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說鄉村振興要靠深化改革
日前有復媒體報道稱,中制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鄉村在國家中佔有著重要地位。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中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同時在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希望深化改革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❷ 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真正讓農村人老有所依,也許可以在農村建立一些養老機構,類似於養老院的地方,讓農村老年人可以更好的聚在一起,不會那麼孤單。
❸ 如何看待鄉村振興與鄉村價值的發現和提升
鄉村在其成長過程中,始終沿著兩個維度發展,一個維度是適應鄉村生產,另一個維度是方便鄉村生活。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鄉村的諸如生產價值、生活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維系著鄉村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不是要另起爐灶建設一個新村,而是要在尊重鄉村固有價值基礎上使傳統的鄉村價值得到提升。鄉村振興的各個目標,無論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還是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只有在遵循鄉村價值的基礎上才能獲得事半功倍效果,脫離鄉村價值體系的項目投入多數會因難以融入鄉村體系而成為項目「孤島」。因此,發現和科學認識鄉村價值是鄉村振興的前提。
鄉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對鄉村特點和價值體系的認識,其結果自然是難以適應農民的生產與生活,更談不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因此,鄉村振興要以鄉村價值系統為基礎,善於發現鄉村價值,探索提升鄉村價值的途徑。鄉村價值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過鄉村價值放大來實現,如發展地方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業,這種產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可復制和替代,凸顯其地方特色與品牌價值,也可以通過農業和鄉村功能的擴展,實現其經濟價值;另一方面賦予鄉村體系以新的價值和功能,如發展文旅農融合產業,把鄉村生態、生活、教育等價值轉變成財富資源,發展鄉村休閑、觀光、體驗等新興產業。鄉村振興歡迎外來力量的介入,外來人可以幫助鄉村發現其特有價值,並利用鄉村價值為鄉村造福。外來資金可以幫助鄉村做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為鄉村注入新的動力。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外來的人才還是外來資金都不能取代農民主體地位,不能削弱鄉村主體性。只有在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鄉村價值體系的基礎上,鄉村振興的各項目標才能實現。
來源:鳳凰網
❹ 鄉村振興採取什麼措施
鄉村振興,必須要採取超常規振興措施。一方面,繼續推動要素配置、資源條件、公共服務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另一方面,要在城鄉融合發展制度設計、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顯著縮小城鄉差距,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鄉村振興,始終要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重點。「產業興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的升級版、升華版。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始終要靠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來解決。一方面,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持和鼓勵農民參與並共享農村「雙創」的紅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農民增收上,落在農民福祉的增加上。
鄉村振興,必須全方位縮小城鄉差別。鄉村振興絕不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生態的振興、文化的振興、教育的振興、科技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新農村建設的「村容整潔」升級到「生態宜居」,強調了農村生態建設要由表及裡,由物及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特別是生態美好的嚮往。「管理民主」升級到「治理有效」,既強調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維,也強調了要從注重基層民主制度建設過程到追求農村社會穩定結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新內涵。
❺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以下四點重要意義:
1、鄉村振興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不可否認,現今我國鄉村面臨著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在城鎮賺錢後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志。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經歷了工業化進程,鄉村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我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2、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基本國情決定,即使在城鎮化成熟後,農村人口還在4億左右,因此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
當前我國鄉村一方面存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後等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和經濟發展,農民逐步上樓進社區,但是城市應有的相關服務又不能完全進入,鄉村發展又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和文化。
當然我國也有一些鄉村,比如陝西咸陽袁家村、山東臨沂竹泉村等利用傳統鄉村資源,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也說明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
3、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
新世紀以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從2003年開始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發展動力來看,政策重點側重於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和扶持,把農村放在了城市的從屬地位。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於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注重發揮鄉村的主動性,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這是一種思路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系。
4、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5)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中國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人民網
❻ 未來農村養老新方式,以地養老農民們都願意嗎
以地養老
往年地方一號文件中明白提出了「鄉村振興」政策,誇大要深化鄉村個人產權軌制變革,這也就意味著此後將進一步鋪開鄉村的地盤。如今國度許可農人們有償加入鄉村地盤和宅基地,因而有些農人看到了養老的新方法,即加入村裡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拿到一筆補償金,然後住進養老院。這類形式也只是一般農人自立挑選,詳細還沒有相干 政策去履行。不外此後鄉村的地盤實施市場化買賣當前,農人們手中的地盤將會有更多的用處,能夠到場村個人資產折股分紅等。這大概也是此後農人們處理養老麻煩的新途徑。
如今國度也加大了對鄉村養老院的建立攙扶力度,進一步完美鄉村的養老系統,鄉村的養老困難情勢仍然嚴重,但將來養老形式也在不時探究和測驗考試,大概將會是「新農保 以地養老 養老院」等多種養老方法的組合。廣闊農人們此後將會有更多的養老挑選方法,更溫馨的養老情況,這也恰是廣闊農人們所等待的。
❼ 請結合當前農村重點工作談談如何聚焦總目標實現鄉村振興方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
第一,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把鄉村振興的主導力量激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聚焦建設性,明確鄉村振興的主要工作是經濟工作,按照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思路,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還要考慮問題導向,凝聚力量,明確鄉村振興的行動主體,把鄉村振興為了誰、依靠誰等重要問題解決好,壯大投入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有組織有力量地建立一個農業產業有優勢、農民職業有吸引力、農村家園美麗宜居的現代化鄉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二,調研細化目標定位,把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問題界定並排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一要從國家宏觀管理入手,按照法治思維和社會工程的框架,解決行業性、區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重點對糧食安全、產業興旺、生態保護等目標任務進行具體落實,實行責權利安排和人財物配備統籌考慮。二要從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入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深入調研謀劃,重點對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標任務進行具體落實,把是否真正解決問題作為檢驗成效的根本標准。三要從改進和加強黨的領導入手,構建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良好社會秩序。
第三,實行跨時期工作組合,把鄉村振興的規劃布局做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時期和分階段實行的。搞好規劃布局是引導跨時期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工具。要組織「三農」調研,對鄉村實際情況、可能發展方向和可用的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既要研究制定系統規劃、大規劃和長遠規劃,同時也要制定中短期規劃,讓面向長遠的粗線條輪廓邊界和面向中短期的具體項目、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相結合,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此外,提高規劃制定和管控工作的質量也非常重要。目前各地都在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應提高前瞻性,避免造成浪費。
❽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給農村帶來哪些機遇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機遇: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回要基礎答。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5、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8)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擴展閱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時間表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❾ 結合實際,談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舉措
一是繼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認識。
農村工作繁復涉及面廣,群眾就個體而言,有勤勞正派的、有懶惰自私的,有好學上進的,他們的生活也就千差萬別,在對待公益事業和處理日常事務上表現出的情感也就大相徑庭,千差萬別。為了實施好農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民對國與家的認識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用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教育農民,激發農村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把各族民群眾的思想經過大力的宣傳教育,引領到黨的路線上來,與黨和國家的農村振興戰略保持一致。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目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只注重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農村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做得還不夠,有的認識不到好政策與好生活的內在聯系,還存在一些誤解和不理解,伸手要好處比貧困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宣傳工作蜻蜓點水不踏實深入透徹,致使有些實質性的工作難以展開,工作進展緩慢,這些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各級組織做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工作,抓經濟工作的同時統籌農村宣傳教育工作,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入腦入心開花結果。
二是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強農村基礎。
十八大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極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成效顯著;使老百姓的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改變;溝渠庫潭等水利設施建設工作也步入快車道,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議事點及活動場所的建設為農村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但面對新的國家發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引進外資比較困難,當地群眾因為缺少資金想發展旅遊相關產業心有餘而力不足,致使經濟社會發展緩慢。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需要找准發展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加大資金投入,從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來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經過十八大以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於「治理有效」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三清潔」等公益事業和涉及國家建設方面,工作難度大反彈現象突出,致使許多工作難以開展和反復回頭,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這些不良現象的發生歸根到底都是對農村人民群眾教育力度不足所致,對此筆者認為實施振興農村發展戰略,強基礎的同時更需要強化農村人民群眾的思想基礎。只有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積極行動,振興農村戰略的構想才能順理成章如期實現。
❿ 淺談如何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論文
學習工作生活依法遵紀守法給每位遵紀守法的公民生命力的機會。國法好庄嚴國法很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