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引导术(气功)
引导术,也称导引术,是一种通过肢体运动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方法。《抱朴子·别旨》中描述了多种导引动作,如伸屈、俯仰、行卧、倚立、原地徘徊、徐步、呼吸等,这些都属于导引术的范畴。导引术不仅仅局限于肢体运动,它还包括气功,因此也被称为气功导引术。在《内经》中,导引疗法被总结为适用于治疗“痿、厥、寒、热”和“息积”的病症,并且临床实践中常常与按摩(按乔)相结合使用。此外,导引术还被用于配合烫药治疗筋病。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了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的重要性。在气功练功过程中,通过使自身气运行,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这种气被称为“真气”。对于疾病而言,真气就是祛除病邪的正气。
气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正式确定的名称,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养生、导引、吐纳、守一等,不下三十种。其中“导引”和“养生”最为贴切。“导”指的是“导气”,即引导气使之和顺;“引”指的是“引体”,即引导肢体使之柔软。由此可见,导引术是结合了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的养生术,也是气功中的动功之一,与现代的保健体操有相似之处。
导引术的核心在于“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即使气更平和,使体更柔软。这种练习不仅能够促进气血流通,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导引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它结合了肢体运动和呼吸调节,通过调整身心状态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练习导引术,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提升身心健康。
2. 什么是引导术(气功)
导引术,而非引导术,是中国最早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气功形式之一。它强调通过肢体的运动来有意识地疏导气血沿着经络顺畅地运行,从而达到舒筋、活血、养气、怡神和健身的效果。导引术类似于广播体操,但更注重气血的活动,与普通体操相比,它并不单纯是拉伸肌肉和活动关节。
虽然导引术中包含有意念和呼吸等内容,但它并不过分强调这些方面。它不刻意要求内气沿经络行走,而是注重顺应自然,通过肢体活动使气血按照自然规律沿其路径流动。在导引术中,呼吸和意念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非人为控制。
流传至今的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等,都可以被视为导引术的延伸或主要源自导引术。可以说,导引术是中国最本土化、同时也是古代最高层次的养生技术之一。
相比之下,那些强调意念、呼吸、静坐等功夫的气功,大多受到了佛教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技术与导引术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明显差异。
导引术的安全性较高,不易出现偏差,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其既适合静态练习,也适合动态活动。它通过肢体运动和气血疏导,对养生和健身有着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