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人老辦法計算實例
新辦法是現行的養老金計算方法,就是基礎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新老辦法計算得出結果後,如果新辦法比老辦法的待遇高,那麼每年增加高出部分的10%,到2024年,發放高出部分的100%。
按照老辦法,是按照2014年9月的工資來作為計發基數,計發的比例是90%。按照老辦法計算後的養老金是3781.34元,按照新辦法計算,每月養老金為4491.42元,新辦法比老辦法每月多了710.08元。
對於退休中人養老金的計算,其基本原則是保低限高。所謂保低就是確保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不低於按照老辦法計算的標准,如果低於老辦法計算的標准,按照老辦法計算的標准計發,高於老辦法計算標準的,高於部分按照十年的過渡期分十年計發,第一年發超額部分的10%,第二年發超額部分的20%,以此類推,在10年之內,即2024年9月30日之前補發完畢,2024年10月之後全部按照新辦法執行。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九十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
中人老辦法2017年工資增長率
1、4.5%。
2、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2017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等參數的通知》公布:2017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4.5%。
注意事項:
1、在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稱為「中人」;
2、在2014年10月至2024年間退休的「中人」,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為新、老辦法比對,限高保低;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Ⅱ 2021年河北退休中人養老金能重新核算並補發嗎
法律分析:部分地區從2021年起,對於以往年度部分退休人員養老金,根據新的核算參數重新核算養老金。比如說2021年公務員職級並行改革、公檢法特殊行業標准、企業工作經歷、跨統籌地區轉移、受處分處罰等情況引起的核算參數變化,重新進行養老金核算。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部分退休人員社保卡將迎來2筆錢,一筆是2021年養老金調整補發的養老金,另外一筆是基本養老金重算補發的差額養老金。其中基本養老金重算涉及2類人員。一類是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內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另一類是社平工資替換造成基礎養老金重算的新增退休人員。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Ⅲ 河北省2020年底補發中人養老金
河北省退休人員2018年上漲的養老金在7月底前補發,最遲是在9月底將增發的養老金發放到位。調整方案如下:
一、定額調整: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8元,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0元。
二、掛鉤調整:1. 退休(職)人員按照本人繳費年限,每滿一年、每人每月增加1.5元;2. 退休(職)人員按照本人2017年12月份的月養老金的1.5%再增加基本養老金。
三、適當傾斜:1. 高齡退休(職)人員按年齡70周歲至年滿74周歲的、75周歲至年滿79周歲的、80周歲以上分三個年齡段,分別增加20元、30元、40元;2. 艱苦邊遠地區退休(職)人員按照艱苦邊遠地區類別增加養老金;3. 企業退休(職)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滿15年至滿25年期間的增加6元,滿26年以上的增加12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Ⅳ 河北2022年退休的職工,為啥養老金計算還按2014年的標准執行呢
河北省的養老保險早已完成省級統籌,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的通知》精神實質,省級統籌必須做到了七個統一,即社保政策統一,統一股票基金收支管理,統一基金預算管理方法,統一空缺分攤體制,統一集中化信息管理系統,統一經辦人員服務管理,統一績效考核體系。
退休中人依照新辦法和老辦法比照測算之後,新方法測算高於老辦法的那一部分,在2022年按照80%比例計發,2023年依照90%比例計發,2024年依照100%比例計發。假如是依照老辦法計發的,那樣高於的部分也應該按照80%比例補領及時。
Ⅳ 河北中人下月補發養老金嗎
法律分析:河北中人下月補發養老金。根據退休時間的不同,分階段進行核算補發:1、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退休的「中人」,屬於第一批次重新核算發放的人員。他們的養老金計算新辦法的相關參數已全部明確,養老金核算發放工作從2020年2月份已經陸續開始,按照河北省人社廳的要求在6月份之前要基本完成;2、而2018年、2019年退休的「中人」,因為新辦法中的部分參數還未能確定,需要在省人社廳對他們的退休待遇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後,重新對部分參數進行修正,才能落實待遇核算發放工作;3、至於2020年退休的「中人」,待遇的具體落實肯定就要更遲一些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二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四十四條 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
第五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
Ⅵ 退休中人的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中人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呢
退休中人這個概念也是有狹義和廣義差別。廣義上退休中人,主要指在養老保險政策執行以前參工,養老保險政策執行以後辦退休工作的人員;狹義退休中人,主要指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2014年10月以前參與的工作中,在2024年9月30日以前辦退休工作的人員。
比如退休時的上一年度在崗職工薪水為每個月8000元,視同繳費指數為120%,視同繳費年限為38年,每個月的過渡性養老金為8000元乘於120%乘於40年乘以1.2%,每個月的過渡性養老金為4377.6元,從這里出發能夠得知職位越大,視同繳費年限越久得人,過渡性養老金會高過養老退休金。
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為個人帳戶總金額除於相對應計發月數,如果是60歲辦退休,個人帳戶為10000元,每個月的個人帳戶養老保險金為71.94元;企業年金倘若企業年金帳戶為12000元,每個月的企業年金為86.33元。
依照上邊計算出來的結論,這一工作員依照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總金額為7735.87元,倘若依照老辦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是5000元,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比老辦法測算高於2735.87元。如果是在2016年辦退休,高於一部分計發的比例是20%,其實就是2016年每個月發放的養老保險金為5000元加2735.87乘於20%,每個月領取養老保險為5547.17元,需到2024年的9月30日才可以依照每個月7735.87元領取。
總的來說,退休中人,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保險金,是依據老辦法跟新方法比照計算出來的,新方法測算高於老辦法的那一部分,按照10年緩沖期比例計發。依照廣東省的要求,第一年就是指2014年的10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以後都是以每一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2024年是以1月1日到9月30日,新方法超過老辦法測算一部分每一年依照10%比例增長。
Ⅶ 各省退休中人退休金補發時間
各省退休中人退休金補發時間已知的有:
1、2019年1月開始,四川省的中人養老金補發正式開始;
2、截止到2019年5月,無錫市退休中人已經全部兌現,使用新辦法計發養老金待遇;
3、河北省人社局已經發布了消息,2019年上半年會出台具體政策並落實到位;
4、目前遼寧省還在進行核算審批,具體兌現時間還沒有出來;
5、2019年上海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新增養老金,會比企業退休人員晚一個月,也就是6月20日補發到位。
養老保險的好處:
1、養老保險有利於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養老保險有利於社會的安全。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養老保險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繳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Ⅷ 中人退休金補發
中人養老金有兩個計算標准,老辦法的待遇是根據2014年9月的基本工資標准,根據工作年限的長短發放一定的比例,同時加上一些與職務相關的退休補貼和按照文件應該增加的退休費。
新辦法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
計算出老辦法和新辦法後,將兩者進行比較。當老辦法待遇更高的時候,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如果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老辦法計算的待遇高時,高出部分按照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按照每年10%的比例逐年遞增,即:第一年發放10%、第二年發放20%,以此類推,到2024年時發放100%。當10年過渡期結束後再用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第四條 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 確定(詳見附件)。
Ⅸ 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有關系嗎中人的退休金要怎樣計算
「中人」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在編人員。因為改革以前「中人」是沒有繳納社保的,因此個人賬戶金額很少,國家為保證中人退休後的待遇水平不會下降,對於「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 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但因為新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涉及到一些參數遲遲未能下發,因此「中人」領取的養老金是按照14年9月的工資標准和 結合本人職務職級(技術職稱)對應的補貼標准 及工作年限等核算出來的。
不過從2018年起, 已經有多個省份對「中人」的退休養老金進行了調整 , 中人的退休金調整方式是很明確的,就是按照新辦法計算出養老金,與老辦法計算得出的結果對比後核算補發 。其中新辦法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新辦法計發待遇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退休年份從14年開始,每增加一年多發放超出部分10%。
而新辦法主要是和個人的繳費工資指數、繳費年限等有直接關系,而繳費工資指數中涉及的 視同繳費指數是 和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有關系的 。
所以說,不管是舊辦法還是新辦法,都是和職務職級(技術職稱)有關系的,所以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自然也有關系。
中人的養老金調整和計算與職稱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
先看看2019年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辦法中與職稱有關系的部分。
凡是2018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並且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在調整之中。除了定額、傾斜調整之外,就是掛鉤調整,而掛鉤中有繳費年限及基本養老金兩塊。
對於基本養老金的調整規定,不同的省份具體的標准不同。安徽:1%;上海:2.2%;河南,1.6%,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2.6%;廣東:2.2%;海南:1.7%。不要小看這部分養老金的調整,它應該是養老金調整的大頭。基本養老金越高,那麼,這一次必然提高的幅度就越高。
基本養老金包括哪些呢?應該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和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四部分。
而這四塊養老金都是和在職時教師的職稱有關系。我們知道,職稱高,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這幾部分都會高,從而影響著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也就高,最後就是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也會隨之很高。那麼,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誰的基數高,養老金提高的肯定多。按照安徽的1%基數6000元就提高60元,基數7000元就提高70元,當然了,比例越高,提高的也就更高。
事業單位的「中人」是2014年10月1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的休人員。這些中人和其他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執行的政策是一樣的。
至於中人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我想,大家都知道。他們的養老金包括四部分: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及職業年金。由於牽扯視同繳費年限、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繳費工資及繳費指數,計算起來比較麻煩。各省的計算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是,也不是很短時間能夠理順的。所以,很多中人退休時只能領取臨時生活費。等計算好了,就會按照標准多退少補的。大家放心好了。
總而言之:
職稱影響著中人及所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樓主你好,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有關系嗎?中人的退休金要怎樣計算呢?事業單位中人的退休金計算方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它要採用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的原因來計算。那麼如果說你是作為事業單位的中人,那麼你的老辦法獲得的退休金比新辦法獲得的退休金高,那麼我們將採用老辦法來計算自己的退休金。
反之,如果新辦法的退休金比老辦法的退休金高,那麼我們就要採用新辦法來計算自己的退休金,但是無論採用老辦法計算退休金也好,還是採用新辦法計算退休金也好,自己如果說不如退休老人所拿到的退休金高,那麼就可以獲得事業單位中人補償性養老金的待遇,也就是在這10年當中的過渡性養老金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待遇。
所以說對於事業單位的中人,尤其是2014年10月份以後,到2024年9月份之前這部分的退休人員來講,那麼它的計算養老金的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它會採用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有些地區是新辦法,有些地區是老辦法,所以說這個是比較復雜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職稱對於中人的工資調整有關系,只是這種影響比起「老人」已經大大降低了。
先說老人的退休金給付辦法。它依據的是退休人員退休時候的工資,然後根據工作年限,分別給予80%(30年以下),85%(30-35年),90%(35-40年以上)的退休金。而如果你在退休前晉升了高級,工資大漲,那麼基數就會很高,退休金就會高。
而實行養老統籌後,著重看的是你交的養老金數額,交得越多,領的越多。這樣,影響退休金的主要因素就轉移到繳費年限(工作年限)上了。
比如,如果一個人比另一個人因為職稱影響每月多1000元工資,一年就多12000元,那麼多繳費數就是這個12000元;而如果另一個人多工作一年,這多出來的一年工資絕對不止12000元(也許這一年工資是十萬),多繳費數遠遠多於那個職稱高而少工作一年的人。
當然,這只是大體上來說的,實際計算公式中也有退休時繳費基數一項(就是退休時工資),但相比較而言,比起老人來說,中人職稱的影響確實大大降低了。
在職時有關系,退休後就沒什麼關系了。從四川已開始實行的中人退休養老金方案來看,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於你是哪年退休的,每遲退休一年,養老金就會增加一千左右。如同一學校的兩位工人,級別一樣,工齡相同,在職時工資也一樣。15年退休的那位,調整後的養老金每月只增加了六百,現每月實得養老金為差幾元四千;18年退休的那位,調整後的養老金每月增加了三千,現每月實得養老金是六千。相比較,三年時間二人就相差了二千。照此下去,差距會成倍增長,到2024年退休的養老金可達每月一萬多,甚至二萬。四川是擴大收入差距,這與中央要求的養老金並軌並縮小差距反向而行!
為幫助廣大的退休中人理解職稱與中人退休金關系以及退休金如何計算,下面從2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
職稱與退休金關系
改革前,按老辦法計算,職務職級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退休費、退休生活補貼、職務職級工資(事業編制為崗位薪級工資)等退休待遇,職稱越高對應的退休待遇水漲船高。
改革後,職稱高低不是直接決定退休待遇高低,而是通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職業年金制度這2桿秤,衡量退休中人待遇高與低,所以說職稱通過間接手段調節退休待遇。
職稱對退休金影響主要有2個方面,一方面是繳費基數確定,對於事業編制人員,繳費基數為上一年底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之和;對於機關公務員,繳費基數為上一年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年終一次性獎金、警銜津貼、海關津貼之和。從中可以看出職稱越高,職務職級越高,相應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積累越多,繳費指數越高。另一方面是視同繳費指數確定,退休中人退休時,根據本人退休時職務職級(職稱)與工齡共同確定視同繳費指數,各省使用同一套視同繳費指數表,總之,職務職級(職稱)越高,相應視同指數越高。因此職稱決定了繳費基數繳費指數以及視同繳費指數,這些參數深遠影響養老金參數。
中人退休金計算
中人退休金計算關繫到每個退休人員切身利益,需要反復重算和校對,確保中人待遇不低於老辦法待遇,體現待遇增長率,慎之又慎。在養老金重算過程中採用新老辦法對比,如果新辦法計發待遇 老辦法待遇 ,按老辦法發放;如果新辦法計發待遇 老辦法待遇,設置過渡期10年,其中新辦法待遇標准=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重算後基本養老金=老辦法待遇+新老待遇差 10%N(N為過渡期年數)。
舉例:一位退休中人,按老辦法退休待遇為3900元,按照新辦法計算待遇為3800元,則退休當年按老辦法待遇3900元計發。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算待遇為4200元,假設2015年退休,按照政策,新辦法高於老辦法的部分為300元,按照10%計算,即退休待遇為:3900+300 10%=3930元。假設2016年退休,按照20%計算,則退休待遇為:3900+300 20%=3960元,以此類推,2024年退休,新老辦法對比按照100%計算,則退休待遇為4200元。
總之,職務職級(職稱)高低不僅影響在職工資,還深遠影響退休金高與低,通過新老辦法對比,保底限高,確保退休中人養老金穩步過渡到100%。最後建議,有關核算部門,盡快落實中人養老金重算工作,中人們不容易,等5年之久,還有多少個5年可以等,希望按時足額發放中人全額退休金,讓中人們安心、舒心。
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有關系嗎?中人的退休金要怎樣計算?首先要明確的是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是有關系的。因為中人在退休前,如果評上了技術職稱,並被用人單位聘任擔任相應的技術職務,就可以享受到相應的職稱工資。
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調整中,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職務職級工資,職稱也是也調整職級待遇重要依據,特別是取得高級技術職稱任職資格,並被聘任擔任高級技術職務的人員,其職級待遇也是很高的,由於工資和相對應的技術職務掛靠,因此中人的工資等級就會高一些。
中人在辦理退休時,由於處於新老退休制度的過渡期,因此在養老金計算時,除了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以外,還要增發過渡性養老金。養老金計算總的原則是保低限高。就是養老金如果低於老辦法的,按照老辦法計發,高於老辦法的,高於的部分按照10年的過渡期逐年按比例計發。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不但要參考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還要參考退休前所擔任的職務,技術職稱等因素。
如果在崗時具有技術職稱,按照老辦法計算,因為退休前一個月的工資比較高,所以養老金水平也就會高,這和技術職稱的關系比較大;如果按照新辦法來計算,在崗時有技術職稱的,因為本人工資高,繳費基數也比較高,個人賬戶資金相對也比較高,技術職稱起到的是間接提高養老金的作用,在計發基本養老金時,如果新辦法低於老辦法,按照老辦法計發,由於具有技術職稱,所以老辦法計發的養老金也會增加,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發高於老辦法,高出部分按照10年過渡期逐步補發,這裡面也有技術職稱的貢獻。
綜上所述,職稱和中人的工資調整關系還是比較大的。在機關單位中人的職務起著比較大的作用;在事業單位,中人的技術職稱起著比較大的作用,在計算退休養老金時,特別是過渡性養老金,技術職稱也起著增加養老金的重要作用。從總體上來看,中人的技術職稱在工資調整、養老金計算中,其關系都是非常緊密的。
機關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之後,退休職工被分為三類即二零一四年九月三十曰前退休的分為老人,用老人老辦法即按工齡算退體工資,分85%,9O%,95%,100%計算,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退休的『分為中人按照限高保低,參照老人及新人的計算方法計算,按十年過度期,等二零二四年才能拿到100%的工資,目前還沒有一個計算方案,按臨時工資發放,也沒有朴發過度期的中人朴發工資,現以等待五年之久,是一個漫長而難熬的等待,還有一類為新人即改革前或改革後參加工作,尚未達到退休年齡,總的來說中人最吃虧,中人的退體工資按職稱中級和高級一個檔次,技師一個檔次,在結合工齡套改工資,希望今年年底能落實中人朴發工資,也好按心安度晚年。
關於事業單位的中人工資問題,我就是15年7月退休的,屬於2014年1O月1日以後這個中人范圍。當時拿到手的養老金叫預付養老金,是按14年9月3O日之前的在冊工資按老事業單位教師退休工資計演算法如三十年教齡要拿基本工資的百分之百,但預付工資不拿百分之百,而是要少拿百分之百,即拿基本工資的百分之九十。而基本工資不包括績效工資,只包括職稱工資及薪級工資的總和。我副高七級職稱工資930元,薪級工資(工齡工資)大概1千多點。而項合計近二千元。少拿百分之十,即比老人少拿2百元,因為我是15年退的本來還可以加上一年薪級工資近50元,兩項合計,我的預付工資比我應拿到的按老工資按老辦法計算的老人少拿了近250元。而2O19年給我重新核算了新的正式養老金。而核算後的正式養老金比我拿到手的預付養老金還少1元5角錢。但2019年10月份一次性補發了38800元,如果按平均壽命76歲計算,即補發16年即192個月,每月補發近2百元,而2O20年6月又增發了職業年金近6O元,這兩項合計近250元左右。從總體計算我這個中人到現在已補發到位。我與老人比較基本持平,沒有吃虧。但每月到工資卡上的錢還是比老人少2百元。因為這兩百元是一次性發放到手,只是發錢給我的方式不同,一種是每月發兩百發16年,一種是一次性發16年即192X20O元的區別。所以我們拿了錢不要忘政府的情,總說政府少了我們中人的養老金。從我這個中人的精細計算中發現,政府到現在補發到位後,我們中人比老人的養老金已基本平衡。政府並沒有少發中人的錢。當然可能各省對中人的養老金計算方法有不同,有的地方可能也沒有把中人的養老金補發到位。
在那多一年工零多一千,我71年參加工作,2005年退休,今年調整後整整2800元多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