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法律上所称老人指多少岁以上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订过程
是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而制定的。
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最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文包括总则、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附则共九章八十五条。
❷ 60 70 80 90 100岁都叫什么
60、70、80 、90、100岁称呼如下:
1、60岁
古稀之年,也称为大寿。称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达到这个年龄,表示已经进入老年,需要更多的休息和关注健康问题。
老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老年人需要合理控制摄入的热量和膳食结构,尽可能地选择新鲜、少油少盐、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奶制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2、适度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同时,应该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是从事高风险的运动项目,比如悬崖跳跃、高空滑翔等。
3、安全居住: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并且要防止滑倒、跌倒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家中的地面、楼梯、浴室、厨房等都要设计合理,装备安全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
4、保持良好心态: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家庭互动等方式来保持精神愉悦,避免情感失落或孤独感。
5、定期体检:老年人需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血压、血糖、胆固醇、骨密度等方面的异常情况。
❸ 什么是高龄
高龄时一种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年龄的计算方法:
1、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虚岁计算方法计算简单,但是不科学。
2、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3、确切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❹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60岁叫花甲之年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