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出现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心肌缺血症状有哪些,从而忽视了治疗和护理。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对身体肯定是雪上加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心肌缺血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心肌缺血的症状
1.易在清晨发作清晨6点左右发生的胸痛要特别注意。有些老人因不愿打扰家人而默默忍受,很容易耽误病情。
2.有压迫感的疼痛心肌缺血的胸痛症状为胸部紧缩感、压迫感或沉重感,常伴有焦虑或恐惧感。不典型表现为胸部烧灼样不适或钝痛等。
3.与胃痛很相似,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可偏左或偏右一些,疼痛范围约有手掌大小。约有半数病人胸痛可串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向左肩、左臂和手指内侧放射。还要警惕有时疼痛可发生在上腹部,并伴有恶心、呕吐,很像是胃痛。
4.心肌缺血的胸痛症状多数可缓解,一般这种疼痛发作经过休息、去除诱发因素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便能迅速缓解。但如果含服硝酸甘油2~3次或口腔喷雾多次,疼痛仍不能缓解,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
1.饮食清淡: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
2.饭菜不宜过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
3.起居有序: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
4.防暑降温: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
5.动静适宜: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6.调整用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加大某种药物的剂量,或增加某种药物;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如心得安、消心痛、丹参片等。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
心肌缺血患者适宜的食疗方
(1)韭白粥
韭白30克,粳米100克。韭白洗净,粳米淘净。韭白、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2)玉米粉粥
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粳米洗净,玉米粉放入大碗内,加冷水调稀。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将玉米粉糊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3)木耳烧豆腐
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4)芹菜红枣汤
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每日2次。
猜你喜欢:
1. 为什么人会有心脏病原因是什么
2. 心绞痛的最佳治疗方法
3.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4. 如何判断心脏是否健康 调理心脏的方法
5.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
㈡ 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身体都会出现什么表现
心脏的健康与否对一个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经常不足会严重影响健康,所以要注意调节和治疗,以免引起他疾病。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心脏供血不足有什么症状,所以每天都不能及时注意到。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心脏氧气供应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运行的病理状态。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那么,心脏供血不足有什么表现呢?
心肌梗塞是危及生命的紧急重症。心肌梗塞的先兆和表现与心绞痛本质上是一样的更严重的心绞痛,但心肌梗塞的持续时间更长,疼痛更严重,通常持续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还伴有大汗淋漓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总之,一旦心脏出现供血不足的先兆,不要太紧张,如果出现轻微的心脏不适,就当是心脏病,不要焦虑,及时去医院调查一下,如果是心绞痛,就尽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接受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心肌梗塞的前兆和表现,就要早点去医院看病,以免危及生命。
㈢ 心肌缺血 症状
心肌缺血的症状,
胸腹部不适:出现类似胃部不适的胸腹部不适,与一般胃病不同的是,此种胃部不适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生气或过度悲伤等。持续时间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感。
非心前区的疼痛:疼痛可出现在背部、颈部、左前臂、腕部、手指、牙床、咽喉,甚至下肢。这类疼痛虽部位各异,但诱因多是劳累、激动等,且呈阵发性,
疲劳感:疲乏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气都没有。
㈣ 40岁就要注意了,身体出现这几种症状是心肌供血不足
现代人养生和保健意识与日俱增,提前发现疾病前兆逐渐成为中老年朋友关心的热点,那么你是否察觉自己曾出现过下面这些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也称心肌缺血的症状呢? 1、体力活动时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喘不上来气、休息可自行缓解。 2、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紧缩性疼痛、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等情况,三五分钟后就过去了;饱餐、寒冷、饮酒后,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也会出现。 3、原来红润的嘴唇、指甲颜色变得发紫发暗。 如果存在以上的一条或几条,说明您已经出现了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也就是心肌缺血的症状。需要警惕的是,其实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并不明显,一旦发病就可能是心肌梗死,所以中老年人定期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 出现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心脏犹如人体的发动机,而血液无疑就是燃油,心脏一旦供血不足,就像发动机缺少了燃油,怎么会不出现半路抛锚的情况?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重视和有效安全的治疗,就很可能出现猝死和心肌梗死!可以说,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意味着极有可能受到死亡的威胁! 俗话说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控制疾病,那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心肌缺血的症状的本(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什么药物能标本兼治心肌缺血呢?心脏这台发动机缺油的原因,其实是油路不通畅,输油管道就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系统。如要标本兼治,则一要迅速有效地缓解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二要从根本上改善心脏的供血,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的症状发作,预防心肌梗死这样的可怕事件。 复方丹参滴丸是中老年朋友常自行选购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而有一种经典中成药和复方丹参滴丸做了疗效比较,结果说明,该中成药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方面亦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这就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推荐的——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历史悠久,来源于我国第一部成方药典宋代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自宋代以来以其为基础的组方一直为中医治疗胸痹心痛所采用,现代心血管专家经过科学手段推敲其组方,去芜存菁,终成经典。 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有三大突出特点:1)可急救用,2)可预防用,3)可标本兼治,有三个“技能”用来对付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可谓是一药在手,去病不愁: 急救方面,当患者急性发作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脏供血不足症状时,麝香保心丸可以做到最快30秒起效,是医院急诊科必备药; 在预防方面,研究证明,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其应用已延伸到了中期甚至长期应用以预防心绞痛发作; 标本兼治上,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心脏自己的修复机制-侧支循环形成,从根本上改善心肌供血,安全、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让患者拥有一颗坚强的心脏。 让我们都来了解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利用科学知识远离心脏缺血的症状,给自己的心脏加股劲! 文献来源: 1、 袁海洋.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30-31 2、 汪珊珊,李勇, 范维琥,等.麝香保心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28-131. 3、 Wang S, Zheng Z, Weng Y, et al. Angiogenesis and anti-angiogenesis activ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al extracts[J]. Life science, 2004,74:2467-2478.
㈤ 心肌缺血时有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㈥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本身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肌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澍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过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主要症状:1、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3、缺血性心肌病: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4、猝死: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
㈦ 老年人患心肌缺血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症状。
1、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多
老年心肌缺血发作时,出现Lown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中青年人(分别为52。4%和32。7%)。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2、发作时间的节律性
一般认为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一样,老年人心肌缺血高发时间仍然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肌纤溶活性地下等因素有关。
3、ST段低压程度相同而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
老年人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3±8。4mim)明显长于中青年人(7。5±6。1min),人均次数也猛烈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
4、血清CPKMB和CPKMB/CPK值升高
研究表明,老年人心肌缺血患者血清CPKMB升高,CPK正常,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缺血缺氧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改变,使心肌中特有CPPMB释放入,导致血清CPPMB升高。因后者仅占CBK的15%,若CPKMB轻中度升高,对CPK值影响不大(正常),但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所介绍的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症状,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对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症状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做出详细解答。
详情可登陆心肌缺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