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岳飛忠義孝順故事
岳飛孝母的故事:抄
岳飛十分孝順,襲母親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訪母親,並且把母親迎接歸來。他的母有很難治癒的疾病,端葯喂葯一定要親自來。母親過世之後,他不喝水不吃飯三天守孝。
原文出自《宋史·岳飛》,內容如下: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葯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
B. 關於忠心孝順的詞語
【赤膽忠肝】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十分忠誠。
【赤膽忠心】赤:比喻真純。形容十分忠誠。
【公忠體國】指盡忠為國。
【盡歡竭忠】指朋友對自己竭盡友愛和忠心。
【盡忠報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盡忠拂過】拂:通「弼」,匡正。舊指竭盡忠心,幫助君王改正錯誤。
【精忠報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竭忠盡節】竭盡忠誠和氣節。
【盡忠竭力】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
【竭忠盡智】毫無保留地獻出一片忠誠和所有才智。
【竭智盡忠】竭:盡。用盡智力,竭盡忠誠。
【面譽不忠】譽:稱贊;忠:忠誠。好當面稱贊別人的人,一定不忠實。
【逆耳忠言】逆耳:不順耳。聽起來感到刺耳的話是有益的好話。
【納忠效信】納;獻納;效:獻出。獻出忠心和諍言。
【畎畝之忠】畎畝:田野,借指民間。舊時指百姓對君主所盡的忠誠。
【拳拳之忠】拳拳:形容誠懇。形容非常懇切。
【求忠出孝】指尋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矢忠不二】立誓忠心到底決不改變。
【攄忠報國】攄:抒發。抒發忠誠,報效國家。
【效死輸忠】指竭盡忠誠。
【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小忠小信】小表忠心,小講信用。多指所採取的一種手段。
【義膽忠肝】指為人正直忠貞。
【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忠不避危】忠:忠於。避:迴避。忠於職守,不迴避危險,
【忠不可兼】兼:兼任。不可同時忠於兩國君主。比喻一臣不可輔佐二主。
【忠不違君】違:違背。忠心耿耿,絕不違背君主。
【忠誠不渝】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忠臣良將】忠實的大臣和優秀的將帥。
【忠臣烈士】忠義剛烈的臣子。
【忠臣孝子】對君主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
【忠臣義士】忠誠而有節操的臣民。
【忠鯁不撓】鯁:魚刺,借喻正直。忠誠正直,不向惡勢力屈服。
【忠貫白日】貫:貫通。忠誠之心可以貫通白日。形容忠誠無比。亦作「忠心貫日」。
【忠貫日月】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
【忠告善道】道:同「導」,引導。真誠勸告,善意引導。
【忠肝義膽】忠心耿耿,仗義行事。形容十分忠誠。
【忠果正直】果:果斷。忠誠果斷,公正剛直。
【忠厚長者】忠實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忠君愛國】對君主忠貞,對國家摯愛。
【忠君報國】忠於國君,報效國家。
【忠款誠信】款:誠懇。忠實誠懇守信用。
【志慮忠純】志慮:志向和心思。志向和心思都忠誠純潔。形容忠心耿耿,堅貞不二。
【忠驅義感】指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忠實心誠】忠厚老實而又誠心實意。
【忠孝不並】並:並行。指忠孝難以兩全。
【忠心赤膽】形容十分忠誠。
【忠心耿耿】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忠心貫日】貫:貫通。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同「忠貫白日」。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忠信樂易】忠信:忠厚老實;樂易:歡樂,平易。指為人忠厚老實,平易近人。
【忠孝雙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同「忠孝兩全」。
【宅心忠厚】宅心:居心。忠心而純厚。亦作「宅心仁厚」。
【忠言讜論】讜:正直。出言忠誠,立論正直。
【忠言嘉謨】忠懇的言論,卓越的計謀。
【忠言逆耳】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忠言奇謀】忠誠的進言,出眾的謀略。
【忠於職守】忠誠地對待本職工作,一絲不苟。
【忠貞不二】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忠貞不貳】忠:忠誠;貞:有操守。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忠貞不屈】忠誠而堅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惡屈服。
【忠貞不渝】忠:忠誠;貞:有操守;渝:改變。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C. 水滸傳中體現宋江忠孝義的是哪幾個章回
1.宋江的忠。
宋江成天將忠字放在嘴邊,上了梁山之後更是戀戀不忘朝廷招安,以致在菊花之會上武松聽煩了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不過宋江的忠確實不是停留在嘴上,在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宋江的忠正真體現出來,這就是《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一回中,宋江和吳用商量對遼國使用詐降計策,吳用卻因此產生乾脆真的投奔遼國的想法, 對宋江說「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成功,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宋江聽了以後斷然否決,對吳用說「軍師差矣!若從遼國,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里,宋江的忠心充分表現出來。從表面上看,宋江的忠心是對宋王朝的,其實不然,因為宋王朝是當時國家和民族的代表或者說符號,對於宋王朝的忠誠,在當時來說,透著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2.宋江的孝。
小說中誇宋江孝順的地方不止一處,但宋江的具體孝順行為,則是通過《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一回來反映的。宋江打開石勇帶來的家書,見後面寫道「父親於今年正月初頭因病身故,見今做喪在家,專等哥哥來家遷葬。千萬千萬!一切不可誤!弟清泣血奉書」時,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還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哭得昏迷,半晌方蘇醒。最後,不顧一切的回家奔喪。
3.宋江的義
小說用來體現宋江的義氣的,是《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一回,當得知上級來人是要拿捕晁蓋等人時,宋江不顧個人安危,馬不停蹄地趕往東溪村報信,用晁蓋的話說那是「擔著血海似干係」。這回書的內容讀者一般都很熟悉,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