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退休中人时间界定
退休中人的概念,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因为不只与退休时间有关系,还与参加工作的时间有关系。B. 养老保险中的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划分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在全国范围按照统账结合的方式统一了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将统账结合之前已经办理退休的人称为“老人”,将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到龄办理退休的人称为“中人”,将统账结合之后参加工作的人称为“新人”。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将指数化概念引入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并且实行了5年过渡期,对此也有人将新计发办法实施以前退休的人称为老人,这类人仍然按以前方法计发,不受影响;将新办法实施后5年过渡期内到龄实行过渡办法计发养老金的人称为“中人”,(此类人退休时,如果按新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高于老办法,高出的部分每年按一定比例发给退休人员,如果按新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的数额予以补足);将新办法过渡期结束后到龄办理退休完全按新办法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的人称为“新人”。关于老人、中人和新人,更多的用法是针对第一种划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C. 老人中人新人划分年限
法律分析:“老人”:指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全国统一),此前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老人”按照过去的老办法退休,计发退休金。
“中人”:指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此前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此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以此作为工龄,缴纳社会保险这一段的工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工龄达到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方可退休。
“新人”:指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必须至少缴足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D. 老、中、新人养老退休如何界定有何区别
老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已退休人员,中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1998年6月30日后退休的人员。新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1、“老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参加工作(全国各地启动时间有先有后,并不统一),启动前退休的人员。“老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实际工作年限等情况,按照过去的老办法计发退休金。
退休时的工龄=实际工作的工龄(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2、“中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1992~1995年, 具体时间以各地启动时间为准)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
启动前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启动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以此作为工龄,缴纳社会保险这一段的工 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工龄达到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方可退休。
退休时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1992~ 1995年前实际工作年限,可含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实际缴费年限
3、“新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后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必须至少缴足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
(4)退休后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20多年来的退休人员社保制度,也就是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革之中,出现了两次重要的阶段性改革,出现了两次所谓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划分,也就产生了两类有所区别的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老人” "中人”和“新人”。
相同之处:
1、称呼:划分以后,涉及到的人群都分为三类,人群叫法都有相同的称呼,都叫"老人 "中人”和“新人”。
2、依据:均是退休养老制度的改革,均以改革时间节点为分水岭。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并已退休的人员,称为"老人”,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 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改革时间节点后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新人”。
3、结果:都和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有着根本性的联动关系,执行“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法,“新人” 新办法。
不同之处:
1、两次划分的时代背是和目的不同
第一次,1992~1995年,是企业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2018年10月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和企业人员退休制度并轨。
2、两次划分的政策指向性人群不同
第一次,面向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第二次,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3、企业退休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人的养老金的计发结果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有10年过渡性差额补贴,企业单位中人没有补贴。
E. 养老保险中的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划分
2014年9月30日(含 )之前退休,是老人,
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10月1日之后退休,是中人。
2014年10月1日(含 )之后参加工作,是新人
F.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人,老人,新人怎么区分
“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中人”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新人”指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
1、“老人老办法”: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2、“新人新政策”: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3、“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里没有实行个人缴费,其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有体现这段时间的劳动贡献。
因此将这段时间确定为“视侍蔽改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6)退休后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并州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老判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G. 事业单位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如何区分的养老金的计算也大不同
欢迎收看本期内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关注碎月导师,每天都有新内容分享。H. 什么是养老保险中的“老人”,“中人”,“新人”
其实所谓的中人在近几年比较流行这个词语,主要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从2014年10月份以后参加机关养老保险,那么从2014年10月份以后还没有退休的人员,我们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中人。当然事业单位的中人他是有期限的,只有从2014年10月份到2024年9月份,这10年之间退休的人员才能够被称之为是中人。
如果并不是这10年当中退休,比方说你是2024年9月份以后退休,那么就只能够被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新人了,或者说你是在2014年10月份以前就退休了,那么就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老人。所以中人相对来说有些特殊,并且中人在计算自己退休金的过程中,也是采用的新办法和老办法相结合的原则来计算退休金的待遇,取高补低,那么如果说老办法计算出的退休金高,那么就采用老办法新办法计算出的退休金高,那么就将采用新办法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待遇。
所以中人的退休金,那么比起老人的退休金来讲,多少有一定的偏差,在这样的基础上,实际上如果说自己是事业单位中人,还可以获得过渡性补偿养老金的待遇,那么从2014年10月份到2024年9月份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养老金,这个补偿比例是按照你的退休年限来决定的,第1年2014年退休大概可以获得10%的补偿比例,到最后一年2024年退休,大约可以获得100%的补偿比例,以此类推。
I. 养老保险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时间区分是什么
养老保险中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因为地区和行政事业或者企业养老保险时期不同。
1、老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此前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老人按照过去的老办法退休,计算发放退休金。
2、中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在此之前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前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以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且依次作为工龄,在交社会保险这一段的工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工龄达到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办理退休。
3、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必须交够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才可以办理退休。
(9)退休后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区别
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老人”:保持现有养老金待遇
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2、中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3、新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J. 办理退休时怎么区分事业单位中的退休老人、中人、新人呢
所说机关事业单位里的退休老人,是以2014年9月30日做为交界线,凡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属于退休老人。退休老人具备这样一些特征;一都是没有缴费年限,退休后是依据老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养老金,而非养老保险金;二是没有实际交养老保险的期限,要以工作年限做为测算退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三是工作年限越久的人所占退休前最终一个月工资比例也就越高,这类依照退休前最终一个月工资做为退休金计算数量,依照工作年限长度做为计发的比例退休制度,习惯上被称作老办法。但凡依照老办法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属于退休老人。退休老人是中国最后一批领到退休养老金工作的人员,往后的工作人员发放的全是养老保险金。
总的来说,退休老人主要指2014年9月30日以前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中人主要指2014年10月1日以前参工,2014年10月以后办退休的负责人;离休新手主要指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工,2014年10月以后办退休的负责人。退休老人、人士、新手都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类型的离休人群,同时还会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养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