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
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80岁以上,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
“七期”:逢亡者的“头七”到“七七”。
『贰』 山海自有归期什么意思
意思是:像石头、水流一样会有时间归于一处成为山、海。
白话翻译:虽然人生无常,人与人之间有诸多变化,但不必担心,山水自有相逢,肯定能在某处又遇上。
出自网络,作者不详,全文如下: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意难平终将和解,万事终将如意。
归期引证解释:
1、归来的日期。
唐 -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宋 - 卢祖皋《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宋 -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 - 晏几道《浣溪沙》:绿酒细倾消别恨,红笺小写问归期。月华风意似当时。
宋 - 柳永 《清平乐·繁华锦烂》:繁花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2、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叁』 暮年老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年人。
“暮年”为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五十以后。据《礼记》记载,普通百姓,“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暮年的出处:
1、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南朝 梁 沈约 《序》:“汉高、宋武,虽阙章句,歌《大风》以还沛,好清谈於暮年。”
3、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4、《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下官暮年淹蹇,为世所弃。”
5、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3)老人归七是什么扩展阅读:
1、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总角(9岁-13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新新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装扮自己。
5、及笄&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5岁,在今天是读初中的年龄。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年纪,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年纪,往往内心未曾成熟,却又急于成熟。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暮年”只是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五十以后。据《礼记》记载,普通百姓,“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五十既然杖于家,当然是不劳作了,故五十以后可称暮年。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肆』 85归期什么意思
看用在那里,哪里出现,理解不一样。
1、指归来的日期,2、谓晚年。
比如 ;
1、归来的日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 山夜雨涨秋池。”
宋卢祖皋《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宋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 晏几道 《浣溪沙》:绿酒细倾消别恨,红笺小写问归期。月华风意似当时。
宋 柳永 《清平乐·繁华锦烂》:繁花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伍』 耄耋老人是什么意思
耄耋老人的拼音:mào dié lǎo rén
1、释义: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男性。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2、出处:《汉·曹操·对酒歌》
3、原文: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4、译文: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不因疾病、孤独、贫苦而亡),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古代的寿称:
1、襁褓:初生
2、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3、金钗之年:女子12岁
4、豆蔻之年:女子13岁
5、及笄之年:女子15岁
6、碧玉年华:女子16岁
7、桃李年华:女子20岁
8、花信年华:女子24岁
9、弱冠之年:男子20岁
10、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11、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12、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13、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14、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15、喜寿:男子77岁
16、杖朝:80岁
17、耄耋之年:80~90岁
18、米寿:男子88岁
19、鲐背之年:90 岁
20、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21、期颐之年:男子100
22、茶寿:男子108岁
『陆』 老人过周年是什么意思
老人过周年的意思:去世一周年的的时候就叫做周年。
通用情况下在农历三周年到来一天前。阳与阴同、就像人活在一样请客要提前通知一样。而且如果后人是女儿。且在三周年后、五周年、10周年可上坟烧纸。平时可带儿女常常看看、不可经常烧纸。男儿出外。
中国传统葬礼
报丧
死者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者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柒』 归期是什么意思,具体一点我这个人蠢
看用在那里,哪里出现,理解不一样。
1、指归来的日期,2、谓晚年。
比如 ;
1、归来的日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 山夜雨涨秋池。”
宋卢祖皋《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宋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 晏几道 《浣溪沙》:绿酒细倾消别恨,红笺小写问归期。月华风意似当时。
宋 柳永 《清平乐·繁华锦烂》:繁花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理解没呢?
『捌』 老人去世十周年 都有什么讲究
这个问题应该说因地区差异各不相同,我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4亿人口,有56个民族,,每个地区因历史发展底蕴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等差异,故而形成了不同的讲究,但风俗不同也是大同小异,都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我们属于胶东半岛地区,我们这里的风俗是:老人去世的第七天,叫“过周”,也就是诉说的“头七”,要上坟,给老人摆供碟、上香、烧纸,磕头……
然后在三周时再过“三七”,程序内容与“头七”一样;到了第五个周,过“五七”,程序同上;然后再不用了,等到老人去世满一年,要给老人去过“周年”,礼节相同;到了满三年过“三周年”,要给老人竖碑。
当然,这是特殊的礼节,遇清明、老人的生日都要去简单的上上香,烧烧纸,摆点老人生前爱吃的贡品。
『玖』 老人去世遇红沙日好不好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人去世是无法选择什么日子的,所以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