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老人如何教育后人

老人如何教育后人

发布时间:2023-07-23 23:31:40

老年人教育晚辈的方式对吗

老一辈都喜欢教育人,那是因为以前的年代中,老人的思想比较保守,一个家庭中,长辈都比较唠叨,他们觉得孩子不懂事,必须要父母来管理,长辈来教育,孩子才会变得更好,所以在家庭里,父母就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很多话,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教脊橡育方式就成为了一种唠叨,父母总是会担心孩子会变得不好,所以都会喜欢教育晚辈,在长辈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在传统的方式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做错事打一顿就好了。所以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因为孩子调皮捣蛋、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棍棒式教育。更在平时生活中以故意“泼冷水”式教育,打击、嘲笑、各种不认同孩子。

实际上这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虽然这是父母们认为爱孩子的方式,但对于孩子来说,是让人很痛苦的教育方式。

第二、中国式父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长辈,而非朋友。

或许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就是晚辈,并非朋友。晚辈就应当听取长辈的意见,不接受任何反驳。在孩子的面前通常也都是表达的樱基旁很强势,不会真正听取孩子内心的声音,有意无意间给孩子施加各种学习压力,对于孩子的表现动不动就给与否定,甚至打击。

他们会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孩子们就应当按部就班,不能犯下任何错误。有没有想过换位思考,每天被否定着,真的会把孩子的自信一点点的磨灭掉。

第三、谁是父母心中最完美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

良好的沟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你看人家小明比你听话多了”“你看隔壁张叔的孩子都比你强”“你看李阿姨家的孩锋坦子每次都考第一”却是不少父母脱口而出的话,总是觉得要时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他,让他进步。

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轨道,该承受的,该经历的,应有完整的体验。这样有意无意对比反而更伤害孩子的情感、自尊,严重挫伤亲子关系。老一辈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前的孩子特别多,怎么教育孩子?孩子也不会逆,反而且是很多孩子都会挨打,挨骂都是比较常见的,老人都喜欢用过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所以就喜欢教育人总是变得很唠叨。

Ⅱ 老人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确

老人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确?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父母的关心爱护尤其重要。

曾经见过一些新闻和报道里面讲叙,据统计,那些犯罪的少年犯,产生不好的结果的原因,大部分都与自己的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孩子都是因为从小没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在他们小的时候,说他们笨,总是责备批评他们不如别的孩子,或者是对他打骂,没有关怀。所以这样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走上歪路。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打骂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随时常告诉孩子,让孩子感觉他你对他们永远的爱。要时常和他沟通,知道他心里的所思所想。不会因为他长的丑就不爱他了,不会因为考试没有考好就不爱他了。你的爱会让他会感觉更温暖,更满足,更开心,更自信。

对孩子好不是溺爱孩子。

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时候,可能也会哭闹着要,或者还会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为了能平息他的情绪,就说一些答应他买这个那个的话。有时候孩子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可能还会用眼泪来逼你妥协,我的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也是一家人宠爱,只要稍微不如意一点,她就会马上掉眼泪,马上不愿意,然后一家人来哄她。就算所有的要求都按照她的来,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和愿望,她真的会快乐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智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有权知道事实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则和规律,就是必须这样做。有规则才能有自由。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说孩子的错,责备孩子!

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对某些事情某个玩具,可能刚刚拿到手,还在摸索怎么玩,不太会玩,这个时候,他的爷爷奶奶可能就像顺口溜一样来一句:真笨啊,真是个笨蛋,这都不会。

还有一些妈妈在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的时候,会来一句:这么简单都不会做。甚至一巴掌就打下来了。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你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教导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这样公平么?相信在某些方面,他比你更聪明哦。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

教育不是上培训班培优班补习班。

谈到这一点,我很心痛,因为我的侄女也是每个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被这些给填满,舞蹈班会稍微好一点,还有作文培训,什么国际英语学习,奥数班,珠心算,还有一些父母买的什么做好这一百道题目就能上什么名牌大学。我看了一下,研究了一个小时也没能做对一道题,难道就真的不正常了么?

大人们疯狂的说为了孩子好,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这些真的是孩子自愿的选择吗?这些真的很适合孩子吗?太难的知识,只会让孩子产生对知识的厌恶和反感。只会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要选择培训班和补习班一定要慎重一些。以免走入恶心循环的误区。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议
越位,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

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子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老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现在的孩子有了零花钱就喜欢买这买那,而且一眨眼就把钱花完了。有的孩子拿不到零花钱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些土豪级的家长给钱更是一给就给很多,让孩子随便花。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习惯的。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合理花钱,给钱也要少给一些。

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别人比这比那。攀比会让孩子丧失理智,别人有什么他就要有什么,别人有比我好的他就要有比别人更好的,如果父母满足了他,那他就会越陷越深,如果父母没满足他,那他就会失落,就会走向极端。所以,攀比是万万不能的。

摧毁孩子最大的杀手是溺爱,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来给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做,孩子只要待在一边,熟不知,这样做孩子会一直依赖父母。有的父母还要代写孩子做不完的作业,这样的行为怎么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进步。所以适当的宠爱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度,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有的事情要自己做,毕竟父母不能帮孩子一辈子。

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做好事,多献爱心,孩子看到父母做好事,自然就会去学习他们,从而走向正确的人生。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所做的一切都会给孩子留下印象,孩子看的多了就会模仿,从而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骂脏话或是做一些亲密的动作。所以说发生不好的行为时一定要避开孩子。

当孩子学习成绩差或学习不认真时,不要动不动就又打又骂。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在学校已经被老师批评过,已经很难过了,回到家却还要被父母打骂,他会觉得对学习更加没信心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压力就会厌学。所以,父母应该鼓励他,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打骂。

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少沟通,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当孩子心里有困惑时,父母应该给孩子解答他们心里的疑问。在平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谈学习,谈谈生活,谈谈未来。特别是青春期内的孩子,父母更应该经常关注,因为青春期内的孩子比较叛逆,比较冲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光靠老师的浇灌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父母为他们施肥并给予他们阳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美地盛开。只有正确地教育他们,他们未来的路才会更长,他们的人生才会精彩。

猜你喜欢:

1.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3.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4. 老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5. 教育小孩的正确方法

Ⅲ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即使学校再努力,也是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实效。本文就目前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略陈管见,并以此就教于同行!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养不教或养教失调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己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给予督促,更谈不上帮助。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教育方法不当的几种类型:
1.溺爱型 他们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不注重养成教育,过分溺爱子女,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批评教育。更有甚者,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全部精力用于学习,把爱无限地倾洒在孩子身上,他们对日常生活大包大揽,把孩子置于“保险柜”里,生活在“安全圈”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关心和保护,养成子女挑吃、拣穿,害怕吃苦等不良品德。并且由于平时过多保护,盲目赞同,使孩子形成蛮不讲理、过度自我和攻击的心理,缺少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和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2.过多干涉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处处以成人标准要求他们。在对待孩子学习上,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结果窒息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一些性格敦厚而内向的孩子因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忧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引起多种疾病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家长那凶暴的形象和粗俗的语言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自卑自弃,或犟拗抗争,或破罐破摔。
3.期望过高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能客观地分析及孩子智力的差异,基础的好坏,而单纯以考试分数来确定孩子的优劣。一旦孩子达不到目标或出现错误,有的家长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说谎、作弊、自卑、怯懦随之产生。 在棍棒的施压下,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肯定,平时虚报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考试时则投机取巧,有的涂改成绩单或干脆撕掉成绩册。家长只顾分数的高低,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子女整天为学习过度焦虑、恐慌,失败的滋味非但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与意志。
由于家长教育孩子方式不当,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势在必行。
二、改变家庭教育现状、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个教育者 ——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 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
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还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应该承认,目前大部分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也相应增强了,但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要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要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寻找和利用一切可行机会,诸如,请学生家长进学校听专家、学者的家庭教育报告,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Ⅳ 如何教育好孙子

现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娃成为常态,都期望把娃带好、带优,但实际结果往往是“带偏”了。这里把常常出现“十大”误区列举如下:

1、老人比年轻人会带娃。这是最大的误区,认为老年人有“经验”,更会带娃。实际上,就大部分家庭来讲,年轻人带娃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2、过渡疼爱。常言道,隔辈亲。 娃想要什么,就买买买,全部满足;娃想做什么,就好好好,一切听从。哪怕孩子的过分要求,也有求必应,认为这就是疼爱娃。其实,这叫溺爱。

3、不觉间培养了娃许多“坏习惯”。如饭前不洗手,东西摆放不规矩,讲“脏话”,外出闯红灯,走捷径踩草坪,买东西占小便宜等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把娃教会了。

4、 不能科学正确的解答娃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会随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老人,有时是忙着不顾得回答;有时是简单应付,不把问题给娃讲清楚;更严重的是,娃提的问题,老人根本回答不上来,但又不好意思说不懂,而是胡乱解答,这样的后果更可怕。要知道,娃是把大人的话当真的。

5、不能与娃打成一片,成为娃的好朋友。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兴趣爱好上差别很大,娃喜欢的事情,往往恰恰是老人不喜欢的,而老人喜欢的事情,恰恰又是娃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行动上差别更大,娃爱动,老人爱静,为了安全,老人就限制了娃很多的行为。要知道,娃是在说和动中成长起来的。

6、 对危险情况预判不足、反应迟钝,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如带娃外出玩耍,对来自道路交通、荷塘湖波等方面的危险,老人往往预判不准,有了危险处理不了。再如,对孩子生病以及生病的前兆,感受上比较迟钝,有时可能会认为无关紧要,甚至会迷信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就很容易让小孩的 健康 处于危险当中。

7、缺乏科学 育儿 知识。凭老经验、想当然带娃。对于娃的喂养,生怕孩子吃不饱,往往把娃吃撑;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对于娃的穿衣、盖被,生怕冻着了,往往是把孩子热过头。

8、不舍得让娃干任何事情,包办娃的一切,过渡保护孩子。喂吃饭、帮穿衣、擦屁股、背着走,等等一切,都舍不得让孩子做,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9、缺乏对娃的系统教育理念。孩子的教育是从胎儿开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育的重点内容。作为老人,一是没有这个理念,二是没有这个能力。

10、容易出现家庭矛盾。由于老人和娃的父母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的理念、方法、形式都有很大差异,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同时,两代人不同的教育方法,也让孩子认不清谁对谁错,无所适从。

尽管存在这么多问题,但现实生活中老人又不得不带娃,怎么办呢?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能不让老人带娃就不让老人带,真没办法,老人也要与时俱进,谦虚一下,为了后代,下功夫学习科学的带娃知识,抛弃传统中不科学的做法。

Ⅳ 老年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行,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4、从精力角度看,老人在带自己的子女时,年富力强,正值工作的黄金时代,他们无法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孩子身上,他们没有时间或精力去溺爱自己的孩子,今天,当他们业已退休,所有的精力集中在第三代身上,他们不仅不再有可能按自己带子女的方式带孩子,也没有想再像带儿女那样来带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以更关怀、更投入的方式补偿自己在当父母时无法做到的一切,给第三代以无限的爱和关怀。

5、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讲,上一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家庭电视、录音机都没有,孩子的主要活动是各种户外的游戏和劳动,今天,家庭电视、录音机、录像机、游戏机等现代化的设施,使孩子的活动方式大大改变了,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不管怎样,这种改变老人是无法左右的。例如:今天的孩子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是昨天孩子花在户内外游戏的时间。这一点也是老人无法改回去的。

所以,我要告诉家长的是,尽管你可能是你父母造就的人才,但你的父母已不可能使用同样的方法造就你的孩子。我也要告诉老人们,孩子的发展是由你和你的环境构成的要素共同影响的,即使你在抚养自己子女上可能是成功的,但你无法使自己的孙子或孙女获得同样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清楚这一点,也许你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第三代。




Ⅵ 老人带孩子固执己见,教育方法较落后,家长是否应该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呢

每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不一样的,教育专家、家长和老一辈的教育方法更是大有不同。现代社会中,不少家长都会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因为自己需要工作上班,没穗誉办法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而这也是家庭矛盾的重灾区,很多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不听家长的建议。大部分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就会放弃建议,但家长也应该要正确认识落后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难调整的,所以一定要在老人教猜好段育孩子的时候,多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


三、教育方法应当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与他人更好的相处。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比如有的孩子,在老人家的教育下变得狂妄自大,又或者是过度自卑,那么这种性格的孩子是无法融入集体的,所以他们的性格只会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管老人家的方法如何,只要家长觉得稍微有偏差的话,都一定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一定要让老人家认识到教育方法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老人如何教育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央视重阳节晚会节目单 浏览:480
农村修房怎么养老 浏览:680
找到新工作养老金断了一个月 浏览:567
长寿花只长叶不开花是什么原因呢 浏览:239
40万养老金每月能拿多少 浏览:56
农村养老保险有多少年的 浏览:467
青岛社保退休新文件 浏览:772
老人手摔断了怎么治疗 浏览:768
山东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险 浏览:48
卾尔多斯农村养老金 浏览:631
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用什么手续费 浏览:358
老人病危不治疗能活多久 浏览:511
世上有哪些没有父母的名人 浏览:12
探望老人家的觉悟 浏览:50
山西省下岗职工退休年龄 浏览:972
老年人登录王者荣耀怎么要扫脸 浏览:254
2014中国养老金替代率 浏览:568
国家的养老金 浏览:934
2015科级退休年龄要求 浏览:17
孝敬母亲作文六百字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