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寿衣的讲究是什么
1、寿衣面料的选择
桑蚕丝是最贵重的面料,但缎子在老讲里有断子的谐音,一般不采用。化纤材质在火化时会燃成液体,影响骨灰的质量,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尽量不要采用。
绸子有子孙后代稠密、家丁兴旺,所以在高档面料里是最佳的面料。棉是过去老百姓最为推崇的一种面料,因棉舒适、温暖、环保,来自自然、回归自然,所以受到现代人的推崇而成为时尚。
高档人造丝是化工制造的植物纤维提取物,经化学反应将分子链打散,再通过小分子组合大分子进行合成。燃烧时是棉的味道,又有近似于缎子的光华亮丽,所以是缎子的很好的替代面料。
普通人造丝是由一半人造丝一半化纤丝组成的,手感好,看上去也很漂亮,里面填充物是棉花,里衬是棉布,弥补了面料含化纤的不足,价格也便宜,同样是经济实惠的产品。
2、寿衣的搭配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
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
3、寿衣的讲究
棉质最好,丝质最贵重。不论春夏秋冬,都要穿棉,也就是把一年四季的衣服穿全。
穿单不穿双,寿衣一般为单数,按照上下身相加的总数还有讲究:三领二腰,古语讲五岳为尊;“四领三腰”,古语讲“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宝塔);五领四腰,古语讲“九五至尊”。
铺金盖银,被褥一般是铺金盖银,褥里是红色。象征着老人铺金盖银,后辈红红火火。有些地方的风俗是把盖单剪下一条,由儿女保存。因为铺的褥子是地,盖的被子是天。所以剪下一条盖单的意思就是给儿女留下一片天,为儿女遮风挡雨,保佑后辈平安吉祥。
不用扣子、缎子,寿衣上一般不用扣子、缎子,因其有扣住子孙、断子绝孙的谐音。
长衣长裤,寿衣只穿长衣服,不能穿短衣短裤,意在不能让遗体遭受风吹日晒雨淋。
寿鞋,鞋为棉制,底上有莲花,因莲台是佛的座位,代表着脚蹬莲台,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垫背钱,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意思是七星引路,魂归北斗,后辈发财。
不空手,可以手持金银元宝、金银戒指、手绢等物,老人走后不能空着手。
绊脚绳,过去讲为防止诈尸用,将双脚绑上,入殓后解开。现在则是为了防止运输路途颠簸,影响老人仪容。
盖脸布,盖脸布又称“幎目”、“面衣”。清朝入关后,汉人改穿满服,剃头留辫子。江山移主,无脸见先人。故脸上盖布。现代沿袭此风俗,意在与世长辞,一来逝者面容未化妆前,脸色乌青,并不好看,二来是卫生的需要。
不穿皮鞋,寿衣的材料不能用皮、毛,鞋也不能穿皮鞋。老话讲是沾了皮毛,转世有可能成动物。
口铃,老讲是嘴里不能空。或者是转世时不要忘了多说好话。
提前准备寿衣。早年间,在老人六十岁时就把寿衣布料准备好,七十岁时由女儿做好,每当过寿时,都要穿一穿。寿衣的寓意实际是很吉祥的,尤其是在得病时准备寿衣,甚至能为老人冲喜,帮助老人延年益寿。只是近些年,人为的偏见将寿衣跟死亡划上了等号,这是有悖于传统习俗的。
4、寿衣包含的物件
寿衣: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袍、短袄、马夹等,并有内衣、罩衣之分。
寿帽: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鸭舌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常戴绒帽,有“老夫人”相,也有用长方形绣花布代替,俗称“首帕”。
寿鞋、寿袜: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
寿枕:寿枕以纸、布做成,一般填充秸秆。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公鸡、双龙抱珠,脚枕为莲花、双龙抱珠。
寿被(寿单):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有单子和被子两种,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多为青色、黄色、白色。
褥子:垫于尸身之下,黄色、青色褥子使用居多。
寿裙:有绣花、粘花之分,图案多为凤凰、鲜花。
其他:盖脸布,盖在逝者脸上;口铃,含在嘴里,或做开馆钥匙;腰带,绑腿带子,元宝戒指,垫背钱。
Ⅱ 老人寿衣在什么时候穿合式
问:在快临终前就穿好寿衣,还是在等临终后再穿呢?
答:千万不要穿得太早,一定要走掉之后八小时之后身体没硬的时候穿。刚刚走掉你去动他,他会很痛苦,因为人就是走了也是觉得会有希望,所以人刚走的时候让你们千万不要哭的太厉害,他会有感觉的,就是这个道理。
Ⅲ 老人去世的衣服有什么讲究
为老人穿寿衣,重要的是选择穿衣时间。有些地区选择去世前穿,认为这个时段穿的寿衣,老人可以安心带走;有些地区选择去世后穿,认为这个时段穿寿衣,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么老人去世寿衣怎么穿?去世前穿好还是去世后穿好呢。
依照传统习俗,老人的寿衣,要在状况不好,但还没断气的时候穿。如果家属忌讳生前给老人穿寿衣,也可以等去世后穿。
值得提醒的是,老人去世后穿寿衣要把握好时间,最好能在老人去世后5小时内给穿上,切忌不能耽搁太长时间。
给老人穿衣时,建议一个人给穿、一个人在一旁帮忙。如果故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穿戴;如果故者为女性,应由女儿和儿媳来穿戴,未婚单身儿女子嗣不易靠前,或是请家中其他长辈穿衣最佳。
通常情况下,给老人穿寿衣的顺序应为从里到外、从下到上穿。有人为了图省事,会事先把寿衣一层层套好,然后一起给死者穿上,认为这样给死者穿寿衣效率会更高些。
如果家属不知道或不了解老人去世寿衣怎么穿?可以选择时下流行的殡葬一条龙服务,这样既可以给逝者体面的葬礼,又可以让家属更省事、省心。
如何给老人穿寿衣?
其一、先穿下裤:把买好的衬裤、棉裤、罩裤一件一件,从里到外给逝者穿上;也可以把三者套在一起,然后一块穿上,这样更省事些。
其二、然后上衣:上衣通常是衬衣、夹袄、棉衣、罩衣。穿衣的顺序也是从里到外,当然也可以先套在一块,然后一起穿上。
其三、鞋袜、首饰、鞋帽:三者要先穿鞋袜、再佩戴首饰、最后是鞋帽。
其四、绑腿带、腰带:用绑腿带和腰带把逝者的双脚绑上、腰给系上,这样可以防止因运输途中颠簸而影响逝者的遗容。
其五、盖脸布:逝者未化妆前,脸色乌青,并不好看,用盖脸布将其遮盖,以免吓着家属,同时也是卫生的需要。
其六、七星铜钱:七星铜钱也即老人的垫背钱,意为“七星引路、魂归北斗”,认为这样可以庇佑儿孙财源滚滚。
其七、金银戒指、口铃:逝者应左手金戒指、右手银戒指、嘴含口铃,嘴里不能空。
其八、金银元宝、手帕:为逝者穿衣时,逝者可以手持金银元宝、手绢等物,不能空着手。
其九、为逝者铺好被褥,整理仪容,接下来就是大殓——入棺。
穿寿衣的规矩全国几乎都一样,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闽南一带,他们给死者穿寿衣的时候,老人的亲属一定要象征性的试穿。
试穿之后还要拿一根没有秤锤的称去称一下,之后会给别人说,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以示死者子孙的孝心。
穿寿衣
Ⅳ 寿衣的穿戴顺序
一般情况下,着寿衣的顺序是:
着寿袜—— 两人各着一只。
着寿裤——
(1)、上手左手从裤口伸至裤腰,右手捏住裤腰,如有腰带一并捏住,下手则反之。
(2)、两人退于遗体脚踝处,上手人员至手抬起遗体左脚,配合自己右手,抓住腰带,将寿裤穿进,下手人员相同动作同时进行。然后两人配合,同时拎起遗体,把寿裤穿至遗体腰际。
系腰带由下手为遗体系腰带。
着上衣——
(1)、先把套好的衣服正面平铺于遗体身上,上手人员先将左手从袖口伸进袖管,握住遗体左手,右手捏住衣领,顺式穿入。
(2)、下手人员左手托起遗体后头颈,右手抓住遗体下颚以下部位,两手配合将遗体抬起,上手随即将上衣甩向右侧后,将遗体向自己方向侧翻。(3)、下手将遗体右手臂套入袖管。然后,两人同时将上衣拉平。
着寿鞋—— 两人各着一只,关键注意区分好左、右鞋。
整理—— 更衣的最后一步是整体整理,包括系扣、整理头发、戴帽等。更衣结束后,遗体接运工需再次核对一遍各种单据,确认所着衣服与顾客要求是否一致。
Ⅳ 装老衣服什么时候穿,有啥讲究
根据民间流传的习俗,老人在咽气之前就穿上寿衣,可以一件不剩的带走。去世过后穿寿衣,就相当于是没有穿衣服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这在儿孙的眼中,就相当于老人在阴间遭受了凄冷。
寿衣一般是提前准备的,一般是在老人60岁的时候就会准备起,人说去世就去世,要是不提前准备,一旦老人去世了,准备寿衣就会非常容易出错。穿寿衣的最佳时间是在老人咽气之前。一旦老人死了,尸体就会出现变化,寿衣不大怎么好穿进去。
中国的习俗:
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Ⅵ 老人死之后要穿新衣服或者穿寿衣,有什么讲究呢
生老病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旧生命的逝去。虽然说我们都不愿意让亲人离开自己,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既然无法做出改变,那就只能让他们得到安息,在另一个世界好好的生活。人终将逝去的时候,家里面的子女都会帮忙准备寿衣或者是新衣服,有一个成语叫做寿终正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寿衣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般寿衣不管外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的内衬都会选择正红色,这样的寓意是希望逝去的老人家能够保佑自己的后代红红火火的。还有寿衣的口袋上面要做成袋子的形式,代表着自己后继有人,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走。
寿衣也被称为是送终衣,所以我们也经常说为老人养老送终,忙活了一辈子,最终都是要落叶归根的。我们中国人对于这一方面还是非常有执念的,人走了肯定要入土为安,这样逝者和家人才能够放心。即便是到了如今,寿衣这一习俗依旧存在着。
Ⅶ 为什么老人临终时,一定要在老人去世之前为老人穿上寿衣
依照传统习俗,寿衣要在老人弥留之际给穿上,认为去世前穿的寿衣,老人可以带走。而不少现代人认为,死前穿寿衣不仅对老人不敬,也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对死前穿寿衣比较抵触。
(7)老人什么时候穿寿衣服扩展阅读:
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
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
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 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
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材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Ⅷ 为何老人去世前要提前穿好寿衣
在老人去世之前,他必须穿寿衣。
一是老人死后不容易穿衣服。另一个是死后穿衣服意味着赤身裸体地离开,在路上没有衣服,去另一个世界,就没有衣服穿了。这是迷信,但这位老人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作为一个儿子和女儿,他应该让老人走得更隆重,走得更时尚。
作为孩子,此时此刻,难免流泪,但请记住,不要把眼泪滴在老人身上,让老人走得更轻松,不要让老人有太多的牵挂。老人抚平衣服上的最后一条皱纹,他就再也拉不动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