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老人不帮忙带小孩,家长又没空,应该怎么做
现在许多的父母在生完孩子以后,都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去带娃,而大部分情况父母都希望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不过老人也会有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帮忙带。也有一些父母生完孩子以后,老人争着吵着要带孩子,一些父母想要自己带孩子,还得不到老人的理解。接下来介绍一些老人不愿意带孩子的解决方法。
三、事先确定家里的重要规则,并建立书面规则和准则。清楚地向孩子指出哪些规则和做什么,并在祖父母到达之前与孩子一起阅读规则。对祖父母说明,并且询问是否可以保证让孩子能遵守这些规则。这个方法,能让祖父母清楚地知道该让孩子怎么做而不会触犯规则。
2. 不回家怎么陪爸妈过年
自己录制一段小视频,虽然不能回家给父母拜年,但要在视频里给父母拜年。父母看到这个视频一定会很欣慰的。
3. 子女不在身边,独居老人该怎么样养老
1.请专人照顾自己
自己身体不好无法自理,儿女又工作忙不在身边怎么办?赵大爷倒是一早拿定了主意。虽说赵大爷儿女事业有成,对他也都非常孝顺,但是儿女们都已步入中年,承担着非常大的育儿压力和工作压力。赵大爷不忍心耽误儿女的工作,也不想儿女为他的事情分神,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儿女请一个保姆照顾自己!
赵大爷退休前是个老师,每月有三千多的退休金,家里也有一套老房子,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居住。赵大爷退休几年间也攒下了好几万,现在他的腿脚越来越不好,于是想到了请人照顾自己。
他对儿女说:“爸爸这里也有点养老的钱,你们就拿这个钱帮我找个保姆,平时就做做饭、洗洗衣服、说说话。我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去打打太极,你们有空来看看爸爸就行。”
其实赵大爷的这个办法适合有一定资产的老人,既不用额外地麻烦儿女,也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舒适。
2.进养老院生活
张大婶则比较苦命,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却早早地远嫁到了他乡,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而老伴去世后,她更是失去了精神依靠,不愿意再独自居住下去。女儿想让她跟着自己去外地住,但张大婶还是想叶落归根,不想去一个不认识的异乡。
最终张大婶和女儿商量,将家里的老房子卖了,自己去养老院生活,女儿隔段时间再来看看自己。女儿找找看看,最终看中了一个高档养老院,将张大婶送了进去。没想到张大婶在养老院反而如鱼得水,认识了很多新的老友,每天过得也是非常开心。
3.跟着子女居住
李大妈的选择仍然是依照传统,跟着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李大妈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也已经约好,每户人家住一年,住在哪个儿子家时,另一个儿子每月给一些钱。
李大妈觉得自己这样过得也不错,每天可以帮儿子儿媳带带孙子,下午和老姐妹出去聊聊天,生病了也有子女会照顾关心。
4.独立生活
王大爷的选择最令人吃惊,因为两个儿子都没成家立业,自己也不愿意耽误儿子,于是选择在乡下老家独立生活。
自己仍然能种种田、养养鸭,一年下来也能生活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儿子。在他看来,尽可能给孩子减少负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得不说,父母时时刻刻都忘不了孩子,而孩子们也应该好好孝顺父母才是。
4. 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在家很无聊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因为工作繁忙,有自己的家庭孩子需要照顾,往往就留下孤单的老人在家,经常觉得没事做无聊,其实我觉得老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运动
老人很容易孤单寂寞,希望孩子们别把孝道只停留在嘴边,常回家看看父母,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觉得老人年纪大了。更要多加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拥有健康身体比什么都重要。早起晨练,走上几圈或者慢跑,打打太极拳之类的都行,晚上吃完饭下楼散散步,既放松了心情,也锻炼了身体。
在我看来,老人常年自己在家,就算有自己的事情做,作为儿女还是要经常回家陪伴下老人。这样他们才觉得没那么孤独。
5. 想求陪护老人过年,孩子不听话不想和她在一起过年,49岁身体健康
学习传统文化 全家乐融融
回家过年
自嫁到夫家10多年来,我回公婆家只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四、五次,一般都是只呆一个礼拜左右,与公婆在一起相处时间不是很长,每次回去都得先热身热身、熟悉熟悉,然后就要匆忙上路了。学传统文化后,今年春节先生带着我和儿子又要回公婆家过年,当然这次不一样,这次我学了弟子规,有了传统文化的指导,不会象以前一样无所适从。我暗下决心,这次回去要好好孝顺公婆,礼敬兄弟姐妹,做弟子规,让家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馨。
27日晚,我们一家三口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到了公公婆婆的家,二老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当天晚上,全家在一起开心地吃着年夜饭,一边吃一边聊,在这过程中,婆婆和大嫂提到了大哥和大姐夫前段时间在公婆家的一次争吵,婆婆说她当时为了制止,就对姐夫说:你走,你离开这里。所以大姐夫当时是很愤愤地离开,临走时还说不再回这个家了。
化解矛盾
吃完年夜饭,先生和我两人商量着无论如何要把家里的矛盾化解开,想办法让姐夫能再时常回到这个家里来。先生一直以来都非常敬重大姐夫,因为平时都是靠大姐夫和大姐照顾老人,里里外外都是大姐夫在操心,任劳任怨,而且大姐夫有一手好厨艺,所以我对大姐夫的印象就是总看到他在厨房忙着。前年底,我公公突发心脏病,大姐夫匆忙赶过来,连夜送到医院,通宵看守着,连着好几夜都没有休息,在床边照顾,直到老人脱离危险,大姐夫也已经50多岁了,确实不容易。同时先生觉得自己远在外地,这个家多亏了大姐夫照看,做人不能不懂得感恩呀,因此我们就决定马上去给大姐夫他们拜年。
到了姐夫家,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既漂亮又整洁,姐姐姐夫看到我们来高兴坏了,姐夫赶紧包了一些饺子,非要我们吃一点饺子,说实话,我非常饱,一点都吃不下,盛情难却,吃完饺子后,先生就和姐夫一边喝茶一边聊,最后说到希望姐夫能回去过年,姐夫最后答应说,看在我们面子上,这段时间他会抽时间回去,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再说。回到公婆家,公公婆婆又压着我们非要再吃一点饺子,说包的馅不一样,味道不一样,再尝尝,那一晚可把我撑坏了。
给公婆洗脚
在年前,许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布置了春节期间要做的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脚,过完年后跟大家分享,汇报自己的心得。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掂记着要完成这个作业,但是总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时机。蔡老师不是说凡事得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吗。我首先采用老师说的给老人挟菜,每次吃饭我都坐在老人旁边帮忙挟菜,倒酒、盛饭都抢先一步,饭后抢着洗碗,以致于在接下来的10多天里,公公总是叫我帮他盛饭,甚至嫂子都站起来了,他还是习惯地把碗递给我,(我都觉得有点对不住嫂子,让她面子上下不来,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伤害到她。)在收拾厨房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很干净,公公说我洗菜他特别放心,婆婆见到谁来都说我洗菜是一根一根的洗。在拖地板的时候,我不用拖把,而是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抹,公公婆婆说:不用这样擦,这样太辛苦了。我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累,我这是锻炼身体。就这样,公公婆婆对我的信任和爱护与日俱增。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那一天傍晚我和婆婆在厨房,做完事我从厨房出来,正好公公一个人呆着,坐在沙发上,没有什么事,正闲着,心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洗脚的好机会,必须抓住,我赶紧走上前去说:爸,您现在没事,晚饭还没做好,还得等一会儿,我去给您端盆热水来,您呢烫烫脚,而且我听说热水加一点盐烫脚对身体特别好(怎么个好法,其实我也不知道),一边说着,我的眼睛看着公公,心里非常热切地盼望着他能答应,公公居然点点头说:行,好的。没想到居然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不由得心喜若狂。(当然表面还装得很平静)唉呀,机会终于来了,快步走到洗澡房接了盆热水,公公也走过来,站在我旁边说:小心热水,别烫着。然后他拿了一条毛巾走出去,我端着水跟在后边,心里那个乐呀,公公一坐下,我马上把热水放好,也没有问一声,不由分说就拿起公公的脚就帮他脱鞋子、脱袜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脚放在水里,问:「水温怎么样?」公公说:「正好。」我就蹲在那给他搓脚。谁知正好这个时候,大姐、大姐夫回来了,自从上次有了别扭后,这是大姐夫第一次回来,大姐夫看到这一幕没有说话,径直走到厨房去帮忙,到吃饭的时候,大姐夫说:爸妈,我们还是一家人,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招呼一声……。我听了姐夫的话,知道他对二老的怨气没有了,姐姐坐在旁边也很开心。姐夫端起酒杯对我说:小梅,来,姐夫敬你一杯。那天我也破例喝了酒,姐夫又说:小梅,我跟你讲,一个孩子他会变成什么样,主要就是看他的母亲,我看尧尧绝对是个好孩子,我看好他,他有希望,好好培养。最后,姐夫他们开开心心地走了,埋在大家心底的那一丝不快消失了。
姐夫他们走后不久,我从卧室出来,居然发现婆婆在客厅洗脚,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我心下想,这肯定是婆婆也希望我能给她洗脚,这是在暗示我,说明她也接受我了。因为前几天她坐在洗澡房洗脚的时候,我主动要去给她洗脚,她当时不能接受,我也就作罢了。于是我走上前去,说:「妈我来帮您搓搓脚。」她乐呵呵地同意了,我一边给她搓脚,她一边说:「我真羡慕你妈妈有你这么个孝顺女儿。」家婆这一番话使我突然醒悟到自己对公婆的孝顺离弟子规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呀,什么时候家婆从心里把我当成闺女,我才算把孝做得差不多了。
温馨亲情
第二天,先生就开始安排晚上请大哥和大姐夫他们过来一起聚一聚,那天的晚餐大家互相举杯祝福,和谐又回到了家里,一家人又都能够坐在一块了,冲突化解了。婆婆把这一喜讯也告诉了在北京工作的二姐、二姐夫。
老师说只要做到弟子规,我们就能够得到幸福,就能够化解矛盾,化解冲突。确实如此。在公公婆婆家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我得到了所有人的关心和爱护,过得非常开心,验证了《孝经》中说的「敬其父则子悦」,也验证了古圣先贤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有次吃饭时,姐姐摸着我的脸说:「小梅,多吃点,睡得怎么样,看你都瘦了,是不是太累了。」她突然对我如此亲热的态度,我都有点不适应。公公婆婆也是担心我吃得不好,吃得太少,他们担心我比担心他们自己还要多。有一次叫我吃红枣,我就吃了3颗,然后公公转过来问我,吃了没有,我说吃了,他又问吃了多少?我说吃了好几颗,公公又问,具体吃了多少,当知道我只吃了这么些,就一定要我再接着吃,还说这个补血要多吃。我不想吃,因为我一惯对水果、零食是不怎么喜好。公公说:「不行,必须再吃一点,你就当是为了老父亲,也得把自己照顾好。」经常这样子压着我吃这吃那。大哥和大姐夫他们也是如此,不是请我们去这玩就是去那吃,照顾得非常周到,他们对我太好了,如此被关心、被注意、被照顾,我都有点顶不住的感觉,后来弄得在家里连碗都不让我洗。
有一次聊天时,公公问起我平时都做些什么,有没有打打麻将什么的,我就拿出《五种遗规》和《德育课本》给他看,说我每天都在学中国传统文化,公公看着书非常高兴,得知这是我借的,还叮嘱我一定要抄下来,以便传给后代,自此以后就常跟我说:「我们邹家就靠你了。」
终于离别的日子来了,大家都来送行,婆婆和姐姐哭得很伤心,在车上先生看到母亲在落泪,也流下了眼泪,我则一再跟公公婆婆以及哥哥姐姐说,明年一定再争取回来。他们一直看着我们的车慢慢离去,大哥则一直追着车子,跑到我们坐的车位子前跟我们挥手。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感受着亲情的那份温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传统文化使我们一家人消除了隔阂,传统文化使我和夫家的亲人更贴心、更舒心……
比800字多些,阁下可以节录或参考.
6. 快过年了,子女要到老人家去团年。没有多少老人家里备下多家卧室,洗漱,活动的
快过年了,子女要到老人家去团年。有很多多老人家里备下多家卧室,洗漱。1) 恭请父母或其他长辈及亲人等一起吃团年饭,从而热热闹闹过大年。同时,这样不仅弘扬了尊敬父母、长辈的传统,又发扬了家庭大团结的作风!
(2) 吃团圆饭前,先要敬天地和祖宗,并燃放喜炮。敬天地意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祖宗祈求祖宗在来年保佑平安、大生财运。
(3) 摆碗筷要多摆一套或几套,寓意为来年添人丁。如添子孙、媳妇等。
(4) 正在吃年饭时,如果来了客人,应立即给客人杯筷,并上酒吃菜,如果拒绝,主人会不高兴。因为这预兆来年添人丁。
(5) 桌上的鱼,有的地方习俗为不能去动鱼,表示年年有余。也有些地方只不能吃鱼头和鱼尾,表示有头有尾。
(6) 鸡爪寓意为抓钱爪,敬给家里贱钱的人吃。鸡腿敬父母或小孩或客人。表示尊老爱幼。
(7) 年糕敬给父母(长辈)表示人寿年高,大家吃年糕,表示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8) 红枣即枣子谐音为早子,即早生贵子。
(9) 吃团年饭时不能说不吉祥的话,如无意中说句饭煮发了(稀了),应立即补上一句:越发越好!小孩无意中打碎了碗,不能骂小孩,应补上一句:打发了!发即发财,如有人无意中碰倒了菜或汤,应说倒发倒发,意为大大发财。
(10) 团年鸡应选雄鸡,表示来年家庭成员身体雄壮、阳光、威武!也有的地方年饭不吃鸡,因“吃鸡”谐音为“吃急”,改为吃鸭。
(11) 吃甜酒,兆来生活如蜜甜!
这些关于吃团年饭的讲究,集中体现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团结的传统美德,和人们对平安健康,祈福旺丁,生财添丁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7. 就地过年政策背后关注,那些留守儿童怎么办
就地过年的政策,我想大家都非常的关注,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所以低风险地区倡导就地过年。就地过年自然也会影响到一些留守儿童,那么对于留守儿童,其实国务院已经发布了相应的权威详解,我们接下来就应该要了解一下这些权威的讲解,对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所以对于特殊群体的关爱,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障,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帮扶,只希望这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能安全舒心的度过春节。
什么叫做救助保障,其实无非就是因为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对于有些老人他们没有办法照顾自己,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另外对于那些因为疫情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了孤儿或者说特别困难的儿童以及没有人抚养的儿童,对于当地一定要做到发放保障金,以确保他们的生活不要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那些孤儿已经没有人抚养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非常的艰难的,如果符合条件,不给他们发放相应的生活保障金,他们的生活就很难继续。
第四,倡导使用电话、视频的方式跟家人进行沟通。现在的科技非常的发达,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跟家人取得联系,如果需要帮忙照顾的,也可以委托村委会进行帮助。
8. 儿子也二十多岁了,不想回家陪爷爷奶奶还有其它亲人过年怎么和他勾通
年轻人不想去陪长辈过年也很正常,他们还想玩呢,看你怎么选择了,你可以选择在长辈面前给他打打掩护,也可以选择骂到他去。说实在的,中年人从心里也可能不想去陪长辈过年,都是压下自己的想法成全长辈想团圆的期望的,你选择理解他,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想法,挺累的还没意思,但是爷爷奶奶会想你的,你决定吧,你决定去我们就一起去,没意思就早点回来,你如果不去我就跟爷爷奶奶说你同学聚会什么的,你给老人打个电话拜个年。
9. 孩子就地过年,空巢父母们该如何正确的引导自己的情绪
儿女选择就地过年,作为父母。我们在老家过年,要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我们盼了一年到头,就希望过年时,儿女能回家团年。儿女回家过年,让我们心情愉快,这一年心酸,只有我们心里最明白。
父母要理解孩子工作忙,理解孩子面对车贷,房贷压力。我们身体健康是对孩子,最好回报。
儿女结婚后,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过自己生活,我们不要干啥他们生活。
我认为不和儿女,住一起,是最好选择。我们自己住,刚开始不适应,时间久了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做父母,应该有自己兴趣爱好,有三两个老年朋友,平时在一起聊聊天,特别幸福。
老爷爷说自己想把书法传承下去,写一首诗词需要大半天时间,这我认为,老人这种做法值得点赞。
不仅可以练书法,也回顾了诗词,一举两得。这样老年生活,简直就是一种乐趣。
孩子是父母心头肉,父母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现在长大了。父母就变寂寞了。
孩子超过20岁,我们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我们要相信孩子,在我们培养20年来,我们付出,孩子会给我们交一个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