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欧洲饮食真的健康吗欧洲最主要吃什么食物呢
欧洲人最主要的食物是牛扒与乳酪及其小南瓜,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UN)的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的土豆产量为3.77亿多吨,中国大陆的马铃薯每年产量接近1亿多吨,为全球第一。以马铃薯为主导食的美国的总产量仅是0.2亿多吨,全部欧洲的生产量乃为1.18亿多吨。
欧洲人的早饭。西方国家营养专家觉得早饭对人身体最为重要,由于早上肩负着一天绝大部分的工作中,人体急缺补充维生素,因此欧洲人更重视吃早饭。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对午饭更加高度重视,规定质好量多。但是由于的生活智能化,工作紧张,许多国家午饭较简易,如英国、法国、美国,工薪族大多以中式快餐果腹。晚饭,广泛获得重视,规定丰厚,有肉类食品,有酒。
B. 19世纪的欧洲有哪些食物
食材
面包师傅若然骗秤,在中世纪是严重罪行,面包师宁愿向客人送上比实际购买量再多一点的面包,以求自保
谷类
谷类是欧洲人最重要的主食,谷物多数会制成面包,一些估计指当时欧洲人一天会吃1至1.5公斤的面包,但谷类有时也会煮成稀粥、乳粥(Frumenty西班牙及英文)和面条,其中裸麦、大麦、荞麦、粟麦、燕麦最为盛行。当时意大利北部有种植大米,但中世纪时期大米价格仍偏高。闹饥荒时,他们会用粟子、干豆荚、橡树果和蕨类植物代替谷物。
在芸芸縠物中,中世纪人认为小麦是众麦之首,营养最高,售价亦最贵。贵族吃的面包是用精制面粉制作,而下等人只能吃一些粗糙、干黑和满布面糠的面包。不分贫贱和大小场合,他们经常会把面包放到酒、汤和酱汁之内,混和食用,这种湿吃面包在英语和西班牙文中均称为Sop。
当时面包已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这幅日历也画上造面包的图案。而乳粥的做法是把麦片压碎、煮滚,加入牛奶、蛋或肉汤烹调,亦可放入杏仁、葡萄干、糖、橙味水等调味,这做法在今天的欧洲仍颇为流行。[13]这类乳粥当时也会供给病人食用。
焗批是另一种广受欢迎的谷类产品,早期焗批的底皮是不会食用,直至14世纪才出现现代焗批的样式,常混以肉、蛋、菜、以至水果。而一些油炸面团如多拿滋(donut,甜甜圈,冬甩)、炸粉团(Fritter)亦相当普遍。中世纪后期,饼干亦开始出现。
面包在社会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连带周边行业出现附带规管。其中,中世纪的行会最初就是由面包师傅组成,而各地亦有连串法令,稳定面包价格。1266年,英国就曾订立《面包和麦酒法令》(Assize of Bread and Ale)指定每便士必须购得多少面包、其重量和小麦与面包的关系[14]。面包师傅的利润同样有保证,当时英国面包行会为了提高价值限制,于是展开游说,成功把灯油火蜡、妻子家用、住房和家犬的开销,都列入面包的成本之内,直到19世纪这类法令才在伦敦废止。
若有人借面包行骗,在当时更属严重罪行。面包师傅要是骗秤,又或用次级材料制作上等面包,会被重重罚款。业者为求自保,每当有人买一打12个的面包,他们宁可给予一打13个,称之为"面包师傅的一打"(Baker's dozen)。
面包的用途不止在食用,他们用餐时由于共享一张刀,当把刀具传给另一人使用前,往往会把面包当作抹布,把刀具清洁干净,有时更会把面包当成隔热布,而以旧面包当作餐碟的做法亦相当普遍。这些另类面包用途,今天仍见诸于欧洲餐桌上。
海鲜
每逢斋戒,中世纪人都会以海鲜代替红肉中世纪的斋戒时,家家户户都不得吃红肉,海鲜由此成为最受常见的替代品,而在沿海地区,海鲜更是每日必备,但由于运费昂贵,鱼类在中欧等内陆地带亦相当昂贵。
鲱鱼和鳕鱼是最主要的鱼获,常见于大西洋和波罗的海,其中鲱鱼更曾对北欧经济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亦是德国北部行会汉萨同盟中极为重要的商品,一些腌鲱鱼更会由北海运到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出售。这些鱼镬除了新鲜烹调外,也会被盐腌、风干,有时也会烟醺。其他常见鱼类有梭子鱼、鲤鱼、鲈鱼、七鳃鳗和鲑鱼等。[17]而当时鱼类泛指所有海上生物,包括鲸鱼、海豚、海狸,有些地方还会把白额黑雁也包括进来。
不少软件食物也颇为常见,其中生蚝、青口、带子是沿河或沿海居民经常的普遍食粮,小龙虾则是禁食节日中深受喜欢的食物。
肉类
猪容易饲养,是当时最常见的肉类,它的耳、舌、尾、嘴和子宫都会被吃掉今天欧洲人对动物内脏较为抗拒,但中世纪人几乎会吃尽动物每一部分。耳、舌、尾、嘴巴以至子宫,全部会入馔;而肠、膀胱、胃会用来做肠衣,又或复活节时的人造巨蛋。
芸芸肉类中,猪肉最为流行,因为饲料相宜,而且养猪毋须太多打理。当时家猪会放到户外四处走动,即使城镇的道路上亦常有家猪的纵迹,它们吃的是饭菜渣,乳猪更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
羊肉是另一种常见肉类,在织毛业盛行的城镇,羊肉尤为普遍。但牛只能够提供牛乳、而且饲养牛只需要牧场和大量食物,当时只有一些年老或不事生产的牛才会被宰杀食用。除了这些现代人常见的肉类外,刺猬(Hedgehog)和箭猪(porcupine),在中世纪末期的食谱中亦偶有提及。这两种动物的英文名字都带有"猪"的意思,反映当时人对它们的看法。
在禽鸟方面,中世纪人会几乎会吃所有狩猎而得的雀鸟,当中有天鹅、孔雀、鹌鹑、山鶁、鹳鸟、丹顶鹤、百灵鸟。其中,天鹅和孔雀会被驯养,供上层社会所食,吃禽鸟也不一定是为了肉质,有时只为了看它们漂湸的外貌,并用它们做成伴菜。鹅和鸭也被当时的人饲养,但鸡只才是所有家禽中最多人食用,其角色犹如家畜中的猪肉。
一如不少古代国家,肉类远远比植物昂贵,有些研究认为肉类大致较面包贵4倍,而鱼类更可以贵上16倍。直至14世纪欧洲爆发大规模的黑死病,估计约2500万欧洲人死亡,令大量农地荒废,可以种更多饲料供家畜食用,而薪金不断上扬,也推高了购买力,结果肉类、蛋和奶也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不论贫富都可以享用。
蔬果
15世纪欧洲人种植卷心菜的情况中世纪视蔬菜为低下食菜,虽然不少人以此为生,甚至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但食谱却很少记载纯蔬菜制作的菜式,多数只用来当作伴菜。较例外是法国北部兴起的菜肉浓汤(法文:Pottage),这种汤以蔬菜和肉类肴成,质感相当厚,但浓汤在当时也不能算作主菜。
常见蔬菜有卷心菜、甜菜、洋葱、蒜、萝卜。以萝卜为列,一种是红紫色、一种是较次等的黄绿色品种。至于今人常吃的橙色萝卜要到17世纪才出现。不少人亦会吃豆荚吸取蛋白质,德国酸菜也颇为流行,当时的农民一天可以吃上三至四次。
水果是另一种广为采用的食材,中世纪人秉承古罗马和古希腊的体液学说,认为水果有湿气,不宜生吃,但生吃、风干和腌制同样普遍。由于白糖和蜜糖售价不菲,生果也会用作调味,点缀肉类菜式,其中南欧较多用柠檬、柚子、苦枳(bitter Orange)、石榴、葡萄,北欧多会用苹果、梨子、洋梅和草莓。枣椰树果实和无花果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在北欧因运费缘故,售价会较高。
不过,不少现在欧洲菜常见的蔬菜,中世纪时并不存在。其中马铃薯、红豆、可可、香荚兰、蕃茄、辣椒、玉米都是在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才开始从美洲引入欧洲,并且经历一段漫长时间和争议,才慢慢融入欧洲菜系中。
香料
法文版马可波罗游记曾加入一幅插图,描述收割黑椒的情况欧洲原生的香料,包括鼠尾草、芥末、香芹、香菜、薄荷、莳萝和茴香。这些原生香料味道始终不够丰足,多数的效果较接近色素。
到了大航海时代,进口香料一直是奢昂的材料,比方黑椒、藏红花、肉桂、桂皮、孜然、肉豆蔻、姜和丁香都要从外地进口,令它们价格居高不下。有估计指出该时期,西欧每年进口多达1000吨黑椒和1000吨不同香料,其货值足以为150万人购买日常谷物,其中又以黑椒和藏红花最为矜贵。
当时也会用一种叫非洲豆蔻(aframomum melegueta)的香料代替黑椒,在法国北部尤其常见,此外,长椒(Piper longum)、肉豆蔻种子中的核仁、甘松香、高良姜、荜澄茄也常会入馔。当时因为白糖也被视为香料之一,而且售价高昂。
饮料
葡萄酒的滋味,连修士也偷喝中世纪人认为酒精比清水更有营养,亦有助消化,而且酒精较难腐坏,而洁净食水在古欧洲亦非必然可得,这令酒精在当时大为流行,其中地中海北部和大部分法国等盛产葡萄的地方,更视酒精为每日必备饮料。而在北欧以麦酒和啤酒较常见。
当时欧洲也有蜂蜜酒和用骆驼奶或马奶制成的酸奶(称为Kumis),但各地饮用习惯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视它们为药水,由古时医生处方[22]。但斯拉夫人却视蜂蜜酒为精品,在签定一些重要条约时,还会互赠蜜酒,以示友好。在波兰等地,蜜酒与外来进口的香料和葡酒同样珍贵。[23]
葡萄
14世纪的酿酒方法与现代已非常近似葡萄酒在中世纪广为接纳,既是高级饮料,也被视为有营养价值。古希腊名医伽林认为葡萄酒本性干、热,但酒被喝饮后,其性会转趋温和,并断定葡萄酒有别于湿寒的啤酒和清水,对肠胃更为有益、可帮助制造良好血液、改善心情。
当时的人认为葡萄酒的品质除了因应葡萄品种和酿造年期外,更重要是葡萄被挤压的次数。所谓挤压是指把果皮里的汁放在酿酒桶内,加上压力,令果皮和果汁都失去糖份,释放果中的丹宁酸。
头一次挤压出来的酒是为上品,专供上流社会享用;第二及第三次挤压的酒,质素已大为下降,会留给农民和工人饮用。社会中最穷的人,又或最虔诚的神职人员,甚至会用稀和了的黑醋代替酒类。
上等红酒还需要经年发酵,这又需要更多昂贵设备。不少中世纪文献中都广泛教人如何避免酿酒时令酒质变坏,其中14世纪的食谱Le Viandier就教人酒桶要时刻向上放,又或把干白葡萄种子混入酒糟灰,再倒入酒桶内,在现代医学中,这方法有如天然的杀菌剂,减慢酒精发酵过程。
中世纪人也认为,温热的酒对身体最有益。这些热酒常会加入香料饮用,几乎欧洲各地都有相关词汇形容此一酒类,其中英文会叫成Mulled Wine、德文叫Glühwein、法文称为vin chaud、波兰语称为Grzane Wino,俄罗斯叫作глинтвейн(glintwein)、瑞典则称为Gl?gg,其制法大同小异,部分欧洲国家今天仍视为御寒饮品。
此外,葡萄酒中也可以加入姜、小豆蔻、丁香或糖等,变成香料酒。14世纪时,这些调酒香料包已会在香料商店出售。
啤酒
图中是16世纪啤酒厂的一隅,这种酒厂在中世纪时已相当普遍,酒中还会加入各式香料甚至微毒植物,增加醉意虽然大部分欧洲地区都饮用葡萄酒,但欧洲北部没有葡萄出产,即使贵族也会饮用啤酒和麦酒,这在今日英国、荷兰、德国、波兰和北欧一带最为常见。当地人不论阶层,几乎每天都会饮啤酒,但受到阿拉伯和地中海的医学影响,这种酒往往被视为有害身体。
相比南部出产的葡萄酒,啤酒是次级的酒类替代品,而且附带连串负面评价。1256年,意大利钖耶纳医生阿杜班罗甸奴这样形容啤酒:"不论是用燕麦、大麦或小麦酿制,这些酒有损头脑和胃部,令人口臭、蛀牙、令胃部充斥臭味......"但他亦指啤酒有利尿作用,而且会令人的皮肤看来更白更滑。当时的人亦相信,喝啤酒会宿醉得更长时间。
虽然啤酒的负面评价不少,但法国北部和意大利中部也有喝啤酒的习惯,估计是诺曼人入侵英国后,把当地的啤酒带回欧洲,加上英法两地互相通婚,也令啤酒得以在法国流行。14世纪法国食谱《Le Menagier de Paris》就曾指一种叫godale的酒,估计正是英语Good ale(好麦酒)一字。
中世纪初期,啤酒会在修道院和一些家庭中酿造,但到了中期,一些中世纪公社开始取代发展出私人酿酒工业,每间商店往往聘请8至10人协助酿酒,而为了应付竞争,他们会购入新式设备,发明不同秘方,加入特别调味,令酒味更为出众,并以自家品牌出售啤酒。14世纪时,这些酿酒业传入荷兰、佛兰德和布拉班特,15世纪时辗转传入英国。
在今日英国和荷兰等地,每人一年就可饮用275至300升的啤酒,几乎每餐都会饮用,其中早上会饮酒精较少的啤酒,晚上酒精浓度也相应提升。[25]
蒸馏
虽然古希腊和罗马也懂得这种方法,但直到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琉璃水冷蒸馏器后,欧洲才开始大规模以此法制造饮料。中世纪的学者相信蒸馏法能把液体精华提链出来,一律把蒸馏液体称为"aqua vitae"(生命之水)。
早期的蒸馏液体会当作药品或调味料。例如蒸馏而成的葡萄糖浆混合砂糖和香料后,会拿来治疗不同疾病;玫瑰香味水可以当成香水、调味料又或典雅的洗手水。蒸馏酒更是中世纪医学备受推崇的药品。1309年,西班牙炼金术师路化就指常饮可延年益寿、鼓舞人心、常保青春。
从13世纪起,一种叫Hausbrand(德文:家中烧制之意)的蒸馏酒开始流行,成为日后白兰地的雏型,但蒸馏酒的酒精浓度相当高,到了15世纪时,各地政府开始规管其销售和生产。1496年德国纽伦堡就禁止在假日和周日出售烈性白兰地。
乳类
中世纪未有消毒技术处理牛奶,一般人只能敬而远之19世纪前,鲜奶消毒技术仍未发明,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而在炎夏中,乳类可能会在数小时内腐坏。受种种限制,中世纪虽然已知奶品的营养价值,但成年人只会在生病或太贫穷时,才会饮用,这类饮料多留给小孩和老年人,当中又以奶酪或乳清较为普遍。[27]
当时中国人认为食酪浆是蛮族的特征,而欧洲富人也对乳类敬而远之。欧洲一些地方更闹过传说,认为牛奶与生蚝、菠菜、番茄或黄瓜混在一起,会使它带有剧毒。这可能源于乳类变坏或乳蛋白过敏,但亦反映时人对乳类的态度。
直到中世纪末期,西方航海家出海时,为了解决营养问题,开始把奶牛带上船。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探索美洲时,就开始带有奶牛。而新教徒大举移居美洲时,英国更规定每5名乘客,必须备有一头奶牛。
C. 人的一天吃多少食物才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适合6岁以上所有中国人,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 或30g,食盐不超过6g。你可以根据这个比例相应的减少,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为原则。每天运动6000步。
D. 欧洲的老人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的
1、法国:完全型社会养老
法国成为老年型国家已有136年的历史。相对其他西欧国家法国老年人口比重高,总供养系数大,人口预期寿命长,法定领取退体金年龄低。
法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退休人员增加,公共退休金支出加大。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用于老年人的支出;
2、鼓励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3、鼓励生育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4、吸收外籍年轻工人入境,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
5、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在养老设施上,法国人忌称养老院,而称公共机构.这种为老年提供居住方便的福利设施,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医疗医院.
对低收入的老年人国家还给予福利费用予以补贴.收容所设在社区,使老年人不脱离社会.
2、瑞典:福利型养老
瑞典是“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的国家,又称“北欧福利模式”的创始者。该模式有六原则:
1、普遍性的福利原则;
2、有一个强大的公共执行部门;
3、以国家税收作福利基金的来源;
4、公民和居民享受福利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5、待遇人人平等;
6、有较高的社会津贴水平。
养老保障是瑞典福利政策的重点之一.瑞典老年福利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有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并有机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爱尔兰:各种津贴领不停,养老福利超健全
爱尔兰的养老排名位列全球前列,这也跟爱尔兰不断提升的养老福利有莫大的关系。在爱尔兰退休后,老人就有资格领取各种各样的养老金。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交通补贴、水电费生活费减免、租金补助和独居津贴等等超多福利,加上全年舒适的宜人气候、全国高达90%绿色覆盖率、有保障的食物安全和热情友好的当地人,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天堂”。
(4)欧洲老人一天吃多少食物扩展阅读
欧洲老年人不乏退休后再就业的。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出站口,71岁的出租车司机米勒略显费力地把旅客手中的行李箱放到后备箱内。“我是退休后才做这一行的,五六年前开始开出租车。”米勒曾是一名公司出纳,退休后原本想过段清闲日子。
无奈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儿去世得早,公立养老院迟迟排不上队,私立养老院又去不起,只得重新上岗。“工作了大半辈子,还是没有闲钱能满足周游世界的梦想。因为年纪大,退休后再上岗遇到了各种'闭门羹',开出租车是我最后的机会。”
在德国,像米勒这类高龄从业人员并不鲜见。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5年8月公布的退休老人生活现状报告,需要领取救济金度日的退休老人是10年前的两倍。
总体来说,欧洲的老人退休后,去公立医院就诊基本免费,重大疾病也不需要子女掏钱。养老方面,每个人都会有养老金,哪怕从来没有工作过,到了退休年龄。
也会拿到一定的生活补助金,虽然可能金额不会很高,但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所以欧洲的年轻人无需为退休后的父母担负太多的养老负担。
E. 某老年人每天吃500克蔬菜,其中一半是深绿色叶菜。这能够给他带来哪些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
深绿色蔬菜的好处,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都得到了证明,其好处之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我国是绿叶蔬菜品种最多、价格最低廉的国家之一,深绿色叶菜的种类之多,让很多来访的欧洲朋友惊叹不已。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国民并未享受到这样物美价廉的健康食品,却情愿花费高价吃各种保健品,还很多朋友说,不知道什么是深绿色的叶菜,也不知道该吃哪几种绿叶蔬菜。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深绿色叶菜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其品种以及一些营养价值高的深绿色叶菜。
1、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提供大量的钙钾镁元素和维生素K。充足的钾镁元素供应能减少钙的流失,而维生素K对于钙元素沉积到骨胶原上是必需的。同时,很多绿叶蔬菜富含钙而草酸含量并不高,如油菜、小白菜、芹菜等,也是钙元素的较好来源。
2、对保证正常视力有益
提供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所有深绿色叶菜都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目前的测定发现,菠菜等深绿色叶菜中的叶黄素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中转变为维生素A,而在暗光和光线强弱变化时(比如看电脑、手机、电视时)维生素A的消耗会增加。叶黄素不仅有利于帮助紧张用眼人群预防眼睛疲劳,还对预防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有肯定作用。
3、对预防维生素缺乏有益
绿叶蔬菜能够提供相当多的维生素B2,大量吃绿叶蔬菜的人,很少会患上烂嘴角、舌头痛、嘴唇肿痛、阴囊湿疹等和维生素B2缺乏有关的疾病。其中维生素C也比较丰富。尽管经过烹调会损失最多一半的维生素C,但它仍然比苹果梨桃所供应的维生素C要多得多。4、对预防出生畸形有益
提供丰富的叶酸。顾名思义,叶酸是绿叶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绿叶蔬菜是膳食中叶酸的最重要来源。缺乏叶酸会导致出生畸形风险上升,还会导致同半胱氨酸水平上升,而中老年人这个指标的上升也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
F. 人高马大的欧洲人,为什么每天只吃两顿饭
因为欧洲人和美国人基本上都吃更有营养的食物。平时吃得不太饱,习惯喝下午茶,饿的时候会及时吃饭。高大强壮的主要原因是遗传。以前的祖先很高大,继承下来的自然会很高。然而,欧洲人喜欢吃面包、牛奶和牛肉。这些食物优于其他食物,如大米、总钙、能量等。此外,他们比我们高,也比我们强壮,因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遗传差异造成了体型上的差异。
欧洲人只吃两顿饭就够了,每天的食物营养都很丰富,他们的胃已经慢慢习惯了。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我们习惯一日三餐,习惯了白面大米,但是外国人不习惯。其实每个地方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那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呗。
G. 老年人怎样饮食才健康
大概方法:
1、要少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意思就是说呢,每餐不要吃的太饱,要给肚子留个两分的空间。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2、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
3、要早 所谓的“早”呢,就是到吃饭的那个点才吃饭,一般来说,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4、要暖 这个“暖”呢,跟第二个暖不同。这个“暖”是说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还有就是想强调要把吃饭当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别吃得太累。
5、要软 老年人的牙齿常常会松动或者脱落,肠胃的消化能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应该吃软的不应该吃过硬的食物,想比较硬的果实类食物等,当然像煎炸的油腻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
6、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所以,老年人要吃的淡一点。
合理饮食:
1、蔬果每天5种,每种80克
除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外,超市里购买的凉拌蔬菜、纯果汁等,都可算在这个范畴。
益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每天摄入400克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冠心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此外,蔬菜水果中的脂肪含量很低。就营养素来说,香蕉富含钾,葡萄干、花椰菜等富含铁,绿叶蔬菜、竹笋、橘子都富含叶酸,菠菜等富含镁。
吃法:对于老人来说,每天摄入食物总量中应有1/3是蔬菜水果。一天应该吃到5种不同的蔬菜水果,其中每种蔬菜水果应食用80克。保证每顿饭应当有一到两种蔬菜,而水果则该放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饭后,这样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在水果品种的选择上,最好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木瓜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吸收铁,避免发生贫血。
2、土豆米饭换着吃
我们把馒头、面包、米饭、面条、土豆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称为主食。
益处:人体的能量和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淀粉类食物,此外,这类食物中还富含纤维、钙、铁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必须从主食中获得。全麦食品中纤维的含量更高些,它和蔬菜、水果一样可以保护内脏、防止便秘。尤其要推荐的是,土豆中维生素C、钾、磷含量都非常丰富,这是其他主食难以媲美的。将土豆和其他主食换着吃,有助于老人获得均衡的营养。
吃法:老人的一日三餐中,都要有主食。一般来说,早餐最好吃容易消化的发面食品,如:馒头、花卷等;中午可以来点米饭和面条;到了晚上,低热量的土豆、红薯就是很好的选择,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保证第二天排便顺畅。
3、吃了豆制品就要减少吃肉
粉色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蛋类、豆类,如果吃了豆制品,肉的量就要相应减少。
益处:肉和鱼富含蛋白质、铁、锌、B族维生素,肉也是核黄素的主要来源;鱼类对防治心脏疾病有明显效果,还富含维生素A、D和铁;豆类可以提供蛋白质、纤维、铁和锌;蛋类可以提供蛋白质、维生素A和D,还有核黄素。
吃法:老人应该保证每顿正餐里都有一些肉或其代用品,即使是早餐,也可以是一片火腿或肉末面条。也许有些老人要问,我的血脂有点高,也要保证三餐吃肉或其替代品吗?是的,血脂高的人确实要限制脂肪摄入,但如果一点“油星”都没有,反而会使病情恶化――身体会本能地“抓住”食物中的每一点脂肪――很多吃素的人会得脂肪肝就是这个道理。
4、零食点心最好隔天吃
零食多是用糖和脂肪的形式向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的还含有不少盐分,其他营养的含量很低。而人体对它们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因此,它们容易诱发一些疾病还容易毁坏牙齿。即使对年轻人来说,过度摄入这类食品也会造成营养过剩。但是,老人的味觉往往不如年轻人灵敏,所以只有这些味道“浓重”的零食能让他们觉得尝到了甜头,并且会不知不觉就吃多。
吃法:老人对甜食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大约占到一天饮食的1/15。如果你每天吃2―3种零食,那每一种就只能吃两三口。
5、食欲不好喝酸奶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牛奶是小孩子的玩意,上了年纪的人并不需要,家里买来的牛奶都是只给孩子喝,这就大错特错了。对于老人来说,喝牛奶也应该成为每天必修的功课。
益处:缺钙是老年人健康最大的敌人,而牛奶中的钙是最容易吸收的,它可以延缓骨骼的衰老。此外,它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和核黄素,在强化奶中,还含有可以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
吃法:老人每天饮食中有1/8应为牛奶和奶制品。最好能保证400毫升的牛奶、酸奶摄入量,底线则是250毫升。奶酪则是浓缩的奶精华,一般来说,10克奶酪可以折算成35毫升牛奶。(徐春昕)
每天吃400克蔬菜水果能降低冠心病和一些癌症的发病率啊!
老人的健康,子女都牵挂在心。然而“人是铁、饭是钢”,独自在家的老人能不能吃好饭,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老人的营养需求和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英国食物标准局最新推出的《居家老人膳食指南》,为我们做出了详尽的指导。在指南中,专家通过一个形象的餐盘和说明告诉我们主食、蔬果、肉类、零食、乳制品5类食品该吃多少、怎么吃。
健康的饮食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养成。要牢记饮食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H. 70岁老人一天吃多少主食为好
70岁老人一天吃多少食物为主,70岁的老人一天可以多吃一点清淡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I. 中老年人要养生,怎样搭配饮食才最健康
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很多中老年人的体质也是一天天的衰退,在这个时期很多中老年人都很在乎养生,那么老年人每天怎样合理的搭配饮食才最有利于养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蔬果每天5种,每种80克
除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外,超市里购买的凉拌蔬菜、纯果汁等,都可算在这个范畴。
益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每天摄入400克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冠心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此外,蔬菜水果中的脂肪含量很低。就营养素来说,香蕉富含钾,葡萄干、花椰菜等富含铁,绿叶蔬菜、竹笋、橘子都富含叶酸,菠菜等富含镁。
吃法:对于老人来说,每天摄入食物总量中应有1/3是蔬菜水果。一天应该吃到5种不同的蔬菜水果,其中每种蔬菜水果应食用80克。保证每顿饭应当有一到两种蔬菜,而水果则该放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饭后,这样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在水果品种的选择上,最好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木瓜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吸收铁,避免发生贫血。
老人的健康,子女都牵挂在心。然而“人是铁、饭是钢”,独自在家的老人能不能吃好饭,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老人的营养需求和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英国食物标准局最新推出的《居家老人膳食指南》,为我们做出了详尽的指导。在指南中,专家通过一个形象的餐盘和说明告诉我们主食、蔬果、肉类、零食、乳制品5类食品该吃多少、怎么吃。
健康的饮食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养成。要牢记饮食健康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J. 老年人一天应该吃几餐才合适
老年人一天来应该吃三餐,增加两三次自副餐。
老年人一老年人一天应该吃般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最好再增加两三次副餐。副餐可选食豆奶、豆腐脑、红枣莲心汤、花生糊、核桃酪、芝麻酱、各种咸甜粥、松软糕点、水果等食品。
3次主餐的间隔时间为4至6小时,副餐放在主餐之间和睡前1小时。老年人代谢机能降低,体力活动较少,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七成饱为佳。
(10)欧洲老人一天吃多少食物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芹菜、香菇、青菜、水果、豆类、薯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纤维,每天都应摄取(但不要太油腻)。纤维对油脂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如有纤维在肚子里,吃进去的油脂就容易被纤维吸住,随排泄物一起出来。
老年人应适当选用粗粮,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薯。食用粗粮制的面包比精白面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它含维生素B1较多,因而有助于维持老年人良好的食欲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同时,所含的食物纤维可刺激肠道使其增加蠕动,可防止因食物纤维不足而使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