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甲减和老年痴呆的区别是什么
甲状复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制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粘多糖等在组织和皮肤中堆积,严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患病率约1%,女性较多见。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β-AP) 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 NFT) ,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 (senileplaque,SP) 的形成。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更多的老年痴呆的相关信息,可以访问中国老年痴呆保健协会主页“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官网”具体了解。
『贰』 亚临床甲减有哪些临床表现
亚临床甲减可以出来现多种类似临自床甲减的症状,只是其程度较轻微。由于目前缺乏敏感度好的甲状腺功能的外周指标,因此缺乏统一的标准。尽管如此,这些轻微的变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影响各种器官的功能状态,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1)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脂质代谢紧密关联。大部分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正常。
(2)心功能改变:心率减慢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3)神经精神异常:常常伴有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改变,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症状。
『叁』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此种患者既无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症状,也缺少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体征,血中的专甲状腺激属素也在正常范围,仅血中的促甲状腺激素 高于正常(> 4.0μU/L)。自发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人群中是比较普遍的,在世界范围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为1% ~ 10% 不等,最高发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是大于60 岁的女性,在某些报道中患病率接近20%,摄碘多的人较易患病。
根据血清中可否检测到甲状腺抗体TPO-Ah 和(或)Tg-Ah 将患者分为两个亚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有甲状腺抗体阳性者,发生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性增加。每年有5% ~ 10% 的患者,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态发展成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常见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而甲状腺抗体阴性的情况,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患者可能患有以T- 细胞应答占优势的不同亚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亚型发展成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性较低一些(每年大约2% 左右)。由于绝大多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症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临床上此类人群常被漏诊或不易被诊断。
『肆』 亚临床甲减都需要治疗吗
亚临床甲减是早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大约每年5%的患者会进展为显性甲减,在内老年人(≥65岁)中更有临床预测容意义,约80%在4年内发展为临床甲减。并不是所有的亚临床甲减患者均需服药治疗,但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药物治疗:①血清TSH水平≥10百万国际单位/升,建议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②血清TSH水平在5~10百万国际单位/升之间,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可考虑替代治疗:有甲减的临床症状,如乏力、易困等;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阳性患者;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妊娠或打算妊娠的女性患者;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临床伴有不育、排卵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医源性因素:甲状腺手术、放射性碘治疗、颈部的放射性治疗后亚临床甲减应当服用药物治疗;④血清TSH水平在3~5百万国际单位/升的患者,一般不推荐治疗,但应定期随访TSH。
『伍』 亚临床甲减需不需要治疗,严重吗
甲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甲减的症状十分类似亚健康状态,因此有许多人都对甲减有着许多的误解,而亚临床甲减的症状比甲减的症状更加轻微,一般情况下都是毫无症状,只有少数的亚临床甲减患者可以表现出甲减的症状,如乏力、怕冷等,但程度比甲减轻微许多,有许多患者在体检出亚临床甲减的时候,还不相信自己已经得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检测出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就成为许多患者想知道的问题。[poi]临床上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其实是取决于TSH水平的高低。我们可以按TSH水平的高低,将亚临床甲减患者分成三类:第一类亚临床甲减患者的TSH水平在3-5mIU/L,对于这一类患者,一般不推荐治疗,但是一年后需要复查甲状腺功能,尤其是甲状腺自身性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TPOAb) 阳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第二类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在5.0-10mIU/L之间,这一类患者也是临床最多见的一类患者,对于这一类患者的治疗与否争议最大,对这类患者除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外,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药物治疗,这些情况包括:1. 怀孕或打算怀孕的女性患者,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女性亚临床甲减如果不予治疗,母亲发生早产、流产等妊娠不良事件的比率较甲功正常女性要高,而且小儿出生后的智商也会收到影响;2.伴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服用药物后甲状腺肿大往往可以缓解;3.临床有甲减的症状如乏力、疲倦等,服药后有的患者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4.患者自己强烈要求药物治疗;5. 根据患者年龄,年轻者如儿童及青少年主张治疗;6.两次血清检测TSH均大于8 mIU/L;7.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因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根据更加容易转变为临床甲减;8.患者出现情感障碍、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药物治疗后可能会有好转;9.TSH的检测呈进行性增高;10.临床伴有不育、排卵机能障碍的患者;11.出现血脂紊乱如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第三类亚临床甲减患者的TSH水平在10mIU/L以上,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不是患者自己说了是,也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所说的一些什么治疗方法,一定要上医院去,由专业的医生做出诊断,看看自己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一定要及时治疗,不需要治疗的也要随时观察,如果有什么异常症状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参考资料:
『陆』 甲减 甲减能治好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建议到正规的甲状腺医院进行治疗。
『柒』 甲减与老年痴呆症有何区别
老年人患“甲减”和“老年性痴呆症”两者可以被视为同一病症吗?两者表现是有版区别的。“甲减”常权伴有颜面、颈、腕和踝部肿胀,眼睑松弛下垂,经治疗后能改善;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和性格改变,服用甲减药物后无效,家属如能仔细观察,还是能够鉴别的。
『捌』 甲减与老年性痴呆症有什么关系
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甲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甲状腺素分泌量减少会引起脑细胞的氧和葡萄糖代谢减慢,使患者表现出精神不济、健忘等症状。约有2/3的老年甲减患者表现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的症状,严重时会有反应迟钝、嗜睡,甚至精神失常的现象,因此常被误认为是“老年性痴呆症”。老年人患甲减和老年性痴呆症的表现是有区别的。甲减常伴有颜面、颈、腕和踝部肿胀,眼睑松弛下垂,服用甲状腺素片后能改善;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和性格改变,服用甲状腺素药物后无效。
所以,当老人出现上述表现,到医院检查排除老年痴呆症的可能后,不妨也给甲状腺做个检查。因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老人的甲状腺出了问题,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以免贻误治疗。
『玖』 亚临床甲减的临床表现
亚临床甲减可以出现多种类似临床甲减的症状,只是其程度较轻微而已。由于目前缺乏敏感的了解甲状腺状态的外周指标,各家报道的资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如此,这些轻微的变化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影响各种器官的功能状态,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2,4~6,8,9]。
1.高脂血症
众所周知,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脂质代谢紧密关联。大部分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正常[10]。然而,亚临床甲减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目前并无一致性的结论。部分研究提示,患者可伴有LDL-C升高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但这些变化远远不及临床甲减那样明显[8,9]。不过,即使LDL-C或HDL-C的轻微异常,也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8,9]。因此,对于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病人宜考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2.心功能改变
业已证实,甲状腺激素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功能。尽管部分学者并未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心脏收缩时间间隙有异于正常人群,但多数研究显示,患者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以后,其心脏收缩时间间隙可以增加50%,而且收缩时间间隙与TSH显著正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负相关[8,9]。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往往在正常范围,但是,应用L-T4治疗的患者,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8,9]。
3.神经精神异常
亚临床甲减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改变,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症状。而且,多数患者对精神病的治疗反应欠佳。而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3,9]。
『拾』 什么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名轻微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潜伏期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化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储量减少。仅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升高,而血清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正常,患者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症状或仅有轻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症状。这类患者通常是在常规体检中,或因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或高胆固醇血症就诊时被发现。需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升高,如:因不能达到稳态而最近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尤其是依从性差的患者;住院患者在严重疾病恢复期,或破坏性甲状腺炎恢复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一过性升高,包括病毒感染后亚急性甲状腺炎和产后甲状腺炎;未治疗的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接受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针剂治疗的患者;以及存在抗小鼠蛋白的异种抗体,此抗体在一些化验中可引起假性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虽然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常为下丘脑性)可能引起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轻度升高(因为循环中存在生物失活的促甲状腺激素分子),这些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FT4 浓度通常明显降低。
自20 世纪80 年代采用敏感的促甲状腺激素测定法以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对多见,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 ~ 10%,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 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达20%,74 岁以上的男性患病率(16%)与同龄女性相仿。甲亢既往史,1 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曾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外放疗等因素可使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大约20% 服用甲状腺药物的患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大约75% 仅有轻度促甲状腺激素升高(5 ~ 10 mU/L);50% ~ 80% 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0-A)阳性,与年龄、性别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 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每年有2% ~ 5% 发展为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