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如何称呼老者
古代老人称谓:
1、杖家之年:五十,
2、杖乡之年:六十,
3、杖国之年:七十,
4、杖朝之年:八十。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古代用什么形容老人扩展阅读:
古代老人称呼自己为:
称呼自己的一般都用余、予、吾、愚、某、我、本人、在下、鄙人、小生、不才、老人的话,平辈就用老朽等等。
后人把德馨寿高的老者尊称为“绛老”或“绛人”“绛生”。唐代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曰:“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宋代秦观《代谢历日表》曰:“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
参考资料:网络-年龄称谓
㈡ 求古代形容年龄的词,比如花甲,古稀之类的,要齐全。谢谢!!
总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指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 指50岁。
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耋:年八十曰耊。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期颐:指百岁。
(2)古代用什么形容老人扩展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加剧,WHO对年龄分期进行了重新划定,规定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壮年期),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㈢ 古人对“六十岁”年龄的人的称呼是什么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均指60岁。
1、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2、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3、耆是一个汉字,读音qí,意思是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出自《释名·释长幼》、《庄子·齐物论》、《周礼·秋官·大行人》、《礼记·曲礼》、《诗·鲁颂·閟宫》。
(3)古代用什么形容老人扩展阅读
1、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3、还历寿:61岁的寿辰。
4、从心之年:70岁。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6、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7、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8、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9、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1、中寿:指80岁以上。
1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3、上寿:90岁为上寿。
14、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5、期颐:指百岁高寿。
1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7、双稀、双庆:140岁。
㈣ 为什么用龙钟来比喻老人
主要是古代“龙钟”这个词语是 形容行动不灵便的样子,符合一般老人的特征.
后来就用了“老态龙钟”这个成语.
老态龙钟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语出唐·李端《赠谢戴》。
龙钟 : 形容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老:年老。
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谢戴》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垂垂老矣之貌。佝偻著背,倚杖,抬头;缓缓移步。其状似龙弓腰,似钟扣地。
㈤ 老人的雅称叫什么
古代老人的别称
1、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2、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
3、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
4、耄: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5、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
6、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
7、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
8、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女性:老身、老妇、老妪、老媪。
1、老身是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2、老妇是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
3、老妪是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老媪拼音为lǎoǎo,是指老年妇,出自《题贺知章故居》。
㈥ 古代老人怎么说
古代老人的称谓有古稀、斑白、黄发、皓首、久寿、眉寿、姥、暮齿、暖寿、万寿、遐龄等。
还有一种常见的叫法是古代老年男子称“老翁”、“叟”,老年女子称“老妪”、“老妇”。
在古代,人们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豆蔻、弱冠、不惑等等。
(6)古代用什么形容老人扩展阅读:
古代人的年龄称谓
刚出生:度、婴儿
出生三天:汤饼
不满周岁:赤子、襁褓
2~3岁:孩提
3~9岁:垂髫
7岁:韶年、始龀(chèn)、髫(tiáo)年、毁齿
8岁:龆(tiáo)年
9岁:九龄、教数、指数之年
8~13岁:总角
10岁及以下:外傅、幼学、黄口
12岁:女生:金钗之年
13岁:女生: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男生:束发,女生:及笄(jī)之年
16岁:二八之年,女生: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5~20岁:男生:舞象之年
20岁:男生:弱冠,女生: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男:而立之年,女: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之年
50岁: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60岁以上: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致事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伞寿
80岁以上:中寿
81岁:半寿
88岁:米寿
90岁:鲐背之年
8、90岁统称:耄(mào)耋(dié)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及以上:期颐、上寿
108岁:茶寿
140岁:双稀、双庆
更大岁数:万寿、遐龄
㈦ 古代怎么称呼老人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老人家 老丈 老朽 老夫 老叟 老翁
1、50——年逾半百、知非内之年、知命之年、艾眼容之年、大衍之年
2、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3、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候生活条件差,
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5、90——鲐背之年
6、100——期颐,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7、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8、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㈧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长辈们的自称和称呼就已经多得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吾、余等,对长辈的称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对于自己已经逝去的父母的尊称有先父、先母、先严、先慈,从这一个称呼当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对于别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称,一般都会称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对对方的尊称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对对方妹妹的尊称。古人对于老师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古人对老师的尊称有“恩师”“夫子”等。
㈨ 古代有什么词指老人和小孩
古代用来指小孩的词:襁褓、孩提、黄口、豆蔻、垂髫、髫年、总角、襁褓、童龀、孺子。
古代用来指老人的词:皓首、白首、妪、叟、耄耋、古稀、花甲、期颐、耆艾、耋。
㈩ 什么之年是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的
耄耋之年是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的。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八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出处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