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父母和企業發展是什麼關系

孝敬父母和企業發展是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3-02-19 01:35:52

A. 儒家思想精髓的八德與企業管理有何聯系

西方科學經管的方法一度曾給中國企業家面前一亮。在已經吸收和引進西方經管方法後,中國企業家忽然又發現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並不完全適合於中國本土企業。在解決了流程科學化的管理難題之後,由於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同,使企業陷入了一種沒有活力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僵硬狀態。於是企業家們又對西方管理方法發生了懷疑。不是全盤否定就是全盤肯定是中國企業家的通病。 思考之餘,我們在尋求一種更適合中國本土企業的管理之道。其實西方科學的管理方法並沒有錯,只是企業家在照搬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時,把中國傳統的管理哲學給丟掉了。 因為中國具有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已經深深地被印上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烙印。這一烙印很難改變,所以在管理中國人時,首先是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運用中國固有的傳統哲學,然後才是西方管理科學。 好的管理方法就是把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模式與西方科學管理方法有機的結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脈絡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構建的道德倫理體系始終是中國人血脈里揮之不去的人文情懷。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新加坡作為治國方略加以應用。 新加坡開國元勛,前總理李光耀在大量研討中國儒家文化的基礎上,將儒家思想精髓歸納了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被人尊稱為「八德」。用「八德」哲學理念治理下的新加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得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擠入了「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也使新加坡人共同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實施,令世界為之矚目,由此新加坡也被冠以新儒學的實踐者。其實在企業這個組織中,如果將這「八德」運用於管理中,也會起到很是好的效果,它是中國化哲學思維模式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 儒家「八德」哲學理念應用於企業管理,有著不同意義的詮釋。 孝-企業員工道德行為的基礎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文化中把「孝」一直當成是中國人倫理道德的起點。對於何為「孝」,孔子曾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為孝不僅是人們所說的喂養,因為動物也有喂養之舉。孝更是一種敬養,是對長輩的恭敬之心。可見,儒家思想所說的「孝」並不僅是對長輩的贍養行為,而更是衡量個人行為的心理狀態最基本的標准尺度。孝敬父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愛心和有道德的最基本的衡量標准,連父母都不孝順,就連文明的生活都談不上,何談敬業愛業,何談愛護企業與同事,何談團結互助,更談不上盡忠報國的大孝。正象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系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 對於企業來說,孝道文化的體現首先表現為要熱愛企業,這是作為員工的本份.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員工對企業具有很強的歸屬感,而這種強有力的歸屬感則建立對於管理層要擁有關懷、憐愛之心,管理層的孝道文化體現在關心下屬、體恤下屬,讓員工體會到企業溫暖。而對於員工而言對上級領導要有尊重之心,應該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組織活動,培育孝道文化還應該鼓勵、支持員工與家人之間建立和睦、融洽的關系,因為家庭的和諧穩定對於塑造和諧、親和力強的企業氛圍起著很是關頭的作用。企業文化的建設其實就是員工道德行為的構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是企業員工道德行為的基礎。孝道文化也可以引申為感恩文化,感恩也是企業文化優異的組成部分,有了感恩之心,企業員工的自我道德就會達到一種很高境界。 悌—企業建立團隊精神的保障 《論語》「學而篇」第六句:「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中的悌在儒家文化中原意為對兄長的敬重,這里的悌在現實社會中可以引申為不僅是兄弟相處之道,還有夫妻相處之道和同事及朋友相處之道。 就企業組織而言,悌就是員工之間一定要相互幫助,相互友愛,象一個大師庭一樣成員之間彼此體現悌的道德倫理內涵。悌文化的體現不僅在個人層面,而且還體現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的優劣,因為在一個企業中會以部門為單位、小組為單位,分別存在不同的大小團隊,而這些團隊的相互配合是團隊建設的關頭所在。倡導悌文化就會解決所有部門和團隊始終把企業的整體利益成為所有行動的指南的團隊法則。所以弘揚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悌」文化是構建體現團隊精神的保障。 忠—是企業執行力的前提 《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其學生子張的一段對話:「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令尹。何如?子日:忠矣。」意思是說子張問孔子:「一位叫做子文的官員多次當官,面無喜色,又多次被免職,面無怨色,前任所推行的政策,一定告訴新的人,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個人算得上忠了」。由此可見,儒家思想中的「忠」不僅是指常規意義上的愚忠和盡忠,還有「忠於職守」的意思。具體在在企業中「忠」包含兩方面的意思,首先是忠誠於事業。每一個員工一定要做到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在工作中盡自己的悉數力量,做好本職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謹小慎微的工作狀態。第二層意思是要忠心於組織,組織大到國家和企業,小到部門和班組,忠心表現在個人利益一定要服從集體利益。在關頭時刻一定都要以大局和集體為重。愛國愛企都是以具體表象行為體現的,某種情況絕對服從也是忠心的體現。在日本,把「忠」運用到管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日本把「忠」、「孝」、「悌」聯成一體,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在企業管理中,它要求每一個層次的負責人都必須絕對服從自己的上級。這樣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執行力。應當看到,無論企業採取甚麼樣施來提高其競爭力,最重要的是這些措施能夠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和執行,自的管理制度與經營戰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就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執行力的高低是分出企業優劣成敗的關鍵。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說過:「微軟在未來十年內,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可見,企業的競爭力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執行力,忠是提高企業執行力的前提條件。 信-企業基業常青的基點 誠信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中國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國古有「無信不立」之說,《論語》中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企業道德經營的必備要義。儒家常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先決條件就是誠信。 誠信是我國傳統的商業道德。早在戰國時,對商業活動就有「市價不二,國中無偽」的要求。在商業發達的明清之際,商家無不標榜誠信,也大都「以儒道經商」。 晉商與徽商就是中國古代以誠信經商勢力最大的兩股商業力量。梁啟超說,「晉商篤守信用」,徽商亦「賈而好儒」,能夠「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們的成功之道。 誠信是現代企業的黃金品牌。時至今日,許多知名企業已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海爾的高層管理者將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實現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承諾「決不讓一件不合格的海爾冰箱流向市場」。「誠信」是品牌,也是無形資產。國際上許多大企業都很重視誠信倫理。比如,IBM把誠實作為企業的座右銘;松下公司把「贏得人們的信任」作為企業的價值觀;諾基亞把「科技以人為本」作為自己誠信的實質。 企業誠信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基礎,企業誠信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中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並以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確立價值觀必須納入的內容。當前中國企業一個凸起問題便是誠信缺失。企業「誠信」缺失危害很大,企業誠信缺失影響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以至是許多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因為誠信缺失,致使企業品牌一夜倒塌。作為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三鹿和如今的雙匯就是最好的明證。加強現代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確立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最基本保證。 禮-企業行為道德的規范 儒家思想很是重視禮的構建,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秩序的基礎。禮也有兩層意思,意識規章制度,二是人與人的禮節禮儀,對應於企業來說,禮也表現為一方面員工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另一方面學會接人待物的各種禮儀。因為這代表一個企業的形象。其中約束與規范是「禮」的管理功能之一,儒家管理強調道德的內驅力,道德的自律與自覺,但也不忽視管理的約束機制。「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中的「齊」就是約束,即用「禮」來約束人的行為,「禮」是人的行為指導。在現代管理中,約束是經由過程規章制度來實現的,因此建立合理的、科學的、系統的、適用的規章制度是現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規章制度一方面要具有約束性,但絕不是為了約束而約束,約束的目的是為了規范人的行為,達到人的行為的自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有序和協調,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禮」是企業行為道德規范的體現。 義-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孔子在《論語·里仁》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以堅持道義為快樂,小人以逃逐財利為快樂;在經濟關繫上,義是處物質利益關系的最高准則,所有道德的人都要遵守,做到在物質利益前不做非分之想,不貪不義之財。《論語》中還有許多關於義利觀的論述,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等等,都是主張先義後利,強調經濟生活的道德原則,認為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精神價值重於物質價值。這里就包含了把義和利統一起來的思想。並且認為「義」重於「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孔子提出「重義輕利」,「先義後利」的義利原則就是中國企業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也是企業樹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在孔子的倫理道德論述中,以「義」作為評判企業和人的行為的道德原則。這里的「義」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企業只看到面前利益。而沒有考慮它所承擔的「義」。沒有履行它的社會責任,沒有體現它存在的價值,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拋棄。 例如:「三鹿奶粉」和「雙匯事件」就是把利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義丟到了腦後。中國企業在逃逐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以犧牲道德和消費者利益換取利潤,最終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義利觀」倫理道德是企業構建核心價值觀也必須遵循的哲學理念。 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廉也是儒家維系國家生存發展的根本道德之一。「廉」作為古代為官者的道德,有清正、收斂、儉朴、明察等多重涵義。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說,如果執政者帶頭做到公平無私,那麼下面的官員就不敢以權謀私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官者的倫理行為昭示著社會的倫理導向,是整個社會道德的表率。在企業中廉潔自律是企業公平、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企業管理中,廉潔文化還有儉朴的涵義。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儉朴也是一種人生觀、生活態度和行為規范,儉不完全是為了節省錢財、過窮日子,儉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保持人的本真生活狀態純朴。有了儉,就有了勤奮,就有了時間,有了精力,就能勤勤懇懇地幹事業。在企業中廉文化建設要大力倡導重節省、戒吃苦的生活方式,增強職工節省意識,並把它體現在工作決策上,體現在工作實踐中和生活細節中,極力讓儉朴成為一種風尚,成為團隊發展進步的標志。沒有廉潔,沒有儉朴,企業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恥—企業家及員工做人的底線 恥在儒家思想中就是羞恥和知羞改過的意思。孔子認為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另外孔子特別強調知恥改過的道德拯救。孔子說:「知恥近乎勇」,知道毛病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也是勇的表現,所以恥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恥事的人沒有悔改之意。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定要擔負起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不做違背社會公德、違反國家法律等各種毛病行為。對於員工來說一定要自尊自愛。對於企業管理來說,企業家及員工要在知恥的基礎上建立敬畏之心,中國的有些企業家群體一旦成功以後,就變得自信滿滿,忘了謙虛,忘了知恥,完全喪失了中國人歷來特有的敬畏之心。結果企業開始做一些與社會道德相違背的羞恥行為,致使企業一敗塗地。在企業管理中一定倡導員工以愚昧無知為恥,以好逸惡勞為恥,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驕奢淫逸為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知恥和不做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是企業家和員工做人的底線。 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具有穩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的精神成果,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習俗、觀念形成了幾千年的主導作用。儒家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是古往今來的許多政治家治國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國人構建道德倫理的崇高理想。儒家固然存在封建歷史的局限性,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哲學思想,「八德」思想精髓是企業從人的心性本質而建立的道德行為約束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優異中國傳統文化根植在企業管理中最成功的實踐探索,也是中國化管理哲學理念重要的內容之一。

B. 一個孝順的人,孝敬父母,在事業上會不會也是一個成功的人啊

人的一生最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品格~ 正所謂要做事,先做人!一個連對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能對誰是真心的啊 這樣的即使暫時和你好也肯定是有利可圖,無論是做事還是感情都不會長久!
所以為人盡孝是做人做事的第一準則!他有了這條,將來才會真的有發展!

C. 把孝心獻給父母,把忠心獻給企業

社會 上不乏這樣一些現象,有些人有自己的生意,擁有很多財富,他在外面對朋友、對客戶,甚至對一些陌生人都能夠友好,甚至免費贈送財物,但是對自己的父母卻不聞不問,不得不讓人寒心!但是,這樣的人,「孝心」未開,其他的善心也不會開,他的朋友也都只是利益之友,當他出現困難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肯定沒有人會幫助他,因為聯系他們的只是「利益」這條脆弱的紐帶。

只有當一個人有了孝心以後,其它的德行才會培養起來。比如懂得了孝,他就不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因為「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小時候最怕的一句話便是「你怎麼這么沒家教」,怕丟了父母的臉,還有一點孝心。所以「德有傷,貽親羞」,有孝心的人,他的行為他會自我規范。同時,懂得孝的人知道,兄弟吵架,父母最難受,所以有孝心的人不可能做這樣的事。他能友愛兄弟,他自然能跟朋友相處得好。因為他跟朋友假如相處不好,父母不知道要多擔多少心。所以一個人孝心開了,百善自然就會開了。百善皆開的時候,自己才能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魚得水,各種事才能夠處理地圓滿!

有這樣一則故事:

德山禪師在尚未得道之時曾跟著龍潭大師學習,日復一日地誦經苦讀讓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來問師父:「我就是師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隻小雞,真希望師父能從外面盡快地啄破蛋殼,讓我早一天脫穎而出啊!」

龍潭笑著說:「被別人剝開蛋殼而出來的小雞,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母雞的羽翼只能提供讓小雞成熟和破殼力量的環境,你突破不了自我,只能最後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師父能給你什麼幫助。」

德山聽後,滿臉迷惑,還想開口說些什麼,龍潭說:「天不早了,你也該回去休息了。」德山撩開門簾走出去時,看到外面非常黑暗,就說「師父,天太黑了。」龍潭便給了他一枝,點燃的蠟燭,他剛接過來,龍潭就把蠟燭吹滅,並對德山說:「如果你心頭一片黑暗,那麼,什麼樣的蠟燭也無法將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蠟燭吹滅,說不定哪陣風也要將其吹滅啊。只有點亮了心燈一盞,天地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聽後,如醍醐灌頂。後來果然青出於藍,成了一代大師。

一個人只有點亮了自己的那盞心燈,天地自然才會一片光明。而「孝」正是這盞心燈必備的因素,只有當你懂得了「孝」,眼前的世界才會豁然開朗,根基才會更穩,做事才會更有章法,一切的問題才會都迎刃而解。


千年以來,中華民族受儒家文化影響,歷來重視「忠孝」。並稱忠臣孝子為世間第一等人。「孝」立家之本,「忠」是立國之本,同時它們也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從古至今,可以說正是「忠孝」這兩個字,支撐著我們整個國家、民族、整個家庭。

今天,企業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忠孝」,隨著 社會 的發展,不少人的道德思想觀念淡薄,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最基本的「孝」德,進而到了 社會 上不會尊重別人,對自己的單位、自己的工作不能夠忠誠對待,在利益面前把自己永遠放在企業之前。我們很多人忘記了先人的教誨,忘記了作為人最基本道德操守。

《大學》上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一個企業,只有遵循中華優秀傳統道德倫理,才能實現 健康 發展,只有傳承傳統文化與企業精神,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因此,我們提倡,一個優秀的員工,最不可缺乏的就是「孝心」和「忠心」,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一定會懂得努力工作,一定會遵循倫理道德,這種「孝心」,才能轉化成對企業的「忠心」。

「不孝之人不取,不忠之才不用。」現在不少企業已經認識到,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棟梁之才。因此,每一個企業人來說,「忠孝」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有當我們謹記先人的教誨,孝敬自己的父母,忠於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企業,我們的人生價值才會得到體現,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的 社會 才會變得更安定。

D. 中,孝敬父母與找工作有關系嗎

孝敬父母與找工作有關。
孝敬父母的人是有責任心的人,而沒有責任心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

E. 當在家孝敬從母與出門創立事業產生矛盾時,如何處理這種關系

因為事業跟父母有矛盾,這不叫不孝順,可以跟父母解釋清楚,有時候父母觀念比較老,干你自己的就行了

F. 請您談談孝敬父母與愛崗敬業的關系,求好回答,500字,在線等,採納還加分!下午3點之前!

始終抱著感恩父母的心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我們一定要對父母抱著感恩的心,去孝敬他們,這不是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管他們做了什麼錯事,是怎麼樣不對,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不是尊敬、同意他們的錯誤,而是尊敬他這個人。我們可以不同意他的錯誤,可以在他的錯誤問題上和他們去談,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對他的態度是要尊敬的。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始終抱著感恩的心去看待他們。 用心去對待父母

講到孝敬父母,基本上,最重要的不是你為父母做什麼,而是你跟父母的關系如何?有很多人雖然為父母是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跟父母的關系並不好。有些人說:「我怎麼不孝順,每個月給他寄錢,還不孝順?」我有個朋友,他每一個禮拜天都去看他的父母,請他的父母吃一頓飯。在今日的深圳,很難得了,一般人哪裡做得到!能夠做到這樣子的兒子已經要給他舉起大姆指了,但是呢,有一次他們這樣的飯局,我剛好也在那家酒樓用餐,就過去打了個招呼,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他這件事做得對,但是他並沒有用心在做。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他對他父母的態度,他只是公事化的在做他該做的,一點都沒有借這個時間跟他父母建立一個親密關系的意思——沒有親近的交談,沒有輕松的氣氛,更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給人一種清楚的感覺:好了,我做了我該做的,然後咱們各過各的,下星期再見吧。 你要成為主角了

很多人不能夠孝敬父母,是因為他這個人沒有獨立。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離開父母。離開父母不是說你不理父母了,從此宣告獨立,再也不聽父母的話了。離開父母,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我們要獨立的活著,要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任,要做一個成熟的人。
很多的人就是結了婚、生了孩子,都沒有離開父母。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獨立,他的經濟沒有獨立,情感沒有獨立,他很多事情都沒有獨立;他只要一看到他媽媽,他就變成三歲小孩啦。自己都做父母了,還是獨立不了。不獨立你怎麼孝敬父母?很難的!他覺得好多事情都是天經地義的,覺得父母就是到了七十歲、八十歲還是要照顧我的,因為從小他們就是照顧我的嘛。
如果你不知道你已經長大了,你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你很難孝敬父母。你很難會想到說,現在輪到我了,所以,這個也是常常會攔阻我們孝敬父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父母已經老了

父母不再是超人了。已經老了。很多人不能夠孝敬父母,是他對父母有著一種不實際的盼望。我們小的時候都認為我們的父母是超人,小孩子吵架的時候,常會這樣講:「我爸爸比你爸爸厲害。」但等到我們慢慢長大就知道,其實父母不是超人,父母是非常有限的人。而如果我們還有像對一個超人那樣的期盼,就讓我們對父母常常有很多、很大的不滿,不管父母改進了多少,我們都覺得還不夠。
我認識一些人就是這樣子的,對他的父母可凶了,我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對待你的父母呢?」他跟我說:「噢,你不知道!」就開始講他父母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他講的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其實是他對著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滿足他這樣那樣的要求。要知道,父母是人呀,他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他的什麼都有限,他怎麼能那樣無限的滿足你呢?但是有許多的兒女就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他心裡就很氣呀,從「氣」開始跟父母的關系不好,這樣下去,就越來越不好。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對父母的期盼,合理不合理。
現在很多人,一個禮拜要為自己花很多錢,要吃好的,要穿好的,要看電影,又要逛街買東西......隨便買一雙球鞋的錢,在農村的人可以活一個月了。
我們如果不懂得感恩,就算父母給你做得再多,都不會滿意。如果你心裏面不滿意,怎麼會孝順呢?心裏面想起來就生氣,你根本就不理他,心裏面就跟他有距離了。所以我們今天活在世上,我們對父母不要有不切實際的盼望。我們的父母也是一個軟弱的人,有好多事情他也做不到,他也沒有辦法。不對他們有什麼期盼,那他們給你一點什麼,對你好一點點,你就會很開心了。當父母對我們好一點,我們有一個感恩的心的話,就活得很快樂,就容易孝敬他們。要願意付出,堅決不能自私

小時候,父母對你的付出是無私的,而今天的你,也願意付出代價嗎? 我們不能孝敬父母,就是自私。要孝敬父母,不是光在嘴巴上講兩句話就算的,是要付代價的。你需要花時間、花精神在他們身上,有時候甚至要花錢的;你如果不肯付代價,你就沒有辦法孝敬父母的。
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很自私,你看有很多已經自己做了父母的年輕人,很奇怪,她小孩子生病的時候,她帶她小孩去看三個醫生都不煩的,看一個不行,再換一個,不行再換一個。當她媽媽跟她講:「女兒,我這里不太舒服」的時候呢?
小孩子學鋼琴、游泳、打跆拳道,學這個、學那個,這些父母做這個、做那個,忙得天翻地覆。但是,他們的父母有的時候想要去遠一點的商場購物,有沒有接送一下?沒有的,這是什麼?自私!今天有的人,他的父母要看病,他沒有時間安排,他不能請假,他還真好意思,這是什麼?自私;自私讓我們沒有辦法孝敬我們的父母。 要去聽得懂父母的真正想法

如果你習慣聽從父母,對你的一生絕對是一個祝福;因為這是你孝敬父母的一個很重要的開始,要學會聽話。而這個「聽話」,不只是要聽他說出來的話,還要學聽他還沒有說出來的話;他說出來的話有一個意思,心裏面想的還有一個意思。
很多做父母的,你問他:「我帶你去哪兒玩好不好?」他常常會回答你說:「不好。」其實他心裡想不想去呢?很想去,但是他不願意麻煩你,所以他跟你說「不好」。那這個時候你聽話要怎麼聽?你會聽話,你才有辦法孝敬你的父母,你才會知道他心裏面真正想的是什麼,你才知道什麼會讓他高興。 要公開對父母示愛

我們做兒女的要學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把我們對父母的愛和感謝表達出來,而不是私下讓他們知道。
我們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來感謝我們的父母,其實這是我們對父母的肯定,也是讓父母感到光榮的一件事情。這個很重要,因為人到了老的時候,他們的生活真的很單調,他們的生活里沒有什麼東西呀,也不再有什麼人說他們什麼事了。所以,你如果偶爾有這樣子的一個機會來感謝他們,那實在是給他們很大的安慰。
但有一點做兒女的是要注意的,如果你父母還不老,你想給他做這些,他可能還沒有時間理你。說句實話,中年人不需要這個,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忙事業、忙這忙那忙得不得了,他對這個沒有什麼大興趣,你給他做,他可能不會很感激,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寶貴。但是人年齡大了,他就真的需要這些東西。所以年輕的MM和DD還不用太急,但是要把它放在心上,將來等父母年

G. 感恩節,你知道企業的「孝金」這種事兒嗎

1

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樣,常常是通過朋友圈提醒,才知道廿四節氣和諸如感恩節、萬聖節這些洋節的存在?上次是小雪那天,看朋友圈的提醒才意識到「哦,小雪了呀」;今天是感恩節,一大早收到很多祝福,諸如: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親人,給予我關愛;感恩朋友,伴隨我成長;感恩我生命中出現的所有的人……

同樣的內容重復地收到了很多遍,雖然知道大多是群發,開始也會出於禮貌回復一下表情或感謝的話,後來便麻木到不願再一一回復了。

2

目光炯炯聊職場,內心溫暖談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H. 孝順和事業的關系

能否孝順,基本上決定一個人一生事業的成敗、順逆,以及幸福與否。
孝順的本意是慈愛和尊敬。一個對父母慈愛、尊敬的人,也會注意慈愛、尊敬師長,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學東西會比較扎實。同樣的,他會慈愛尊敬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每個人也往往會反饋他、幫助他。所以他的機會就會比較多。學東西扎實就會有能力,既有能力,又有機會,他的事業怎麼會不順利呢。

閱讀全文

與孝敬父母和企業發展是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孝敬老母親的文章 瀏覽:103
老人在工地打工沒有社保怎麼辦 瀏覽:602
你一定很孝順 瀏覽:880
老人進老年公寓 瀏覽:943
山西老年公寓杜院長 瀏覽:321
發朋友圈想對不孝順的兒女 瀏覽:802
我和老婆50歲天天做愛 瀏覽:346
江蘇南通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18
怎麼成為養生堂的嘉賓 瀏覽:818
看望前夫父母說什麼 瀏覽:998
龍岩養老院新聞 瀏覽:225
快退休的人員如何辦理社保嗎 瀏覽:841
人80歲稱什麼生肖 瀏覽:589
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上海 瀏覽:431
老年人疑心病怎麼治 瀏覽:799
60歲不算老年人 瀏覽:639
敬老院春節值班記錄表 瀏覽:28
帶兩個老人住酒店訂什麼房 瀏覽:755
社保斷繳退休時由什麼影響嗎 瀏覽:542
德州體檢去哪個醫院好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