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無論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都應該無理由地「孝」嗎
首先作為子女是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但是有些事情要看事情的是是非非。
孝順父母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夠,愚蠢的去孝敬父母,父母做的不對的地方,做子女的也應該給予更正,這樣才是最正確的方式方法。
畢竟做人為人處事有道德底線。
❷ 我們應不應該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你可曾想到,這十多年來,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而日夜操勞,這是多麼不容易啊!父母對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這中間充滿了自我犧牲的精神。現在,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的苦心,應該孝敬父母。
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把自己無私的愛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很多媽媽每天陪伴自己的孩子學習,放棄了自己的許多休息時間,很多爸爸為了趕著接送孩子頂風冒雪,忘記一天工作的勞累,有很多奶奶、姥姥、爺爺、姥爺,為了准時地接送自己的孫子,多少次在風雨中等候。所以應該牢記:養育之恩永不忘懷。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愛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關心體貼父母,主動分擔父母的辛勞,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長大成人後,自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9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對於現在的一些獨生子女,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小華11歲,爸爸媽媽對她異常疼愛,小華也很喜歡爸爸媽媽,但還是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每天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裡,連一口熱水也喝不上,小華還要爸爸陪她玩,並一直喊著要吃飯。
對此,父母感到很難過,他們想,也許是自己平時對女兒的溺愛讓小華沒有孝敬父母的意識。於是他們決定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
有一次,小華要嘗試自己洗衣服,於是媽媽痛快地答應了。第一次洗衣服,小華洗得相當吃力,額頭上都滲出了細細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開始酸痛了。
小華好奇地問起媽媽:「媽媽,你平時幫我和爸爸洗衣服也這么累嗎?」媽媽說:「雖然我力氣要比你大些,不過每次洗那麼多的臟衣服,也是很累的。」小華聽完後若有所思地說:「媽媽,我現在長大了,以後我的衣服我自己來洗吧。」
媽媽聽了女兒的話,心裡不知有多高興,並及時誇獎小華說:「小華懂事了,知道心疼媽媽了。」聽了媽媽的誇獎,小華更高興了。此後,小華變得懂事多了,除了堅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還主動幫父母做些家務活,慢慢懂得心疼父母了。
小華為什麼變了?因為她體驗到別人的疾苦,激起愛心或同情心,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了。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❸ 如何對待偏心的父母。還需要孝順嗎,他們心裡根本沒有我
❹ 父母對自己不好還要孝順嗎
父母畢竟有養育之恩,雖說對咱們不是特別好,應該給他們適當懲罰後,在我們力所能及的地方,應該去幫父母。
❺ 父母對自己並不好,還要不要孝順啊
你好, 也許他們過去傷害了你, 但因為父母我們才有機會來到這世上,畢竟血濃於水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無完人,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所以你別傷心, 盡量的多看看他們的優點, 想想他們應該是有他們的不容易, 有他們的難處, 所以還是看開吧!
孝順他們避免將來後悔,畢竟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也能給你的子女樹立一個孝順的榜樣,
所以還是看開吧!善有善報,上天會眷顧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