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乔家大院的建造者乔致庸,将计就计惩老赖
一部《乔家大院》电视剧,几乎让乔家大院家喻户晓了。
说到乔家大院,就不能不说它的建造者乔致庸。
乔致庸生于1818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
在乔致庸手中,乔家的事业比起乃祖乃父时候有了极大拓展,先是由"复盛公"派生出复盛全,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等商号,"复"字号商业金融集团成为了资力最雄厚,连号最多,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下属的众多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渗透在各行各业里,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乔致庸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接下来,我要给各位看官,说一段乔致庸将计就计惩老赖的故事。
乔致庸成为晋商界领袖后,决定“大赦天下”,对一些确实还不了债的相与(客户)免去其债务。
包头东城“万利聚”商号吴东家,得知此事,就想利用此次机会赖账。
原来,吴东家在头一年借了“复字号”8万两银子,做羊毛生意,说好三个月还本付息,可是一年过去了,却一直拖着不还。
这一天吴东家上门来,赖在地上向乔致庸哭穷:“我现在穷得每天提着个破箩筐沿街叫卖花生仁,除了房子就剩下一只破箩筐了。”
乔致庸早已了解到,此人不仅有银子,而且还包养妓女,他就是想赖账。
看到吴东家这副德性,乔致庸只好说:“那好,我信你,明日你把那只破箩筐拿来,再给我磕个头,咱们的账就两清了。”
第二天,吴东家果然带了一只破箩筐来了。磕完头,乔致庸把借据给了吴东家:“你可以当众烧毁!”
吴东家果然烧掉了借据,脸不红不白,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送走了吴东家,乔致庸吩咐伙计把这只破箩筐摆在“复盛公”最显眼的地方出售,标价8万两银子,外加一年的利息款。
结果所有到“复盛公”来做生意的人,进门就能一眼看到破箩筐,并把这个破箩筐的故事当笑话讲给同行们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还远道慕名而来看这只破箩筐。
没多久,“万利聚”商号在包头就没生意可做了。连大掌柜和伙计们都觉得脸上无光,纷纷走掉了。以致京城和太原的商家都不敢与“万利聚”做生意了。
吴东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向乔致庸赔礼道歉、磕头求饶。一分不差地把那只破箩筐买了回去,按照乔致庸的建议,把破箩筐挂在铺子门前,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