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十岁该叫什么
90岁鲐背之年;
在所有抄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拼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造句:
1、有笑集貌古布素者,而缜发朱唇,年始二八,须臾变成老妪,鸡皮鲐背,鬓发如丝,于宣宗前涕泗交下。
2、人,即使活到鲐背之年,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
3、今天是奶奶的鲐背之年大寿,来参加寿筵的宾客无不兴高采烈。
4、鲐背之年高龄的他发言简短却一语中的。
5、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住了一个鲐背之年的老翁,名叫愚公。
② 请写出古人把70到90岁称为什么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③ 超过90岁老人尊称是什么
超过90岁老人尊称:鲐背
老人称谓:
1、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2、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4、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称谓的来历: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④ 九十岁老人称什么
九十岁老人称为上寿。鲐背。
鲐背:鲐: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老人的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⑤ 九十岁的老人称为什么
九十岁的老人称为耄耋,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内十至九十岁。耋,年容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九十”也有其他称谓,比如说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5)90岁的老人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⑥ 90以上的老人称之为什么寿
民间老人过生日叫寿诞,60岁为花甲寿,70岁为古稀寿,80、90为耄耋寿,百岁为回期颐寿,并称答60岁为下寿,80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只有到五十岁才能称寿,小于五十岁只能称过生日。
还有一种说法,六十岁称为初寿,八十岁称为中寿、百岁则称为高寿。又如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称为米寿、九十九则称为白寿,一百零八则称茶寿。
⑦ 90岁叫什么之年
人们对年龄的称谓有诸多,那九十岁称为什么之年呢?
九十岁称为什么之年。九十岁称之为鲐背之年。
鲐,原指鲐鱼。因老人背部之褶皱如鲐鱼之斑纹,因度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鲐背非指“鲐鱼之背部”,而指“背部如鲐鱼”,进而泛指老人。
古人亦称八九岁为耄耋之年。耄耋多间为年纪极大之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皆有差异,男性称“寿”,而女性则称“福”。
九十岁之人,生于春夏,做事细致,伶俐手巧,受人尊敬,慈悲心肠,一生乐多忧少,好作善事,故而多福多寿,儿孙满堂,得以颐养天年。
生于秋冬,稳重沉静,夫妻敬重,子女贤孝,出入压众,可受儿孙之孝敬,丰衣足食,德望兼备。凡事心平气和,皆可福寿绵长,得享天伦之乐。
⑧ 80和90岁的老人怎么称呼
年岁的别称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补充:此外: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⑨ 九十岁以上老人怎样称呼
中国称呼老人的词汇很多,但您老,最为妥当,不管什么关系,什么辈份都能适用,如果满意请采纳,
⑩ 九十岁老人称什么寿
九十岁老人称期颐寿;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10)90岁的老人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古时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