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虎夫耶最大的老人家

虎夫耶最大的老人家

发布时间:2021-02-05 04:58:57

A. 虎夫耶的现在老人家是谁呢

虎夫耶是四大门换之一,

B. 虎夫耶的基本概述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导师(穆勒师德)称为得道者,民间俗称太爷专或教主;导师的弟属子(海里凡)称为办道者,民间又称老人家;信教者(穆里德)称为寻道者。虎夫耶最初实行教主(穆勒师德)集权制,后演变为教主家族世袭制。虎夫耶各教坊的阿訇由教民推选、教主委任。阿訇在清真寺和教坊奉行教乘。教主归真后,信徒为其修建拱拜,作为修道和讲经中心。虎夫耶有20多个分支,主要分布在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

C. 梦见虎夫耶老人说话是什么意思

梦见老人预示你可能遇到事情需要别人指点

D. 伊斯兰教白马爷资料

虎夫耶鲜门第四辈教主“新白太爷”,名向晖,字普光,是柱子太爷鲜美珍四世孙。生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古八月十五日,归真于同治三年(1864年)古十二月八日,享年六十三岁。
向晖是鲜诚真(川里三太爷)所生,他自幼天资聪明,举止大方,性格爽朗,仪表清秀,因在三、四岁时曾出天花,面上略有几颗“白麻子窝”。他三岁时对阿文字母会背会写,九岁可背《古兰经》全文、对“念”、“礼”功课--精通,可以给教下念“尔埋力”,给亡人举行“站礼”等宗教仪式。教徒称之为奇才。
“川里太爷”生前对向晖非常疼爱,曾预言:“他(向晖)将来又是虎夫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对我们虎夫耶教门定有很大的发展,会受人们普遍尊敬”。所以他亲自给向晖传授了“托勒盖提”、“哈格盖提”、“买尔勒弗提”理学知识。并嘱咐:“在我无常(去世)后教门要黑暗一个很长的时间,常人为财、为名争夺教权的事情到处可见,你还要准备着贫穷的折磨。”等等。
川里太爷归真时,向晖年仅十岁,他人小志大,又有伯父的嘱托,专心攻求“尔林”,钻研伊斯兰教,曾深造于西宁、兰州桥门等清真大寺,对阿文和波斯文都有深刻的研究,对汉文也很有造诣。他为了完成“五功”之一朝觐和弄清阿拉伯伊斯兰教现状,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去麦加“朝觐”,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道祖-鲜美珍所走过的途径,回国时没有带来一件东西。他对教下门说:“ 从今以后的朝觐,我们应当顺从‘天命’而作,但必须要有能够,要对朝天房的虔诚。但就是去朝也绝对不能带回他们新编的任何经卷,更不能接受他们的教义,不然要改变穆圣的教门。因为‘克尔拜’是在‘宛哈宾耶’掌管之下,他们明里借穆圣之威,暗里贬低穆圣,反对在穆圣坟前上坟,祈祷襄助。并说什么‘人信不得,圣人也是人’。借以贬低别人。名誉上号称伊斯兰教,实则和穆罕默德所创的伊斯兰教抵触之处百出。他们按口味解释经典,把一切教义置于绝对的和不审时的禁锢地步。他们与我们派别不同,常常利用传播‘宛哈宾耶’学说,攻击诽谤索非派。故而你要带来他们的经卷,难免有类似内容,久而久之便会接受他们的教义,融合它们的主张。我劝今后我们的教下以少朝觐为好。”所以鲜门对朝觐一功比较淡薄,后辈没有朝觐者,教徒也欠有朝觐的人。
向晖朝觐回来,已是鲜门教门黑暗二十七年的时间了,教下盼望让向晖快开教门,以解决教门无人继承的局面。向晖伯父诚德只生一女,早已出嫁马家,他的口唤要让向晖继承教门,但他归真后,传教印玺落在二弟诚全之手,诚全也不久归真,传教印和大部分经典传由二太太韩氏(诚全妻)保管。她也有一子,当时想让其子当教主,可是口唤不在其子,加之年岁尚轻学识不佳,教下不服。韩氏一气之下,将存放印的箱子用铁皮包裹,铜锁用生铁灌实,不让向晖传教。如此扣押达十年之久。当时向晖致力修功办道,清廉纯朴,家庭生活困难,他甘守清贫。
在教门无主之时,一些意志不坚的教徒竟然皈依了其它门宦。如固镇一带(指现在的固原、西吉、彭阳、海原、隆德、静宁等),一部分入了戛底忍耶和“井口门宦”。青海的循化、门源、湟中部分入了华寺和穆夫提门宦。鲜门教徒出现了第一次减少。各地“海里凡”和教下看到这种情景实在不忍,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兰州、固镇、灵州等地教下派代表聚集青海向韩氏强烈要求,提出“再若如此下去,各地‘多斯达尼’全会入了外门宦。在众人威逼之下,韩氏不得不于二月初八日交出印箱。奥妙之处是当向晖用手击巴藏沟上拱拜明柱,使整个下拱拜抖动(韩氏住处)该印箱不开自破。教下见此无不欢喜称奇,更加深了对向晖的敬服。就在当天晚上开了教门,给聚集在青海的教下念了“讨白”。教下称鲜向晖为“新白老人家”。“新白”,这个名字从此流传,以后又由此得名“新白太爷”。他除青海外,还多次到兰州、固镇、预旺、灵州、吴忠、平罗等地传教。那时南方的教下由于种种原因所存无几。自他掌教后将“海里凡”,改称“伊麻目”。其中主要的有:
其一、仍以兰州刘伯阳四世孙刘阿訇为兰州一带伊麻目。从此至五世孙刘玉堂,六世孙刘希天都称为“刘伊麻目”,一直主持教务,可谓真正的世袭。
其二、西吉马莲(原名硝河城属马莲堡)赵家口子赵德礼,他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六月十三日,归真于宣统元年(1909年)古八月十一日,享年八十七岁。其人乃念经人出身,人称“赵满拉”,以农为业,家庭贫寒。适逢“新白老人家”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来这一带传教,每到之处赵德礼都往来伴随。古历九月初五日途经风台山时,忽北风扬雪大作,赵德礼身穿一件老兰布长衫,是借用前庄鹁鸽泉一姓马的,被主人挡住要去。当时赵德礼既羞又冷,跪在新白马前祈求“光阴”(生活)。新白见他实在可怜,叫他面向西跪下,脱下自己的袍披在德礼身上,新白在马上做了“嘟哇”后说道:
你命得坐二品官,带回银子一万三。
十二年后率兵马,官府威逼受招安。
子孙后代无穷尽,赵家口子是家园。
又命为这一代的“伊麻目”,为教下料理教务。果然赵德礼以后做官积银,实现新白的预言。当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国弱民穷,对内除压迫汉族人民外,对其他少数民族更加残酷地进行镇压。并采取卑劣的手段挑拨民族关系,制造回、汉仇杀。人民不得安居乐业,全国各族人民对清朝的残酷镇压,横征暴敛,早已不满。于是各地各族纷纷组织起义,反对清朝的浪潮风起云涌。西北各省一些地区,因受太平天国的反清及云南回民杜文秀起义的影响,反清起义也同时出现。
同治初年,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队从湖北进入陕南汉中,分兵进攻甘肃两当、徽县、成县,攻破武都给西宁回族起义和陕西渭河南北回民起义的鼓舞很大。因此清地方官员宣传说:“西北回变和云南回变的杜文秀互通一气,勾结长毛军(太平军)骚扰西北”。申报清廷,出动大军镇压回回。同时派出军队驻扎在靠近回民居住的乡镇,形成包围之势。地方劣绅恶棍大办民团,兴风作浪倚势逞凶。严防回回造反,并常借搜查匪类为名到处肆行讹诈,抢劫财物,奸污妇女,无恶不做。民众称之为“明团暗匪”。民团还用“鸡毛传帖”四处煽动宣传,在传贴上写的是“要除大害,杀回杀回,起土三尺,斩草除根,永不叫生。一寨连一寨,把回子赶出西口外。回民发现如此恶毒的传单和清军、民团的抢劫屠杀行为,无法忍受,遂不分教派村村串通,联合造反。也对抗的提出杀“囊尕”“保回保教”的口号,进行发动。固原的纳三、海原的田成吉、预旺的马兆元等,集合各地回民起义。更有号召力者是哲赫忍耶第五辈教主马化龙,他于灵州起义,领导着一支较大的反清军,并授意哲赫忍耶第二辈教主穆宪章侄孙穆生华于莲华城起义,反抗清军,打击民团,攻城陷堡。
在这遍地燃烧反清火焰的时候,同治元年冬,固原州属硝河城滥泥滩回回苏家良揭竿而起。其人乃脚户出身,武功尚好,以贩粮维持生活。据传一日凌晨赶脚去固原贩粮,行至硝口沟忽见一星星落人其怀,同行者数人共睹。迷信说法:“将星落怀,必成大事。”自己信以为真,于是在没有任何行动计划和组织的情况下立志造反,只为反清、防汉,他号召这一带回民起义,当时组成不过三、四百人彳艮陕各地回民纷起响应,声势日益扩大。
苏家良祖辈原系鲜门门宦教徒,又是赵德礼的好友,起义前联合过德礼和赵万成。因此,二赵号召鲜门教徒响应起义,形成一支几千人的反清起义军。迂回于隆德、静宁、会宁、海城、同心、固原和平凉一带,劫富济贫,抗官兵、杀民团、攻城破寨。
同治四年六月以来,清军雷正绾、曹克忠会攻金积堡大败,雷兵退预旺城、曹军退盐茶厅(海原)。苏加良、赵德礼率起义军乘机攻曹部于红羊坊。曹克忠闻报亲自率兵出阵与苏家良交锋,幸喜苏家良用矛竿将曹克忠打落马下,但却未杀,反而扶之上马。曹问家良:“为何不杀?”家良回答:“我看你是一员好将,杀之可惜。”曹克忠很是感激,借机要求退兵驻守硝河一带,官兵不犯,并说愿申奏朝廷保封为总兵,保封赵德礼、赵万成为参将,其它部下均有官位。家良提出官兵若不来侵犯骚扰百姓,杀害回回,我们愿退到硝河城,互不侵犯,能使百姓太平。就这样草率的达成了协议。
其实苏家良有近三年的战斗经验,对当时的起义情况掌握得很清楚:前面有莲花城起义的穆生华彻底失败后退往金积堡;固原起义军守将张保隆叛变投敌,配合清军雷部攻陷了固原州城;赫赫有名的陕西回民起义领导人赫明堂阿訇,被清军的诱降阴谋所骗,为雷正绾招降,安置黑城子。这一系列的事实,使苏家良有惧清思想,又感自己势力不足,若杀了清廷主将,日后倘胜其不过,定遭所害,故家良对曹并非不杀,实为没敢杀,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从此苏家良兵退硝河城,二赵兵退马莲,各守本土,这一带当时成为“抚局”区。担他们仍未放松警惕,而暗里购买马匹,打造军器,防备清军背信袭击。在这时曹克忠,不时派人秘探苏、赵行动,并以试探手段,向苏、赵要粮千石,借口抚恤所安百姓之用。为应付局面,苏家良派当地富户,一贯效忠清廷的太学生苏上达之堂弟苏登荣(花翎副将)和赵万成押粮五百石,送往曹克忠营。据《固原州志》记载:“行至夏家寨忽遇巨匪马才棕率贼剽劫,遂约截堵追捕数里,身被数十创,力既不支,荣曰:‘生不能报国,恨也。’成曰:‘吾虽死,奈有老亲何?’乃北向叩首,仰天大呼,竟同殉于阵。其仆沙五九子瘗其骸,亦刎于墓侧”。
赵万成之死使赵德礼失去了一膀,对苏家良的起义军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就在这个时期,灵州方面反清军领导人马化龙接受了清宁夏将军穆图善的招抚。马化龙为了保全自己实力和当地回民的利益及陕西逃来回民的安全,妄想得到一个太平安定的局面,向清廷倡捐数万两银子,数万石粮食,并曾配合官府扑灭了宁灵一带零星的反抗活动,因此受到穆图善的赏识,被赏加提督衔,改名马朝清,以作他向清廷效力的报酬。这一事实对苏家良又增添了胜不过官府的看法,完全丧失了反清信心,故去固原瓦亭向曹克忠请求彻底投诚,听从调遣。曹克忠借此机会为报不杀之“恩”真的赏加苏家良为总兵,赵德礼为副将。更为便于“调虎离山”同治七年苏、赵被离调本土,随曹克忠进攻张家川,先后转战狄道、华亭、巴燕戎格等城。累立“战功”,得到官府的赏识。从此以后这支反清起义军被逼变成了镇压回回起义的帮凶。同年进驻秦川,在陕西回民反清军进攻徽县时,苏家良二子苏舍而巴被杀。“……陕回窜攻徽县,遂举队袭追。至泥阳镇,舍而巴出入锋镝获胜,复追贼踪,抵下店子草滩,马足忽蹶,贼乘机回矛刺之。殁于阵,时年二十有八而同时殉者尚有张守寅、鲁家祥。”(《固原州志》记)。
同治十年金积堡起义彻底失败,马化龙被杀害,整个宁夏地区回民反清斗争结束,同年八月左宗棠进驻安定(今定西)后,提升苏家良为肃州镇中营游击,赵德礼为总兵。不久暴发了著名的太子寺之役。左宗棠为了镇压河州回民起义,调集大量军队企图一举消灭。同时也从肃州调来苏家良,借苏之勇“以回攻回。”因太子寺反清军有着坚强的防御工事,清军企图未逞,反被打得大败溃逃,仅提督、总兵以下将官死了数十名。苏家良全身中创多处,命亡在这次战役中,《固原州志》为其立传曰:“苏家良字翰臣,素性刚毅,体貌雄伟。同治初以回乱慨然从戎,随征河湟、安南间,身经百数十战,迭克狄道、渭源、华亭西、张家川、巴燕戎格诸名城,一时以骁将称。大吏叠存记铭提督、法什尚阿巴图鲁,特赏黄马褂。历官肃州镇中营游击。加一品封典。”
苏家良长子苏国宝任花翎游击,居官巩昌,在伏羌县郭家楞阵亡。听说苏家良还有后裔,未知住所。
在太子寺战役中赵德礼未曾随军,仍驻守肃州、军队完整。继任苏职为肃州提督。同治末年调到巩目,七、八年未动。他在投降清廷以后,很少亲自出阵镇压回民义军,从未亲手杀过一个人,并暗里教育部下:“造反者多是回回,穆民是一脉之根,无辜杀害穆斯林是有罪的。你们在打仗时尽量想法将他们赶跑就是了,不要趁人之危,随便杀人。他们和我们在起初是一样的。”这也许出于他的民族感情,和伊斯兰教以善为本的原因。
他自投清后官至总兵提督,以二品奉禄为官十多年。光绪七年(1881年)告老辞职,多年积银一万三千两,还娶巩昌一个汉民女子为二房妻室,所生一子赵生寿,排行老四。从此安居故乡赵家口子。在家脱离公务,安心办教,行使“鲜门”伊麻目的职责。
赵德礼告老回乡,年近花甲,致力办教,他“尔林”欠深,但对他的“穆勒师德”--新白亲口赐福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十分虔诚。生前嘱咐他的子孙后代要辈辈忠于鲜门,若有中途变节,反面教门者,是的实的“卡弗勒”(不信教者),永受“多则赫”(地狱)之苦型,也会把先人送进“火狱”,不能承认是赵家的后代。所以赵氏后裔四百多口人至今为鲜门教下。
赵德礼不但是鲜门的虔诚信徒,而且善于团结各教派,对其领导人也很尊敬。如光绪八年哲赫忍耶第七辈教主马元璋愿望安居沙沟重兴该教,但清廷不释前嫌,总以叛逆相待。德礼见此情景慷慨联合回、汉民众中有名望人士一百多人,向清政府上奏具保,保状内言:“沙沟有一马善人,教善民良务庄农……”(保状由其曾孙赵明智保存“文革”时才烧毁)协助马教主顺利的落业于沙沟,因此马元璋很感激。宣统元年古八月十一日赵德礼去世,当天六子赵生秀去固原挂马沟拱拜请鲜门教主“站礼”。此时已是第五辈教主鲜林柏掌教,他嘱咐生秀回去“到十三日中午自有人来站‘哲那则’(给亡人站礼),你们将‘埋的’(尸体)抬出等候。”生秀只得奉口唤而回,对众言明情况,多数人半信半疑。十三日中午将亡人抬出不久,巧逢马元璋教主外出传教,乘一辆马拉轿车途经于此,该坊鲜门教民去请。呈禀:“我们老人家(林柏)有口唤请您给赵大人站礼。”马教主高兴地说:“我们是同一条根,而赵伊麻目为我们出过力,万样事情总归真主口唤,我理当去送,以表报答。”于是马教主到场给赵德礼站了“哲那则”。鲜门教下都很高兴,留马教主住了一夜。,人们对两个门宦的互相尊敬,团结谦逊,几十年来传为佳话。
赵德礼由一个出身贫寒,普通的念经人,从起义反清,到投降升官,均出于他为人善良、忠厚,并能深谋远虑,能言善辩。更主要的是“新白太爷”亲口放的伊麻目,受到群众的尊重,有较大的号召力。他的军容整齐,上下团结,上呼下应,但战必胜,赢得清廷的赏识。才落得官居二品,子孙繁荣。宣统元年告成的《固原州志》记:“赵德礼赋性勇敢,劲气内含。同治初为苏提督家良部将,领精选马,步旗队,迭克回巢。积功保记名总兵、提督衔、精勇巴图鲁。今年逾八旬,而精神强固,犹如少壮,亦可见骁健之风已。”他生六子,《固原州志》记名有五人:长子赵生库累保花翎副将、三子赵生禄光绪年武生、四子赵生寿、六子赵生秀均历保把总。五子赵生林光绪监生。现在赵氏六、七代包括亲门共有四百多人口,仅他后辈就有130多口,今住赵家口子、赵家磨、阳洼等地。
新白于同治二年春再出青海,到兰州、固镇等地传教。当静宁单家集请来“转坊”时,路过单家集桥头,指一家人对教下说:“这是一家‘多斯达尼’。”有好奇者回答说:“你老人家看,他家门前有猪,是一家汉人。”新白又说:“他以后就不成汉人了。”果然如此就在此年该家长兄就顺了依斯俩目(伊斯兰教),皈依了鲜门门宦。这一家人原籍为山西槐树庄,同治年间避乱到此。他们是兄弟二人,有十二口人。兄许天树七口人全部人了鲜门。弟许天友五口人,反对其兄皈依伊斯兰教,而分家居住,以后被渭南反清军将全家杀害。此情约在左宗棠消灭捻军以后,陕西回民反清军站不住脚,于同治八年转移到甘肃。在起义时渭河回民反清军远近皆闻,到这里本地人称:“渭南客”。由于受了清官府挑拨,离间民族关系,这支回民反清军未能发挥团结汉人共同反清的作用,回、汉间反而进行仇杀。渭南回民反清军见许天友是汉民,竟然将其四口人杀害,天友也悲愤自杀。当是不论谁杀,但一直流传是“渭南客”所杀。天树因皈依了伊斯兰教全家幸免。他有二子:名忠义、忠礼。次子五十二岁时按伊斯兰教修功办道七十四岁归真于同心县韦州摇儿湾。这一带民众称“许爷老人家”,坟墓还在该处。许忠义之子许维岳民国时期当过保长,他对国民党的腐败、苛捐杂税连连不断,国弱民穷、黑暗的统治深感不满,故抛弃保长职务,带领其子振兴、德兴、全兴看守了硝河浅岔拱拜,虔诚予教门。直至一九五零年才专从农业,现在许家一门就有五十多口人。
新白鲜向晖接替虎夫耶鲜门教主以来,先后走过新疆(红庙子、呼图拜、哈密)、凉州、河州、兰州、永登、静宁、隆德、固原、预旺、韦州、海城、灵州、吴忠、平罗、西安、开封、朱仙镇等地传教。当时这些地区多少不等的均有鲜门教下。仅青海的西宁、乐都,湟中、门源、循化、化隆、大通;甘肃的兰州、凉州、静宁、固原、马莲、硝河城;预旺、韦州等比较集中的地区,教徒在五千户以上。新白的出现把鲜门曾一度黑暗和教徒的外投情况挽救回来,并有很大的发展。他的盛名新疆、甘肃、宁夏等地遐迩皆闻。
新白传教时期非常朴实,他不主张扩建拱拜和建筑华丽的清真寺。反对向教徒摊派收敛,加重额外负担。每逢外出传教,只带一两个念经人随从,每到之处,凡举行宗教活动,喜欢从俭,厌恶浪费。在他传教时期正值清朝政府日益没落阶段,朝廷无能,官吏贪婪,搜刮民财,滥杀无辜,百姓饥苦,怨声载道,激起各地各族中的一些仁人志士组织民众武装反清。声势之大,范围之广,使得清廷惶恐万分。遂调动大量兵力进行镇压,更可恶的是挑拨民族之间互相仇杀。回回到处受欺受压、回教的传播同样受到一定的阻碍。当时,鲜门教众一部分也参与反清行列。
新白这次出青海传教,所到之处,目睹耳闻如此混乱情景,他对当时的世道深恶痛绝。同治三年冬经兰州返回青海,于十二月八日归真巴藏沟拱拜。在他归真前写出了如下一段话:
伊斯俩目穆圣传,延绵相继千余年。
初至“颂尼”非易举,扎根此地凭明贤。
穆民到处有,清真寺匾悬。
真道真教结硕果,真种撤在“引萨尼”间
柱子玩童得正道,西域道堂移中原。
虎夫耶中咱为首,性命周全我为先。
安拉造就久福地,呼吸不明难登攀。
船行海中有舵手,狂风巨浪也无关。
若等风平浪静时,再想登船难上难。
明人要拜明师点,勿力还须勿力传。
道脉承替三十辈,吾去隐藏三十三。
收来外甥变长子,只为子幼管家园。
他后若出争权类,一条河流现空船。
唐朝盛世回回兴。而今庶民遭涂炭。
国败锋烟四处起,趸雅战乱不平凡。
妻离子散回回惨,善后余众荒僻安。
壬申年间西宁乱,尔后儿男遭惨然。
一支守在青海地,一支扎根固镇川。
乱后教下存无几,青海处境更可怜。
固镇尚待五世兴,螽斯衍庆显人间。
谨防教门多分支,为私谋利争教权。
庸俗人被奸诈弄,孺子易欺乃自然。
教里生教全为己,支上分支添麻烦。
总有一日真相现,悔不当初信谗言。
世道混乱厌恶透,吾欲离世享乐园。
腊月初八大限到,前后嘱咐靠尔参。

E. 嘎徳忍耶门宦一共几辈道祖分别都是谁

洪寿林(1858-1937),字海如,经名舍利夫•文迪尼。祖上系甘肃省景泰县路塘洪家庄人版氏。光绪权二十四年(1898年),虎夫耶导师凉州庄老人家确定洪寿林为继承人。洪寿林接任后,潜心办教,殚精竭虑,为光耀伊斯兰教门,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支援红军北上抗日等做出了较大贡献。甘宁青新陕等地的广大穆斯林教众尊其为虎夫耶洪门门宦道祖,洪门教众称其为“洪老太爷”。

F. 虎夫耶最大老人家

寿星

G. 虎夫耶的教内传说

虎夫耶的传教史有各种不同的民间传说,有的甚至带有神话色彩。如:……这个进行道乘修持的教派源于中亚一代广泛流行的苏非派乃格什板顶耶,由他的一个被称为阿印科的修道士先传人中国新疆,然后传人西北回族地区。 传说,阿印科是中亚布哈拉人,他第一个到中国西北传播虎夫耶。虎夫耶教众中流传的一则神话说,乃格什板顶耶总道堂的穆勒师德命阿印科到中国传教,临行时告诉他,要到一个白天能够在泉水中看到月亮的地方停下来,在那里扎根传播虎夫耶,阿印科进入中国后,走了许多天,翻山越岭,穿越戈壁沙滩,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泉。但是他没有恢心丧气,不顾艰难险阻,继续前进,又走了许多天。有一天中午,他已经走得精疲力竭,感到又饥又渴,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泉子,他非常高兴,急忙跑到泉边,俯下身体贪婪地喝着泉水。就在这时,他终于看到了这个泉子底部映着一轮明月。这个泉子所在的地方,便是新疆的阿克赛(或为阿克苏之讹音)。于是就停止前进,在阿克赛地方设立了道堂,开始传教授道,传播赫达耶统拉西办托勒盖提理学知识。
白天映着月亮的那个泉子及其所在地,后来以维吾尔语称为阿印科,意即月儿泉(维吾尔语中月亮为阿印,科为泉、水池),于是阿印科的道堂就被称为阿印科道堂,又名月儿泉道堂。阿印科也被教徒称为阿印科老人家,并被尊为阿印科道祖。他的原名叫什么至今无人知道。有人说他叫嗄雷儿·舍席德,又说是原印度斯坦(今巴基斯坦)的海里凡。但这些说法都无法得到考证。

H. 穆斯林虎夫耶北庄老人家的照片网站

圣传真道苏菲论坛上面看看,各个门宦基本都有

I. 虎夫耶的主要支系

虎夫耶门宦有支系20多个,各支系独立传教和行使教权。教徒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各省(区),部分散居全国各地。主要支系有:
1.穆夫提门宦 创始人马守贞,康熙十三年(1674),阿法格·赫达耶统拉西·古图卜·兰巴尼·毫苏素不哈尼向他传授了虎夫耶学理,并交其太斯塔勒(缠头巾)、念珠、印信等八件传教凭据,命名穆夫提。他以故里临洮北乡为基地,传教50余年。强调参谒拱北与朝觐克尔白具有同等意义。教主为世袭制。教徒见教主必须行跪拜礼,在纪念先辈教主时重视点香。传至第六辈教主马金焕时,其弟马玉焕为争夺教权,自立门户,率众迁往临夏瓦窑头传教,因其由临洮迁来,故称临洮门宦。
2.鲜门门宦 创始人鲜美珍,教内尊称其为“柱子太爷”或“道祖太爷”。他出生后八岁有三月不语,直到清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遇到叙利亚人阿法格·赫达耶统拉西·古图卜·兰巴尼·毫苏素不哈尼开始说话。又经其两年特殊培养,开始念经并学汉文。他天资聪颖,智慧超人,过目不忘,十二岁时即可背诵《古兰经》全文并会讲其意。他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开始传教,先后把虎夫耶鲜门传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到归真时传教达五十年。虎夫耶鲜门第四代(统排三十辈)穆勒师德(教主)新白太爷——鲜向晖生前说:“五辈扎根固镇(宁夏固原)”,于是,为了遵行口唤和教门的团结发展,1909年虎夫耶鲜门传教中心由第五代(统排第三十一辈)穆勒师德(教主)九霄太爷——鲜林柏迁至宁夏固原挂马沟拱拜,1993年由第七代(统排第三十三辈)穆勒师德(教主)品清太爷——鲜培礼迁至宁夏西吉县旗杆梁拱拜。
鲜美珍蒙赫达耶统拉西直接传授,在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去麦加朝觐,深造于乃格什板顶耶道堂,并从其道堂带回节制印八颗。道祖交给阿勒夫两颗艾布·伯克勒执掌虎夫耶和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印,另外还有赫达耶统拉西自带的十角印(十个角子内写四大门宦)。还承受经卷两部:即《坤里勒萨米》和《虎俩遂秃力艾斯拉勒》。此二真经内容所言奥义:”即天地之原始,源流造物之全体大用,万物之归宿,认己、认主之妙道,认圣之表理,认识、认见、认续之学问。”文妙义深,句句露真,外学济己济人,内学通微达主。
鲜门称赫达耶统拉西为二十五辈道祖(从穆罕默德算起),为纪念艾筛董拉西找寻鲜美珍之功,排称二十六辈道祖,鲜美珍为二十七辈道祖,也就是虎夫耶鲜门的始祖。
3.毕家场门宦 创始人马宗生,他提倡顺天理、守国法、行人情;先遵行天命五功,后力行静修默念;主张不随意批驳别派或与之争夺教徒。宗教礼仪与格底目大体相似。
4.花寺门宦 创始人马来迟,他18岁开始担任教长达30余年。1728年去麦加朝觐,并到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等地游学深造,先后研究了沙孜里、纳格什班迪和苏哈来瓦迪耶学理。清康熙十二年返回甘肃河州,综合各派教旨,始传虎夫耶学理。他主张“闹中静”,重视五功、“干阿麦里”(即为纪念该派有关人物忌日而举行的宗教性活动)和念《卯路德》、《冥沙勒》等经。教徒死后,须在花寺拱北做“祈求”,并以“传转”《古兰经》为其赎罪;举行殡礼仪式时要求脱鞋。
现任教主为甘肃省临夏市马玉清之四子马敬章(白哈)阿訇。
5.北庄门宦 创始人马葆真。他原为花寺门宦阿訇。清嘉庆十七年(1812)曾投新疆莎车白山派谢赫乌尼亚门下,学习苏非主义,8年后授以传教凭证。后去麦加朝觐,回国后在东乡北庄传虎夫耶学理。该门宦主要特点是:凡传引人必须具有“哈吉”(朝觐者)身份和莎车道堂的传教凭证;认为五功、坐静、念迪克尔三者同等重要;教徒嫁娶必先取得传引人的同意。主张用“传转”《古兰经》为亡者赎罪。
马葆真去世后,原来分管五地教务的五个主要门徒,名义上仍属北庄门宦,但各立门户,自成一派,故又有巴苏池门宦、达子沟拱北、小杨门、妥叶老人家和井沟门宦五个支派。
6.灵明堂 俗称“疯门”。创始人马一龙,原为格底目阿訇,后在河州等地接受了虎夫耶和卡迪林耶学理。返回兰州后,坚守礼拜和坐静参悟,默念迪克尔,常年身穿破衣单褂,沿街行乞,行止如疯似癫,执意苦修。去世后,信徒为其在兰州西园修建拱北,起名灵明堂。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皮毛商马仁甫到兰州经商,加入灵明堂,后迁固原三营,修建庄院,定名明月道堂,是灵明堂的支派。
7.胡门门宦 创始人艾布则地,原在西安崇文巷清真寺学经,清乾隆十四年(1749)返祖籍河州东乡传教。其宗教仪式和格底目大同小异。较有特点的是对“艾立夫”(阿拉伯语28个字母的第一个)解释为“一字分三,三字归一”,即真主、圣人,穆民三者合而为一。胡门信徒不食兔肉。
8.洪门门宦 创始人洪海儒,其宗教特点主要表现在四段授教仪式上:先行告诫,宣布“十条戒律”;次念讨白(忏悔);再念迪克尔;最后授“守头”,即暗记前辈某一道祖道号,危难之际,呼叫此一道号,乞求前来援救。所授“守头”,虽父母妻子亦不能外传。

阅读全文

与虎夫耶最大的老人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出台 浏览:801
养老保险单位怎么交费 浏览:122
长春补发退休金 浏览:592
人生最长寿命多少岁 浏览:261
开展小班重阳节活动反思 浏览:985
刚刚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发放 浏览:120
老年人用什么擦脸的好 浏览:487
老人头不停的抖动是什么原因 浏览:517
小学生给父母的贺卡怎么写 浏览:396
甘肃省2014年度养老金调整细则 浏览:357
重阳节金典句子 浏览:382
宁夏城乡居民养老金怎么办理 浏览:790
广州50岁生孩 浏览:550
试用期不交养老保险 浏览:460
养生养老度假运营机构 浏览:637
50岁每天高潮 浏览:608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浏览:962
50岁男子的精子 浏览:592
山东省离退休人员工资 浏览:511
50岁引产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