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过世如何处理后事
1、咨询当地殡仪馆
了解办丧事所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如寿衣,香烛,灵位等。另外及时和当地的墓地陵园联系。
2、通知亲友
一旦亲人离去,立刻帮忙擦身,穿寿衣,然后立刻联系殡仪馆将遗体接运到殡仪馆保存起来,然后在家布置灵堂,子女尽孝守灵,并陆续通知亲友来家中吊唁。
3、商量葬礼举办时间
家人要商量哪一天出殡举行告别会。一般来说,中国人办丧事多数在时间上跨度为三天或五天,取单数。
丧事办理须知
年轻人去世不能进祖坟,就算进了,也不能在中间位置,只能在偏僻的角落,青少年早逝也被认为是先辈前世造孽得到的惩罚,出于对先辈的尊重,对于早逝的人只能说是短命之人,属于野鬼,不让其进入自己祖坟,破坏风水。
直系亲属去世百日内,尽量在家守孝,不可外出旅游访友,更不可参加别人的婚礼,因为自己身上有些许晦气,避免影响他人。
守孝时,百日之内,要穿白色孝服,不可穿红戴绿;百日之后,才可穿黑色或暗色的衣服。当今社会,很多人以戴“孝”字代替,但依旧不可穿红戴绿。
② 亲人离世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亲人离世之后,如果是农村户口的,先是去村里,开具死亡证明,然后去派出所销户,如果是城镇户口,在医院去世的,在医院出具死亡证明,或者经过火化的,可以持火化证明,去派出所销户。亲人去世之后,在派出所办理完成销户手续,如果有房产的,可持户口簿和死亡证明,去房管局,办理继承过户手续,如果有银行存款的,需要持死亡证明和派出所出具的销户证明,去银行注销账户这样就能把亲人生前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了。
亲人离世之后,需要先办理死亡证明和销户证明,如果是意外身故的,需要对遗体进行司法鉴定,建议完成理赔事宜之后,安葬。
③ 老人去世后办丧事流程
丧葬办理程序:
1.死亡证明: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或村居委员会出具);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闹伍瞎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橘巧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二、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骨灰液空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墓地葬:选择墓地进行安葬。
法律依据:
《殡葬管理条例》
第四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实行火葬和允许土葬的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国务院民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行火葬的具体规划,将新建和改造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
在允许土葬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④ 老人死亡后办理流程
很多老人在家中突然间没有了呼吸,往往就会被认定为死亡。但是这样判断死亡的方式并不科学,因为会存在假死的情况。
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拨打120,将老人快速送到医院,说不定抢救及时,还能够挽回老人的生命。
如果老人去世了,那么也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这时候,按照一些传统的习俗,死者为大,一般都会让老人的子女赶回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参加老人的葬礼。这时候,作为家属来说,就要通知其他的兄弟姐妹,告知老人死亡的消息,并让他们尽快赶回来。与此同时,也要通知家中的一些亲朋好友,让他们知晓此事,有个提前准备。有些亲戚朋友也会赶过来,参与老人的丧事办理,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些人情往来,所以也必须要通知这些亲朋好友。
如果老人只有独生子女的话,那么老人后世的操办,基本上就是孩子一个人说了算,也不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利益分配。但如果老人的子女比较多,那么几个子女之间,一定要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关于老人后事的一些规划与花费。毕竟给老人办理丧事,是有一定的费用支出的。而且每个子女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以及每个人对于后世的办理看法不一样,在涉及到一些费用平摊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兄弟姐妹就是因为在老人丧事办理的上面的意见不一样,从而发生争执,甚至是冲突,导致两家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一般都是有老人的长子或者长女,提出具体的想法,其他子女在没有意见的情况,就按照这个想法来操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将老人的一些后期财产分配说清楚,是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发生。
如今,大部分老人去世以后,采用的都是火葬的形式。那么这时候就要主动联系殡仪馆,和殡仪馆商量一些火化事宜,包括火化炉的选择等细节部分。在此期间,要提前为老人准备寿衣,骨灰盒等这些必备物品。等到殡仪馆确定火化时间以后,那么再次通知一些亲朋好友,他们也会前来参加吊唁,参加葬礼。在这里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准备好老人的死亡证明,只有这样殡仪馆才会接收。
在联系殡仪馆以后,也要同步联系墓地,毕竟骨灰盒一般都会安放在陵园内,不会带回家来。那么需要提前联系好墓地,在殡仪馆办理完葬礼以后,拿到骨灰盒,那么就直接前往墓地,安放好骨灰盒,进行祭拜。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当中,一个家庭不管是办喜事还是丧事,那么亲朋好友一般都会进行送礼,多半会给一些钱,用来祝福和安慰。这样的形式一直从古至今延续下来,似乎成了一种习俗。那么对于亲朋好友的送礼,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后期这样的人情也是要还的。等丧事办理完成以后,那么也要订几桌饭,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吃饭,作为一个基本的礼节回应。
如今不少老人,都有一些退休金,再加上儿女平时节假日给的一些钱,身上都会有些存款。而老人们基本上也不会进行理财或者购买股票,身上的钱多半是存在银行里。这时候,子女可以携带老人的存折或者是银行卡,前往银行将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取出来。如果金额数目不大,手上有有老人的银行卡和密码,那么可以直接在自助服务机上来取。或者是拿着存折存单到银行柜台来取。当然了,如果老人的存款金额比较大,又不知道密码,那么就需要拿着死亡证明到当地的公证处进行公证,凭着公证文件,才能够将钱取出来。这样的话,在公证处要多花费一些手续费。
如果老人有退休金,那么在老人离世的当月,还是可以领取退休金地。从次月起,便不再领取。与此同时,老人养老金个人账户里面的余额是可以全部提取出来的,并且国家还会发放一笔丧葬费和抚恤金,具体能够领到多少,每个地方会有一些区别。
等到老人去世,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时候需要通过身份证才能够办理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办理完毕,那么就需要前往当地的派出所,将老人的身份证进行注销。如果人去世了,身份证都一直没有注销,甚至家人利用身份证从事一些其他的事情,那么后期都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针对老人生前的一些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的遗嘱,那么老人留下的财产,子女之间就可以相互分掉。毕竟对于老人的丧事,一切开销费用也都是子女之间共同来出的。这些便是老人去世后的一些处理流程,基本上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当然了,在处理老人丧事的时候,也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1.尊重当地的习俗。在给老人办理丧事之前,最好可以询问一下村里面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他们的经验比较多,或许能够提供到一些帮助
2.凡事都要商量着来,不可以意气用事。毕竟给老人办理丧事的流程也十分复杂,这中间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那么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以和为贵,凡事多多商量。
3.对于老人的丧事办理,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在给老人办理丧事的时候,也要注意节约,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⑤ 家里老人去世是怎样的丧葬流程
流程如下:
一是去找殡葬车;
二是给亡者擦拭遗体并穿寿衣寿衣;
三是小殓。咽气后,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将尸体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殓”。;
四是报丧,丧家给至亲好友送信,请来“探丧”,瞻谒遗容。
五是请"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看看丧葬忌讳。
因每个地方风俗不同,具体的做法也不一样。但是流程大同小异,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进行增减。
先人下葬日、七日、百日、周年日若逢农历占七日和八绝日(八绝日即农历立春、夏、秋、冬节气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必须错开祭拜,且祭拜日只可提前,不可延后。每年清明前后是传统的祭奠时节。其他时间如春节、鬼节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现在殡葬部门开始实施网上祭奠计划,更方便祭奠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