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聚会注意事项
老年人身体不好,聚会的时候,应该避免过量饮酒,抽烟,不要太激动,聚会的时间不宜过长。
⑵ 老年人日常安全要注意那些
▲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
1.梯级,不平地板、滑溜地砖等容易造老人发生意外;
2.家具摆设、拥挤杂乱(玩具、物品等),也可能使老人跌倒受伤;
3.一些随时要用到的物品(食物),应该摆在老人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需动用到楼梯或登子等东西,这可避免家庭意外的发生;
4.老人晚上上厕所时,通常不喜欢开灯,因此卧房、客厅或厨房不应该有太多杂物,以免他们被绊倒;
5.不应该让老人坐太软的沙发,因为他们坐下后,起身比较困难;
6.家具不能太轻或容易滑动,这潜伏着危险,因为老人在家里行动时通常喜欢搀扶着家具,万一失去重心,容易发生意外;
7.灯光的亮度必须足够。
⑶ 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包括哪些
养老机构如何保障长者的安全,主要有以下几点:
护理护工,护理护工是保障长者的第一版道权防线,是长者的贴身守护者,护理护工照顾长者的日常需求,预防老年人出现意外,24小时不断的进行照顾,保护长者的人身安全。
食物方面,每个长者一般都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所以需要注意照顾好长者的饮食需求,进一步的控制好能量的摄入,保障长者身体安全。
园区安全,也就是养老机构院内是否安全,让老人住的安心,所以在安保方面,养老机构都会对安保进行招募并严格制定安保计划,保障院内长者安全。
⑷ 老年人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人到老年安全第一。安全问题应是老年人最应考虑的一个问题,老年人年高体弱,腿脚不灵便,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禁忌一些事情:
1、忌情绪不稳。老年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既要避免“乐极生悲”,也要避免“怒发冲冠”;即老年人要避免过度兴奋,也要避免脾气暴躁,以防止突发脑溢血、心脏病等意外的发生。
2、忌吃饭过快。老年人进食需细嚼,这样才有助消化吸收。饭吃得急,狼吞虎咽的极其容易发生噎食品。
3、忌站着穿裤。老年人多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站立不稳,且多有骨质疏松,站着穿裤子是很危险的,一旦站立不稳摔倒了,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4、忌用力排便。老年人因胃肠功能紊乱常发生便秘病症,因此,老年人应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当排便不顺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借助药物排便,不能硬排。因为过分用力排便往往导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休克以至脑溢血的发生。
5、忌猛然回头。老年人多有颈部骨质增生性疾病,颈骨急扭很易压迫血管,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摔倒的意外事件。
6、忌腰带过紧。老年人腰带最好使用松紧带,如腰带太紧,易使下身血流不畅,对肛门的影响最为严重,下身供血不足极易患上痔疮。
7、参加锻炼要量力而行。运动量不要大,更不能蛮干,尤其不能做像急剧旋转、过分负重以及比较长久的弯腰低头等动作。运动时,千万不要争强好胜,在气候过于炎热、过于寒冷时,最好不要锻炼。老年人锻炼时如感到胸闷、头晕、眼花或心跳过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活动,千万不能勉强锻炼。
8、要避免快速变换体位。老年人常因血管硬化,致使脑供血不足;因此老年人在变换体位,尤其要避免快速站立起,以避免脑缺血的发生。
9、不攀高。因老年人臂力和腿力减弱,身体平衡能力下降,且由于骨质疏松,一旦摔倒极易导致骨折,所以要尽量避免做攀高的动作。
10、行走安全注意。老年人独自外出不要走得太远,最好有家属陪伴外出,或带上一根手杖。走路时行动要缓,步子要小,还要注意路面情况以避免绊脚摔倒。不穿硬塑料底类的鞋
11、乘车安全。为防止被挤伤,老年人最好不去挤公共汽车。必须乘车时应避开上下班乘车高峰;站上人多拥挤时,应尽量靠后站,以免人多拥挤时被人撞倒;上车时不要站在车门口,以免被上下车的人无意中碰撞;坐在座位上不要打瞌睡,以免车子在停站或急刹车时撞伤头部;身体不佳时,出门乘车最好有人陪伴。
⑸ 老年人运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运动前必须体检。为了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老年人在运动前必须接爱严格的体检,然后遵医嘱进行适应自己的运动。
(2)锻炼项目选择合理。对老年人来说,选择锻炼项目以比较缓慢柔和,不过分激烈,能使全自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以及易感兴趣易学的为宜。
(3)良好的生活规律。老年人在从事健康活动时,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规律,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分,劳逸结合,可保持良好体力,不要过度劳累适时休息。
⑹ 叙述老年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老年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选择适宜
2、 运动的渐进性。进行运动量小、动作简单的运动;再进行量大、动作复杂的锻炼。
3、 运动的均衡性。适宜的运动项目应使四肢、内脏(心、肺、脑)都能得到锻炼。
4、 运动的对称性。运动中应兼顾左右手足、胸腹身背、两耳、两眼、上下牙齿的对称运动。
5、 运动的交替性。伸与屈、旋与转、按与摩、捏与推、散步与跑步、游泳与骑自行车等交替进行。
6、 运动的季节性。根据冬夏气候变化,可选择适合的季节性运动项目,如夏于游泳、冬季滑雪与登山。
7、 运动的趣味性。可根据各人特点和爱好,选择郊游、旅游、钓鱼、浇花、绘画、书法、骑自行车、下棋、跳交谊舞等。
8、 运动的持久性。体育锻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老年人的认知与情感
认知功能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物体的各种心理功能。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这与人们感觉器官老化、功能降低有关。视力、听力、味觉等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迟钝、模糊,交流发生障碍,容易使他们情绪沮丧,产生孤独、抑郁和自卑的情绪。
情感状态是指人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反映。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愉快、自主和自尊的感觉。消极的态度表现为恐惧、紧张、抑郁和缺乏安全感等。老年人经常容易因为躯体疾病的原因,或随年纪的增加,身体各项功能的减退,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而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容易波动,容易表现出悲观和焦虑。
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 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3. 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的时间。
⑺ 老年人运动的原则是什么
运动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我们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健身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
所以,我们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1)进行身体检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们老年人运动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发现潜在性疾患和危险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要认为检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开始运动或增加强度之前,需要有3个月之内的体检资料;二是检查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过分自信或争胜好强心切,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须听从医生的忠告,自觉约束自己,以确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虑安全,运动量很小或不运动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2)处方个别对待
运动也是有处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适合不同的运动处方。这是指处方的内容及其运动强度要符合本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由于体力及最大心率个体差异较大,不能给予一律的运动负荷。
(3)要循序渐进
参加运动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
此外,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
(4)安排好饮食
安排好合理的饮食。在保持标准体重情况下,应以充足的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的糖、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为宜。
(5)选择适当时间
运动以选空气新鲜的早晨为好,饭后不要立即做大运动量的运动,宜在饭后一小时至两小时运动较好。
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变换和调节。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时间进行锻炼,避免急剧运动,做些徒手体操、太极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统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气管炎等,应停止户外锻炼;并要尽可能坚持用鼻吸气,避免冷气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的健身锻炼,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才能确保安全和达到效果。因此,开始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比较小和短,而且应有6周左右的适应阶段。
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重要的是运动的频度,直至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再增加运动强度,并要从低而有效的限度开始,缓慢进行。例如,初始身体素质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储备就可取得明显效果,就先从40%的强度值开始。
(7)做准备整理活动
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要求,一个安全、有效、科学的健身锻炼程序应由四部分组成:准备活动;有氧运动;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整理活动。
可见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体育锻炼时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锻炼都要充分做好。年龄越大,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越重要。
(8)要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对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目的在于适时调整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参加运动锻炼的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并坚持在运动锻炼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监测内容:自我感觉,一般包括运动前、中、后的各种感觉、食欲、睡眠、运动欲望、排汗量,以及有无疲乏感、心悸、气短、头痛、腰腿痛等。
如锻炼后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欲好,无心悸、气短,虽有疲劳感,经休息后疲劳感消失,说明此锻炼方法适合于你,应持之以恒。否则要改变锻炼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⑻ 老人安全防范措施
财产安全防范:多给老人讲一些骗子骗人的事情,骗人的手段,让老人提高警内惕。容再有就是告诉老人别贪便宜,别占便宜。最后告诉老人现金支出超过某一数额时要先告知家人。人身安全防范:不要露富炫富;不要在极端天气外出;每天给老人打电话提醒老人检查煤气水电门窗;定期带老人体检。
⑼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活动原则有哪些
1.活动与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选择适宜: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地点。一般而言,运动时间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为宜,每日运动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运动的场地最好选择在空气新鲜、环境清净、地面平坦的地方;运动的强度应根据老年人运动后心率而定,其计算方法为:一般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的老年人可采用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龄。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活动或运动的强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长期坚持。
(3)自我监护,确保安全:在活动或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觉。当出现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出现严重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就医。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据自身及环境的条件,选择空气新鲜、行走安全的地点、适当的时间,以每分钟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钟。步行过程中,应注意使自己脉搏保持在110~120次/分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势不限,但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游程不超过500m为宜。参加游泳锻炼时应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水温不宜过低;游泳过程中,若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暂停游泳;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传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锻炼。
(3)跳舞: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适当节奏的舞曲。
(4)球类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球类运动,如门球、乒乓球、台球、健身球等。
(5)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协调、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调节老年人的心境,还可以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