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彖書寫法

重陽節彖書寫法

發布時間:2023-02-23 00:01:03

『壹』 篆書重陽怎麼寫

『貳』 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端金文隸書甲骨文楷書小。

1、春節復、清明、端午、制中秋、重陽、除夕
2、殷周時期:通用甲骨文;然後是商、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通用金文;接著是秦漢時期:通用小篆;接著西漢、東漢時期:通行隸書;再接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時期:草書、楷書和行書在社會上廣泛使用.
所以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行書、楷書
3、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
4、拜年,觀燈,掃墓,賽龍舟,賞月

『叄』 橫幅書法作品落款圖片欣賞

正文、落款和鈐印,是書法作品的三要素。橫幅書法作品要怎麼落款呢?書法作品落款的知識有什麼?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書法作品落款知識及橫幅書法作品落款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橫幅書法作品落款圖片欣賞

橫幅書法作品落款圖片5

中國書法作品的落款知識

一、落款內容

除主文以外的文字都可視作款書。一般落款可分為上款和下款,上款(書於書法作品右上方)、下款(書於書法作品左下方),而在書寫上又可分為單款或雙款。單款單指下款而言,雙款包含上、下款。上款是謂書法作品上題識贈與對象(例:○○兄雅正)或書法作品內容出處(例:錄杜甫詩客至一首)、歲時(例:甲子年申月等。);下款是謂書法作品上題識書家祖籍(例:延陵、台灣等。)、姓名字型大小(例:清華、肇欽等。)、歲時(例:甲子年申月等。)、年齡(例:九二老人或九十有二等。)、書寫地點(例:桃城、靜心雅築等。)、書法作品主文題目或感觸(例:書此文以紀念母親之偉大等。)、書法作品內容出處(例:錄杜甫詩客至一首)、釋文(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等等。落款字數多者可稱長款,落款字數少者可稱短款,可依書法作品整體做不同變化應用,但不宜偏離書法作品主題內容。

但有幾點須注意到,一般在年齡上都是書有所成,或有聲望,或年高古稀之人,才會落有年齡款;個人以為年有「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落有年齡款為宜。當然書者在人生每個階段,如逢年值三十、四十、五十等等,亦是可以落年齡款無妨。

二、落款字體

落款的字體須與主文和諧,有幾方面須特別注意到。

其一:書法作品落款字體,一般不可大於主文字體(碑誌、尺牘、官樣文書等除外),過大則喧賓奪主,過小則格局小氣,比主文較小、適當為宜。小楷作品的落款字體大小則與主文字體一樣。字體大小並不是絕對,宜以和諧為首。

其二:落款所用的字體與主文字體是否恰當,也必須注意到。搭配不當反而造成書法作品的敗筆。一般要注意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從整體而言,使用行書、行草落款或與主文字體一致,較被普遍性使用。如主文楷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如主文行書,則以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如主文草書,則以行草、草書等落款為宜;如主文篆書,則以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如主文隸書,則以楷書、行楷、行書、行草等落款為宜。落款字體與主文字體相同,亦是可行。但一般對於篆文在落款時,都會以楷書或行楷將內容標明,以利觀賞者能清楚內容,畢竟有些字體年代久遠且現代已較少用,一般人可能比較無法去了解書寫內容。

其三:落款字數多寡也是一個重點,落款字數少易虛、字數多易實,實虛不協調易造成鬆散密擠。書家可依篇幅實際做適當調整,使落款字體虛而不散,實而不擠。

其四:落款字體風格須與主文字體相呼應、和諧為宜。如主文字體端正,而落款字體過於放逸不拘會影響整個作品;相對,主文字體極為放逸,而落款字體過於端正也會有不和諧之感。但有些作品如果主文字體端正,落款字體輕松活潑,但不逾矩,如同兒童對父母之撒嬌,也是一幅佳作的呈現。

三、落款位置

落款書寫位置可依「意在款先」或「意在款後」。意在款先是先布好落款書寫位置,但其缺點是主文易受影響而放不開;意在款後是待主文書寫完成再決定落款書寫位置,其缺點是主文有時將整個幅面佔用,而使落款不易發揮。因此如何拿定,端賴書家經驗及當時書寫內容、紙張大小……等,各種情況而定。但須以整體和諧為宜。

書法作品落款紀時方式與方法

現代書法家在創作書法作品中,落款大都會記載書寫時間,但有些現代前衛派則有不落書寫時間的情形。近代書法家紀年有採用公元紀年方式,如「二○○九年二月○○○書於○○齋或○○堂或○○軒」……等。除了公元紀年方式,大部份書法家還是使用傳統干支紀年方式為宜,因為傳統書法比較講究紀時方法,因其占落款極重要性,干支紀年是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種紀年方式。

西元紀年方式有幾點須注意到,一般紀時只用年或年月,如:「二○○九年○○○書於(於)○○齋」或「二○○九年二月○○○書於(於)○○雅築」;比較少用到日,除一些特別紀念日或特別需要可加上,如:「二○○九年二月八日○○○書於(於)○○雅築」等。

四、傳統落款

在古代及傳統書法家一般採用干支紀年方式,以天乾地支相組合。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也稱十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也稱十二支。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可依序排列成六十組,從甲子至癸亥代表六十年,一般稱為六十花甲子。如:「壬午年花月○○○書於○○雅築」等。而在年月之前,也有加上歲在、歲次,如:「歲在壬午年花月○○○書於○○雅築」……等。

除了上述二種方式西元和農歷外,近代台灣也有使用民國,如:「民國九十二年重陽節○○○書於(於)○○雅築」……等。

季節與月份以農歷為主。春季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夏季是指四月、五月、六月;

秋季是指七月、八月、九月;冬季是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每一季中的三個月,可依孟、仲、季相次。如秋季;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稱季秋,其他三季亦同。每季的第一個月也可以依初、早、首、始、新、上、肇、開……等,如:初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上冬……等等;第二個月可依中、正、半……等,如:春半、春中、正冬、、等等;第三個月可依晚、末、暮、、等,如:晚春、末秋、暮冬……等等;每季的末月又稱杪月,源出【禮記】。三月稱杪春、六月稱杪夏、九月稱杪秋、十二月稱杪冬。

月和日的雅稱都有來歷。一般而言,依淵源可分幾類:上古典籍、農歷節氣、民俗節日、文學典古、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等。

以下是月日代稱之整理:

一月: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歲始、肇春、初陽。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夾鍾、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餘春。

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呂、初夏、麥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賓、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種。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鍾、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則、瓜月、初秋、桐秋、桐月、蘭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壯月、南呂、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無射、菊月、暮秋、涼秋、杪商、秋末、殘秋。

十月:孟冬、亥月、陽月、應鍾、初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黃鍾、霜月、寒月、葭月、正冬、暢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塗月、大呂、臘月、暮冬、梅月、暮歲、歲杪。

每月一日至十日:上旬、上浣、上瀚、上澣

每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中旬、中浣、中瀚、中澣

每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下旬、下浣、下瀚、下澣

每月初一:朔、旦、額;每月十五日:望;每月最末一日:晦

其他:元旦(元月一日)、元宵(元月十五日)、端午(五月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中秋(八月十五日)清明、冬至、七夕、重陽、除夕等等。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五、落款題款用語

上款:雅正、雅屬、教正、清賞、博鑒、正之、賜正、清品、惠存、清玩……等等。

下款:敬書、臨、題、書、節臨、學書、試筆、撰題、拙書……等等。

中國書法作品的格式大都以對聯、中堂、連屏、條幅、橫額或小品為主,作品的完成必須落款與用印才見其完整性。

款分為上款與下款二者,如果作品不是針對某人所寫,通常只落下款,亦即時間、主題、齋號、作者的名字。落款的字體應小於主題內容,位置也必須考慮到作品書寫完成後的留白與落款之後重心的平衡。 當書法作品因贈予而需要上款時,上款的用語是非常講究的 。 其中的稱謂有大方家、法家、道家、先生、吾兄,或對學生以學棣、賢契稱之。結語有輩份之分,如對平輩之上用:大雅正之、指正、教正等,如對晚輩則可用清鑒、清賞、雅賞、雅鑒或惠存等。 用語均得重視禮節得體,免得引人詬病。

另外;當落上款時不能太低,因為這樣很不禮貌。如果是書法對聯作品在落自己的款時,不宜太高,太高顯得自傲。款太低不只不美觀,雖謙卑卻也稍嫌虛偽。書法既稱之為藝術,就應盡可能追求完美,至少也應顧慮到作品的協調性,使觀賞者得到視覺上的享受。而如果是現代書法水墨藝術創作的話,則往往因它的布局的獨特性,如書如畫,這樣的作品的落款與用印就得靠作者在美學上的涵養去作決定了。

再來談到用印,作品的書寫大都以墨為之,朱紅色的印在書法作品裡,就像綠葉配上紅花,使得書法作品有如畫龍點睛一般,精神閃爍。可是;用印卻也有它獨特的規距,書法作品所用的印大致分為名章、引首章、壓角章三種。 而印亦有陰陽之別相互應用, 如名章若用二方,必分陰陽,引首章與壓角張盡可能亦是。 引首章與壓角章統稱為閑章,閑章的功能除了美化作品的生命之外,還用來取得與名章的對稱 與平衡才是重點。 落款與用印在書札或簡牘裡面並不講究,而在書法創作的作品裡,卻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過程。書寫完畢,落款、用印,作品才算大功告成。

『肆』 重陽兩個字用繁體字怎麼寫

重繁體字來為原字「重」、自陽繁體字為左耳旁加昜字。

「重」字的繁體字和簡體字是一樣的,沒有變化,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指質量或密度大。又轉義表示分量;又表示程度深。

陽,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yáng。最早見於甲骨文。會意字兼形聲字。從阜(fù),昜(yáng)聲。

(4)重陽節彖書寫法擴展閱讀

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陽

『伍』 重陽節快樂的隸書寫法

重陽節快樂的隸書寫法如圖所示:

重陽節來歷: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在仙鶴指引下,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5)重陽節彖書寫法擴展閱讀:

重陽節飲食習俗: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2、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3、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彖書寫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西老年公寓杜院長 瀏覽:321
發朋友圈想對不孝順的兒女 瀏覽:802
我和老婆50歲天天做愛 瀏覽:346
江蘇南通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18
怎麼成為養生堂的嘉賓 瀏覽:818
看望前夫父母說什麼 瀏覽:998
龍岩養老院新聞 瀏覽:225
快退休的人員如何辦理社保嗎 瀏覽:841
人80歲稱什麼生肖 瀏覽:589
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上海 瀏覽:431
老年人疑心病怎麼治 瀏覽:799
60歲不算老年人 瀏覽:639
敬老院春節值班記錄表 瀏覽:28
帶兩個老人住酒店訂什麼房 瀏覽:755
社保斷繳退休時由什麼影響嗎 瀏覽:542
德州體檢去哪個醫院好 瀏覽:57
孝順到金華的公交車時間 瀏覽:811
不孝順公婆的面相 瀏覽:39
美惠體檢怎麼樣 瀏覽:919
長壽面里還可以加什麼菜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