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岁老人叫什么称呼
百岁老人称呼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百岁老人是指年龄超过100岁的人,是对超过一百岁的老人的一种尊称,其中表现出百岁老人的长寿,其次表现出百岁老人的健康。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最开始出现在汉朝时期戴圣所写的的《礼记·曲礼篇》:“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一个期限,所以人在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就称之为期颐之年。
《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㈡ 100岁老人叫什么
100岁老人叫什么期颐之年。
读音:qī yí zhī nián。
释义:指活到百岁之人。
引证: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翻译: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花甲之年[huā jiǎ zhī nián]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例句:再过两个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几个学生正在商量怎样为他祝寿。王教授却抓紧工作,争取在六十寿辰前把书稿完成,作为永久的纪念。
2、古稀之年[gǔ xī zhī nián] 七十岁的代称。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翻译: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自古很少见。
㈢ 百岁老人称什么
问题一:古代一百岁叫啥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类别 含义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锭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问题二:百岁老人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叮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问题三:一百岁古人称为 中国传统的“寿”(ZT) 2005-9-8 星期四(Thursday) 晴
??在当地习俗上,“过生日”和“祝寿”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寿”字的本意是指人的年龄大,如《说文》所释:“寿,久也。”《广韵》所释:“寿,寿考(同老)。”《篇海类编》所释:“寿,老年也。”
????
???? 民间把“五福”俱全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所谓“五福”就是《尚书・洪范》中记述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同有)好德,五曰考终命(即有一个好的人生结局)。”把“寿”推为“五福”之首。正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导下,从古至今人们十分重视各种追求和祝愿长寿的活动,由此也就产生了祝福长寿的礼仪。这种礼仪大都是在老年人的生日时举行的,当地称之为“祝寿”、“拜寿”、“贺寿”、“庆寿”、“做寿”、“过好日子”等等。
????
???? 从上述传统观念出发,把幼、少、青、壮年的生日礼仪,叫做“过生日”,而不能叫做“祝寿”,俗以为这样叫了是会“折寿”、“短命”的。那么,在什么年龄“过生日”才能叫“祝寿”呢?这从来没有统一的规定。从当地民间习惯来说,一是要在50岁以上或是有了孙儿;二是父母已经去世。一个人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已经过了50岁,也不能在家中“祝寿”,只能“过生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尊亲在不敢言老”。古人把“寿”分为上中下,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因此,并不是人的每一个生日都可以称作“寿”的。
????
???? 古人对于祝寿和人的年龄段,都有一些专门的称呼和比喻。在现今一些祝寿匾、幛、贺词和其他书面语言中,仍不同程度地沿用着。
????
???? 首先,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祝寿有不同的称呼,男性称为“椿寿”,女性称为“萱寿”。这两种称呼都是有其来源的。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本来是指极长寿的椿树,被后人借用为长寿老人的代称。又由于在《论语・季氏》中有孔子的儿子伯鱼,“趋庭而过’,接受父亲教诲的记载,后人遂将“椿”和“庭”合起来,将父亲称为“椿庭”,于是为父亲祝寿就叫做“椿寿”。推而广之,凡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为父辈的男性乃至一切男性的祝寿,都可以叫做“椿寿”。萱就是“萱草”,又写作“谖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针菜,又叫黄花或黄花菜。由于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按汉代学者对这句诗的解释:“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就是说,谖草是一种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所以后人就把母亲称之为“萱堂”,或简称为“萱”。对父母则合称为“椿萱”。因此,为母亲祝寿就叫做“萱寿”。推而广之,凡为朋友的母亲祝寿,为母辈的女性乃至一切女性的祝寿,都可以叫做“萱寿”。
????
???? 其次是对于人的不同年龄段,有特定的称谓。
????
???? 总角:童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
???? 垂髻:童年。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髻”指童年。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
???? 及笄: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
????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
???? 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问题四:古代怎样称呼百岁老人 百岁称期颐。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问题五:百岁老人称什么寿 百岁老人,称“耄耋”。耄耋,读mào dié,意思是:犹高龄,高寿。也可尊称为“老寿星”。
问题六:一百岁被称为什么?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望,颐是养。就是说,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寿,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很好地养起来。于是,后人把“期颐”作为百岁的代称。
㈣ 100岁大寿叫什么
100岁大寿叫期颐寿,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最开始出现在汉朝时期戴圣所写的的《礼记·曲礼篇》:“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一个期限,所以人在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就称之为期颐之年。
各种大寿的叫法
1、艾寿:古代人从五十岁开始做寿,称“艾寿”。
2、花甲寿:古代按天干、地支相配记年,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六十甲子”,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寿”。
3、古稀寿:古代人均寿命五十岁左右,所以七十岁的寿诞稀而宝贵,故称“古稀寿”。
4、喜寿:古时草书“喜”字很象七十七,故称七十七为“喜寿”。
5、耄耋寿:“礼记”里将八十、九十岁称为“耄”和“耋”,故其寿诞被称为“耄耋大寿”。
6、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被称为“米寿”。
7、白寿:“百”字少一横为九十九,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8、期颐大寿:“期颐之年”是对百岁的称谓,故百岁寿诞也被称为“期颐大寿”。
9、茶寿:“茶”字的草字头代表二十,下面是八十八,加在一起是一百零八,因此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