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寿村的主要景点
景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平方公里,景点有50多处。长寿园、长寿泉、长寿洞、龙盘树、马刨泉、十八盘、古长城、峻极关、玉皇顶等是一处休闲避暑养生的佳地。
长寿村即河北省武安市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来,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故称“长寿村”。
全村人口102 人,年龄最高的99岁。小村不大,沿深褐色石板路进村,在村边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纯的泉水从山岩之中喷涌而出,汇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矿物质成份 和中草药成份,村民们常年饮用泉水而少病益寿,故称“长寿泉”。
来到这里的游人都要坐在泉边的茶桌石凳旁,在欣赏深谷幽林胜景的同时,从热情的山村小姑娘 手中接过盛满泉水的杯子,一饮而尽,品味清凉爽口、回味绵甜的天然甘泉。喝完水最好再灌上两瓶,以备上山之用。摩天岭最高峰海拨1747.5米。这里层峦 叠峰,峡谷深幽,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山泉叮咚,空气新鲜,气候宜人。
山上物产丰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油松、樟子松、漆树、板栗等几十种珍贵 的树木,有上千亩的野生连翘茶林,有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等二百多种中草药材,因植被较好,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再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渗 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连翘有清肺消炎功效,村民们采摘嫩叶土法蒸制成茶叶,用泉水冲泡,常年饮用,有天然养生保健的作用,故称“长寿茶”。
长寿村旅游风景区地处太行山南麓河北省武安市境内,位于北纬36°,东经113°,以“空气好,水好”而闻名遐迩。长寿村居民世代长寿,男女长寿,且少病绝癌。究其原因,一曰泉水甘,二曰空气鲜,三曰民风古。长寿村海拔1100米,四周山体高大,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负氧离子密集。来此者可吐故纳新、洗心涤肺,赏美景而健身心。长寿泉,为天然雨水经草木濡养,岩石渗滤,千年沉潜,喷涌而出。
具有水温恒定、流量恒定、水质恒定、低温低钠低矿化度、高钙高活性等特点,富含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乃健康长寿之源也,堪称神泉。长寿村拥有南太行最高峰青崖寨和南太行第二高峰摩天岭,自然古村落长寿村位于摩天岭脚下,有鸡鸣三省之地利,四水源头之泉壑。峻极峰险,山高水美,绿树荫荫。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青崖寨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园一区”的中心区域。这里以山称奇,以水增寿,以寿闻名。
⑵ 罗城的简介
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加上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3]172号):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4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4个乡):
东门镇辖:桥头、凤凰、狮子山、白马、五里香5个社区;冲洞、大境、三家、燕塘、大福、勒俄、古耀、德音、平洛、章罗、永安、凤梧、横岸、中石、佑洞、东勇、弄达、龙山、榕木19个村委会。
龙岸镇辖:龙岸社区;平石、北源、天宝、物华、大蒙、太和、高安、莲花、龙凤、龙平、山口、泗潘、珠江、榕山、三灵、八联16个村委会。
黄金镇辖:黄金社区;寺门、宝聚、寨碑、寨道、义和、北盛、友洞7个村委会。
小长安镇辖:长安社区;归安、双合、龙腾、合北、罗东、守善、牛毕、下梧、民族、立新、双蒙11个村委会。
四把镇辖:四把社区、下里社区、里宁社区;新印、大新、思平、思民、思爱、德能、石门、龙马、双寨、大山、地门、甘棠、集环、棉花、里胜、里乐、里江、马安、长春、新安、大同21个村委会。
天河镇辖:天河社区;古邦、白任、佳泉、进新、华张、吊水、屯相、维新、北华、金星、金城、北安、集城、上朝14个村委会。
怀群镇辖:怀群社区;东安、泗岸、剑江、果敢、伦洞、加碗、虾洞、自求、耕尧9个村委会。
宝坛乡辖:宝坛社区;拉郎、四堡、庄洞、西华、寨岑、五地、平英7个村委会。
乔善乡辖:乔善社区;乔本、古金、古城、大城、岩口、板团6个村委会。
纳翁乡辖:纳翁社区;板阳、肯才、洞敏、社甫、民族5个村委会。
兼爱乡辖:大板社区;镇安、甘逢、旦兴、兼爱、地龙、振新、庆安、大竹、顶新、洞杭10个村委会。
⑶ 广西罗城怀群的神话传说
1、米泉石
怀群镇在表屯的山脚下,有块米泉石。石头下有一个像脚拇子大的洞口,传说每天洞里源源不断地滴下如珍珠般的白米来。当年在表屯的老百姓称这块石头为“救命石”。
说起来,米泉石有一段有趣味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部分老百姓由于受到旱灾的威胁,颗粒无收,很久揭不开锅。他们为吃饭问题而苦恼,个个泪如泉涌,不知所措。这块石头好象懂得
老百姓这般苦楚,整天洞里滴下一颗颗洁白如米的大米来。每天天刚拂晓,晨曦处露,村上的老人、小孩不约而同的拿着米袋到大石头下接米。大家都很遵守纪律,一个跟一个排着长队,装满口袋的米后就各自回家。
说起来倒也觉得奇怪,这块石头缝每天冒出来的米一天只是六六三十六两。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不增不减,不多不少。
有一个风水先生知道此怪况,高兴非凡。他拿着一个大布袋来到洞口,用埋怨的口吻说:“洞口,你怎么开这么一丁点大?我要你开大些,让更多的米粒滴进我的布袋。”可是这石头保持缄默,不声不响。
一天,这位风水先生恨这洞口滴落下来的米粒不多,他气急败坏的拿着铁锤、钢纤来到米泉石下“得、得、得”就凿呀,凿呀,只见火星四下迸射,石头虽然开裂了,洞口大了,然而事与愿违,米泉石再也不滴米粒下来了。
2、初六屯的来历
相传在清朝弘历年间,叶县令来到归仁里。此人一上任就选择拉隘(今怀群村谷洞屯前)这地方为县城。并立即征来这一带平民大动土木。在东西南北各筑起道高约四米,厚六米的土城。在土城的四面还开有城门。
叶县令上任后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为了发泄私欲,颁下一道命令:凡是新婚女子闹洞房之前须与他同居,违者,严加惩办。起初不知有多少新婚女子受欺凌,被侮辱。老百姓闻知此事,胸中怒火在燃烧,都称他野县令。在罗杰、周士等人的领导下当地百姓组织起来,拿起长矛、土炮、大刀反抗叶县令的残暴统治。
叶县令摄于老百姓的威力,为了苟延残喘,夹着尾巴逃到近河岸的一座小山上,住在洞里不敢下山。山上无水,他已经七天喝不到一滴水了,狡猾的叶县令将白布连接成几十米长从洞口抛到河里,
让布汲饱了水,然后提起来拧布取水煮饭吃。老百姓为了置野县令于死地,大家群策群力,在山脚下用竹子搭起了棚,把野县令打水之路堵断了,野县令只得乖乖的下山,逃到谷洞屯山上隐藏下来,妄图伺机东山再起。
这一年中秋节到了,群众领袖把印好的传单夹在月饼里利用中秋月饼向群众宣传,并提出“八月八,打进官府捉得官员一起杀”的响亮口号。人们买了月饼,知道了起义时间。但由于起义时间被走漏,只好提前两天(即八月初六)起义。二百多人的抗暴队伍拿
起长矛、大刀、大举进攻官府。喊杀声震天动地,官员们弃城逃生。老百姓跟踪追击。叶县令乘着朦胧的月色,只身一个逃往初六。在初六坳,罪恶昭著的野县令被生擒。几天后县令被处死在洞口的水中。
起义成功了,鞭炮声响彻云天。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人们把屯名改为“初六屯”。
3、鲁玛与拉才山
在剑江南岸,有一座拔地而起的拉才山。半山腰有一个圆似镜子的岩洞。这洞曾是清朝嘉庆年间女匪首鲁玛暂时的巢穴。
鲁玛,她凭着有两支枪,身材高大,气壮如牛的优势威风凛凛,明目张胆的掠夺别人钱财。因此,当时老百姓用“掳”的揩音给她起个名。
鲁玛故意制一个大斗(装米的筒)。逢栋见圩日,他用大斗去和卖米的人的斗比较。(鲁玛貌似公正)。这一比,卖米的人的斗似乎小了,于是,鲁玛在光天化日之下,她硬将老百姓的米抢走。除此之外,她还要人做人质,她无缘无故地把老百姓抓起来,叫其家人给她钱,谁给钱就放回家,否则生命就难保:一则把人活活打死;二则把铁桶烧红,绑在人背后,让人活活的被火烧死。由于鲁玛作恶多端,老百姓恨之入骨。
鲁玛手下有百多名匪徒,所以从东到西都是她的势力范围(从 天河进新高坳到宜山白坡)。后来由于头领之间争权夺利,分赃不均而发生内讧,于是众叛亲离。从此鲁玛手下无一兵。再不敢立足于村里,只好逃到山上。
陪同鲁玛一起上山的有她的一个丫环,和一个卫士。上山时,背了十二两金子和一袋银子。
鲁玛上山后,在山的背面起了一间房子,用石头制成舂坎,舂
米煮饭吃,还在洞口砌一道石墙作掩护墙,以防遭人袭击.
天长日久,鲁玛吃饭、喝水成了问题。他们深感到不赶快走,大难就会临头。于是就下山来。跑到谷洞找一人家住下来。
一天晚上,鲁玛要冲凉,她的卫士给她端来一盆水,然后卫士离开洗凉房,待鲁玛放下扎在腰间的手枪,脱掉了衣服,这卫士像猛虎一样冲进洗凉房,从鲁玛的背后用棍猛击鲁玛的两臂。鲁玛还好像蒙在鼓里,还开玩笑地说:“女人洗澡,你来这里干什么?”不等鲁玛再说第二句,卫士再猛击两下,顿时鲁玛动弹不得,坐在中堂的丫环闻声跑来,协助卫士把鲁玛绑起来。第二天把她押到栋见圩头树下处死。
5、剑江古榕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农历三月三日这天午夜,剑江栋见屯河边突然有一男一女,年约二十来岁,男的留光头,身穿黑布长衫、白底布鞋,和尚模样,女的身着灰蓝色布长衫,头戴灰蓝罩帽,白底布鞋,尼姑模样。两人不言语,双手提着一束嫩绿的榕树苗在岸边徘徊。后来男的在右上边栽,女的在左下边,两人栽罢人不走,各自画地为屋住下,意在守护榕树苗,待榕树生长。奇怪的是:白天不见人。就这样的一直守护几百年。到榕树长高长大,够十人合抱了的一年农历三月三这天午夜人屋不见了。当地老百姓感到奇怪,于是议论起来,结果大家意识到:这是天意,是上帝派来的仙人施恩于民、为人间造福,我们栋见人应该永远传承纪念。立即推选出两名首事也一男一女的负责筹钱在栋见(原村名)村头建造庙宇,雕刻两帧木质佛像,一男一女的安放在庙堂上,并刻碑传承,规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天照例举行祭庙,抬佛婆游行活动。这是过去所谓“三月三栋见抬佛婆”的节庆习俗。
6、元蒙穿岩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元蒙村西头这座山挡住山南山北水路,山北地峒终年被水淹没,造成有地不能种,而山南这边的万顷平原沃土不能造田。山北山南百姓叫苦连天。后来就年年祭社求神,感动了上帝,上帝遂派了两名神仙下凡治水,一名叫西神工,一名叫东神工。西神工治元蒙,东神工治邦村。两神相约:工法一样、同时开工、同时完工、同时回天,工期三天三夜,谁先完工、谁放完工炮。工法是:借雷电作锤、借闪光作灯、借风吹碎石、借大雨作搬工。 两名神工为了人间百姓过好日子,不畏险难,苦战三天三夜。结果西神工先完工,点放完工炮,“轰隆”一声惊天动地。东神工听了心急,岩下的落石还来不及搬走也按约腾空回天,致使岩下的落石至今还堆在岩下边。但两岩已打通,水已哗哗流过,百姓见了欢天喜地,以后每年照例祭社拜神,以感谢上帝,回报两名神工。
7、“门楼山”的传说
门楼山,是怀群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山中名山。经有关人士实地文量,高270米,圆周占地面积97亩。山的西北面是一片开阔耕地,山的东面下是怀群镇人民政府和农贸市场。放眼一看呈圆盘绿林山貌,既象一个绿色的大半球屹立在群山中间,而又貌似一个威武的“山帅”正威严地面对周边群山。在东面山脚还敞开一口天然大石门,故人叫“门楼山”。 因为门楼山是盘似“珠”的山貌,传说:门楼山是“双龙共珠”的山。
说“双龙共珠”是因为怀群周边是山环,地中是水绕,山沿河弯,河绕弯流,弯弯曲曲,呈象龙地貌……
在怀群地域内有一条“S”形的河流从源头卡马弯弯曲曲的流经电福、剑江、泗岸、东安,活象一条龙盘在这个峡长低谷间,龙头在上游的电福,龙腹在中游的剑江、泗岸之间,龙尾在下游的东安,龙珠是门楼山。这是一条从下而上的“东龙”;从源头肯尧有一条象龙的河流弯弯曲曲的流经汝甲至卡马,这是从上而下的“西龙”,龙珠乃是“门楼山”。这就是所谓“双龙共珠”的神话传说依据。
门楼山的“门”缘何被封?
门楼山的“门”时至今天还是原封不动,致使山体内考古价值的化石,有欣赏价值的各种奇石,有水下的各种怪动物等等都无从勘察了解,这是因为过去的愚味而留下的憾事。
门楼山的“门”缘何被封,据当地人说是因为门楼山的“门”内有墩象虎的钟乳石说是虎的化石,正朝门外怒目撕咀镇守着,引起清朝皇帝犯疑,认为这是妖虎,深怕今后兴妖作乱就派兵来用斧头劈开,取下虎牙,以为这样就能制妖防患,并勒令当地用石砌封。愚味的当地人也盲目从之,一直把门楼山的“门”封到今天。
门楼山底无疑是地下河。据当地人说,在百年前人们可以在山洞内撑竹排,点燃油筒照明捕鱼钩鱼,但因水深流急,水下鱼大,又有怪物,不时卷起吓人旋涡,水面动荡,这样即使网住,上钩的也根本提不上来,简直是冒险徒劳,从此以后人们不再进去重操此业了。
在百年后的今天,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定位在门楼山脚建起自来水厂,可供怀群社区的五千多人口用水,这是门楼山为怀群人民供奉了天然的水源,开发了一个千秋的经济资源,门楼山是怀群的一座宝山。
⑷ 国内最有名的长寿村,里面的“神仙洞”真能使人长寿吗
里面的神仙洞当然不能够使人长寿,这种说法完全不科学,我觉得大家就听个乐呵就行了,没有必要如此在乎这种东西。
⑸ 广西有哪些著名的溶洞
广西著名溶洞桂林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景区看点
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 “狮岭朝霞”。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这许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组成了芦笛岩中最壮观的石林。林中的这两根石柱真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它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看又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石柱”,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它只不过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将柱顶给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严格地说起来,连接起来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连接的,上面叫石钟乳,下面叫石笋,不过它们都已冲破云霄,直刺青天,人们叫它们“双柱擎天”。据地质工作者研究,未连接的这根,只要还有滴水活动,总有一天也要连接起来。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条件不同,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每一百年里有的长几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祝大家健康长寿,100年以后再来游览。
水晶宫——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整个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话故事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请大家到水晶宫去参观……走进这个大厅,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这里这么平整,空空荡荡,没有密集的钟乳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岩层平缓。古地下湖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成了这个大厅;第二,是因为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钟乳石也少。洞底更显得平坦宽阔。
广西著名溶洞桂林七星岩
七星岩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它原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段古老地下河道。洞分3层:上层高于中层8~12米,残留的痕迹尚可辨认;下层距中层10~15米,是仍在发育的地下河道;现供游览的是中层。中层长1100米(游程814米)最高27米,最宽50米,最窄仅容单人通过,面积1.75公顷。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
景区特色
七星岩以雄伟、宽广、曲折、深邃著称,是石灰岩发育较完全,景物较丰富,保护较完好的地下宫殿。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变幻莫测,玄妙无穷,组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景。从隋唐起,七星岩已成为旅游胜地,留下不少石刻。如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的“栖霞洞”榜书,唐显庆四年(659年)佚名“玄玄栖霞之洞”的题字,宋范成大的《碧虚铭》、柯梦得的《迎送神曲》,明张文熙的"第一洞天",都很珍贵。七星岩以雄伟、广、曲折、深邃著称,是石灰岩发育较完全,景物较丰富,保护较完好的地下宫殿。
七星岩因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旅游景点溶洞中较为出名的一个岩洞,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七星岩古时称栖霞洞,在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原来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万余年历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两种地形:一是“岩洞的侵蚀地形”,如洞内的“银河鹊桥”景点,就是一个巨大的穹形厅堂,宛如天空;二是“岩洞的堆积地形”,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次生沉积物组成,具有各种形态,千奇百怪。今依民间习惯称呼,又据岩内明代桂林画家张文熙所题“第一洞天”之义,定名为“七星洞天”。
七星岩早在五六世纪就有了文字记载,古时候曾叫栖霞洞、仙李洞、碧虚岩。它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为现在的岩洞,至今已有一百万年的历史。岩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长期沿洞顶裂隙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在洞内结晶,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坝,千姿百态,像一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地下画廊,蔚为奇观。七星岩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仅存老君台等残存的洞迹,下层是脚下仍在发育的地下河,供我们游览的是中层。游程814米,最高处27米,最宽处49米,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七星岩早在1300年前的隋唐时代就已成为游览胜地。在桂林旅游景点中名气甚大,是桂林山水中的溶洞代表。引进了激光、光导、多媒体等多项高新技术,力求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地为人们展现一幅全新的洞内奇观,原本就以“栖霞真境”之称名列桂林古八景的七星岩,从此更加瑰丽、迷人。主要景点有石索悬锦鲤、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女娲殿等。
广西著名溶洞玉林龙泉洞
鹿峰山是岩溶石山,峰从起伏,草木茂盛,绿水青山,景色迷人 。龙泉洞口就在山脚下,经过整理,人们可以昂首阔步进出洞口,不必俯首弯腰。该洞长1256米,洞中有一溪和五个大厅。洞壁不少石钟乳,象瀑布、象树林、象蜡烛。沿石级往上攀登,有一倾斜宽阔的大厅,地面涌起一从从石柱、石蘑菇,洞壁上有石帐、石帘,似舞台上的立体布景。再沿石级而上,又有一半圆形倾斜大厅,景物更加繁多,有如百叶窗帘,工整雅洁;有如绣花雕刻,千姿百态;有如田园阡陌,更有一处仙人床、仙人椅和几个仙人的脚印。再登上52级台阶,进入一大龙宫,上下左右都是立体雕塑,琳琅满目。洞中溪流弯弯曲曲,长约1000多米,可淌水游览。溪水清澈,深不过膝,水底为沙石。沿途不断有钟乳悬挂,千姿百态,更有无数蝙蝠,被游人惊动,哄哄声震。
⑹ 广西有什么地方适合一个人旅游
广西主要旅游景区 桂北旅游区 1、桂林 漓江、资江、两江四湖、龙胜温泉、宝鼎瀑布、古东森林瀑布群、大榕树、芦笛岩、七星公园、荔浦丰鱼岩、银子岩、冠岩、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山公园、独秀峰公园、八角寨、猫儿山、靖江王陵、桂海碑林、灵渠、龙脊梯田、恭城孔庙、世外桃源、乐满地休闲娱乐世界 2、柳州 鱼峰山、马鞍山、都乐岩、江滨公园、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柳侯公园、大龙潭公园、箭盘山奇石园、 3、柳州地区 贝江、象州温泉、元宝山、圣堂山、老虎潭峡谷、老君洞、老子山与寿星岩、香桥岩、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土司衙门 桂南旅游区 1、 南宁市 青秀山、凤凰湖、大明山、伊岭岩、广西药用植物园、南湖公园、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南宁扬美古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南宁市人民公园、南宁市动物园、明秀园 2、南宁地区 大新德天瀑布、陇瑞热带动植物保护区、隆安县龙虎山自然风景区、白玉洞、金伦洞旅游风景区、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崇左县白头叶猴保护区、凭祥友谊关、浦寨边贸城、宁明花山崖壁画、左江斜塔、昆仑关、红八军纪念馆、大清国“万人坟” 3、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 北海银滩、万尾金滩、龙门七十二泾、星岛湖、江山半岛、涠洲岛和斜阳岛、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钢塑《潮》和音乐喷泉、北海海底世界与水族馆、大士阁、刘永福故居、东坡亭、海角亭 桂东旅游区 1、梧州市 白云山公园、系龙洲、云龙公园、梧州中山公园、龙母庙 2、贺州市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碧水岩、荷塘奇峰、浮山、黄姚古镇、明城、秀水古村 3、玉林市、贵港市 佛子山景区、龙岩景区、勾漏洞、都峤山、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岩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经略台—真武阁、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金田村、南山公园与南山寺、谢鲁山庄、桂平西山 桂西旅游区 1、河池市 巴马盘阳河长寿之乡、盘阳河长寿源—凤山坡心水源洞、宜州古龙河、大化红水河七百弄、河池六甲 米洛甲女神峡、罗城怀群剑江、环江岩溶原始森林、天峨小三峡、都安八仙山、南丹陨石、珍珠岩、东兰列宁岩、会仙山风景区、东兰魁星楼、南丹甘河白裤瑶寨 2、百色市 百色澄碧湖、通灵大峡谷、隆林冷水瀑布、凌云纳灵洞、德保云山、“大石围”旅游区、鹅泉风景区、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革命烈士陵园)、南昆铁路纪念碑园、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旧州景区、瓦氏夫人墓
⑺ 长寿三洞沟的规划
2013年7月日,区长赵世庆,区政协主席张明生,副区长付恺,区政协副主席陈会明、涂其微、邓有国、江涛、陈志洪,秘书长蒋锡宽参加了长寿区区保护和利用桃花溪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全民行动起来,打一场桃花溪污染治理攻坚战。
桃花溪发源于我区五华山,由北向南流经7镇街,全长65.1公里,流域面积361.8平方公里。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桃花溪的污染日益严重。经过组织动员、调查现状、考察学习、会商研究,形成桃花溪保护与利用专题协商报告。
专题协商会上,区政协就桃花溪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桃花溪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及建议,与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赵世庆说,桃花溪为长寿人民的母亲河,加强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政协的专题协商切中要害、内容详实,对策建议具体可行。
赵世庆提出,在强化整体规划的同时,各部门要深入调研、分清缓急、整合资源、分步推进、综合施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打一场桃花溪污染治理攻坚战,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让桃花溪重现美丽、灵动和清澈。
(7)罗城长寿洞扩展阅读
三洞沟境内多有历史文化胜迹和传说。有相传为仙家奕棋的六角亭台,古人曾在此镌刻有“风月之台”四个大字。有古寨桃园寨、有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白莲教浴血奋战处。
有长生洞及摩岩壁刻记事碑。有隔岸相对的石笋、石鹅景观,民间因此留下了石笋对石鹅,一纤系箩索的美妙传说。境内遍植桃树,相传为西方王母栽摘仙桃的蟠桃园。今人又在境内发现酷似种仙睡卧的景观——睡仙。
⑻ 广西罗城有那些风俗
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加上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 罗城典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风情
罗城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是我国(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除了仫佬族外还聚居壮、苗、侗、瑶等多种少数民族。所以各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饭节”、“走坡节”、“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为独特。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2、迷人的崖宜风光
从罗城向东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达著名的小长安——崖宜风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长的武阳江上,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烟袅袅;江水清澈见底,水中嬉戏的鱼儿清晰可见;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变化无穷。
在崖宜水坝下,可见无数叠水奔泻而下,声形兼备。船行20分钟,可到一约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鹅卵石天然铺设,洲上自然草毯覆盖,在此开展野营聚舍或是进行日光浴都是绝妙的场所。类似的绿洲在上游半个小时的舟程处又有一个,而目面积比第一个更大,约有3000多平方米,同时两岸的景致严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画卷。武阳江两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龙角山、神龟下水、犀牛山、马口山、倍蕾山等众多景点,可供游人观赏,其中的龙角山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水底探出头来,一对龙角直立山上,龙身就潜在曲曲弯弯的武阳江里。整个武阳江10多公里长的风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适中、水质优良、河床坡降大小有变,很适宜开展游人乐而忘返的漂流旅游。
3、秀丽的剑江山水
剑江风光在距县域35公里的怀群乡剑江一带。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处处皆景。剑江十里画廊,“不是桂林,胜似桂林”。剑江两岸的山奇形怪状,姿态万千,有的山体巨大,给人以雄伟之势,有的顶部尖细,似要冲上云霄,青的像开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啸的雄狮猛虎,有的如同戏水的鸳鸳,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刘三阻,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剑江,涓涓流淌,碧蓝澄清,河底白色鹅卵石历历可数。河中不时露出半爿沙滩,沙质洁白细腻。山,耸立如林,密集重叠,千姿万状,维妙维肖,形神兼备。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静,岸边翠竹成荫,古榕参天。坐在夙尾竹的浓荫下四望,河水潺潺,天边白云漫漫,岸上孤烟直直上升,如一幅美丽的图画。高达数十米的才龙瀑布、且兴瀑布、尧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条条银河从上天飞落,奔腾咆哮,声震林壑,气势雄伟,奇丽壮观。拉t岩洞,奇诡怪异,五光十色。在一处峡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桥飞架,构成了一座高约50米,宽约30米的拱门,浩洁荡荡,巍巍峨峨。石桥画上古木盘根错节,青翠苍郁。桥下倒挂着无数“胎生值物”,形态万千,其状莫名。拱门底端,小河潺流,窥视拱门那边,群山叠去,没入远方。岸边,古老人水车缓缓转动。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竹楼隐约,炊姻袅袅,处处洒撒着浓浓的乡土风情。
4、神秘的百万“原始森林”
从县城向西边天河镇后向北共行约50公里,就可见到九万大山(含罗城、三江等县)百万亩“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颜。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参天。飞泉瀑布、流水潺潺、云海奇景、变幻莫测,且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自然景观极其丰富优美、神秘莫测。
5、旧城遗址
旧城遗址在县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镇里胜旧县屯,系唐代天河县始建时县治所在地,是县内迄今发现最旱的古县城遗址。依山处有岩洞,分上下层,下层有明代嘉靖年间闽人祭题书的摩崖石刻诗,诗日:“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干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胖初开大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刊诗留与百灵传。”此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位于小长安镇上东岸与下东岸屯之间台地上,牛毕河蜿蜒流过旁边,距县城约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该处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砾石磨就。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千—1万年)古人类主产工具。此遗存的发现,说明旱在4千~1万年前罗城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活动,而且智能的进步与外界(长江、黄河流域)没有多大区别。
7、科马堤岩
罗城北部的宝坛乡是九万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层出露发育完整,沉积相型多样,标志典型,是华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国内外罕见的元古代具历刺结构的科马堤岩就奇迹般地出露在这里。专家们指出:室坛乡科马堤岩的发现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对国内外目前正在研究华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壳、地幔的发展,洋壳、陆壳的演变方式以及寻找多种矿物资源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近10年来,科马堤岩已吸引了湍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国内很多地质院校经常有学生到这里来上实习课,采集标本。室坛已成为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胜地,被中外专家称之为“自然地质博物馆”。
8、含乐岩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脚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约10米,宽约100米,深约1公里,岩内有7洞,洞洞相通,岩内石笋林立,石幔成帘,奇峰异石,琳琅满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瑶池,有的如宝石龙灯,有的如八戒取亲。漫步穴内,如游仙宫,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曾入穴游览,并新笔手书“含东岩”三字于穴上,此岩因此得名。
9、雅乐仙洞
在县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临小龙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渔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圣水三潮”(此三处均为旧天河县八景之一)。岩口门上有正谐“雅乐仙洞”四字,苍劲有力,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手笔。穴内另内外两层。外层开阔平坦,略呈圆形,各种石案,气势磅礴;内层稍狭,石笋石乳,千姿百态,精巧玲珑。有游客恐人不知,于穴内壁上书:“仙山琼廊在里头”。游人看后叹道:都说挂林芦笛好,此岩更胜芦笛岩。
10、神泉景观
罗城境内有各种奇特的泉水十几处,如“潮泉”、“油鱼泉”、“虾泉”、“乌龟泉”等,其中数潮泉的旅游价值最大。潮泉在小长安镇门豆村后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涌三次。每当潮涌时,气浪翻滚,隆隆作响,水花越喷泉越高,宛如一条白龙升出水面,煞是壮观。而且水量也较常势增加二、三倍,经数分钟后,徐徐缩小,恢复如常。据县志记载已有干年历史,日日如此,甚为奇迷。
11、乐登桥
位于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处,该桥属圆形三孔石桥,始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罗城境内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的桥梁之一。拱桥总跨度约27米,高3.6米,桥面宽4米。桥身由经雕凿过的方形石砖堆砌而成,整个桥为三孔,孔径3米,桥的两头除各有一石狗外,还铺有石阶通往桥面,桥墩底中央处两头用方石雕凿出鲤鱼尾状,桥面有两块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砖上,甚为奇观。对此,群众中淬有很多有关此桥的美丽传说。该桥属旧罗城风景之一(“乐登仙迹”)。
12、开元古寺
位于县城南面约4公里处,现属东门镇平洛村管区。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筑群由前、中、后殿、厢房和天井组成,占地面积4余亩。中殿正脊随粱枋上墨书“大清光绪贰拾四年岁次戊戌季秋谷旦…………暨九甲绅民人等重修栋字”中后殿之间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门。该寺1987年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3、烈士陵园
该陵园1957年修建于县城北部凤凰山公园内,是罗城人民为纪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献身的邹燕兆、杨光辉等14烈士而修的。陵园内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内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葱翠的桉树林。1984年移建于县城东北郊红珠山脚下,陵园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园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纪念塔,塔高16米,塔顶镶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记录有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献身的烈士,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指战员,共176名。纪念塔东西两侧各有一绿色的草地,周围有栏杆,草地和栏秆之间植有塔松。下部由两列分别为43个台阶组成的人行道。台阶与台阶之间植有宝塔松,台阶边缘有起伏的栏杆,整个陵园肃穆、雄伟、壮丽。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乡,有一口奇特的鱼塘,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北京塘”。塘的面积有100多亩,塘的外观与其他鱼塘无异,但该塘内自然生长着无腥味的斑鱼、鲢鱼、点称鱼、黄鳝等,即使是从外地引来的各种鱼类放入北京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也同样失去腥味。该塘所产的鱼个大肥壮,鱼外皮油亮,烹饪时鱼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质松软,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类香料,同样味美无比。
⑼ 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
摘要 棉花天坑位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是广西悦投集团投资按国家AAAA级标准打造的国内第一个天坑大剧场景区,总占地面积近2000多亩,其中包括天坑大剧场、深洞古村落民宿、长生洞三大景点。
⑽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分别是哪里
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万,现辖12个乡镇,境内居住有瑶、壮、汉等12个民族。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类圣地”。 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巴马的山最高处海拔1216米,最低处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间,境内盘阳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将巴马一分为二,更是巴马境内石山区和土山区的界河。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4℃,年无霜期337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人居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风秀、谷幽、气香、水甘是对这里绿色大自然恰到好处的概括。特别是这里的空气十分的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一般为每立方厘米2500个,盘阳河谷及一些长寿村屯竟高达3万多个 ,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马是革命老区,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和指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著名的盘阳起义、万岗起义和停岁阻击战就在这里打响。 虽然巴马境内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产条件还较困难,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一个叫“巴盘屯”的小村,村里515人中,百岁老人就有七人,是联合国评定寿乡标准的200倍,人称这里为“长寿圣殿”,更为特别的是这里的每户人家都基本出一个教师,故此人们又将巴盘屯称为秀才村。以前这里的孩子长到10岁才去上学,上了中学才能看到电视,头脑发育的阶段眼里看到的都是险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东西,但他们聪明,智商高,这么一个小村建国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中专生63名,其中博士生两名,研究生两名,目前有两名正在国外深造,无论从上著名大学的人口比率,还是从接受教育的时间条件来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尘莫及的。 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独特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巴马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境内有桃花源般令人难以忘怀的盘阳河秀丽风光,有被英国探险队称之为天下第一洞的百么洞、有令人如梦如幻般经历三昼夜的祈寿宫(百鸟岩)水上溶洞;还有美如西湖的赐福湖风光、弄友原始森林、龙洪田园风光、龙洪天然八卦景观、东山瑶族风情、瑶族竞技大观及好龙天坑等旅游资源。 长寿之乡这神秘而特殊的水土还繁育了众多珍贵土特产,其中巴马香猪、火麻、红粳米、珍珠黄玉米、茶籽油、板粟、黑麻山羊、蛤蚧、油鱼、巴蕉竽粉丝等便是典型代表,由于它们均生长于独特、封闭、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推荐为“绿色长寿食品”,特别是“巴马香猪”曾是明、清时代宫庭贡品,十分名贵,巴马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巴马是桂西茶油主要产地之一,现有油茶林26万多亩。目前已开发生产的长寿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巴马春、巴马玉液,茶籽火麻调合油、精炼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丝。矿产资源主要有钛、硅、锰、锑、铁、金、辉绿岩、水晶、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玻璃矿、云母矿等。此外,瑶族善射,百步穿扬,全国的许多射弩冠军就出生在巴马的东山乡,故巴马还有“中国射弩之乡”以及与周边县共同组成的“世界铜鼓之乡”等殊荣。 巴马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四通八达,县城位于国道323线和省道322线的交汇处,是桂西通往桂东南沿海地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距南昆铁路70公里。可从田阳、田东、大化三条线路通往首府南宁。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均较便利,银行、保险、商业、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均已配套。 巴马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的一部分,在享受国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同时,已经出台一系列有自治县特色的,更加宽松的适应西部开发的投资优惠政策。神奇美丽的寿乡正在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敝开胸怀,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洽淡贸易、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共创寿乡辉煌、共享长寿之乐,为您添福增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