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為什麼把農歷九月初九叫做重陽節

為什麼把農歷九月初九叫做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3-06-05 20:04:46

A. 重陽節為什麼是九月九日

根據《周易》的理論,「六」為陰數,「九」為陽數,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陽數相重的日子,這才有了「重陽節」的名稱由來,也稱「重九節」

重陽節,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是固定在農歷九月初九的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這個彷彿黃昏色調、染盡秋意菊香的節日,是祭祖節、是登高節、是敬老節、是菊花節。

在祭祖心理和敬老意識中,有「人間重晚晴」的生命情懷,在登高望遠和菊韻秋香里,「有暗香盈袖」的生活詩意,而在「我言秋日勝春朝」的重陽節,更可以有一份「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壯志豪情與天高地闊。

把老人節定為九月九日的原因

在中國人民的觀念中,九有著長久的意味。普遍的觀念認為,重陽節之所以被定為老年節,就是因為中國人圖吉利,認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數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賦予了「久壽」的含義。而隨著這種觀念的傳播,九月九的重陽節也就慢慢有了老人節的稱號。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古時就有重陽「求壽」的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也就是說,早在漢朝人們就已經給九月九賦予了長壽的含義。

古人認為天地自然的四季變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陽正是對應著體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過登高,飲菊酒等方式來祈禱長壽。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是在過什麼?

B. 為什麼叫重陽節

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州襪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

重陽節最早是一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一。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山秋遊、納殲擺敬老宴、賞菊、辭青、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重陽節最早是豐收後的祭祀洞跡沖活動,在節日民俗中,還保存著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登高、宴請等活動形式,又添加了賞菊、辭青等具有自然氣息的活動,總的來說,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

C. 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

把 重陽節 叫做老人節,雖說少了些歷史 文化 底蘊的襯托,但也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潮流,體現我們那源遠流長的傳統 民俗文化 。一起來看看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歡迎查閱!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稱什麼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原因

敬祖——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重陽節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在重陽節這天,很多地區有祭祖的習俗,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在現代化進程中正日漸淡薄。這讓現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蘊含的最溫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們精神世界的沉澱和厚重。

敬老——重陽日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孝道——重陽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顧、凄涼等死之時,才會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陽中包含最大的普世價值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重陽節,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美好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所忽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相關 文章 :

★ 2020九月九為什麼要登高

★ 重陽節為什麼是老人節

★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有何寓意

★ 老人節為什麼是重陽節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 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

★ 九月九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D. 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的主要寓意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的發展史
20世紀80年
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清代
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明代
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宋代
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 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唐朝
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晉代
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三國時代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漢代
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春秋戰國時期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E. 九月初九為什麼叫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抄,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F. 重陽節的四重含義 為什麼九月九稱為重陽節


你可能感興趣: 2020年領證吉日

為什麼九月九日稱為重陽節
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數,始於一,終於九」這一說法,認為「凡數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九」在中國文化中也特別被看重,「九」也有了神聖的意思,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聯系一起,稱為「九五之尊」。
在《易經》中,「六」被定為陰數,「九」被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宏備薯陽,兩九相重,故稱之為「重陽」,也叫「重九」。古代人們認為這是個大吉大利、值得慶賀的好日子。於是,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有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這段記載生動地描述了重陽節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 傳統節日 ,重陽被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正因為此,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又定為「老人節」。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把農歷九月初九叫做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孝敬老人作文 瀏覽:989
重慶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195
貴州省老年節活動簡報 瀏覽:565
從20歲到80歲 瀏覽:764
養生館開業適合穿什麼服裝 瀏覽:372
為什麼父母會先走 瀏覽:700
到時了退休年齡繳費年限未夠 瀏覽:179
養老院工作人員架構圖 瀏覽:586
各地退休工資水平 瀏覽:806
老年文體活動中心機構設置文件 瀏覽:355
東華小區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378
重慶自助體檢機哪裡有 瀏覽:113
在幼兒入學前父母如何分工 瀏覽:870
60歲女人頭暈 瀏覽:709
如何勸父母不改志願 瀏覽:106
何鴻燊長壽秘訣 瀏覽:105
老年人吃香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1
社區老年協會舉辦活動 瀏覽:64
太姥姥祝壽詞90歲 瀏覽:839
長沙市老年協會活動工作部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