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为老年服务从业人员如何培养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义务观
作为老年服务从业人员,要想培养和养成比较高的道德素质,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料,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热爱这份职业,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② 关于提高公民道德意识,你感觉应该先从哪方面下手
导语: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很多地区由于公民的道德意识比较差,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被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欺负,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孩子让座,平时排队很多人会插队,在老人和孩子前面这些都是道德意识差的体现,那么提高公民意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想要让公民增强道德意识,那就一定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多进行一些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政府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公民们都积极的学习思想道德内容,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应该严厉的处罚或是批评,让大家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大家都会自觉的增强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
③ 如何提高,道德观念
马中课上,老师说道德教育应该在人还比较小时进行。我认同这一点,因为当人较小时,是听不懂多少道理的,只能领悟一些简单的道理,只好把规矩告知他们,让他们遵守。马中老师接着又说道,人成年以后,我们就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了。老师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很难对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鲁迅先生在日本读书时,参加了“光复会”,这说明他当时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者,信奉的是西方思想。但是,1917年以后,鲁迅先生开始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新青年-写文章,这表明鲁迅先生已经转而信奉马克思思想了,而那一年,他36岁。而李大钊先生也是在1916年,他27岁时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继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上面的例子说明,成年人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成年人的思想难以改变呢?李大钊认同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经过他的理智,判断得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关键词:理智。正常的成年人皆有理智,而理智便是导致上述困难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改变一个人思想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者的思想。二、教育者对思想的陈述。三、被教育对陈述的理解。四、被教育者的理智。教育者思想的优劣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但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本文只讨论思想的传播。第二点是关于人的表达能力的,如果表达不清自己要达成的思想,何谈改变别人的思想。第三点是关于人的理解能力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字、词、语气等的理解是不全同的,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差别很小而已,在某些时候,也有可能引起较大的误解。上两点不是问题的关键,人能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就说明人有很多共有性,不可能在交流上出现很大的问题。最后一点才是关键。虽然理智也是在社会中形成的,但是它不同于语言能在广大的范围内运用,而是人人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人的思想难以改变,因为不符合理智的东西马上就被否定掉了,不做任何的其它的考虑。这样做的前辈提是,他肯定他的理智是正确的。上面讲了很多,难道我们真的不能降低难度吗?我不这样认为。人的理智有很大的差异,但并不是说,人的理智就没有共同点了,这个共同点,不但有,而且还是根本的、是基础。这个最基本的理智就是:能保全自己、能发展自己。人之所以肯定自己的理智是正确的,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上层理智是符合上面的根本理智的,换句话说,就是经过根本理智的判断,上层理智是正确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成年人的思想,就要从根本理智入手,证明他的上层理智是错的,这才能让人接受不同的思想。回到道德教育这个问题上来,我们要成年人改变、提高道德观念,就应该从根本理智上入手,给他们讲理由,从人的切身利益来讲述,并且说明只有提高道德,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发展自己。
④ 如何培养道德意识
1.以身作则,树立公德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公德标准。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的语气、待人的方式、做事的态度等等,都将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长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确定。
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无形中误导了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公德意识养成的“拦路虎”。比如,横过马路乱闯红灯、随意采摘路边的花朵、随手丢弃用过的纸巾……成年人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很可能让孩子日后随意违反公德变得“习以为常”。因此,父母应该特别重视以身作则,自觉做孩子公德的榜样,像小S一样,从身边小事做起。
2.培养孩子的道德认知
孩子的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积累,对是非、善恶、美丑难以分辨,道德认知非常肤浅和有待开发。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给孩子看道德培养的绘本或动画片,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一举两得。
3.在行动中培养道德行为
孩子的公德意识不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建立,最终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切身体验和逐步形成。父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比如教孩子不可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发现地上有纸屑等让孩子捡起来扔垃圾桶;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不能乱抢小朋友的玩具,想要玩应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等。
孩子的公德意识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家长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
⑤ 如何提高公民道德意识
1、要严格自觉自律,从自身做起,积极开展参加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积极学习思想道德内容,提升自身修养。
3、增强自觉自律意识,积极参与到监督社会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当中。
⑥ 如何让老人思想观念转变
如果想让老一辈的思想观念转换的话,我觉得首先你要用新型的一些吸引人的方式吧,比如说像智能化的语音助手啊,或者是像智能家电这种慢慢地纳入到他的生活里面。
他也就会有一种跟进时代的,感觉当他们也慢慢熟悉了这些新玩意之后,你可以慢慢的去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其实也是会有新的一种转变,人们他们是吃软的。
我们也应当知道老一辈的思想并不全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全是正确的。因为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以及对待事情的态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可能老一辈的有些思想确实是相对比较封建落后,也有一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非常值得借鉴的,他们可能思想相对比较保守,但我们要适当的去尊重,不能一味让他们只会跟进新时代的进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两辈人之间的观念肯定是不会存在不同的时候,不论对错,我们虽然不一定采纳,但是一定要取长补短。双方将各自的意见说出来,然后进行相互的探讨协商,最后得出一个双方都能够满意的处理方法,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彼此之间沟通,只要说清楚,到明白了之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你就毅然的能解开了。
老一辈人的想法有时候是固执的,也是没那么容易进行改变的。但是一些封建想法,特别是在个人健康方面的想法,我们不要采取过激的做法,可以尝试着用哄小孩子的方法去对付“老人家”,先服软再“撒娇”的方法,让老人家能够“有台阶下”,或许就能够好好的处理了。
对于老一辈的一些观念,比如说节约、实干等等,我们一定要得以继承,但是对于一些封建想法,不适合的观念,我们要重新改正,这样才能越来越好,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其实也在相当于哄小孩,所以要适当的给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