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平顶山夕阳红老年公寓的具体乘车路线
坐22路公交车,到夕阳红才年公寓下车。下车后你会看到夕阳红老年公寓的路标指向东方,沿着那条路走,有大约6分钟的路程,会有一个叉路,选择北边的那条,再走约5分钟就到了。
22车经过的路;从老年公寓出来,你可以到平桐路,也就是那条很宽的南北路,坐上22路车,往北,到平桐路与南环路交叉口,往东沿南环路到火车着,现沿中兴路,到新汽车站,拐到开源路,沿着开源路往北,到建开路口,往东沿着建设路走。
当然你也可以坐平顶山--任店,平顶山--灰河营,它们的终点站都是平顶山火车站,你回去的时候坐这两辆车也可以。
最好是打的,这样下车后的那段路就不用那么长时间去走了
㈡ 河南省鲁山县敬老院相关责任人给的都是啥处分
康乐园老年公寓法人代表范花枝、鲁山县民政局原局长刘大钢、鲁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梁凯等31人已被司法机关采取措施。
对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伟、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冯昕、鲁山县县委书记李留军以及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党委常委、防火监督部部长韩建平等27名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责成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平顶山市委向河南省委作出深刻检查,河南省纪委对平顶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约谈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㈢ 以公安部名义起草一份关于河南平顶山老年公寓火灾事故通报
假冒公安部出通报会坐牢。
㈣ 麓山老年公寓火灾六是什么就是受伤
记者获悉,起火原因还在调查。在养老院居住的83岁老人洪宝俊分析内说,着火房子的最东头是电工容房,内部放置了大量的杂物,而大火就有可能是电工房引发的。
目前,火灾的12名相关责任人被控制,其中包括7名护工、5名工作人员,还有3人正在查找落实。据悉,该老年公寓法人代表为鲁山县董周乡沈庄村人范花枝。
范花枝的同乡介绍,50岁的范花枝是鲁山县董周乡沈庄人,以前是种地的农民,“这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做生意、打工了,无法照顾老人,于是她就想起了要办养老院,在养老院里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多是她的亲戚朋友。”
㈤ 养老院事故频发老年生活到底该怎样过
1月5日上午,河南南阳一乡镇敬老院发生命案,一名老人在杀害3名舍友后,自杀未遂,事件共造成3死1伤。事发的饶良镇敬老院为公立敬老院,涉事4名老人居住在一套4室1厅的公寓。作案人王某今年61岁,而遇害的3名老人分别为79岁、80岁和88岁,因身体原因皆常年卧床。作案原因目前还需要调查。
2013年8月5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食堂坍塌致1人死亡。
2014年11月16日,陕西石泉县熨斗镇敬老院,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致3人死亡。
2014年12月6日,南昌进贤县夕阳红老年公寓,老人在夕阳红养老公寓失踪数日后身亡,养老公寓向死者家属赔付了16万元。
2015年2月19日,湖南双峰县爱心养老院,因为被拖欠半年工资,六旬护工拿起砖头砸向16名无辜老人,造成8人死亡。
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
……
曾有媒体对两年间养老院事故进行梳理,发现火灾及冲突伤人最多。养老院火灾事故,在于养老院的选址、建筑材料、消防设备、安保措施、管理规范等问题。这就要求在选择养老院时要选取正规有资质的养老院。而冲突伤人,就是老人在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了。
养老院不是“最差选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考虑以后老了是不是要住进养老院,究其原因,很多人都表示现在我们自己都挺忙的,以后孩子会更忙,压力本来就很大了,不想再给孩子增加负担;另一部分则觉得,两代人肯定有代沟,生活在一起诸多意见难以统一,年纪大了又怕身边没有人照顾有个什么意外,住进养老院则一劳永逸。然而频发的养老院事件使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对于老年生活,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还是住进养老院,都可以努力享受老年生活。即便活到高龄,生命仍然是千姿百态的,仍是可以选择的。
高质量的高龄生活,不是靠儿女,也不是靠社会,而要靠自己从现在起就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来,为高龄积累多种“老本”,且不断开源节流。
金钱老本 如果有幸活到高龄,一定质量的生活也一定需要金钱的支撑,无论你打算居家养老,还是把自己送进养老院。学会理财,早作打算,是我们这代人不得不学习的功课。不给儿女添负担,用自己的钱养自己的老,会让你觉得仍在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对生活的满意度肯定能增加不少。
精神老本 职业生涯已经结束,脱离“组织”和过去的角色,你的“自我”、你的生命意义,需要重新定位和开掘。阅读、观影、旅行、培养爱好、志愿服务,参加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可以把我们从自怜自艾中解放出来,即便在独处中,也仍然感受到快乐与充实。
健康老本 当然,高龄生活的高质量,最离不开的就是健康老本。
有了如此多的本钱,还怕过不好老年生活么?
脾气不好可能是抑郁了
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好像与别人隔着一堵墙”,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其实很多老人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情况和症状。糟糕的是,对老人来说,这些抑郁的情绪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通过“倾诉”和“发泄”的途径得到纾解,日积月累,越攒越多,逐渐成为吞噬老人身心的负能量和毒素。
一些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抑郁症状的占30%左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调查中也发现,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13%~30%左右。
“这个比例相当高,但重要性却常被我们忽视。”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博士曹贤才介绍,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儿“先走一步”,被送养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独的重要因素。
不仅社会交往锐减对老人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在老人当中高发的疾病也可导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压、肿瘤等。老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远远不及年轻人,这些累加的身心负担无一不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包括对身体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抑郁、沮丧的来源。
而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确实会跟着改变,比如顽固、依赖这些性格特征开始浮现。研究也发现,越是固执、依赖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曹贤才建议,老人们应该多找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们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亲朋好友,也可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