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护理瘫痪老人
预防并发症
(1) 每日定时 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 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 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 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 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 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 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 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摘自网络,请参考
⑵ 怎样给老人按摩
老年人容易因病卧床,时间长了,会出现许多并发症,适当按摩就可以预防。但按摩需要选对位置,否则起不到康复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1.按摩背部防肺炎
老人取半卧位,腰部用枕头靠住,家属站在老人背后,一手扶住老人的肩膀,另一手的掌根部来回揉按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3--5分钟,然后轻握拳(注意手掌中空),有节奏地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扣打背部,边扣边鼓励老人咳嗽。如果老人无法坐起,也可以侧身用同样手法拍打按摩。另外,保持房间通风,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一日2--3次即可,加强口腔清洁、练习吹气球等都有助于预防肺炎。
⑶ 怎样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
根据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部分失能的老年人约4000万。而据统计,在澳洲、荷兰、西班牙与美国等欧美国家,只有 20% 的人在医院过世,很少有长卧在床的老人。那么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卧床病人如何护理?
我国卧床病人基数大的深层原因
抛开政策上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文化和意识层面,中西方老人对保健养生的意识是不同的,西方主张孩子养育成人后便离开家自力更生,老人会有很强的健康保健意识;而我国很多人是“养儿防老”,几乎所有老人都是为了孩子操劳大半辈子,平时没有保健和体检意识,积劳成疾,进而病情逐渐严重,导致卧床病人数量增加。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的问题,需要重视起老年病人的肌肉萎缩、肌肉流失现象,才能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局部锻炼、健康饮食、营养补充剂的调理,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卧床病人肌肉退化、营养不良等问题,老人自身的免疫力也会有所提升,进而更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