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年纪大的老人财产如何处理

年纪大的老人财产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2-09-29 03:42:56

❶ 如何处理老人财产

法律分析:老人在世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处理个人房产,如果不订立遗嘱的,可通过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房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❷ 老人的遗产如何分配

一、老人的遗产如何分配
1、老人遗产应按下列情况来进行分配:
(1)如果老人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那么继承人可以依据遗嘱直接分配财产;
(2)如果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好友,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也属于有遗嘱的情况,遵照遗嘱执行即可;
(3)如果遗嘱无效或者是没有遗嘱,就按法定继承处理,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是什么
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如下: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财产。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在遗产分割的时候,对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没有履行抚养义务的人,应当少分或者是不分对与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不平等分割财产。

❸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把自己的存款交给儿女保管吗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把自己的存款交给儿女保管吗?这句话应该是指上世纪既1947年以前出生的人,因为只有他们这些人又有儿又有女,或者是2~3个儿,2~3个女。1948年以后出生等到结婚时正赶上了基本国策既独生子女政策,大家都响应党的号召,一对夫妻只生一孩。那么就形成了要么只有儿,要么只有女,我就是其中一员。那么我们年纪大了需要把存款交给儿女保管的时候是没有选择滴,就是这一个,这才是成也潇何,败也潇何,一切都得着各人的造化。如果您养的是儿子得要小心谨慎,不可露出全部家底,自己能自理就不要交给他保菅。如果养的是女儿那就放心多了,您可以一半存款交她保菅,另一半存定期,这样方便实用。当然不论是儿是女平时他(她)的人品,性格各方面父母是了解的,如果您的独生子女各方面优秀,对父母孝顺又关怀,且工作也出色,小车加电梯房都有,那么这样的子女我们老了存款可以交给他(她)们保管。

说说我家的情况。去年母亲没了,父亲90岁,父亲脑子很清楚,有十万元存款,两个哥哥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希望大姐帮助保管老爸的存款,知道钱放任何一个儿子处女儿肯定不同意(我们老家是儿子管父母养老,财产也归儿子),其实,只是保管而已,谁也取不出钱。老爸也同意了,可是,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有次大姐买了东西来看老爸,老爸在小区里邻居聚会处,就跟大姐说要看一下一张存折快到期了,想取出利息转存,大姐说老爸,你刚拿到老妈8000多元丧葬费,又有退休金,又不缺钱花,干嘛要取出来,银行会自动转存的,这样在外人面前你一句我一句,估计老爸说话也狠,最后父女俩闹出了矛盾,大姐再也不睬老爸了,老爸也要不回自己的钱,大姐的理由是老爸私下塞钱给大哥(大姐跟大哥有矛盾),对小哥不公平,最后干脆私自把存折给了小哥。老爸一直不开心,老叫我问大姐把钱要回来,可大姐就是不给。直到有一天叫回二姐背着大姐从小哥处要回了存折,老爸终于开心了,可大姐与老爸在同一个小区,见到老爸绕着走,再也不来看老爸了。我和二姐做思想工作也没用。

我的想法是那个年代的老人大都都比较穷,到老了有点积蓄了也是个念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存款心情比较好,交给子女保管与放在自己身边感觉不一样,为了让老人多活几年,还是让老人自己管吧,

确实需要。一是老人年龄大了,不会打理,去银行办业务排队时间较长,遇上无良银行就让你买成理财或保险产品了。

二是老人防范诈骗意识差,弄不好就会被忽悠着买了保健品。

三是老人手头放钱多了自己都不知道放哪了。举一个真实的例子,父母在世时有一笔钱,放在了阳台的废旧纸盒内,有一天来了收废品的,母亲把纸壳给卖了,父亲回来以后急忙去找,还好找到这个收废品的,挽回了损失,要不然几千元就卖成了纸壳价钱。

第四钱交给家中负责任的子女,无论做什么投资或理财定期在家庭群里公布帐目,赢得大家信任。

第五老人的大项开支可以从这些款项中支出,不用大家垫付,这样家庭就会和谐很多。

第六如果某项投资盈利的比较多,大家凑时间可以聚聚。

总之,老人用途上先花这些钱,钱花的清清楚楚,账算的明明白白,免得老人百年之后,大家为这生钱不愉快!

父母年纪大了,需不需要把存款交给儿女保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实际的情况。
子女孝顺
如果说子女孝顺,那么父母把存款交给儿女保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相比于父母,子女被骗的概率远远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保健品宣传以及各种P2P理财宣传的,很多老年人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忽悠购买了,甚至把自己的养老本都给搭进去了,这类的案件,最近这几年可谓是层出不穷,所以在子女孝顺的情况下,将钱交由子女保管并无不妥,还可以降低风险。
子女不孝
如果子女不孝的,那么把钱交给子女,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再者就算子女有孝(一日三餐不给饿着),但是子女滥赌成性或者酗酒的,那么养老本交给这些子女,也是有去无回。
总结
交给子女保管,很多人还考虑的一点是以防意外去世,导致支取麻烦,对于这点其实现在并不算难题,我认为可以把密码、自己共有几本存折存单,哪个银行等等的信息提前告知子女或者自己保存在手机的加密文件上,把加密文件解锁指纹加上子女的指纹,这样有意外的情况下,子女也可以支取到账户中的钱。

老年人虽然防骗意识差一些,但这构不成剥夺老人管理自己钱财的权利,况且年轻的子女中照样也有不少上当受骗的,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的防骗意识。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在自己还能动,还能走的情况下,钱自己保管最好,即使是儿女,每次还得找他们要钱,总觉得有点麻烦与不习惯,特别是不住在一个地方的,比如一个城市里,一个农村,难免有临时需要用钱时,难道次次向邻居周转?

与其剥夺父母支配自身财富的财政大权,我认为子女给父母培训相关的防骗知识或许会更好。

不!即便是再孝顺的儿女,再通情达理的子女,我都不赞成父母把自己的财政大权过早的交给子女!无论是让他们保管、借用或者提前过渡给他们,都是不妥当,十分愚蠢无知的行为:

首先必须知道,老年人你的身体,将一天天衰老,越来要越依赖别人!中国有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赶上这种事情。所以,随着你的衰老,你是不可逆的变弱变小,那么,你就越来越求助于人。不要认为你的孩子多么听话,那是小时候!所以,我建议你们的是:一定要牢记,要想自己越来越求助于人方便,有吸引力。那就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财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对于将要依赖别人的人非常实用和适用。你手里有钱,子女就可能孝顺(但也可能不孝顺)。但最少你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实在不行,自己去养老院、雇保姆都是自己当家,不必看子女脸色行事。如果子女真的很孝顺,又是独生子女,可以预先写好遗嘱,一旦发现有生命危险时,请个公证人,自己签个字就给他了!并不耽误事情。现在已经发现许多农村父母早早的把财产给了儿子,可不给女儿留一点念想。自己忽然躺倒病床上了,儿子不管了,要求女儿来伺候!可这个时候女儿愿意来吗?你把女儿逼到了何种境地?她不管你,是她不孝,她心痛!她若管你,可父母心中没有女儿呀!这种愚蠢无知父母晚年他能好受吗?

所以,我建议自己的财政大权,特别是独身的老人,坚决不能过早的把自己的财政交给子女,任他挥霍!否则,自己到了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法律都无能为力!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呀!

讲讲我自己,我父母都活到九十来岁才去世。开始他们做着伴去银行存钱取钱,后来就自己处理不了了,就把管钱的任务交给了我。首先,我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录在本上,随时给老妈汇报,其次,每次花钱都是宁可给他们添点绝不亏欠,再次,把存折换成了储蓄卡,方便了存取,把存单改成了一本通,避免了存单遗失。他们的钱只存定期不买理财,为的是防止用钱时取不出来。我们哥姐三人密码都知道,从没因为钱闹矛盾。老人住院等用钱的时候,也从没有耽误过。当然,也得益于我母亲比较宽容大度,谁表现好就多鼓励,谁可信就多委以重任。要是老人糊涂,再遇上子女私心,就不好办了。由于老人的财产提前委托给了我,他们去世后,在继承和分配过程中,避免了许多麻烦。

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只要自己还能够打理,最好不要把钱交给子女,如果父母年龄太大,自己已经无法打理,交给子女是明智的选择。

我有一个邻居,他的老伴去世了,自己也没有再找老伴,一段时间就跟着自己的孩子生活,自己在孩子家白吃白住感觉不好意思,就把自己的养老金交给了儿子和儿媳妇。

结果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感觉生活还是不方便,后来这个老大爷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自己的财政大权也没有要回去,儿媳妇每月给他1000元的生活费,本来自己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的非常舒服,把钱交给子女后自己就只能节衣缩食了。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认为老年人不应该过早的把钱交给子女,哪怕是独生子女,因为钱一旦到了孩子手里,就不是你说了算的,如果你再想要回来,一种可能是把儿子和儿媳妇得罪了,另一种可能是根本就要不回来。

但是,如果老人年龄确实比较大了,甚至连到银行取钱自己都去不了,这种情况只能依靠子女,但是最好也要账目清楚,一是避免子女之间对财产产生误会,二是说明财产所有权归自己,子女只是帮着打理。

这是肯定的,老人都有这种想法:钱还早晚不是他(她)们的吗?

但是,老了家里的儿女多怎么分?怎么让老人去了那边安心?

我自己认为你若是有多子多女,心里总得有数:那个孩子照顾你了?谁照顾的最好等等,将孩子叫到跟前聊聊看看他(她)们怎么说,若有不服气认为我是大儿就应多继承,好,你可以继承,你扶养、照顾老人了吗?而弟妹在时也应实话实说,实在此钱交不出去,请公正处的公正员帮忙,孩子们再不同意,请法院出头协同将此事办好,以后不留后患,总不能再演一出《墙头记》吧?

说到这里我有体会,当父亲患癌晚期时,知道自已不行了,将辛辛苦苦存了的八千元(67年)交给我,给我兄弟三人、姐姐说:″传义照顾你妈和我多年,你兄弟二个来过几次?你姐姐每星期来一次,她是教学忙呵″当父亲将钱塞给我时,我说:″爸爸,照顾你应该兄弟姐姐都不错,看到你睡觉了他们就在我屋里啦起怎么看好父亲的病……″父亲高兴了:″好孩子都不错!″我又说:″这五千元是姐姐给你找了精神病院专家治病专用,不够大家凑″我将钱交给姐姐,大家都表示:对

遗憾的是父亲在此医院住了五天就故去了!才66岁呀,母亲住到我搬迁的家里5年又因多种疾病病故终年78岁,临终前,大家都赶来(包括亲戚)母亲安祥地说:″传义俩口子给我去医院看病五年没说别的,可我没钱,怎么补偿孩子?″说这将一对金耳环摘下来要给我,我坚决不同意:″妈,耳环是十年前给你买的,你还给我,让我打个人脸吗?″姐姐说:″耳环必须给你,到火葬场他们会摘走的″我才接过来o但泪水已满脸……

好友们就写到这里吧。

谢谢提着键盘走天下 邀请。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把自己的存款交给儿女保管吗?
这个要看父母自己的心意。

我个人感觉,老人自己的钱,他们自己做主好了,钱是他们自己幸亏赚来的,是他们的血汗,给儿女保管,遇到不靠谱的儿女,可能得不偿失,还会影响父母与儿女的感情。

现实生活太多打脸的真实故事,自己听过也见过,还有网上太多,很多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别人家的事情,不好去评价或加以议论,我们管好自己就好。

就拿我来说,结婚后,婆家很清苦,上一辈基本无结余留给我们,父辈们还眼巴巴等着我们去改善他们和我们这一代的环境,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也确实是人生实苦,但依然需要踏步前行,以一颗坚韧的心面对生活中的风吹雨打,不断地调整心态,修正步伐,竭力前行,被打趴了,想尽办法爬起来。所以,我们家根本不曾在这样的问题,我想即使父母有钱,我也不会要,上一代人,特别是父母们,他们真的太苦了,太不容易了。

还有我父母家,父母身为农村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勤劳,用尽全力地生活着,从起初的自己一点也没有的新家,经历数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父母靠自己的双手拼得了一个让他们无悔的人生,这样的父母很平凡,但我认为他们特别伟大,他们一生都在奉献,为我做最好的榜样,我的父母为人善良,勤俭节约,也有自己的小结余,我只希望他们的钱他们自己花,自己保管,我也非常努力地在奋斗,改善着自己的生活,用尽全力,只希望自己成为我父母以后的依靠,随着看尽世俗人情,很多事情看得很开,很淡,其实,人生除了自己,父母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活着理由,生命的真谛在于血脉的延续。

感恩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自己的存款交给儿女的条件

1,年纪大,身体弱,走道费劲,本人无法到银行去办理存取款时,可将存折交儿女保管。

2,记忆力严重下降,已近糊涂,痴呆症,本人神志不清,无法办理银行业务,可将存折交给儿女保管。

3,患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即将离开人世,把存折交给儿女保管。

存折交给儿女保管,告诉密码,对存款使用做一交待,对存款如何分配清醒时写下遗嘱。

身体允许,头脑清醒,自已能走到银行,还是自已保管存折方便。

年纪大,要把一生积攒的存款看住把牢。防止电信诈骗,不参加传销,非法资集,高额利息的理财,保险等,不往外借钱,不大量购买保健品等。

存折交给儿女保管,要可靠信得过的。随时检查存折余额,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

❹ 老年人结婚财产如何处理

老人的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但婚后所得依法应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使用。法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等归夫妻共同所有。如果老人婚前对财产进行了约定,那就依照约定来认定;如未约定各自财产的权属,那就只能按照法律规定来认定。
“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仍然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双方亲子关系不变”。老年人再婚后,子女只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妥善处理后事;第五是继承关系不变。男方子女只继承男方婚前的财产,女方子女只继承女方婚前的财产。对于再婚夫妻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而双方子女没有法定继承权,只有遗嘱继承权利。夫妻之间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如果单纯考虑经济、住房家务,就有失偏颇,本末倒置了。个别老人为解决子女的结婚用房,不惜牺牲自己的晚年幸福,草率地与他人结合,更不可取。
一、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法律依据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老年人再婚的配偶对其财产也享有继承权。若没有遗嘱,再婚老人的财产在老人去世后按法定继承办理。

❺ 法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法律分析: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老年人以遗嘱处分财产,应当依法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二条 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与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与的财产。

老年人以遗嘱处分财产,应当依法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额。

❻ 老人的遗产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一,老人去世后,首先确定应该由谁继承其遗产(遗产中包括房子,银行存款等)。

1,老人有遗嘱,按遗嘱确认继承人。

2,老人没有立遗嘱,根据我国法定继承规定,一个人去世后,他的父母、配偶、子女有权继承他的遗产,父母、配偶、子女被称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第一顺位继承人全部去世之后,才有权继承遗产。继承人比较多,可以由公证处公证继承比例。

二,确定好继承人后,存款的处理由继承人决定

1,如果继承人知道存折或卡的密码,则直接可以支取。

2,如果不知道存折或卡的密码,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共同推荐的代表人持本人身份证、死亡证明书、继承公证书,老人的存折或卡去银行网点进行挂失处理,进行密码重置。

3,卡或存折丢失了,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共同推荐的代表人持本人身份证、死亡证明书、继承公证书,去银行网点进行挂失处理,进行补卡补折。

三,如果不确定老人在哪家银行存了款,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共同推荐的代表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证、死亡证明书、继承公证书去任何一家银行查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❼ 老人是否有权处理自己的财产

法律分析:老年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财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可以看出,老年人可以自主处分自己的财产。同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❽ 老年人怎样处理好自己的财产

老年人在生前要重视自己的财产,提前计划好一方老伴去世后另一方的生活着落,对自己的财产有必要看紧点。许多老年人认为财产早晚都是子女的,产权意识淡薄,早早将财产赠与、转让给子女,一旦出现纠纷,到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老年人应该加强维权意识,学一些法律知识,在赠送财产的时候,还可以咨询相关的律师。有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更是要想好财产的继承人,最好立遗嘱,以免以后发生财产纠纷。

养儿不防老,钱得自己拿着

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但事实上,不养儿的父母少,不养父母的子女多。许多老年人在处理自己的财产时,有时出于避免子女纠纷和出于为子女避税的原因,而将身边财产提前处分,将房产提前过户。之后若与子女发生矛盾时,自身权益无法保护。

阅读全文

与年纪大的老人财产如何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诗歌小报简单 浏览:824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是怎样的 浏览:630
养老金146000元42年工龄能开多少 浏览:298
预发养老金是怎么算的 浏览:439
为老年人义诊活动信息 浏览:266
长寿竹配什么植物做盆景 浏览:573
孝顺父母难 浏览:181
春节到敬老院 浏览:289
福年长寿毛笔字隶书怎么写 浏览:28
长寿北到都江堰坐火车怎么走 浏览:217
50岁月经过多吃什么药 浏览:903
3岁儿童呼吸频率70 浏览:650
计生员有退休金吗 浏览:532
国外温泉养老基地哪个地方好 浏览:806
淮北地区哪个城市适合养老 浏览:952
父母体检应该做哪些 浏览:207
河北健康养老怎么样 浏览:17
黑龙江省2020年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394
余杭镇敬老院电话 浏览:228
为什么老人家也有脾气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