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为什么老人总喜欢以圣人标准晚辈

为什么老人总喜欢以圣人标准晚辈

发布时间:2022-05-26 13:36:17

㈠ 老人的建议总是有道理的这个理论正确吗

老人的建议有时是有道理的,但是时代不同了,有时有些道理不实用了。

㈡ 老人如何赢得晚辈的尊重

敬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长辈要赢得小辈尊敬,首先就得使自己值得尊敬。为此老人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自重。即所谓拿出长辈的样子来,在言语,难于强求,同时,感情交流是双向的。你要让晚辈尊敬你,自己也得多多关心晚辈,进行感情投资。要了解他们的需要,设身处地多为他们着想,对小辈要豁达大度,不为小事耿耿于怀。
平等相待。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似乎是不会长大的。这从感情上并不难理解,但如果因此而把晚辈老是当作不懂事的孩子,不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想法、看法和做法,不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就难免会产生对立情绪。尤其是当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之后,就更应该尊重他们。家中事和他们平等讨论,交换看法,对他们自己的事,须避免过多的干涉。
思想开通。由于种种原因,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有某些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人称之为“代沟”。老年人不能总以自己的老经验、老观念来评判生活,要求子女。应该是解决思想,努力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自己的思想活跃,保持青青的活力,与晚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如此,晚辈自然而然会觉得你可亲可敬。

㈢ “孝道”哪能“标准化”

尽孝居然也要有标准,其中的争议恐怕不会弱于“常回家看看”入法。尽管有关方面表示,这仅仅是呼吁,并非强制,基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基本一致。不过,这些做法都混淆了公共权力与伦理的边界。权力本来就不应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没有权力为人们制定“尽孝”的标准,实际上,“孝道”也难以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 从《二十四孝》的产生来说,其本身就是民间自发演化的一种结果。二十四孝的故事为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的事情,而将起归纳起来的则是元代郭居敬(一说是其弟郭守正)。这本书可以说对中国社会具有非常强的历史影响力。 众所周知,孝是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是官吏选拔的基本标准。汉代有“举孝廉”制度,曹操就是这样踏上了仕途。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要远远早于汉,其最早的故事和舜有关,不少事例也都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孔子那里也非常重视孝道,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 “孝”在成为后世朝代的官方意识形态,甚至成为官吏选拔的标准之前,在历史的选择中早就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人伦。“孝”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属于私域范围;而现代社会则强调法治,其实是最低的道德律的要求。政府只需要制止或惩戒人们的违法行为即可,而不必要求或强制人们过更高尚的生活。所以,有关方面既无需为“常回家看看”立法,也没有必要为孝道制定标准。 另外,关于何为“孝道”,历代王朝亦对此保持了敬畏,官方大多以“圣人之事,圣人之言”信奉之,朝廷只有倡导的权力,而不能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对孝道的解释权,实际上不在官府,而是掌握在儒生集团手中。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四孝》由郭居敬这个民间儒生去编录,因为,这种事情被视为儒生们的天然义务所在。 事实上,《二十四孝》也不是什么标准,而只是一系列示范性的故事。而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一点就是,在事关伦理的问题上,原本就没有形成什么标准。不只是“孝”没有标准,而且什么是“仁”也没有标准,当然,“善”也没有具体的定义。 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伦理和价值观等属于实践理性范畴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给一个完美的定义,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制定标准属于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尽孝不是生产活动,虽然“馒头国标”有些可笑,然而倒也不是不能制定;而给孝道制定标准,不是“不能”的问题,而是“不可能”。 有关方面制定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除此之外的行为呢?生活无限丰富多彩,人们的行为充满了选择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尽孝的方式肯定有很大的不同,而老年人的需求也同样个性化十足。如果有的人条件就是不行,只能天天模仿黄庭坚给老妈刷马桶,而没能力给老人买保险,这又算不算孝子呢?“24孝”新标准过于城市化,而忽略了农村及落后地区的实际,也是问题。 所以,真要制定标准,“240孝”都不是什么问题。在弘扬孝道的问题上,官方应该有所不为,不应该过于积极地去干预人们的生活,更不应以工具理性对待伦理问题,让孝道“标准化”。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㈣ 为什么老人家都喜欢孙子啊

精神寄托!他们的孩子都大了!大部分都在为工作奔忙,很少陪在老人的身边,老人的心时常处于一种空寥的境界,他们无法预知自己还有多久的寿命,在有生之年他们关注得更多的也是亲情,是亲人陪在身边的那种温馨感,所以在这些方面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感放在隔代身上,从那里,他们可以找到当初年轻的感觉,从孙子身上,他甚至可以回味自己年幼的时候,这些都是慰藉,是心灵归属,也因此,他们可以拥有很多快乐,心情的放松充斥着他们的心,让他们不再有压力,不再回忆困苦,所以老人家喜欢孙子我们也可以认为是人类最后驿站的一种向往!美好的向往!

㈤ 做父母的也是人,为什么那些孩子总要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更多的其实两代人观念之间的冲突。作为父母,每天有那么多琐事,谁能完美?所有父母都会犯错。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错误。有时他们会小气,有时会变得过分批判,有时会失去对情绪的控制,有时会关心一件事而忽略另一件事。太忙于工作会导致亲情缺位,了解不足会导致教育不足,保守的想法会导致冲突。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人们内心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即使以最自私的方式,也没有理由坚持父母的错误并使自己不安。此外,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没有必要惩罚他们。积极沟通,解决。不能和解,也要说服自己原谅。消除内心沉重的恨,可以活出美好。这个世界上的父母和孩子相遇,要习惯于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憎恨。

㈥ 为什么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两道坎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一句流传依旧的老话,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于原因则是相当封建迷信了: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

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祖先们,认为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那么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也就没有资格超越圣人。并且奇妙的是,也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去世在这两个年纪。因此这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话就被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总是在念叨。

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古人也不是随口胡说,而因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

敬重孔孟二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说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就开始为自己能不能活过这一年而开始担心,这对老人和自己的亲人来讲都是不公平的。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进而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导致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在73岁左右。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寿命已经比两位圣人生活的年代提高了40余年。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会稳步提升。

尽管存在着11年一周期的说法,但是我们还是要帮助自己家的老人以良好的心态去渡过这两个年纪,毕竟自己的一生是自己活出来的,不是靠一句老话就能左右的。

㈦ 为什么老人活圣人别人说祝80后生日快乐

为什么老人活圣人,别人说祝80后生日快乐。因为就是他的年龄比较高寿了呀,就说他生日快乐。

㈧ 为什么有些人总以圣人,圣母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怎么样,却用低下,低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这个其实很好解释,因为人是自私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过得自由,没有束缚,所以对自己要求低,而人又是一种具善良的动物,希望别人都是好人,这样世界会更美好。

㈨ 为什么说73岁和84岁是老人的两道坎,有什么根据吗

因为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就是指的是73岁和岁是老人寿命的两道坎,主要是根据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龄来说明的。在如今很多的老人都活到73和84岁,并且还比这寿命更长的都有,那么也有一些人活不到这个岁数。一直以来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的是73岁和84岁,两个年龄层的人到了这个岁数,都有可能要去见阎王。

那么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少人有迷信。对于迷信的人就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是对于不迷信的人来说,基本是依靠自己的心态以及日常行为习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㈩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不用同样

首先人总是觉得自己正确,其次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面。加上人的自私,自己不愿意为创造好环境努力,所以总是过高要求别人,因为这样环境就会好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老人总喜欢以圣人标准晚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花为什么晚上不怕光照 浏览:344
为什么鹦鹉这么长寿 浏览:751
重阳节吃粽子吗 浏览:695
2016淄博企业退休工资 浏览:694
男孩太孝顺 浏览:978
老年人慢支咳嗽怎么食疗 浏览:653
金莲养生足浴在哪里 浏览:342
鸿寿养老金98费率表 浏览:898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是什么样的 浏览:275
养老保险一次交清 浏览:431
香樟树长寿 浏览:307
平湖岐岭老人活动中心在哪里 浏览:397
长寿甲子 浏览:44
查自己和父母的征信需要什么 浏览:813
重阳节主题升旗仪式讲话稿 浏览:650
成华区自助养老院要多少钱 浏览:694
长寿里胶原球 浏览:627
太平吉祥人生养老保险怎么买 浏览:542
老人没胃口吃东西还拉黑便怎么办 浏览:428
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怎么说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