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的尿液中有血为什么
血
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素问》称“溺血”、“溲血”。
尿血与血淋相似而有别,若小便时不痛者为尿血,小便时点滴涩痛,痛苦难忍者即为血淋。《类证治裁·溺》:“溺血与血淋异,痛为血淋,出精窍,不痛为溺血,出溺窍。”
尿血之症,多因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而致尿血,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但与心、小肠、肝、脾有密切联系,并有虚实之别。常见的有心火亢盛,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肾虚火旺,脾肾两亏等证。
【常见证候】
心火亢盛:尿血色鲜红,小便灼热,短涩,面赤身热,口舌糜烂或生疮,心悸,心烦,失眠,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
膀胱湿热:尿血,尿频,尿急,尿道灼痛,腰痛,少腹胀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胆湿热:尿血,小便短赤,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肾虚火旺:尿血,血色鲜红,反复不止,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不寐,舌鲜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脾肾两亏: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反复不愈,神疲倦怠,纳减腹胀,便溏,腰膝酸软,耳鸣,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另附:
尿血宜忌原则
尿血古代又称溺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多无疼痛之苦,所谓“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尿血一证,西医认为,正常人的离心尿沉渣中镜检每高倍视野≥3个红细胞时,即称为血尿。凡泌尿系统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疾病,都能引起尿血。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无论何种疾病引起的尿血,都是因为热扰血分所致,热蓄肾与膀胱是尿血的主要病理机制,但又与心火、小肠火、肝火下迫以及阴虚内热,损伤脉络有关,致使营血受热而妄行,血从尿出。
宜忌原则
尿血多因火旺,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者多属暴起,尿血鲜红,尿时一般都有尿道灼热感觉;虚者多属病久不愈的慢性尿血之人,尿血淡红,尿时亦无灼热之感。前者宜吃具有清心泻火、凉血止血作用的清淡食物;后者宜吃具有滋阴降火,益气摄血作用的食品。凡是尿血之人,无论虚实,均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肥甘油腻、荤腥温热性食品,忌吃海鱼虾蟹发物
『贰』 天气炎热中老年人经常头痛怎么回事 吃什么药好
给您多个参考
肝火:目赤肿痛肝火也,虚火多由情绪引起,症状舌苔少而红,头晕耳鸣,嗓干不喜饮水。失火为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总想喝水。失火可用决明子麦冬泡水或以龙胆草泻火。虚火可以吃甲鱼。
胃火:主以牙龈肿痛,胃中实火让人舌苔发黄,口臭,口干,总想喝冷水,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尿黄。虚火舌苔较少,口干,不想多喝水。去实火可用黄连,栀子,木瓜。去虚火可用生地和知母。(瘦人多火)
心火:口舌生疮,实火为面色发红,总觉身上发热。另觉,心烦,失眠,口渴,口舌溃烂,舌尖发红,舌苔发黄。虚火为心悸,心跳不适,平日盗汗,舌红少津。实火可吃点芦根和带心的莲子,清心泻火。虚火可用金银花泡水,服用安神丸。
肺火:咳嗽且声音洪亮。实火之人气喘,呼吸声粗吐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少,但带其血丝,声音嘶哑,睡觉盗汗,人会更瘦。实火多吃苦瓜,薄荷,菊花泡水。虚火可以百合,梨,冰糖炖水。(肺火:咳嗽且声音洪亮。实火之人气喘,呼吸声粗吐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少,但带其血丝,声音嘶哑,睡觉盗汗,人会更瘦。实火多吃苦瓜,薄荷,菊花泡水。虚火可以百合,梨,冰糖炖水。)
肾火:都为虚火,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脱发,腰酸背痛,咽干舌燥,男性易遗精,女子可导致闭经。可以食用甲鱼,或用太子参进补,也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脾火小肠火:与胃火相似,小便短,赤,涩,痛。(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