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有什么地方景点暖冬养生游
冬季云南西双版纳疗休养
今年主推特色营养套餐,专注提高菜品营养及口味
度假基地娱乐活动丰富,打麻将,泡温泉(住十天送一次温泉),定期组织大家游遍全云南,游遍边境缅甸,泰国等(旅游需另付费)。
春节元旦期间安排加餐,集体联欢,欢度传统佳节
上海两新旅行社浦东营业部,我们是代签代办处哦
寒冷的冬季,人心向暖,
一路向南才是王道。
有那么一个地方,四季如春,
山水相连,花木争艳,
鸟语花香,歌醉舞美!
阳光下闻花香泼水狂欢,
很容易让人产生朴实的向往。
那里冬季平均气温26℃,
一件毛衣、一件外套足可过冬,
还是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镶嵌在祖国神州大地之上,
那就是柔情傣乡——
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语意指
“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这里是中国的世界暖都,
这里是人类避寒过冬的天堂,
这里是度假旅居的秘境,
这里是健康养生目的地之一,
浩瀚雨林正在揭开“绿盖头”。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
和泰国、越南近邻,
在国家的战略蓝图里,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异域和少数民族风情也让西双版纳的
自然地理风光更加大放异彩
2. 立冬如何养生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每候5天):“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一候水始冰:此时中国北部天气已经较为寒冷,水泽开始结上一层薄薄的冰。
二候地始冻
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冻,土壤随之变硬。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是野鸡,蜃是大蛤。有人解释说,在冬天时节,野鸡蛰伏,而蜃类会大量繁殖,故古人以为其是野鸡变成的。
对于整个冬天的气候冷暖,老人们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那么一整个冬天都会寒冷;相反,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那么则会是暖冬。
立冬习俗
古代立冬之日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即便到了现在,大家在立冬之日也会想庆祝一下。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这是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与“饺子”谐音,所以交子之时就得吃饺子啦。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来补充身体的亏虚。有的时候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如麻油鸡、姜母鸭等。
冬泳
在我国很多地区,冬泳爱好者们还会用冬泳的方式来迎接冬季的到来。
可以到万事测上利用手诊功能检查下自己身体哪方面欠缺,加以保养
3. 雪天如何保暖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纷纷扬起了雪,昼夜之间给大地换了新貌,变得银装素裹,琼枝玉树。
雪,是冬天的灵魂,冬季的雪景是值得出去赏一赏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陶醉于美丽的雪景的时候,也别忘了注意身体的健康。
1、晨起服热粥
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例如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等。
2、中午食鱼肉
饮食要有丰富、足够的营养,热量要充足,以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需要。午餐要包括纤维和蛋白质,可以多吃一些鱼。鱼肉所含蛋白质不仅是优质蛋白,而且大部分鱼肉脂肪含量低于其他肉类。
俗话说“冬鲫夏鲤”,立冬以后,正值鲫鱼产卵期,肉肥籽多,滋味鲜美。鲫鱼可开胃健脾、利水消肿、滋养通乳、清热解毒,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肾炎水肿、肝病腹水、产后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辅助疗效。
3、晚餐吃蔬菜
冬季的晚餐也需要保持适量的清淡,最好是选择一些含脂肪少的食物同时还要保证易消化,而且吃晚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过饱。如果晚餐的时候营养过量摄取,就会到这些消耗不掉的脂肪堆积在人体内,从而导致肥胖影响人体健康。
白菜,最常见不过了,这个可是冬天最“补”的蔬菜之一。现代医学发现,白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多吃白菜还能防乳腺癌。
养生专家指出,冬季养生要多吃黑食,黑木耳就是一个代表。黑木耳有滋养强壮、补血、滋阳润燥、养胃通便等功用,朋友们日常不妨多吃。
4、衣服选择保暖、舒适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衣服小气候。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穿衣忌衣领过高过紧。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脑部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也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导致颈椎病。
5、常开窗,空气流通
冬天,天气较冷,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出门,而是呆在家里。这时,你就应该把窗户敞开,是不是紧闭着,空气流通,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6、保持脚暖
冬季脚部保暖不够,很容易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其次会让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进一步使人体感冒。
7、保持良好的睡眠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21-23点至(3-5点)末,早睡可以保养人的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带日出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也要保持空气和氧气的流通,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才会感到舒适和养身。也不会出现胸闷、恶心、出虚汗或从睡梦中惊醒。第二天也会保持良好的精气神。牢记以上保暖妙招,在冬季做个“暖宝宝”吧。
以上就是雪天保暖妙招的全部内容,大家赶快来实践一下吧~
4. 暖冬的呵护,浅谈长安CS95的保养,谈谈感受!
汽车玻璃直接影响到我们开车时候的视野开阔度,遇到阴天下雨或者灰尘较多的路面,开雨刮清理是必然的,以前的车不是很爱护,为了省钱,玻璃水直接加自来水,现在冬天,天气逐渐转凉,搞不好就结冰,如果结冰,水喷不出来,还有可能把水壶冻坏了,所以冬天用车最好要加专用的玻璃水。95的雨刮的喷水很好,刮完以后,玻璃非常的干净,而且还没有噪音,现在分享一下95的玻璃雨刮
5. 今年是暖冬还是寒冬
2021冬天是寒冬。一般情况下,当年如果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冬天就可能是暖冬。相反的,如果出现拉尼娜现象,冬天就可能是冷冬,也就是比往年冬天要冷。
参考气象学上的冷流、冷锋、冷空气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寒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按此定义,我国自1987年至2004年连续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即-4.7℃,故可称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两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气候平均值,就算寒冬。故按标准更科学的说法2004年是连续第4个暖冬。
寒冬的概念:
寒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寒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低(相对冰冷)时,就说是寒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运动锻炼适时令
冬季不适宜做剧烈的活动,一般的活动也最好在太阳升起,阳气生发之后进行。并且注意避寒就暖。特别是呼吸系统有疾病的老年朋友们,需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时,减少或暂停晨练。
总之,冬季之养生,必须遵循养藏之道: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合理饮食,早睡晚起;心情平和,多静少动。掌握此24字格言,冬季养生之道,可毕也。
6. 什么是“冷冬”和“暖冬”
一般来讲,冬季是指头一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2月。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气象上是如何界定“冷冬”和“暖冬”的呢,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冷锋、暖气团等概念,要确定它是“暖冬”还是“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7. 冬季有哪些养生食品
暖冬更需防寒。寒冷,特别是暴冷会使人的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处于高度紧张;寒冬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有更多的被转化为热能,以抵御寒冷;低温会使血钙降低,且会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降低了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以致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炎症多发。因此冬天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保持食品多品种的同时,特别推荐以下8种食物:
黄豆芽
黄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发芽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质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提高,维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纤维素量增加,成为理想的高营养蔬菜。
牛奶
牛奶是人体营养素的最好来源之一,蛋白质中含有人体9种必需氨基酸;脂肪的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状态,所以消化率高;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它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中医认为,牛奶味甘平,有补虚养身、生津润肠、消渴等作用。冬天我们需特别注意补钙,而牛奶中的钙不仅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有润肠补血的功能。
香菇
香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50多种酶及游离氨基酸、胆碱、腺嘌呤、麦角甾醇及香菇多糖,有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分解和排出,防止血脂升高的功效。
大豆
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其中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含赖氨酸较高,能弥补粮食中赖氨酸的不足。它既可当蔬菜,又可代替粮食,冬天吃大豆特别有益。中医认为,大豆味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
黑木耳
黑木耳含较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甘露糖、木糖、卵磷脂、脑磷脂、钙、铁等,有防止血液凝结、心脑血管疾病、大便干结的作用。中医认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补气、益智、生血功效,对贫血、腰腿酸软、肢体麻木有效。
狗肉
狗肉含有较多的牛磺酸、多肽,而脂肪很少。中医认为,狗肉性温,有补气温肾、助阳散寒之功效,对腰痛、畏寒、夜间多尿、增添热量有很好作用。
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鲈鱼肥腴可人,鱼肉细腻,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8. 哪些好习惯,能让你过一个暖冬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85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寒与冬季“数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养生好习惯,安安稳稳过暖冬
出门前和睡前别洗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这个节气外出,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注意头部保暖不仅是要戴帽子那么简单,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
坚持午睡半小时
起居建议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因为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经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这些生活小细节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白领,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议在午饭后借助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来进行调理。
少食辣火锅,多吃鱼虾
专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腻、凉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对于三高患者来讲还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勤运动,不懒惰
积极锻炼,不要放松。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对症进补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
冬季宜“封藏”,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冬季进补要选能补肾温阳、固本培元作用的,灵芝正是这样的食物。
总分不清中药材药性,灵芝味甘性平,无毒,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起治疗作用,或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能从整体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这一点,中医西医都得到了验证。
中医认为“灵芝为百病之药”,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
9. 暖冬如何定论
首先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
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了
另外
新华网上海频道1月7日消息: 零下的低温,正离我们远去。昨日,申城最高气温达15.6℃,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而记者昨日获悉,在本周内,本市气温还将继续攀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市民大可把握机会享受这些冬天里的暖日。
冷空气不来,寒冷便失去了幕后的支持者。昨天白天,在高气压控制下,申城气温在暖暖阳光以及东南风的相助下一路蹿升,除奉贤、金山两地最低气温分别为零下0.8℃以及零下0.3℃之外,其它各地区最低气温均突破0℃,而最高气温也高于15℃。由此,昨天也成为去年12月10日以来今冬最暖和的一天。与此同时,昨天本市的相对湿度也十分适宜,白天基本维持在60%左右,体感度较高。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测,本周内的气温将保持继续攀升的态势。预计受高压楔控制,今天本市将为多云天气,气温在6℃-14℃之间,周三最高气温可达15℃,周四的最低气温可达11℃。
气温与日
俱升,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天将是一个“暖冬”?对此气象专家表示,目前还难以下此定论。一方面,今年的冷空气实力其实并不弱,元旦前后那一波明显的降温便是很好的例子,至于眼下数日的气温回升,是因为冷空气活动主体都偏北,如果它们的活动范围南移到本市,届时本市还会出现明显的降温天气;另一方面,所谓暖冬,就本市而言,是指从一年的12月份到次年2月份这3个月期间,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而今年的冬天只过了三分之一,故难以断言接下来的气温会让本市再度出现暖冬。
不过,气象专家同时指出,对于市民来说,气象意义上的暖冬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市民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实时地做好应对措施,便能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