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滸傳》中誰對父母最「孝」他外表怎麼樣,性格怎麼樣結局如何200字
孝子頗多,最孝不知。姑且談李逵吧。李逵得志,欲接其母,同享富貴。雖事與願違,但孝順之道,天地可鑒。余不贅述。(僅供參考)
❷ 水滸傳里108好漢中誰為人孝順,仗義疏才
宋江。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為山東鄆城縣宋家村,江湖人稱「及時雨」,又號「呼保義」。為他面黑身矮,人又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水滸傳》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❸ 概括宋江孝順的故事
水滸傳里就有一個片段說明宋江很孝順:
話說濟州鄆城縣城西有一宋家莊,莊上居住一個宋太公,膝下有四個兒子:宋海、宋河、宋江、宋清。家業雖比不得豪門大戶,也算得殷實人家。
宋太公為人厚誠,又是鄉里名儒,頗得鄉鄰仰恭敬佩。四個兄弟也能和睦相處,兄寬弟忍。三郎宋江,表字公明,尤為太公所愛。且勤而好學,聰明過人,五歲通背四書五經,塾師命題為文,宋江提筆成篇,文理通順,深有見地。
塾師贊道:「此子必高中矣!」宋江也果然不負眾望,年方弱冠,便中了秀才。
宋太公見兒子功名有望,心中歡喜。宋江又很誠實孝順,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躬親待奉太公,日日間寒問暖。宋江處世講究忠、孝、和、誠,所以朋友極多,依靠這四條原則,宋江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處理日常事務更是得心應手。有一個故事很好地體現了他的處世原則。
世事古來多樂極生悲。宋太公一家和睦,萬事順心,卻近日有了煩惱事。
次子宋河成就了姻眷,娶了褚庄褚太公之女。褚家閨門之訓有缺,這褚氏受不得一點氣,動不動就噘嘴生氣,吵鬧起來。開始,只在丈夫頭上使性子,用指頭戳丈夫的額頭蓋。宋河又老實,被捏得像面團。宋太公氣破了肚皮,搖著白發蒼蒼的腦袋長吁短嘆。
褚氏見宋江結交朋友,常在家置辦飯菜,就很生氣,在房內罵個不休,又轉臉照宋河的額頭上狠狠戳了一指頭,臭罵了他一頓。又跑到大嫂房裡搬弄是非,攛掇丈夫分家。宋江看透了褚氏的心腸,怕惹父親生氣,背地裡與二位兄長商議分家的事。
一天,宋江又領回一個朋友,褚氏更是氣上加氣,在房內點著丈夫的額頭罵罵咧咧,正巧宋太公在院中散步,聽到了褚氏罵人的話,氣得胡須發抖,又不好張口與媳婦吵嚷,只能搖頭嘆氣。褚氏又用更難聽的話來嗆宋太公,宋太公直打哆嗦,氣得閉上眼照著自己臉上打掌子。
宋江見老父受氣,就出來干涉幾句,於是褚氏撒起潑來,要尋死覓活。還想出一計,夜間假裝上吊尋死,嚇嚇宋家人,逼得把家業分給自己。
准備停當,褚氏就趁丈夫回房的光景,把頭吊進了繩索。誰知宋河正要回房,又想起家廟要打掃,就轉了出去。等他打掃好家廟回房,褚氏已遍體冰涼,無一絲氣息。
褚太公家接到宋家莊的訃文,一家人痛哭了一場。褚太公的兩個兒子褚良、褚傑發誓要為妹子報仇。這兩個惡霸,糾集一大幫人,就氣勢洶洶地奔向宋家莊而來。宋江為使兄弟、父親免遭災難,就披散頭發,反剪雙手,跨步上前,向褚氏兄弟請罪。
褚良、褚傑本來就惱宋江,這下就更憎惡他了,命令家丁一齊上前,亂棍打死宋江。正在危急時刻,屋內竄出幾條好漢,都是宋江平時結義的兄弟,現在見宋江有性命危險,就出來相救。雙方打將起來,褚良、褚傑都被踏倒在地上,大叫饒命。
這時宋江忙向這二人賠話:「是我宋江的罪過,二位兄長如何治罪,我都願俯首待命。二位兄長寬量,請家中喝茶!」褚氏兄弟只好順梯下台,帶領二百族人,狼狽地回庄去了。
(3)水滸傳里孝順的人是誰擴展閱讀: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宋江還有幾個綽號,孝義黑三郎,講的是他對待父母,講究孝道,他的孝道貫穿到了他的思想當中,成為他思想的一個部分,並且是他的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
宋江在歷史上也實有其人,隨著《宋人話本》特別是《水滸傳》的廣泛流傳,宋江和梁山英雄博得了人們的傳頌與喜愛。
❹ 《水滸傳》當中李逵是出了名的孝子,那麼事實上他真的孝順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么說:李逵可能是個孝子,但不是個聰明人。
我們都知道,李逵帶老母上山所謂享福的過程中,遭遇了老虎,老母被老虎殘忍的吞食。李逵悲憤之餘揮拳硬生生打死了老虎,是《水滸傳》第二個打虎人。
話說回來,真是老母的溺愛,造成了李逵易怒暴躁做事不考慮後果的性格,也最終造成了老母被老虎咬去。
由此看來,李逵也許本心是好的,也絕非不孝順之輩,但實際上造成了壞的結果。
❺ 《水滸傳》故事中最代表忠孝仁義的四個人物是誰
宋江是梁山裡最忠心於朝廷的,他有「孝義黑三郎」的綽號,其實很多評論家對宋江這個人褒貶不一,他對別人義不義我就不知道了(他表面上對人很講義氣,但都是金錢上的幫助,所以很多評論家對此很不齒),但他很孝順,例如當他聽說他老子宋太公死了(其實是宋清騙他的),馬上不上樑山了,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去。
林沖的特點是義和仁。例如當他知道陸謙幫高衙內拐騙他老婆時,他雖然不敢找高衙內,但他第一個就找陸謙,並把陸謙家摔得粉碎,因為他平生最重義氣,容不得朋友的欺騙。其次是有一個人叫李小二,在店裡偷東西被老闆抓住,是林沖幫他解圍,這就體現了林沖仁的一面。
個人覺得梁山最仁的是朱仝,當然他也講義氣,例如私放晁蓋、宋江、雷橫。在私放雷橫後他被發配到滄州,幫知府照料小衙內,小衙內被李逵殺了之後,朱仝幾乎與李逵勢不兩立,並揚言李逵若在,誓不上山。縱觀整個梁山,都是殺人放火的人,又有哪個肯為一個小孩這么做?這就是朱仝的仁。
魯智深就是仁與義。例如幫助金翠蓮,拳打鎮關西是仁;林沖被發配到滄州,魯智深一路照料是義。
武松悌、仁、義都有。當然孝與悌是分不開的,武松對武大好就是悌,所以金聖嘆感慨說武松這對兄弟宛如父子。武松打虎後把賞金都給了那些獵戶,這就是他的仁;武松聽說鄆哥有個父親要贍養,就給了鄆哥錢,好讓他做證人揭發潘金蓮的罪行,這也是他的仁。武松的義可以從他與施恩、孫二娘、張青的交往中看來。
梁山最孝的莫過於李逵。宋江的人品值得懷疑,所以最孝的非李逵莫屬,接老娘上山享福,老娘被老虎吃了後殺虎報仇,這就是李逵的孝。李逵也是梁山最忠的,不過他的忠不是針對於朝廷,而是對於梁山大業,對於宋江而言的。為什麼我先講梁山後講宋江呢?眾所周知李逵是宋江死黨,但當李逵知道宋江強搶民女時(宋江被人誣陷),竟然掄起板斧要砍宋江。所以李逵心中梁山大業要比宋江本人還重要。
最後一個是義仆燕青,始終對主人盧俊義不離不棄,又忠又義。
❻ 水滸傳中以孝出名是哪幾個
呼保義宋江,人稱「孝義黑三郎」
黑旋風李逵,為母殺虎
插翅虎雷橫,為母殺妓
❼ 水滸傳中脾氣火爆孝順義氣的是誰
黑旋風來李逵脾氣火爆,稍有與人自沖突便上手打人,但他對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百依百順,投奔梁山後,便想從老家接老母親享福。他對宋江十分尊敬,困難時宋江時常接濟他銀兩,賭博酗酒。平日里也是聽從宋江指揮,說一不二,經常維護宋江意志。
❽ 水滸傳里的"孝子"是誰
當屬宋江,其實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葬送了那麼多兄弟的性命(因為招安後朝內廷逐步的瓦解宋江的實容力,讓其攻打方臘,兩敗俱傷), 皆因為宋江終究不想背"梁山賊寇" 的罪名,這些都是想光宗耀祖一定意義上的孝敬其父(招安後便是朝廷之臣).
❾ 體現名著中人物孝的事例
我舉幾個例子,請你參考,滿意請你採納,謝謝:
1:《水滸傳》中回李逵因母親被老虎吃掉怒而殺虎答;
2:《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因孝順母親,被曹操騙來,但拒絕為曹操出任何計策:;
3:《後漢書》中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請你參考,滿意請你採納,謝謝!
❿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的四大孝子都有誰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對國家都是忠誠的,同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大多也是孝順的。
通過原著的描寫,我們不難找出最孝順的幾位。
書生從中找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孝子,與大家分享。
《水滸傳》
及時雨宋江:
忠孝、忠義是他的代名詞,也因此贏得了皇帝、朝臣、江湖好漢等對他的稱贊和欽佩。
原著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晃天王)
這幾句話,足見宋江大孝。
之後的宋江也是這樣,絲毫不差。
宋江做過一些卑鄙無恥的事,也被很多朋友罵,可這孝順,那絕對是完美的。
征討方臘後,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光耀門楣。
入雲龍公孫勝:
原著道:「公孫勝道:重蒙列位頭領看待許久,小道豈敢失信。回家參過本師真人,安頓了老母,便回山寨。宋江道:先生何不將帶幾個人去,一發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雖然是為了脫身,但公孫勝也的確做到了。
回到薊州,他沒去山上修煉,而是在家奉養老母。
後來,戴宗和李逵去尋他,為了逼他出現,李逵對公孫勝母親大喊,公孫勝現身。
公孫勝的孝雖然沒被作者渲染,但也是大孝。
《水滸傳》
黑旋風李逵:
原著道:「李逵哭道:干鳥氣么!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裡鑽出來的!晁蓋便問道:你如今待要怎地?李逵道:我只有一個老娘在家裡,我的哥哥又在別人家做長工,如何養得我娘快樂?我要去取他來這里,快樂幾時也好。」(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李逵沒什麼本事,就會打打殺殺。
以前沒遇到明主,沒能發揮自己特長,也沒辦法接娘過幸福生活。
現在可以了,有機會了,他見到別人都接,就他沒接,然後大哭,真情流露。
之後,冒著被官府緝拿的危險回家接娘。
可是,因他去給娘打水喝,娘被老虎吃掉。
李逵娘是可憐的,李逵也是可憐的,「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就是李逵了。
《新水滸傳》
插翅虎雷橫:
原著道:「那婆婆一面自去解索,一頭口裡罵道:這個賊賤人直恁的倚勢!我且解了這索子,看他如今怎的……那婆婆那裡有好氣,便指著罵道:你這千人騎、萬人壓、亂人入的賤母狗!做甚麼倒罵我……白秀英大怒,搶向前只一掌,把那婆婆打個踉蹌。那婆婆卻待掙扎,白秀英再趕入去,老大耳光子只顧打。這雷橫是個大孝的人,見了母親吃打,一時怒從心發,扯起枷來,望著白秀英腦蓋上打將下來。那一枷梢打個正著,劈開了腦蓋,撲地倒了。」(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曾有人說「你打我罵我都行,但不能打罵我父母」,雷橫也是如此,他受欺負無所謂,但母親受欺負不行,因此殺了白秀英,大孝子一個。
他們四位,為了孝順父母付出很多,也是應該付出的。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太多,作為孩子,應該贍養老人,必須孝順,否則豬狗不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