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
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符合下列条件:(1)降压效果好,副作用轻,血压降低的谷/峰比值版要大于50%;(2)能防止或逆权转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损害;(3)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无不良影响,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钾;(4)药物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每天只需服药一次。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压药物需因人而异,并在选择药物上多加注意。
1、宜以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轻的药作为基础用药。对血压降低的要求不宜过猛、过速,一般要先用小剂量,然后视血压情况,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同用,务使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
❷ 老年高血压如何服药
高血压:要确认你是否需要服药。这是很重要的,一旦确认要服药,病人就得终生服药。大家知道,高血压分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因引起,如肾病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则病因不明。对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而对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服药。有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动停药。一方面停药后血压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压升得不是很高,我们不知道器官损伤是否继续进展,血压高不过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何时服药,时辰有讲究
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当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缺血性中风。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中,约40%与低血压有关。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睡前服药。
白天的血压升高与觉醒及活动有关。也就是说,睡觉醒后,血压逐渐升高。许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压最高,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O:OO。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药最为合适。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服多少药,目标要认清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应达到的理想血压水平是多少呢?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剂量、加用它药(联合用药)、换用它药等。总之,用多少药以达到目标血压为准。
如何服药,血压要稳定
使血压保持稳定很重要。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因此,在降压的同时必须稳定血压。使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是最佳选择,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应当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逐渐淘汰短效药,但长效制剂往往价格昂贵,目前普及有困难。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效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荐,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
高血压:要确认你是否需要服药。这是很重要的,一旦确认要服药,病人就得终生服药。大家知道,高血压分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因引起,如肾病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则病因不明。对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而对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服药。有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动停药。一方面停药后血压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压升得不是很高,我们不知道器官损伤是否继续进展,血压高不过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何时服药,时辰有讲究
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当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缺血性中风。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中,约40%与低血压有关。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睡前服药。
白天的血压升高与觉醒及活动有关。也就是说,睡觉醒后,血压逐渐升高。许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压最高,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O:OO。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药最为合适。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服多少药,目标要认清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应达到的理想血压水平是多少呢?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剂量、加用它药(联合用药)、换用它药等。总之,用多少药以达到目标血压为准。
如何服药,血压要稳定
使血压保持稳定很重要。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因此,在降压的同时必须稳定血压。使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是最佳选择,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应当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逐渐淘汰短效药,但长效制剂往往价格昂贵,目前普及有困难。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效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荐,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
❸ 如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呢
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方法与治疗普通型高血压的方法相同,包括控制体重、合理地安排饮食、适当地增加运动量、保持心理平衡及进行药物治疗等。但老年人在使用降压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故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 ②老年人最好使用每天仅需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这样可以较有效地稳定其1天24小时的血压,从而可减轻血压波动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的损害。 ③老年人服用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④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老年人应注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血压特点的最佳治疗方案,以便达到既能控制血压又能降低药物副作用的目的。 ⑤老年人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不可使血压下降得太快。如果血压下降得过快,病人可出现视物不清、头晕、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原文网址:kknews.cc/zh-/health/8ez3e2e
❹ 如何进行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指导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以至会患多种疾病,因而也就会多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点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更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护理人员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1 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
1.1 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药物有哪些,以及老年人对药物的了解情况。
1.2 了解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
1.3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对目前的治疗方案的了解、认识程度和对药物有无依赖、恐惧等心理。
2 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2.1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2.2 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服药后未取得预期疗效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3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
3.1 对住院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给药规程,按早晨空腹、餐前、餐时、餐后、睡前等服药时间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做到看服到口。对出院带药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把药名、用法、剂量、时间、副作用等内容写成用药说明,便于老年人记忆。此外,定期通过电话督促老人服药,了解服药后的疗效。对于外用药物,应详细说明并贴上明显标记,告知家属。
3.2 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健康教育方式,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促进其服药的依从性。
4 加强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
4.1护理人员应指导老年人不要随意购买及服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告知家中的药柜应定期整理,处理过期变质的药品。
4.2 指导老年人如果能有其他方式缓解症状暂时不要用药,如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应先采用非药物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将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4.3 护理人员不仅要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❺ 老年人如何选择降压药,替父母收藏这篇来自心血管医生得建议!
#清风计划#
老年人的高血压到底应该降不降?
众说纷纭:有人说应该降,有人说降到正常会影响脑供血,那么到底老年人的高血压要不要降呢?
最新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强化降压(收缩压120mmHg以下)比标准降压(140mmHg以下)可以减少出现轻度认知损伤的风险,而轻度认知损伤是患痴呆症的风险因素之一。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痴呆症成为人们越来越担心的问题,这项研究可能为解决痴呆症问题带来了一线希望。
啥意思呢?这项研究也建议积极降压,而且降压能降低痴呆风险!
我们不能根据一项研究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因人而异!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点,高血压指南也不推荐老年人血压降到120mmHg,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不能轻易的把每个老年人的血压降到120mmHg。
1、收缩压增高常见,也就是大多数高压高,低压正常。
2、脉压增大。
3、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常合并餐后低血压。
4、并发症多。
5、继发性高血压易漏诊。
6、盐敏感性更强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面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都按照120mmHg去要求每一位老人。
1、65~79岁,150/90以下,如果老人没有不舒服,还需要继续降到140/90以下,至于是不是要降到120,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如果能够耐受120,那么就可以降到120左右。
2、>80岁,150/90以下,尤其指收缩压140-150之间,不建议强化降压。
3、老年人选用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因为如果降压太快,会导致脑梗死。
4、老年人常常合并脑供血不足,我们更不能按照140/90来要求,血压可以适当放宽。
原则就是如果降到140/90以下,老人没有不舒服,可以降,但如果140/90以下就觉得头晕脑胀等不舒服,一定不能本本主义,不能啥都按一个标准!
有人说一般推荐利尿剂、地平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这些药物都可以作为初始或者联合用药的首选。
王医生想说:这不是废话吗?
降压药一共就5大类+其他类,您这把4大类都说完了,那怎么叫推荐老年人选择呢?
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老年人必须使用哪一种降压药,王医生结合指南及临床只能给出一些大的建议:
1、小剂量开始,逐渐降压,密切监测;
2、如果是单纯高血压,那么只需参考血压数值,相对比较简单:
A、首选地平、普利,如果普利不耐受可换成沙坦;不建议直接单纯使用利尿剂,因为相对副作用大。
B、观察一段时间,血压仍未达标者,可选择联合用药。
3、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必须结合其他疾病,兼顾越多越好:
A、高血压+心率快:可配合倍他乐克类b受体阻滞剂;
B、高血压+心衰:可配合利尿剂、普利/沙坦、倍他乐克类;
C、高血压+心肌梗死:可配合普利/沙坦、倍他乐克类;
D、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可配合特拉唑嗪这类的a受体阻断剂;
E、难治性高血压:可以几大类降压药配合使用;
总之,老年高血压也得降压,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降得太快,降得太低!
老年人高血压更应该结合每一位老人得血压及自身特点,选择具体得降压方案。
❻ 老年人的降压应该如何治疗好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国内外很多研究均证实,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老年患者降压治疗更应该个体化。老年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包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如吸烟、喝酒、熬夜、情绪激动等。但大多数老年人,均需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点具体如下:
1、降压药物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2、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时,降压速度不宜过快,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头晕、胸闷、心悸等心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对于高龄、体质虚弱、多种疾病并存的患者,应该加强监测;
3、老年人因常常有多病共存,用药种类较多,应认真选择降压药物,避免因药物选择不当而产生副作用;
4、在药物治疗初期,以及调整治疗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立位血压,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或过度降压,给患者带来伤害;
5、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家庭自测血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有重要的价值,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使用合适的袖带或电子血压计,并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对疾病的控制非常有帮助。
❼ 老年人高血压如何选用降压药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压药物需因人而异,并在选择药物上多加注意。
1、宜以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轻的药作为基础用药。对血压降低的要求不宜过猛、过速,一般要先用小剂量,然后视血压情况,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同用,务使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140/80),糖尿病者还应适当低于此值。
2、目前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主张联合用药。据统计,单一种药对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为45~55%,而联合二种药应用则为75~80%。联合用药既可减少单味药物使用的剂量,且可协同有效地干扰多种升压机制,延长作用时间和相互抵消或减少某些不良的副作用,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脏器。
3、降压药物应坚持长期服用。即使服后降压效果满意且血压相对稳定,也只能相应调整剂量,不能轻易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发生撤药综合征,血压可迅速反弹甚或更高,还可导致焦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4、老年人由于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低,血压易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也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故对降压疗效的评定,不宜凭一时或一次的血压水平而定,而应系统地多次测定观察,即使血压有所波动也应保持在相对较安全的范围内。
5、老年人服降压药应个体化,结合患者病情组合用药。当前多倾向以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首选,如服用后降压效果仍不够理想,可适当增加小剂量的利尿剂。
6、对心跳快、有交感神经兴奋的易激动的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早搏者,可在首选药用基础上,加服倍他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但此类药对高脂血症、高血糖者不宜选用,且对心跳过慢,有气喘病、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
7、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和任何一种降压药合用,都有较好的协同降血压效果。但本药较大剂量长期应用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者是不宜的,也可招致低血钾。
8、降血压药应尽可能不要在夜间服用。当然对有晨间高血压者可视情另作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