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1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
数据如下:
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人口相关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简介:
老人,指的是上年纪了的人或较老的人;或者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国实行健康档案以来对老人的定义是大于或等于65岁老人,实行老年人特殊管理。
《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唐冯著《燕衔泥》诗:“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
臧克家《老哥哥》:“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和沈寿崇一起来到沈寿崇在驸马府居住的庭院中,远远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身着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② 202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
26402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
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③ 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截止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年平均增长1.1%。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8%下降2.7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84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5%。与2010年相比,增加137.3万人,增长19.5%,年平均增长1.8%,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91507人,占11.9%;15-59岁人口为15002998人,占68.5%;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98590人,占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12060人,占13.3%。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
④ 全国六十五周岁以上老人有多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8
⑤ 北京总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
根据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孟景伟表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961.2万人相比,北京十年增加22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年平均增长1.1%。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8%下降2.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有所放缓。
人口分布
根据数据,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共登记913.8万户,其中,家庭户823.1万户,占90.1%。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2.31人,比2010年减少0.1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北京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119.5万人,占51.1%;女性人口1069.8万人,占48.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的106.8降至2020年的104.7,人口性别比结构进一步均衡。
孟景伟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 60岁及以上人口429.9万人,占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91.2万人,占13.3%。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7.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北京晒出“户口本” 全市常住人口
⑥ 中国老年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为26402万人,其中65岁以上占13.05%有19064万人,老年人口与2010年数据相比上升了5.44%。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老龄化会引起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以及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等问题。
中国14亿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4%为723339956人,女性人口占48.76%为688438768人,以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十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影响我国男女比例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人口学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⑦ 中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五、在养老方式上,家庭供养仍然是我国老年人最重要的养老来源。
数据显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老年人昀生活来源分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产性收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以及其他。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家庭,家庭成员供养的来源比例都平均高达40%左右。因此,家庭供养仍然是我国老年人最重要的养老来源,反映出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形式。其中,城镇老年入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养老,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是高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更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最主要生活来源。
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改善。高龄老人逐渐增多,寿命不断延长,婚姻状况不断改善,家庭供养是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
⑧ 全国纯农民65周岁以上老年人🈶️多少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7
⑨ 北京区各有多少人口
东城区:708829人,占比3.2%;西城区:1106214人,占比5.1%;朝阳区:3452460人,占比15.8%,丰台区:2019764人,占比9.2%;石景山区:567851人,占比2.6%;海淀区:3133469人,占比14.3%;门头沟区:392606人,占比1.8%。
被戏称环路“摊大饼”的北京城,2015年5月21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发布北京环路人口分布数据。数据显示,五环以外有1098万常住人口,占全市51.1%;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常住人口,占57.1%;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
相关信息:
2020年,北京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4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增长5.1%。粮食总产量、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增长6.2%和23.7%,生猪存栏增长1.4倍。
2020年,北京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43.5万亩、实现产值50.1亿元,分别增长7.2%和6.3%。农业观光园925个,实现总收入15.5亿元。实际经营的乡村旅游单位(农户)5832户,实现总收入9.5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均消费增长22.2%。
⑩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多少亿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大约有1.9亿人,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1.16倍,快速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近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联合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指数课题组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区差异大等特征,急救和失能失智照护需求将快速增长。
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看,2000~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增加了4689万人和3072万人,2010~2020年则增加了8637万人和7181万人,说明2010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是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
我国老龄化的第二个特征是未富先老、低生育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理事妥宏武表示,2021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4.2%,我国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它们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的时候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我们国家人GDP在2021年超过1.1万美元。OECD主要国家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总和生育率均值降为1.76。我国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总和生育率降至1.3。
我国老龄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地区差异较大。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东、四川、江苏,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1536万、1417万、1373万。山东是唯一一个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00万的省份。从老年人口占比来看,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地区有12个,分别是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东、吉林、黑龙江、江苏、上海、四川、重庆、辽宁;最高为辽宁,达17.42%,这些地区属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尚未达到高度老龄社会的阶段。
应对老龄化的机遇和挑战
宏武认为,我国老龄化面临两个机遇:一是2021年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较大。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这些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二是国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健康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蓝皮书称,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和公共服务支持释放生育潜能,我国还是能争取实现总和生育率接近1.8和确保1.5的目标的。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63婴儿潮”一代人陆续退休迈入“65+”老人的行列后,我国老人照护、急救以及失能失智的需求都会大幅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需未雨绸缪,提前预备。
蓝皮书称,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493.7万张,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358.1万张,2020年上升为483.1万张。受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影响,尽管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不断增加,每百名老人(65岁及以上)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称,“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
伴随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弱化,嵌入社会服务的居家养老成为主流。蓝皮书课题组在20个一二三线城市开展了养老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排在受访居民养老主要困惑前三位的是担心突发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护理人员不专业/好的靠谱的护理人员难找;医养服务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可见,急诊急救是居民养老最大的需要与担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急诊急救的需要高于其他需要,心脑血管疾病和跌伤均需要15分钟急救圈,将基本保健(含急诊急救)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应嵌入社区,是完善我国养老体系的一个艰巨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答记者问时称,“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老年人居家就近养老期待需求,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将着力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