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听力健康
1. 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脂类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回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鱼答肉和牛羊肉;
2. 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3. 避免噪声环境,带耳塞听收音机时,需控制好音量及收听时间;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嗜好;
5.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要心胸宽广,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孤独,保持心情舒畅;
6. 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可选择与自己体力相应的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
『贰』 老年人听力保健应该要注意什么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对老年性耳聋的预防已是燃眉之急,要想进入老龄仍保持耳聪目明,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一切,此外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多与别人交往,多动脑,多动手,这样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
1.中老年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衰老的过程。
2.合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耳的听觉功能。
3.因烟硂可刺激交感神经节中的突触接合部,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和招致内耳的感觉上皮发生破坏,而引起听觉的损害。故中老年人,尤其是听力下降者,宜戒烟。
4.避免或减少噪声刺激,防止噪声对听觉的损害。对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配带护耳器,或用耳塞隔音,降低噪声对耳的刺激。
5.临床应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耳毒性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即使需要应用时,也宜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尽可能用短斯治疗。耳局部用药尤须重视。
6.中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确定病变性质,尽早采取康复手段,防止耳聋的加重。
『叁』 老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平时如何预防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开始老化,听神经也会随之退化。因而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发神经性耳聋。我们要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要时刻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在他们身体不适时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
『肆』 为什么要及时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人到老年,功成告退,该是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而听力下降却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多少老人家属会关注到老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有多少耳背的老人为耳朵寻找到了干预的工具,例如助听器?
『伍』 保护老年人听力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而言,人到六十岁上下即可出现耳聋现象,这是由于听觉器官退化衰老造成的,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久之必然殃及听力。因而老年人应根据个人体力情况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尽量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2、注意避免噪声。
不断处于噪声环境会使人烦躁不安、失眠,以致血压升高、心脏排出血量减少,故影响内耳供血。极强噪声如爆炸声、放炮声会直接损伤内耳器官。在用耳塞机收听时不宜时间过长,配戴助听器时音量应调控适当。
3、不要自己挖掏。
如果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如果平时感到耳道发痒难受或耳闷时,建议到医院找耳鼻喉科医师治疗。
4、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要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更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5、常按摩。
常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6、戒除不良嗜好,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较多的蔬菜、水果、鱼肉和牛羊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同时,要把抽烟和饮酒的数量和频度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好做到不抽不喝。
7、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
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积极防治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身体。
『陆』 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的危害
老年性听损者的心理随着听损程度的加重而发生变化,听损发生时间的延长和言语识别率的下降,老年性听损者会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表现,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抗拒
早期老年性听损者由于表现为轻度听力减退,一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仅受到轻微影响,认为助听器选配是老年化的表现,所以拒绝采取任何助听干预,往往错失了前期干预康复的最佳时期。
焦虑、固执
随着听力的继续下降,足以影响到老年听损者的整个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并且出现以语言交流困难为主要特征的障碍时,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声音或语言信息,与人交谈时常需要别人重复而担心得不到理解和帮助,这时老年性听损者就会表现出心情焦虑、急躁、好发脾气的情况。
抑郁、自闭
因听力损失没有采取任何助听康复措施,造成与人进行言语交流困难加重,在接收电视、电话的声音时更加困难,只能看有字幕的电视,这一阶段的听损老年人就会表现出不愿与人沟通,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丧失了与人交往的兴趣,变得孤独、抑郁、自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容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古话说“耳聪目明”,顾名思义,聪明与听觉、视觉密不可分。有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患者中听损者超过70%;听力损失每加重25dB,认知退化能力就增加7年,如60岁听力损失75dB的听损者,实际认知能力为74岁老人;听力损失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提高3~5倍,听力损失程度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和程度呈正相关,听力损失越重,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越高,程度也越重。
『柒』 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而言,身体的各项技能也随之跟着下降,听力下降大约出现在55岁左右,这是由于听觉器官退化衰老造成的,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耳聋。特备是老人的眼睛跟耳朵。因为年龄的增长听力也会慢慢变差。而很多老人爱干净认为耳朵掏干净点好。不注意照顾自己的耳朵,导致听力下降。专家说,听力衰退虽不可逆,但是可以缓解。
『捌』 为什么要尽早关注听力下降
1、助听得越早,思维越敏捷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
因此,即便仅为轻度听力损失,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脑的认知功能。
助听器等干预手段可以帮助弱听老人听到“丢失”的声音信号,维持大脑的听敏度。
2、助听得越早,伪装越少
出现听力障碍后,最令弱听人士沮丧的往往是无法融入别人的对话。
比如,有人分享笑话,其他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而弱听人士只能跟着在脸上挂上伪装的笑。
现在的助听设备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较“原汁原味”的声音,提升弱听人士的言语清晰度,帮助他们卸下伪装,轻松交谈,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3、助听得越早,安全感越高
这里的安全感是指弱听人士对于所处环境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近年来,助听器的方向性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现在的方向性技术不但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前方的声音信号,还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来自侧方和后方的声音。
比如开车时,不论弱听人士位于驾驶座、副驾驶座还是后座,都能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既能安全驾驶,也能安心交谈。
除了对于声音来源的确定感,方向性技术还增加了可调参数,让弱听人士可以自行选择聆听方向,增加其不同环境中的可控感,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安全感。
4、助听得越早,社交越丰富
人们通常认为,听力损失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而听力损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却少有人关注。
相同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不同老年人身上,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生活问题。比如,同样是轻度听力损失,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老年人反映的问题一定比生活相对悠闲的老年人多。
芬兰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848名老年人进行的为期2年的观察调研发现: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外出活动地点选择在“小区周边”的概率约为正常听力老年人的两倍;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每天的活动次数比正常听力老年人少。
现在的助听设备可以帮助弱听人士重新恢复社交生活。因为助听设备就像是一台微型机器人,在经过弱听人士的“训练”后,它能够自动侦测周围的环境并提供最佳的言语清晰度。
5、助听得越早,生活越开心
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一旦出现,若不及时干预,将直接影响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出现沮丧情绪,甚至社会隔离。
据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听力损失每加重10分贝,出现社会隔离的概率将增加约52%。而据统计,社会隔离与抽烟、酗酒等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几乎一致。
如果能够在发现听力问题时,及时进行治疗或助听,可以很好地避免社会隔离,维持或改善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让其继续畅快聆听孩童的笑声、鸟儿的叫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所以……
如果你老了,耳朵背了,在这听力下降的10年犹豫里,你是听之任之,或是再等等,还是及时进行助听干预,让思维更敏捷,伪装更少,安全感更佳,社交更丰富,生活更开心?
其实,生活都在自己手里,就看自己怎么选择!
『玖』 老年人怎么注重听力健康
许多老年朋友都会碰到一个问题:能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尤其在嘈杂环境中尤为明显;别人小声说话时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太吵。这是因为老年性耳聋在作怪。随着世界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老年聋已经成为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拾』 关于听力健康,你了解多少
一、听力障碍程度划分
按照卫生部门标准,听力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听力损失26-40dB HL,能听到谈话声)、中度(听力损失41-60dB 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重度(听力损失61-80dB HL,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只能听到几个字)、极重度(听力损失≥81dB HL,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二、高风险听力障碍人群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以及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
三、少年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成因
一是遗传因素。这是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病因,其可在出生时即出现听力损失,也可导致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二是中耳感染。这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三是不良用耳习惯。这是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噪音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
四、实现听力健康的方法
1.学习必要的听力健康医学知识,定期进行听力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听力健康情况;2.掌握必要的听力健康保健常识,规避不利因素对自身听力可能造成损害;3.感觉听力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接受科学专业的听力诊断,遵医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4.学习自主康复技巧,持续坚持听觉能力训练;5.改变生活方式,持之以恒进行自我听力监看管理;6.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或听力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