏太阳如何升起的早晨,比如散散步,学学太极,实在走不动也打不了,就学和尚盘腿吐故纳新、瞑思宇宙万物;玩脑力,是预防或延缓自己老年痴呆,俗一点的脑力活就玩玩牌、打打麻将,雅一点的就背背红楼梦,把《红楼梦》所有诗词全给背得滚瓜烂熟,时不时吟唱自娱乃至自我陶醉,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当然,还有一种兼备体力、脑力双重特性的活,那就是写博客。能活到老、博到老,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自豪的成就啊!电脑前的你,想象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吗?
⑺ 老年公寓条件非常好,入住需要什么条件吗
很多老人或者子女为老人看养老院都应该会知道的事情,但现实是发现很多还是不清不楚的,也有些只是知道个大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老人入住养老院需要什么条件,入住流程是怎么样的?
最后是现代养老机构发展情况来看,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表明,无论是从经营管理和专业化角度,还是从老年人宜居舒适度角度而言,养老机构规模都不是越大越好,床位也不是越多越好,较理想的养老机构规模应在300张床位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专业化需求的提高,未来养老机构的小型化、化、连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⑻ 未来的养老院初一500字作文
从小到大,我见过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是去年春节前的一天,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买年货,我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我们一家三口先去银行取款,也许是快过年的缘故,前来取钱的人很多。没料到,就在这时,我见到了那个让我敬佩、尊敬的人。
他,是排在我们最前面的那个人,朴实的外表,木讷的表情,让人感到他是个刚进城的农村人。“姑娘,我要取三百块钱。”他对营业员说。营业员用瞧不起的目光瞟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给他取钱,大概是瞧不起他吧!那人拿着钱说了声谢谢就走了。在我们前面的人一个个取了钱离开了。那位营业员也很热情,丝毫没有刚才的冷漠无情。几分钟后,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急急忙忙地跑来了,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你多给钱了,我要取的是三百块,而你却给了我三千块钱。”那人依然平静地说。后来才知道,他取钱是为了给他的妻子抓药,到药店才发现营业员多给他钱了。
我仔细打量着他——乌黑的头发掺着几根银发,浓浓的眉毛,眼睛里布满血丝。一身破旧的衣服上还有几个补丁,看样子有四五十岁。想必他家也不富裕吧,况且还有个生病的妻子……
我和在场的人都被感到了,那个瞧不起他的营业员嘴里不停地向他说着感谢的话。
这是什么精神?这种高尚的情操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吗?大伯,你的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会把你当作榜样,永远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