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則孝,出則悌.孝指什麼,悌指什麼
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
意思是:家中要孝敬父母,在外面要尊敬長輩。
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意思是:孔子說:「為人弟為人子的人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行為時常謹慎、守信,博愛大眾,而親近仁者。在上述幾點全部做到之後,若有餘力,則可研習六藝之文。」
(1)孝悌的含義是孝順父母擴展閱讀: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
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
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 。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⑵ 孝悌是什麼意思
孝悌意思:孝敬父母、尊重愛護兄弟姐妹。孝,指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
孝悌讀音:xiào tì。
孝悌出處: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前章舉的六藝。第一件就是禮。《禮記》
孝悌例句
1、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三省誠身,道傳一貫。
3、即將鼓勵孝悌者和勤於農耕者制度化。
4、鮮卑民族原來是沒有孝悌觀念的,孝悌觀念在全社會重新樹立起來是從孝文帝時期才開始的。
5、中華立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人道之大經。
⑶ 怎麼理解 孝 悌
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兩親,並能順其意。
悌,本指敬重鄉中長輩,古時當時鄉中皆是同族,後指敬愛兄長。
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