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1、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水平低。农村空巢老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的供给、辅以务农及养老保险等。虽然目前各农村地区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享受55元的养老保险金,再辅以子女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和空巢老人年岁已高,看病、吃药所消耗的费用也不在少数,因此难以保证生活质量。
(2)家庭氛围黯然,精神需求匮乏。随着东、西部和城乡间的差异愈来愈大,为了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许多子女选择外出务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退出了主流养老模式,而疗养院则在当代社会中兴起。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同城市空巢老人一样,可以享受优质的服务。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器官的衰落,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迫切需要他人的照顾。而对于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就更加需要子女的关爱与照顾。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很少回家探望,再加上老人年老失聪,电话不能有效地解决相应问题,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例如2015年3月18日上午,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水池村一名44岁的空巢老人被发现已去世多日,并且身边伴有一岁半的孙女正奄奄一息,后经过全力抢救,最终才脱离生命危险。
(3)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依旧有很大差距。现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由于经济等原因,还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受到合作医疗制度按比例报销和封顶等条件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有大病和重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身体原因,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后不能及时就医,病情也可能因此由小变大,最终不治身亡。另一方面,因为老年人记忆退化严重,特别在生病后便很难联系子女,有时会使子女无法在老人临终前见最后一面。
2、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现如今,农民工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被打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岌岌可危。中国式教育主要由农村的基础教育组成,其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了全国的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2012年,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全国纯告坦同期学生总数的73.7%和71.7%以上。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模式,现因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隔代教育在当代农村尤其突出,留守儿童在现代化教育的大潮中,无人引导,造成知识缺乏、信息闭塞,使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贯彻度大大降低,以致无法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另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也十分突出。2014年2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表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一共是1277万人,占到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由此可见,农村基础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数量直接挂钩,并且间接性的影响国民教育质量,已刻不容缓。
(2)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13年,全国妇联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过了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由于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许多孩子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如溺水、交通事故和被性侵等。201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留守儿童做桐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全国妇联研究报告显示,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湖南衡阳界牌镇,一名13岁的男孩杀死了照看他的姑妈、表弟表妹。2015年6月10日,仍旧是界牌镇,一对姐妹被人毒死,凶手竟是同村12岁的留守儿童陈某某。另外,2014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近年来,特别是中小学生暴力事件更是频出友者不穷。前期,发生在朝阳凌源市的小学生打同学耳光的视频被市民大量转发,施暴者只是一名小学生,在连扇同学8记耳光后对着镜头说了句“完事”,市民纷纷谴责打人的学生,替被打的孩子鸣不平。视频在网络转发后,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网友也纷纷谴责施暴者的行为。据知情人透露,被打的孩子是凌源市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平时由亲属照顾。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其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专家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三大严重心理问题:①自我封闭,性格孤僻;②情绪失控,容易冲动;③认知偏差,内心迷茫。由于受隔代抚养的影响,大多数的祖辈因为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不能有效地指导孩子完成学业,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和受网络的诱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另外,由于长期与父母隔离,农村留守儿童会因思念父母,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心于学习,久而久之,成绩差距明显拉大,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厌恶学习。
Ⅱ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总人口的12.7%,80岁以上老年人20xx人,占总人口的0。95%;五保、失独、空巢、三无、失能等五种老人5183人旦漏,占总人口的2.4%,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8人,占总人口的0.1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乡低保。
全县现有留守儿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单亲留守儿童1183名,双亲留守儿童1606名。按学段分:幼儿园264名,小学1993名,初中532名。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或托亲戚朋友监护,我县留守儿童父母分布在青海、新疆、温州等全国各地,有的一年或几年不能回家与子女团聚。
二、“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据统计,和政县的农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大部分没有收入,有经济收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们的经济举芦收入也很低,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且供养费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项,同时,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占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对老人的日常照料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伤、被偷、被抢、被骗、被打骂、受虐待现象存在,更严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缺失比较严重。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调查显示,全县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患一种慢性疾病、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占据比例很大。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甚至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多数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全县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正迟带女沟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会联系,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和政县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为了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长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积儿童留守的现象。
2、和政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具有经商和经营打锅盔等餐饮服务专长,他们中间部分人几年不能回家,子女长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建立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个别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处于瘫痪状态,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部分社会团体和学校把留守儿童工作当做“额外劳动”。
三、对策建议
(一)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关爱救助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村(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二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三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3、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及省教育厅、州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2、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和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
3、进一步加大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教育留守儿童珍惜时间、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4、充分发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快乐的成长。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内容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二、“留守儿童”的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只是某省份调查,如果从全国来看,这是个很庞大数目,这也反映很多问题。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开始成绩是非常好的,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婆婆爷爷的话又听不进,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既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关心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关爱这些自认为不如别人、别人遗弃的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不仅仅要受教育,还要得到保护。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儿童情况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儿童,我们只重视儿童的教育,不重视孩子的人生安全,这样也是不行的。
三、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岁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况,让老人自己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己身体等情况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己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自己曾经也是留守儿童,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孩子,我们成长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接受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四、结束语
祖国的历史,是前一辈老去的老人辛苦创造而来。祖国的未来,是晚一辈朝气的青年刻苦建设而来。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同一个祖籍。关心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留守儿童”的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xx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况,让老人自己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己身体等情况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己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自己曾经也是留守儿童,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孩子,我们成长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接受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结束语
祖国的历史,是前一辈老去的老人辛苦创造而来。祖国的未来,是晚一辈朝气的青年刻苦建设而来。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同一个祖籍。关心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Ⅲ 农村留守儿童的药品共享问题
我很同意。农村目前留守的基本都是上岁数的老人妇女跟小孩,很多人用药不能真正的按照用药说明来服用,所以用药风险也是很高的,但是又不能无药可用所以如何真正的使余药共享真正的使用得当是我们考虑的方面。
我不喜欢农村生活,在药品方面,因为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城市便利,很多资源也不如城市。
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去,年轻的感觉给人真好,但是我们不能对过去过分计较。
感觉出年轻真好,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年人来说,当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感叹岁月的蹉跎和时间的流逝,都会留恋自己曾经美好的学生时代,那么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以下的一些瞬间,让我特别的感叹,让我觉得年轻真好。
首先就是在我的学生时代,我能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能够一起在体育课或者是利用课间的时间踢足球,那个时候虽然学习节奏是比较紧张的,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每当能够利用体育课或者是一些课间没液的时间踢一会儿足球,能够让我们内心的压力得到很好的释放,而且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我们能够找寻到真正的快乐。
虽然说我现在依然喜欢足球这项运动,依然是一个球迷,但是现在再想象学生时代那样的踢足球平唯租时力不从心了,看着我那180斤的体重,不要说去踢足球比赛,就是每天走上个五六千步都觉得比较费劲,所以在这个瞬间让我感觉到了学生时代的美好,特别是在学生时代,年枯山物轻真是特别的好,能够尽情的享受足球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过去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中,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Ⅳ 数据称一千多万随迁老人中43%为帮子女带娃,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老年人口最新数据,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
542.22万人,占比达到36.3%,老龄化程度再创新高。实际上,还有不少生活在上海的老人未被纳
入官方统计,他们中大多数有个共同的名字 老漂族,即为支持子女、照顾第三代而离
开家乡到子女定居城市生活的老人。 在为子女的家庭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这些老人自身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和烦恼,某种意义
上,他们是上海发展的边缘和弱势群体。
四、不少在城市贷款带买房的夫妻俩,一个的工资可能拿来还贷了,另一个的工资拿来对付生活上的吃
穿用度、人情往来。
要是选择生小孩的话,必然会有一方的收入减少或者中断,还有非常大的几率在生完孩子后,一方
就要选择退让猛行出工作,在家带孩子。
那样根本就无法支撑背负在身上的债务以及生活,更何况小孩的出生也多了一份支出。
要是请人来帮忙照顾,育儿嫂动辄上万一个月,普通的保姆也要几大千,这样的话,即使双方都出
去工作,也覆盖不了这部分的支出了
父母随迁过来城市,帮忙带小孩,那么女方可能只是在休产假期间收入减少了,等产假结束后也能
继续上班。
Ⅳ 敬老院里有留守儿童吗
目拍樱前,敬老院里没有留守儿败贺皮童。但察差是,敬老院里有一些贫困老人,孤老和失去照顾者的老人,他们需要关注和照顾。
Ⅵ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为多少亿人
中国现有老人2.67亿。
60岁以上就是老年人了。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敏正春重的18.7%。老龄化程度呈现加剧趋势,今后老年人每年都要增加1000万人。这么多人退休以清森后干什么?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以为,可以围绕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老有所为。刚退休的如果还想继续工作的话,可以选择做志愿者,服务社会。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所在社区或小区做一些维持秩序、测温、登记的工作,也可以去探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等。
另外,现在退休以后交由社区管理,这样一来,退休以后,又可以凭借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的优势,参与社区事务,力所能及做一些社区内的调解工作等。如帮助协调解决邻里之间纠纷争吵等。
再说老有所学
虽说退休了,但学习能力还是应该一直保持的桥耐。很多人在上班时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好好读书,也没有时间去学习钻研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今退休了,就可以去报读老年大学,不断充实自己,圆自己的大学梦。此外,还可以找到一门兴趣爱好,不管是收藏古董、摄影、集邮,还是练习书法、栽培植物、学习烹饪等等,都可以深入去学习研究。
最后说老有所乐。刚退休时,一定要趁着身体好去旅游,既陶冶情操,又开阔眼界。退休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很少有时间享受一下。如今退休了,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呢?现在许多风景区对60岁以上老人都有各种优惠,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