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農村,為何很多親兄弟娶了媳婦分家之後都不愛贍養老人
對於農村多子的家庭,在各自的兄弟結婚之後,也順利分家有了自己的新房子。為什麼他們會有人,不愛贍養老人?對於這個現象,我覺得主要有兩大原因造成的。
綜上所述,百善孝為先,贍養老人是每個兒女都應該去做的。如果有兄弟分家之後不想贍養老人,這種情況,多數就是分家時利益所導致的,還有就是女人當家的家庭。我發現在農村,很多老人晚年過的不好,沒人管吃沒人管住,這些家庭很多都是有個共同現象,就是家裡有個霸道的兒媳,一個窩囊的兒子。
② 有人認為農村不贍養老人,是因為子女沒錢,真是這樣嗎
別老拿農村人當回事,就象城裡有個不贍老人的孩子一樣。
農村的孩子沒有錢,只要家裡有孩子,就不會讓老人在家餓死。不管怎麼說,父母和孩子都是有殘疾的家庭吧。
總之,不要總是把農村人作為談話對象來討論。我是農村人。我們村的鄰居很孝順。兒子在外面打工掙錢。媳婦在家照顧老人。我家在照顧卧床不起的婆婆嫁給你。我三年沒抱怨過。
③ 在有些農村贍養老人都是兒子的事,嫁出去的女兒拒絕贍養老人,你們怎麼看
作為一個家庭觀念很強的國家,父母養育子女,贍養父母也應該是孩子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各異,但出嫁的女兒也必須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
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老人的糾紛也很少。 今天的女兒,放假的時候,回娘家時會給父母錢。 她買了很多衣服、水果、零食等等,加起來是一大筆錢。 所以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子們,基本不在乎這個! 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一切都是特別的。 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因撫養問題而發生爭執。 發生糾紛時,親友會出面調解。 如果調解不成,就通過司法部門。
④ 農村不贍養老人該找誰調解調解不了該怎麼辦
一、農村爛州不贍養老人該找誰調解調解不了該怎麼辦
1、贍飢悉蔽養老人問題陸冊最好途徑是通過街道或者居委會/村委會,由所有子女開一個家庭會議,針對老人的財產和收入,老人的贍養,贍養費的支出,財產的管理等達成一個一致的意見。如若不行的話就要走司法途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免費打官司,法院還是會以調解為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二、不贍養老人的法律後果
拒不贍養老人後果嚴重的可能會構成遺棄罪,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贍養扶助的義務主體,一般是成年子女。
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子女必須要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⑤ 兒媳婦不贍養老人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果兒子兒媳不贍養老人,老人可以通過居委會或村委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兒子兒媳承擔贍養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⑥ 為什麼感覺農村不養老人的那麼多
你從哪裡感覺出農村不養老人,農村老人年齡大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一沒有經濟來源,二沒有生活保障,祖祖輩輩不都是老人的兒女給他們吃,給他們喝,凍不著、熱不著照顧到他們走的。
你現在不是農村人,上三輩也是農村人,有什麼感覺提這樣的問題?
你在哪裡看到「農村人不養老人」?
提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說,不能嘩眾取寵瞎忽悠;傷害「農村人」的感情生活!
我的父母都生活在農村,每年我都要回去十幾趟,去看望父母;畢竟他們年齡大了(父親90歲,母親87歲),父母的養老生活,我們兄弟都自願給錢,從不過問誰給多給少;基本上每年給父母16000元以上,加上父母倆人的「國家基礎養老金」,每月398元,農業種糧補貼1200多元,父母一年的生活費將近22000元左右,基本生活能解決;而且略有積餘款。父母在農村的主要開支,就是人情世故往來,隨份子錢比較多;有時發覺他們開銷大了,都主動承擔下來;隨手再給點錢,不讓他們為錢而困。
我原來生活的村,也有十幾個村民組,近600多戶人家,二千多人口;從小到大在那塊土地長大,我的發小同學還有許多留在農村發展,他們的父母在世都有八十歲左右了;我每次下鄉回家,一路上都要遇到很多熟悉的老人,坐在大門前打牌或淡心;這些老人幾乎都是領「國家基礎養老金」,每月108元;而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都是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們在家「看家護院」;他們的生活來源,基本上和我父母一樣,兒女到月按時給錢,讓他們生活。就是有些兒女不給錢,但是在外出打工時,也給他們買好了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加上老人們每月還有一百來元,在農村過日子還是可以的。
我的舅舅、舅媽都在農村,現在年齡大了,不幹農活了;生活費有兒子們到時就給,他們過得很快樂!
我原來住的村民組,大約有140多人,其中七十多歲以上老人,有三十多人,我地的風土人情鄉風很好,兒女們對父母都比較孝順,如果你不孝順父母,虐待老人,你一家在村上就混不下去;就連他們的子女岀門都要「低著頭」走路,就怕別人指指點點;別說與村上人打交道了,人人都會指責他們的行為;逼得他去承認錯誤,去贍養父母,包括生病就醫。
現在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喪事辦不起,正常一戶中等人家,辦一場喪事,至少要花費六萬元以上,有的大戶甚至超過十萬元以上。
我地緊鄰江浙滬,勞動力基本上都去了那裡;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基本上留下來,讓老人們代種代荒,有些人家乾脆種上樹;還有些人家將承包地,500元一畝租給別人「挖塘養魚養蝦」,以前「魚米之鄉」,現在糧食全靠外購;人均土地太少了,種地養不活人,不如進城打工掙錢來的快;現如今,這些人在外每年的收入,至少在七八萬元以上;80%的年輕人在城裡參加了社保繳費,以後退下來也有養老金生活,他們並不擔心將來的生存問題,有許多家庭在城裡都購買了商品房,就拿我村民組37戶,除了幾戶無外出打工的,其他都在城裡有房,當然了也包括我兄弟們,都買了兩套房。
有些人,一天到晚黑農村人,說老農民多麼辛苦;其實你看到的是「黑暗一面」,而現在真正的農村人,只要你不懶,身體 健康 無大病,一年的平均收入絕對比城裡的「一般家庭」好,甚至好幾倍。
我們村在當地還不算太富裕,但是家家戶戶都蓋二層小樓,也添置家庭「代步車」(基本上鎖在車庫,過年過節開開),真的農村人的精神狀態很好,以後大家不要埋汰農村人了;有些農村人看上去穿的不怎麼樣,但是你口袋裡的錢,真的還沒他存的多,只不過他們低調做人罷了。
以上是我對家鄉農村人的了解,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吳村,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實地考察考察,了解他們的生活!
配幾張春節拍的「照片」給你們看看:隨手拍
蟹苗塘
父母種的油菜
我家的1994年建的老宅
堂弟的車子
我兄弟的車
父親90歲在曬太陽
我母親87歲還在忙
堂弟家的住房車子,城裡也有房子
這是本人
應該承認,農村不好生養老的比城市裡要多得多。究其原因,跟錢有一定關系。
城市裡的老人大多都有退休金,某種程度上還真應驗了那句話:養個老人比養豬強。(話糙理不糙)。
相比之下,養一個農村老人,除了投入還是投入,根本談不上「經濟效益」,做的好的只有一份「精神效益」,呵呵!孰輕孰重,盡人皆知。
客觀條件在那裡擺著,誰也別揀好聽的說。每個人的暮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而農村老年更甚。
這個提問有點誇大,不符合實際。養老是傳統美德,據我所見所聞,農村有良心有孝心的兒女還是絕大多數,只有極個別人忘恩負義,對父母不孝不敬,不管不問,有錢買樓房,沒錢養爹娘,有錢去燒香,沒錢孝爹娘,甚至虐待爹娘。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等雖然不一樣,有兒有女的大多是居家養老,享受天倫之樂。沒兒沒女的孤寡老人,進住養老院,由政府包養。
城市不用兒女養老人,農村老人兒女不養還有誰去養?
有人在諷刺笑話(養兒防老),有人在諷刺說道(兒不養老),
你這個題目好像有點問題,我聽說過有對老人不好的現象,但一直都是兒女們養的老人。好像是城裡人對老人很孝道,說白了還不是用的他們的退休金送到養老院養老,有的直接送到醫院請個陪護了事,如果老人一無遺產,二無退休金好在哪裡?
城裡人養老人嗎?不都一樣因為留在家裡障眼都拿老人的養老錢送去養老院的嗎
城裡人要是沒有退休金,不養老的更多
你搞調查了嗎?怎麼得出那麼多的結論,所佔比例是多少?多少家庭多少人?不能隨意下那麼多這個結論吧。
現在農村年輕人,對父母是生不養老,死後,硬拼風水。其實是一個極端的目的一一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