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去世后当年没下葬必须等三年才能下葬吗
迷信的说法是:一个人去世后,他(她)的灵魂还未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相当于家一样,也可以说是一种凝聚),而墓地就等同于灵魂的家,在这个灵魂不未稳定的时间里(三年),他(她)生前的家人最好不要在这一时间打忧他(她)的灵魂,或是变动他(她)的安放地方,让他(她)往生后不得安宁。
㈡ 老人去世周年未下葬是不是只有到三周年才可以下葬
没有这个说法,老人过世,就该早日下葬俗话说入土为安,不按时下葬老人的灵魂得不到安宁,只要是躲过逢七,八的日子均可下葬,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二十八均可。
㈢ 为什么当年不能下葬要等三年以后才能下葬
安徽的安庆才有这样的风俗,其他地方都是及时下葬的。
安庆之所以不能当年下葬,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元末的战争使得安庆地区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破坏,人民伤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建立明朝后,又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土地大多为豪强地主霸占,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势力雄厚,而且他们还过分压榨农民,既和国家争夺赋税来源,又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朱元璋为了打破江南地区强大的宗族势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其统治,就颁布“移民令”,强制江南大量人民被迁往江北苏北一带开荒屯垦,并且不得回迁原籍,隔断移民与原籍地的一切来往,史称“洪武赶散”。
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临近安庆地区的江西移民大量迁入安庆地区。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 “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之一二耳”。大量的江西移民达到安庆地区以后,被朝廷告知不得回迁原籍,兄弟亲戚之间不得往来,否则受到重罚。但是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中心中始终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的幻想。因此,在当时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生前遗愿将棺木在野外暂厝,不要入土下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魂归故里。由于朝廷的移民不得迁回原籍的强制政策始终未能松动,移民们回归故里梦想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渐渐的破灭了,原本暂厝的棺木最终也不得不入土下葬了。
就这样,这种移民寄托着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丧葬方式就在家乡安庆地区渐渐地成为一种独特的风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