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金刚经与长寿

金刚经与长寿

发布时间:2022-06-08 16:51:35

1. 金刚经中的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该怎样理解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二、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三、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四、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这四相,其实全依第七识之末那识,这个末那识有强烈的“我执”,以阿赖耶识为“我”,依前六个意识为“我”!
以自我为中心时,是自私,以眼耳鼻舌身意为“欲”,
以人相,是分别心。分别计较,盘恒算计!占便宜还是吃亏。
以众生相时是我是高贵的,其他畜生道的是可以随便杀随便吃,没有了平等心。
依寿者相当然是想要富贵长寿
贪图享受舒适,厌恶受苦劳累,比如口腹之福就要杀生吃喝,满足自己的食欲,身体的欲望就更多了,好衣服,好车,好床等等,只不过是被“六贼”牵着跑而已,六贼在世间造下恶业,随着肉体死亡消失,可造下的恶业去要阿赖耶识转生的下一世去偿还!

2. 念金刚经对增长功德人生福报有用出吗

阿弥陀佛,诵读金刚经可增长寿功德人生福报。可以下载功德人生或者佛教音乐手机软件,里面金刚经的几个版本都有,可以播放听佛经也可以看经文诵读。

3. 常听金刚经有什么好处

金刚经的好处 金刚经的作用

读金刚经的好处: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皮匠叫严江,平日喜欢持诵《金刚经》。中年时,常去寺庙担柴做饭,更加精进修持《金刚经》,声声不绝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有一个月不吃饭,每天只喝一点水,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亦无有痛苦。他向别人说:“现在我的身心没有一点痛苦,非常快乐。”并清楚地讲出圆寂的时间。圆寂那天,劝告别人此经不可思议功德,要经常念诵。之后沐浴更衣,金刚跏趺坐,安祥圆寂了。遗体进行荼毗时,出现了许多舍利子,舌头犹如金刚石般烧不坏,成为坚固舍利,用手敲时发出锵锵的声音。
获得人身
《楗椎经》云:“为示讲法时,击鼓敲楗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甚至旁生听闻佛法亦获得极大利益。如世亲论师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鸽子时经常听世亲论师背诵般若经,死后获得人身,转生王族,依止世亲论师终成为班智达。《极乐愿文》中讲:乃至旁生以上人类以下,凡是聪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听闻过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来。历史上记载了极多旁生听闻佛经,获得人身的公案。
唐朝贞观年,并州石壁寺有位明度法师,平日参禅,喜欢持诵《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有一对鸽子生活在殿堂的梁柱上,还孵出两只小鸽子,法师常用剩饭喂养它们,每天念《金刚经》发愿祝祷:“以我诵经的功德力,希望小鸽子脱离痛苦的恶趣,获得人身。”小鸽子逐渐长大。有一天,它们学起飞时,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十分感叹,一边念《金刚经》为他们超度,一边将尸体埋葬。十天后明度梦见两个小孩对他说:“我们以宿世的罪业转为鸽子时,每天听师父诵《金刚经》,依此功德力,现在获得人身,在南方距离此地十里某家投生,非常感谢。”做了这样希有之梦。
十个月以后,明度按所说的地址寻找,果然在某家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咕咕噜噜的哭声就象鸽子在叫,他喊一声:“鸽儿”两个婴儿应声回头。一年以后,鸽子的习气没有了,开始学习人语。
降伏湖神
降伏是瑜伽士慈悲之心调化恶劣众生的殊胜方便法。如今时代,有许多人误解降伏法的含义,妄图以嗔恨心诵持猛咒制伏邪魔,这种南辕北辙的修法显然不合理,若深明教义,依法如理而行,生起慈悲心,至心念诵《金刚经》即可降伏一切鬼神。
在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坐亭湖神庙,传说湖神嗔心很大,非常凶恶,若有众生接近此地立即葬命,若是空中飞禽飞到此地上空便坠落于地,附近的众生无不畏惧。当时有一位修持多年密咒的僧人,能降伏种种邪魔。他来到亭湖庙,摆设降伏用的法器食子,准备诵咒诛伏湖神,不料忽然暴死。他的上师得知弟子死亡的消息,非常忿怒,立即赶到亭湖庙作法,湖神的嗔心入于他的心间,使他的头裂碎,脑浆四溢,也暴尸于此地。
与两位密咒师同住一寺的小沙弥,平日专持《金刚经》。听说师徒二人先后被湖神害死,便决定降伏此非人。师兄弟们都很担心他会死于非命,劝阻再三,然而沙弥意愿已定。他来到亭湖神庙开始诵经,不久见到一个身如山一样的怪物,眼光如电、青面獠牙、狰狞恐怖,还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众多虾头龟面的兵卒,手持利刃口出怪声,张牙舞爪,声势浩荡地来到小沙弥面前。但是小沙弥却神色泰然,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张牙舞爪的兵卒听到后无不抱头鼠窜。此时怪物变得乖乖的,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聆听法音。沙弥念完经,问道:“你是何怪物,长得如此凶相?”湖神回答说:“我是湖神,因前世业力而感召今生恶报。”沙弥疑惑地问:“为何两位法师都被你杀害,而你在我面前却如此恭敬呢?”湖神说:“想以嗔恨心降伏我,因而杀害他们。而您诵经威德力超胜我的魔威,所以恭敬听经,愿忏悔恶业早日获得人身。”说完向沙弥顶礼而去。
第二天清晨小沙弥就回到寺院。大家惊奇地问他是否降伏湖神,他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欢喜赞叹《金刚经》的威德力不可思议。此事传遍了远近,凡听到的人都合掌赞叹生起信心,发心念诵的人越来越多。
往生净土
本经是诸佛的心髓,三乘圣者的如意源泉。《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论修持哪一种法门皆应闻思般若教理,才能遣除相续中的恶见,树立正见奠定坚固的基础。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因为大般若空性的正见是大小乘显蜜一切佛法的基础……”由此可知依此经修持极为殊胜,尤为忏罪、往生之最胜法。
唐朝鄜州宝林寺比丘法藏,慈悲济人,精进修持佛法。于隋开皇十三年,买卖衣钵、佛像等物挣了一批钱,在洛交县苇城建造了一座寺院,有僧房二十余间,青砖硫璃瓦修建的宏伟大雄宝殿,一丈六尺高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倍及庄严,并且书写了八百卷的佛经。
唐武德二年,他身患重病,昏迷了一个月,见一身穿紫色衣服的金刚神手持一卷经,对他说:“你一生中建造寺院的功德很大,但买卖衣钵等造下严重的罪业,由于善恶掺杂,死后将堕入恶趣。若能发愿书写我手上这部《金刚经》,罪业就能消灭,病也会痊愈。”于是法藏发愿抄写此经,因为病情严重,便交代弟子说:“将衣钵卖掉,书写一百遍《金刚经》,施送一切僧俗读诵。”说完去世了。来到冥府,阎罗法王在高高的宝座上面严肃地问道:“师父,你一生作过哪些功德?”法藏比丘坦然地说:“建造塔寺,书写一百遍《金刚经》,送给一切僧俗读诵。”阎罗法王合掌说:“法师所作功德很大。”便命鬼卒拿取功德薄亲自查找,记录的功德与法藏比丘所说一致。阎罗法王欢喜赞叹地说:“希望法师返阳后精进修持《金刚经》,并劝大众读诵。”法藏比丘复活之后,昼夜六时精进,广泛弘扬此甚深经典,引导善男信女读诵授持。
法藏比丘九十九岁那年正月十五日,邀请很多净戒僧人书写《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一生中所作的功德圆满,离开人间之际身体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此时空中彩虹萦绕,花雨纷纭香气弥满,阿弥陀佛灿燃而现接引法藏比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我再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我再问你,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须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斯陀含具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须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须菩提,我再问你,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您曾说我已达到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当初在然灯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没有,您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 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条恒河。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只算恒河,尚且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中的沙粒呢!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这部《金刚经》里,不要说讲全部经文,甚至只领受执持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解说,这样所获的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着,佛又说:“须菩提,如人们随时随地解说这部《金刚经》,甚而至于仅只念诵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罗,都应当像供养佛塔庙宇一样供养这个地方。何况有人能诵读并领受修持这部经!须菩提,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见的佛法。如果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时,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凭这个名字,你们都应供奉、修持。”“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须菩提,佛说的般若波罗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须菩提道:“很多,世尊。”“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借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 “不能,世尊。我不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为什么呢?”“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须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这时,须菩提听佛解说《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十分悲伤地对佛说:“真是难得的经文啊!世尊,您解说像这样深刻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世尊,如再有人能听到这经文,信仰此经并带着洁净的心念,就能认识本相,(因此)当知道这个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见的功德。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说它只是取名为本相。世尊,我现在有机会听这部经典的讲义,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再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困难了。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
读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着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里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里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里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里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里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恒河的沙做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恒河沙那麼多的恒河,再把这许多恒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里,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系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里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里,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里,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4. 《金刚经》有“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怎么理解

在我的理解里,若有我相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他有自我意识,我向就是自我形成的意识和自我的一种考虑,人像就是在自己的内心里所形成的道德标准,众生相就是说在自己的眼里,众生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寿者相一个能够长寿的人,他们的心理品质是什么样子的?
但这些都是世俗的人,他们不是真正的菩萨,也不是人们真正的神者向往
菩萨是没有想象的,它只是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他是每个人心灵的向往者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他是自私的,他只会考虑到自我的一种想法,人们人人众生也都是自私的,因为大千世界,他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奔波着自己的生活,所有的重伤都在平凡的忙碌的工作着,长寿也好,短寿也好,都是平凡的世界
而凌驾于平凡的世界之上的,才是人们所向往的精神追求,所谓的菩萨,只不过是人们心里的一种追求而已,心灵的追求和向往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有一定的向往,才有一的深意人心,才能够有平凡的是由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齐飞菩萨像仁者爱者相信着人生之所以有不同的规划,是因为你没有办法看清你的自我,没有了解你自我的形象和自己的一种是由没有办法看清自己的本身,也看不清别人的本身,众生在你的眼里并没有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长远的眼光才是你的发展前途,一切精神的支柱才是你应该追求的向往
能够了解自己内心向往的人才是内心所有道德标准的一种规划,自己才能够找到自己人生的索肖精神的追求,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人生所向

5. 解读金刚经

《金刚经》解难: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不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而是无形无相的真如实相——“空”,这才是我们眼中的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______是名世界。其它的以此类推。

《金刚经》所讲的“空”释义:释迦摩尼佛祖为救拔、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不惜舍身喂虎,割肉救鸽,要眼给眼,要手给手,……而慈悲无我——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牺牲了自己个人的一切——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忘记了自己个人的一切——结果就“无我相”——因为无我相,与我相相对应、对立而存在的人相也就不存在了,有一点象没有了白,与白对应、对立而存在的黑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相关联、对应的众生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众生相相关联、对应的生命的长寿_____长生不死——长生不老的相状——寿者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存在了,进一步向下延伸,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关联、对应而存在的一切相也就都不存在了——远离诸相——无相而“空”——远离诸相即名诸佛——无相而“空”而成佛。在这里慈悲是第一层楼,只有有慈悲心,救拔解脱他人——众生之苦而甘愿付出、牺牲自己的一切…….,象这样长期发展、积累下去,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慈悲无我——无我相,进一步才能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远离诸相——“空”——成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远离诸相——无相而“空”——成佛是第二层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6. 读金刚经有什么好处啊

想长寿,可读金刚经,读金刚经回向必长寿
想平安,可读金刚经,读金刚经必平安!
想开悟,可读金刚经,六祖慧能听金刚经开悟!
想往生,可读金刚经,回向极乐可得往生!
想避邪,可读金刚经,读经者邪不能害!
想超度,可读金刚经,听经至遍可得超生!
金刚经可得无量妙慧,不能宣说!金刚经可得成佛,无量“财宝”不能宣说!金刚经所得妙用说不能尽!问行者为何有此势力,唯读金刚经而已!但读经要戒杀茹素!否则功德大打折扣也!

7. 金刚经中无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中的寿者相,可以理解为“有长寿的概念”。也就是说:希望自己和家人长命百岁的、希望婚姻白头到老永不变心的、希望家庭可以永久 驻 世的、希望 权 力可以永 久被自 己子 孙掌握的………

这种希望某种特定的现象永久存在的心理,就是寿者相。

金刚经提到的无寿者相,并不是指人们要去掉心中寿者相的概念(这是非常难做到的),而是说:通过切实感受(多半是由实修实证而来),亲身 洞 察了无四相的本质。也只有在亲 身洞 察了世间一切现象(包括自己在内),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一个永久不变的实体时,才能够真正做到在心中不执着这四种相的概念,才算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8. 为什么在寂静的地方读金刚经会增长寿命

你的主要问题是在:寂静的地方???没有这种条件设定

9. 读完49部金刚经就长寿一岁是吗

这是完全是胡扯,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你就想,不用多说,如果一个人一年念了49部金刚经,能长寿一岁,就等于这过去的一年又赚了回来。

你以后每年都能49部金刚经,年年都能赚回来,这样下来,岂不是长生不老,仙福永享了吗?这怎么可能呢?

佛法要正信,不能迷信啊。

10. 金刚经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禅宗六祖惠能听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开悟了,这句话就是《金刚经》的眼睛。
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明了宇宙的真相。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的思想。《金刚经》主要就是说明了“离相无住”的道理。
四相是人生烦恼之根
《金刚经》中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包括我见(自以为是)、我爱(强烈贪着自我)、我慢(自高自大)、我痴(对自我错误的认识);人相和众生相是指“我”以外的人和人群;寿者相,包括追求长寿及传宗接代的思想及“永恒”、“永远”这些概念。四相之中,归结起来还是我相,以我为中心,分别一切,而有其它三相。
人的烦恼都是因这四相而起。宇宙人生的本质缘起性空,无固定不变的实体,无一相才是真相、实相。正如经中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象世界是幻有,本质的世界是无相。凡夫执着身体是我,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之物,没有一个主宰的、恒常的、不变的我。根据现代医学提供,人体全身的细胞每隔几年就会全部新陈代谢一次,哪有固定的我?再说到我们的思维是我们自己的吗?思维来自经验,由经验形成概念,思维是由这些概念组成的,离开概念还有思维吗?凡夫执着财富为我所有,其实财富是为五家所共有:火、风、水、官、不肖子孙。
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固定的本体,而我们总是执有、执固定、执暂时的现象为真、为永恒。我们的认识与客观真理不相应,所以我们就有很多烦恼。
可以写下这样一条生死的公式:我执→贪嗔痴→烦恼→造业→生死
所以,“欲除烦恼先无我”。菩萨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我、大慈大悲。
不住相即解脱
《金刚经》告诉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信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是智慧的解脱。生什么心?生清净心。

阅读全文

与金刚经与长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锡市滨湖区老年大学2019年春季招生 浏览:690
养生培训班哪里学 浏览:607
太原市近年养老保险缴纳数额 浏览:96
老年人个人照片 浏览:535
的孝敬父母的作文 浏览:741
重庆父母买房子女如何迁户口 浏览:67
老年人怎么调理身体 浏览:314
四川长寿老人90岁一月多少钱 浏览:768
孝敬长辈的名言以及出处 浏览:441
老人喜欢叮嘱别人怎么办 浏览:930
乌达养老项目有哪些 浏览:644
四川20年基本养老金基数为多少 浏览:329
玉环老年大学学费 浏览:504
老人应该吃什么中药补身体 浏览:600
妇科体检充血是什么意思 浏览:898
狗子孝顺 浏览:737
呼市新华体检中心属于哪个区 浏览:641
长寿考场6 浏览:193
80岁老人夏天的衣服图片欣赏 浏览:409
北京养老保险每月缴存时间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