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老人不宠孩子是不可能的,1、老人嫌吵的,孩子只要不哭,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好了 2、老人好久没有小孩在身边了,看到小孩子,就象又看到自己儿子或女儿小时候一样,当然要宠了。想让老人不溺爱,就要和他提早说好:自己在教训小孩的时候,希望老人不要出面干涉
Ⅱ 老人太溺爱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婆婆竟然对这么小的孩子把尿。以前报道过一则新闻,说的是几个月的小婴儿被婆婆每天无数次把尿,最后导致孩子脱肛,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育儿观念实在不敢苟同。但不能指责长辈,毕竟长辈是很爱孩子的,如果指责长辈,长辈会觉得委屈,接受不了!最好和长辈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和长辈沟通,告诉长辈,如果太溺爱孩子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
作为年轻的一代人,你需要了解老一代人的教育思想,并与你这一代人的教育思想作比较,找出两代人育儿方面的差异和矛盾,然后在商量和沟通的基础上,双方都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吃的别提有多带劲儿。无节制的盯着电视屏幕,对孩子的视力极为不利,食用用过多的垃圾食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实在不能苟同,长辈的育儿方式,就只能无奈的选择和长辈分开住了。
Ⅲ 老人过分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你好这位朋友:
很多事情必然有其原因。老人溺爱孩子做法不对,但是,我们可以理解。所以,建议你和老人分开居住为好。如果不能做到分开居住,那就顺应老人,他们溺爱孩子就溺爱吧,你需要给孩子正确、科学的爱就可以了。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太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我们无法改变老人,在分开居住不现实的情况下,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科学正确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比如,孩子接受了老人对自己的爱,你就可以经常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老人;比如,老人不接受孩子对自己的感恩,你就教育孩子把对老人的感恩化为学习的动力,化为对周围人的感恩、理解和包容等等。总之,你要学会借力打力。老人溺爱孩子总比对孩子冷漠的好,就看你怎么引导了。
Ⅳ 家里老人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家里的老人溺爱孩子,其实本质上也是隔代教育上的一种偏差,而是老人溺爱孩子在中国家庭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很多年轻父母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往往不能平衡这两者的时间,所以会将孩子交给家里的长辈照顾,但是长辈一般都会比较疼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受苦,会更容易满足孩子的很多需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溺爱。
不管怎么样,老人操劳了半辈子,孩子的父母们也要学会体谅老人,在溺爱孩子这件事情的纠正上,也要多一些耐心和老人沟通。
Ⅳ 爷爷奶奶太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隔代教育的情况因个人、家庭的具体状况千差万别,一般而言,隔代教育的优势表现为祖辈家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孙辈身上,弥补了核心家庭中人际交往过少,年轻父母无暇和子女多交往、多谈心的缺陷,因此,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祖辈家长积累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有助于应对教育中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在隔代教育中,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父辈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别是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也容易出现由于代沟、沟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现只养不教的现象,对于成长中特别是年幼的儿童而言,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情感关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给出如下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自己带,如果怕尽快不过来,可以请一方老人来小家帮帮你们,分担一些轻便的劳动。
Ⅵ 如何处理老人溺爱孩子的问题
现在,老人溺爱孙子孙女很普遍,已成一种社会现象,有时让我们家长老师都特别为难,有时也尴尬。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无妨用以下三种方法尝试一下。 从思路上想它是父母对子女爱的延续 因为父母年青时工作忙、子女又多、生活条件差,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有心无力,今如条件好了,子女也大了,妈妈有心再亲亲女儿,她有丈夫了,母亲想多为儿子做点事,他有媳妇了,管多了不太好。所以把埋在心的爱全给了下一代,从这儿想可以理解。但又不能把孩子惯坏,当我们上要面对老人下又面对孩子时,必需巧妙解决才是。 小编推荐: 子女与老人相处“六大秘方”一定多孝敬老人 有时间常回家看一看,没空打个电话千万不能令五岁儿子、女儿替代自己打,有时明明是自己让孩子打的,但爷爷、奶奶一听是孙子孙女,他会想比你爸妈还强呢,没白疼等,下次见面时爱之更加。你要聪明电话就自己打,问侯完了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说一说话,这时老人会想儿子真孝顺连孩子都教育那么好。 在老人面前与孩子“争宠” 当每次回家时孩子没进门就开始叫“爷爷奶奶我来了”,进门后我们也要大声叫出来父母才高兴。不要一带而过,等吃饭时奶奶刚要给孙子夹肉,你马上接过来说:妈,这肉也让我吃些吧。这样即和协了氛围,又避免孩子吃多了闹病。时间长了老人关注点能分散一些,假如这时儿媳嘴再甜些,老人心里更美,就不在把精力全寄托在孙子孙女身上了。老人心情好了身体更加健康,子女工作也无后顾之忧,不信您可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