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有的人越老脾气越古怪
人到老年,脾气会变得古怪,下面六种不良心理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
一、抑郁:
有一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无奈又惧怕,这种心态假如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引起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极容易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乏。因此这种人极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经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二、怕死: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患者,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见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三、偏激: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常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而而自暴自弃。
四、多疑:
有一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便自己有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无可救药、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易加重其疑心病。
五、幻想:
受身体渐渐衰老的影响,有一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经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六、怕孤单: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常常对他人不满及报怨。久而久之,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单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单带来的痛苦。此类老人既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又希望别人关心照顾,于是经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此会变得行为孤单、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Ⅱ 为什么年龄越大脾气越怪
年纪大了,好多人都像老小孩儿,就会变得没有耐心,一丁点小事就容易发火,就连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会认为觉得很麻烦,所以才会发火。
而且大部分老年人价值已经缺失,在生活当中找不到可以树立自己形象的环境或者场景,经常用想当年来麻痹自己,比如年轻的时候有多威风,总喜欢讲一些过去的事例给晚辈们听,这就是在寻求一种价值感。
而且大部分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对生活的把控力会变得很差,不像年轻的时候或者退休前,仍然每天充实的生活。而老年之后,还要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说依靠子女的需求,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子女不愿意回来探望的对象?或者说在和儿女有观念冲突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原本记忆中的权威和控制,而现在呢,老态龙钟又无能为力,所以就会变得爱发火和固执...
所以,我也在这里呼吁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朋友们,年迈的父母也许正在寻找一个生活的支点,而这时候恰恰需要我们给予那些应该享受的爱与关怀...
Ⅲ 老人突然变得不讲理是什么原因
老人突然变得不讲理是什么原因
老人突然变得不讲理是什么原因,老人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是怎么了呢,是孩子做了什么不让老人顺心的事吗? 孩子可能只知道老人脾气越来越差,不讲理了,却意识不到其实他是生病了。老人突然变得不讲理是什么原因。
9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心理紊乱的症状,包括无端发火、喜怒无常、变得很执拗挑剔,通常在发病后的几年内出现。并不只是大家通常知道的健忘、语言表达出现困难等症状才算老年痴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潘小平主任医师解释,老年人脾气不会无缘无故变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在排除生活事件刺激之后,就很有可能属于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能及早就诊,通过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确诊,那通常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痴呆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只要活得够老,就有机会得病。”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老年抑郁
这是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个老年抑郁病例。
62岁的邓阿姨患有高血压(十几年)、糖尿病,4个月前无缘无故出现心情差,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心烦意乱,听到一些响声或家人看电视即使将音量调到很低,都会觉得很吵,经常发脾气,常独自一人长时间发呆。家人刚开始以为老人只是脾气不好,过一段时间就没事了,谁知道她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还想一死了之,甚至在胸闷、难受时想拿刀割胸部来减轻“疼痛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抑郁不一定都表现为情绪低落,往往更多表现为易怒、焦虑或身体不适等症状。
若老人平时脾气挺好,突然一阵子经常发脾气,怎么都不高兴,一时说这里痛一时说那里不舒服,但检查又无问题,就要警惕是抑郁等精神疾病“作乱”。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常年患病的老人,更容易在个别因素的影响下,诱发抑郁。
老年聋
中老年人患上听力障碍的比例高达73。58%。
很多社会学研究证实,听觉障碍必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孤立、以及老年抑郁,从而诱发认知能力的加速下降。这种情况久了,就会造成老人脾气暴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因此,老年人发现自己听力减退,别想当然地觉得“年纪大了听不见很正常,买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太浪费钱”,应尽早到正规的门诊诊断,选择佩戴助听器,如果严重,还可以做人工耳蜗治疗。
甲亢
如果你总是无缘无故地发火,也有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这种内分泌疾病多发于女性,发病率约为1%。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除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以外,也会影响到神经精神系统,导致患者情绪不稳、易怒易激惹,还包括体重减轻、颤抖和出汗。
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病人由于服用降糖药物,常会出现低血糖现象。低血糖会使人在几分钟内出现发怒、攻击性增强、意识混乱、坐立不安和惊恐等情绪。此时,立即饮用含糖的饮料或食物,一般在20分钟内就能得到缓解。
肝脏受损
肝脏与情绪相关,中医常说“怒伤肝”。有很多疾病会影响肝脏的健康状况,如肝硬化和肝炎,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肝性脑病,会导致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如坏脾气、行为不友好和攻击性增强等。
另外,肝脏担负着解毒的重任,它能将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变为无毒的物质;当肝脏受损后,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血液中逐渐堆积起来,影响大脑的情绪功能。
中风后遗症
中风之后勃然大怒的情况较为常见。这是因为中风使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受损部位正好是负责情绪控制的额叶(负责情绪的感觉和控制),就会出现攻击性增强的现象。
其它慢性病
一些严重的慢性疾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出现性格改变,这是病情加重的征兆。常见和主要的有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肝硬化合并昏迷、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等。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人们易受刺激、经常发怒。包括安眠药、他汀类药物。
Ⅳ 老年人易发怒,易与老伴吵嘴是何原因
是更年期的原因
生气后,最好的方法是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其不了了之,慢慢淡忘。保持专沉默,就会变得冷静。属在易怒时,应冷静分析发怒的因果,使自己不过分激动。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学家建议,对易发怒的人宜采取“幽默疗法”,因为谁也不会一边纵情大笑,一边闷闷不乐。
Ⅳ 为什么老年夫妻容易经常吵架
老人夫妻总吵架,大多是因为双方或是一方容易发脾气导致的。而一些老人总爱发脾气,究其原因大多存在以下一些情况:1、是心胸比较狭窄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2、虚荣心过强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3、性格变异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人格弹性明显减退,变得固执己见,自信自己经验,不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生活现状。爱沉缅往事回忆,常悔恨无法挽回过去的美好情景。对过去成就唠叨不休。少数有成就者变得傲慢自尊,难以倾听逆耳良言。4、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