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唯一進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是誰,他都做了哪些孝順的事
作為唯一一個以帝王身份擠入「二十四孝」的人物,漢文帝劉恆必須得到表揚。當初劉恆一登基就下令給天下老人送糧送物,後來自己的母親生病更是跟蹤式照顧,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直接上手,後來甚至為了成全自己子民的孝心改變律法,正是因為劉恆這樣的大孝之舉,才讓後人把他列入了二十四孝人物。
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和劉恆有關。這就是淳於緹縈救父:當年淳於緹縈的父親在一次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這人告他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聽這個名字也知道肯定得在身上動刀。於是淳於緹縈為了解救自己的父親於水火之中,費盡心思讓劉恆知道了這件事情,劉恆感念淳於緹縈的孝心,於是就廢除了這個殘酷的刑法。
㈡ 為何說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帝王
自從孔子當時倡導「仁孝治國」以來,後世的帝王無不以「孝道」當幌子,但是,真相是,作秀的多,真孝的少,在孝順的皇帝中,漢文帝劉恆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了,因為他做的哪些事情,足以能夠證明他是真的非常孝順。
一、母有病親奉湯葯。劉恆母子遠離皇城,踏踏實實過起了非常安穩的日子,薄氏是一位猶如孟母的賢德之人,教子有方,漢文帝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漢文帝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漢文帝劉恆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最為一國之君,漢文帝劉恆卻不讓太監和宮女前來伺候,說明他是真的非常孝順。
漢文帝劉恆以皇帝的身份,在中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入選,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作為萬民之王,以孝治天下,提倡輕徭薄賦,節儉敦樸,厚養薄葬,漢文帝劉恆以皇帝的身份,所以受,漢文帝劉恆真的是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㈢ 歷史上有哪些孝順的皇帝
孔聖人倡導「仁孝治國」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孝道」一直是評價一個人品性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對於皇帝來說,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但這其中很多帝皇作秀的比較多,真正能從內心靜守孝道的少之又少,今天盤點五位真正孝順的好皇帝。
第五位:宋孝宗趙昚
趙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傑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最重要的是為岳飛平反了冤案,恢復岳飛民族英雄的名譽。在軍事上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在農生上重視農民生產,在他治理的天下中,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他的一系列功績,史稱「乾淳之治」。
劉恆的母親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親對他的教養的關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對母親是非常孝順的。
薄姬卧病在床三年,劉恆完全不顧自己的帝王身份,親自侍奉,就連母親所服用的湯葯,他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按理說他只要一聲令下,不知有多少宮女太監搶著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漢文帝的孝,並非只針對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名皇帝,他對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頒布的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啥兩樣,可他隨後頒布的一道聖旨卻是很多皇帝都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規定「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
具體則表現為:「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縣令的屬官,職權僅次於縣令)或者縣尉(僅次於縣丞)送達;其他的則由嗇夫(鄉的官吏)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漢文帝可以說是首開先河。
漢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對其他孝順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當時一名棄官行醫的讀書人,因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進往京城中,他的女兒一路尾隨而且跟官府人說:願意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過,好讓他能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動了,隨後就廢除了殘忍的肉刑。
中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劉恆是唯一一個以皇帝身份入選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㈣ 歷史上最孝順的一位大人物是誰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圖之一
劉恆大孝之名並非空穴來風,他扎扎實實做了幾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孝事。 劉恆的母親薄氏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少時有一位叫許負的看相人曾說過她是大貴之命。她的命貴在哪呢?就貴在她與劉邦曾相識後來又生了劉恆,從此雖不受劉邦的寵愛,但所謂「福兮禍兮」,因不受劉邦的寵愛而躲過了嫉妒成狂呂後的迫害。劉恆母子遠離皇城來到被封的領地,踏踏實實過起了雖貧寒但非常安穩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賢德之人,教子有方,劉恆的學識修養大多受其母的影響。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他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他只要發一道聖旨,不知有多少太監、宮女前來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顯示出他的真心。 大孝天下惠蒼生。劉恆的孝,並非只針對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皇帝,他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什麼兩樣。但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則是很多皇帝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表達了劉恆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意願,「對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90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恆可說是首開先河。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呢? 成全孝道廢酷刑。劉恆本身是大孝之人,對孝子賢孫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說的就是劉恆的事。漢文帝時,有個讀書人叫淳於意,此人剛直不阿,不願與腐敗的官僚為伍,辭去太倉令的官職做起了普濟天下的醫生。在一次治病時,他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被告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這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或臉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於意愁得了不得,這時他的小女兒淳於緹縈自告奮勇要解救父難。她隨父到長安受刑,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漢文帝聽說奏章系一個小姑娘所寫,也非常重視,最後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動,召集大臣發布命令,廢除了殘忍的肉刑。緹縈救父美名揚,劉恆的仁德也隨之傳於四海。 中華歷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劉恆以皇帝的身份入選,是很不容易的。作為一國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節儉敦樸、厚養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彪炳史冊也就成了必然
㈤ 漢文帝劉恆,到底有多孝順
漢文帝繼承了先祖漢高祖的遺風,以孝道治天下,漢文帝劉恆大孝之名確實不是後人杜撰的,《史記》中記載了漢文帝做過兩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孝事,主要如下:
漢文帝劉恆這么仁德孝順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不愛戴呢?
㈥ 歷史上孝順的君王有哪些,每一個都是現在人學習的榜樣
孝順的君王有好多,比如康熙、劉恆、嘉慶、嘉靖等等的君王。他們都是現在人學習的榜樣。
孔子提倡「仁孝治國」後,「孝道」成為了評價一個人的道德標准,對於君王來說這樣的事情更為重要,需要做給天下人去看,去學習。
薄姬生病後劉恆都會親子煎葯、喂葯等等,把薄姬伺候得非常周到,讓薄姬的晚年生活沒有留有遺憾。劉恆不僅對自己的母親孝順,他還廢除殘忍的肉刑,以此來成全天下所有有孝心的人們。
劉恆的感動事跡被寫入二十四孝裡面,他也是唯一一個寫入二十四孝裡面的人物。由此來看劉恆在歷史上是多麼的孝順,多麼被值得我們去尊重和學習,不論那個君王只要他是孝順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㈦ 百善孝為先,最孝順的帝王是誰
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他的一生都活在其祖母馮太後的陰影下,但孝文帝卻是極其孝順的,堪稱最孝順的皇帝。孝文帝終極一生都沒有除死馮妙蓮,這或許與他仁慈的個性有關,但更多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在那裡,這種感情包含嫉妒與寬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初繼位時由馮太後臨朝成治脫發紅秉承孝經,政事無論大小都先秉明太後。
可能拓跋宏尚念舊情不忍將馮處死,只誅殺了高菩薩了事。不久後,拓跋紅得病了,召喚鵬程王主持後事,最後說後宮九觀音得自尋死路,我死後可賜他自盡,他自盡以後為他舉行最隆重的葬禮,接著拉住彭成王的手,喘息良久撒手而還,時年三十三歲。這就是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孝文帝。
㈧ 乾隆為什麼那麼孝順太後
一、乾隆是一個英明的皇帝,他對親生母親約法三章也是為了讓自己的母親不要干預朝政。在他登基當上皇上的第3天就直接下了一道聖旨,聖旨里明確指出宮里的太監們丫鬟們,關於所有的國家戰事關系重大的,都不許妄自揣測,也不許隨便告訴太後消息。乾隆這么做也是為了杜絕後宮干涉朝政出現前朝以來的失誤。
四、可見乾隆對母親很孝順,但他有學位。乾隆在位時,他的生母重慶太後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乾隆對太後身邊的太監有很多責難。原因是太監沒有遵守協議。乾隆與母親之間的三章法律可以解釋乾隆繼承的早期和後宮管理的陰影。
所以說乾隆既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更是一個英明的好皇帝,公私分明,所以他的統治下國泰民安。
㈨ 史上,唯一被載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是誰,他都有哪些孝舉
歷史上被載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是漢文帝劉恆。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孩子。他對母親非常的孝順。他對於百姓也是非常的寬容和關心。他還為了一人而廢除了肉刑。還廢除了連坐罪。
他對母親非常的孝順。他的母親叫薄姬,但是他的母親身體非常弱。經常的生病。劉恆每天理好朝政之後。就盡心盡力的陪伴著母親,照護母親。每天的葯,劉恆都要自己嘗過之後。才會給母親喝。他每天陪母親陪到半夜。就這樣照顧他母親。照顧了三年。盡管他是個皇帝。其實他倒不必要如此盡心盡力。但他還是做到了。
劉恆母子的墓
他還廢除了肉刑。當時有一個叫淳於意的人。他讀書做官。尤其喜愛醫治病人,但因不喜官場的黑暗,就辭官專心致志的做一名醫生。一次治病。被別人誣陷治死了病人。要壓他去受肉刑。他的女兒不忍心。就像漢文帝寫了一封信。願替父錯過。漢文帝感動於小女孩的孝心。就和大臣商量,然後廢除了肉刑。
他的孝心感動天下。後人將他列為二十四孝之中。
㈩ 乾隆是君王中的第一大孝子,究竟是怎麼回事
乾隆對鈕祜祿氏太後確實很孝順,雖然鈕祜祿氏太後一生沒能得到丈夫雍正的寵愛,但是自從乾隆繼位之後,鈕祜祿氏太後就是大清最為幸福的太後,沒有之一。
不過鈕祜祿氏一直也不受寵,即使是康熙都誇過自己這個兒媳婦有福氣。等到乾隆登基之後,鈕祜祿氏才開始享受起人生。乾隆也知道自己母親年輕時不受寵,而且出身低微,所以年輕時也吃了不少苦。自己繼位以後就盡可能的對母親好,知道母親信佛,所以總是以母親的名義給寺廟募捐,還多次出錢修建寺廟。每次乾隆外出,都會帶上鈕祜祿氏,有點像如今的帶著母親去旅遊的意思。總之乾隆這個大孝子確實讓鈕祜祿氏太後享了很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