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兒童重陽節畫畫。
重陽節就是登高,賞菊花,還有孝敬老人,踏秋,吃重陽糕,這些,你就搜下重陽節的習俗 畫這些 找找 資料什麼的 在網路一下相掘如關的圖片 我找了幾張 可以參考
重陽節啟備,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4]」九'在數字中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5]。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判旁啟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⑵ 「九九重陽節,濃濃祖孫情」重陽節活動總結
豐富多彩的重陽節主題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懂得去尊重關愛身邊的每一位老人,更增進了祖孫之間的情感,讓尊老、敬老的中華美德在孩子們心中傳承。下面快隨我來看看「『九九重陽節,濃濃祖孫情』重陽節活動總結」吧。
「九九重陽節,濃濃祖孫情」重陽節活動總結
「九月九,重陽節,我和爺爺來登高,我們倆,手拉手,爺爺登高不服老,爺爺,爺爺你真棒,我祝爺爺節日好」。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老人節」,為激發幼兒尊老,敬老,愛老的情感,**幼兒園抓住節日教育契機,10月17日在全園開展了「九九重陽節,濃濃祖孫情」節日主題教育活動,邀請爺爺奶奶們來園參加本次活動。
一.重陽節來歷習俗看一看
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PPt課件了解了重陽節的由來及習俗。「噢,重陽節原來是給爺爺奶奶過得節日呀」「重陽節可以登山呢,還可以賞菊花呢」「看,還有好吃的呢,那是重陽糕呢」,孩子似懂非懂的觀看著,討論著,有的孩子邊看著視頻邊給爺爺奶奶們捶背、端茶呢。
二.繪本故事讀一讀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爺爺一定有辦法》,《愛心樹》,《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外公》,繪本中簡短跳躍的文字與細致生動的畫面結合得妙趣橫生,普通又溫情的情節喚起了孩子生活中的記憶,在頭腦中勾勒出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溫情的點滴,讓孩子們懂得了愛與被愛,感恩與感動。
三.暖心話語說一說
愛要大聲說出來,對於那些害羞的,平時不善於面對面交流表達的孩子在這個節日里如何去表達自己對爺爺奶奶的愛呢?老師一定有辦法,看,老師給孩子們錄制了視頻VCR呢,「親愛的爺爺,祝您身體健康!」「外公外婆,希望您永遠開心快樂」「奶奶,我愛您!」一句句暖心的話語,將孩子們內心的愛與感動展現出來。家長朋友們也對長輩們送來了祝福呢!
四.祖孫合作樂一樂
祖孫合作歡樂多,「給奶奶做一頂漂亮的帽子吧,帶著漂亮的帽子美美噠走個秀吧」,水果拼盤DIY,爺爺真像一位魔術師,五顏六色的水果變成了漂亮的花朵,可愛的小螃蟹,親手給爺爺送上甜蜜的重陽糕,爺爺奶奶們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融入生活。通過這次主題活動,孩子們不僅了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爺爺奶奶的感恩之情;同時,活動也增進了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的了解,懂得了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愛的種子,學會了感恩,體驗幸福生活的快樂。
我精心推薦
⑶ 有沒有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給孩子普及知識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比如說端午節講屈原的故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告訴孩子節日的民俗習慣,吃粽子的起源
⑷ 如何自製幼兒繪本
工具材料:
彩紙、硬紙、剪刀、尺子、畫筆、膠水、固體膠等。
方法步驟:
一,選定或回創作故事概念及答文本。對故事進行改編,繪本製作的一個藍本,就像演戲需要劇本一樣。
二,角色設計。准備紙;設計草圖;根據草圖和好的故事情節編好頁碼;如果創作的故事標注為10頁,就是12頁,需要加上封面和封底。
三,作畫。從正文開始畫,使用自己擅長的工具作畫,簡筆畫,素描,水彩,蠟筆,水粉等都可以。
四,寫文字。書寫要端正,位置擺放要與圖畫協調。
五,完成封面,封底,扉頁,版權頁的設計和製作。
六,裝訂。將繪本完全裝訂起來。裡面用訂書機訂牢,外用膠帶將書包起來,起到保護作用。
注意事項:
有條件的話,可以做有聲繪本和電子繪本,能讓讓孩子參與更好。
⑸ 小學生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重陽節在即,同學們知道重陽節有什麼風俗又有什麼有趣的傳說嗎,這些知識可以作為大家繪制手抄報時的資料哦,本文(小學生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由整理,希望能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重陽節的習俗150字】
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登高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佩茱萸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吃重陽糕
重陽節吃糕的風俗始於東漢,《西京雜記》說戚夫人被呂後殘害死後,其使女賈佩蘭離開皇宮,宮中每年九月九日吃重陽糕的風俗傳至民間。“糕”、“高”象徵成事皆高,“吃糕”也就被賦予“登高”的含義了。
敬老
重陽文化之鄉——河南開封
自1983年起,河南開封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
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
2005年12月4日,該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2006年3月,上蔡重陽習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中過重陽】
【唐】朱慶餘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雲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陽日陪韋卿宴】
【唐】朱灣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暌。清規陳侯事,雅興謝公題。
入座青峰近,當軒遠樹齊。仙家自有月,莫嘆夕陽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唐】樊忱
十地祥雲合,三天瑞景開。秋風詞更遠,竊抃樂康哉。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我精心推薦
⑹ 重陽節對幼兒的教育意義
新星幼兒園
關注
"濃濃敬老情」重陽節,這樣教育孩子最有意義
2017-10-27 閱讀137
重陽節,這樣教育孩子最有意義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平時許多年輕父母整日忙於工作,把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權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們冒著寒風酷暑接送孩子;戴著老花鏡為孩子抄作業;背的是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帶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著。而孩子們享受著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卻一直熟視無睹。因此我們特地選擇了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時刻"9月9日重陽節"開展慶祝活動,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情感。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悅。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
活動目標: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了解相關的重陽節知識。
2.激發幼兒對老人的崇敬,表達對老人的關愛。
3.培養孩子從小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
爺爺親喲,奶奶親喲,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寶寶不摔跤喲,寶寶不要抱喲,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咚咚咚咚咚,敲敲背喲,兩只小手換得快喲。咚咚咚咚咚,捶捶腿喲,兩只小手換得快喲。
九九重陽日,聲聲敬老歌
父母年已老,期待兒女孝,當年養育恩,如今當踴報。
一日三餐飯,細心來烹調,早晚多問候,喜悅上眉梢。
小病早治療,大病不來找,健康一家人,比啥都重要。
閑來去散步,攜小又帶老,全家樂融融,和諧無限好。
鄰里多關愛,文明講禮貌,常有助人行,必當有回報。
關心天下事,多備書刊報,爸媽經常看,充實不無聊。
勤儉是家風,奢侈不能要,教育下一代,力戒浮和躁。
人生大舞台,困難少不了,大家齊努力,沒啥大不了。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歲月沉香,正如暖暖秋意,總會讓你在往後的時光里回味無窮。登高訪友,賞花吃酒,請忘卻年齡,抓緊有限的時間去追逐那無限的詩意吧!
情景劇表演
健康的心靈——承載人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我們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傳承敬老思想。
從孩子的健康做起,給孩子健康的愛
>.健康的飲食--滋養人生
>.健康的身體--承載人生
>.健康的心靈--指引人生
>.健康的未來--幸福人生
情景劇表演
我長大了,學習怎樣幫父母爺爺奶奶洗腳
那些年我們父輩,爺爺奶奶曾經玩過的游戲,你們還記得嗎?
還記得,當年看過的小人書嗎?
還記得,當年玩過的游戲嗎?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你們用天才的想像力創造出了屬於你們的游戲
老鷹抓小雞、滾鐵環、抽陀螺、自製彈弓抓鳥、掏鳥蛋、跳繩……
還記得,坐在放映機前的心情嗎?
還記得,童年的玩伴嗎?
他們,現在過得還好嗎?
想必,已經跟你一樣兒孫繞膝、天倫有歡了吧!
父母給我們愛,我們也給予回報
快樂運動,五彩繽紛的世界
孩子健康快樂每一天,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大的幸福
香香的重陽節
紅紅的中國情
回家的親子作業
回家完成作業並拍照發朋友圈:新星幼兒園重陽節德育活動<我幫家長幹家務,端茶倒水捶捶背>感恩父母,感恩爺爺奶奶。聽長輩講過去的故事
推薦繪本故事親子閱讀:威風無比的大獅子收留了無依無靠的小象,於是,這一大一小成了最鮮明的對比、最特別的組合:獅子是高傲的百獸之王,令人敬畏,小象孤弱單薄,個子矮小;獅子擁有輝煌的宮殿,小象挨餓受凍,無家可歸;獅子能滔滔不絕地講出種種多彩的經歷,小象不怎麼會說話,他崇拜獅子的表達只是「你大」、「我小」;當小象長成大象,懂得了很多事情,獅子卻慢慢老去,不再威武高大,歲月帶來了完全相反的大與小。直到老獅子被趕出皇宮變成了流浪漢,迎接他的是大象緊緊的擁抱。因為大象牢記著「你大我小」,在他心裡,獅子是永遠的國王。
深秋,重陽佳節又來臨了
時光之手緊握著刻刀
在每個人身上留下了種種歲月的痕跡
我們漸漸長大
我們的長輩也在慢慢變老
忘了有多久沒有關注過他們
沒和長輩們聯系
沒和同桌吃飯、敘聊家常...
當我們沉浸在工作、學習、旅遊...
你可曾發現
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
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雖然歲月的沉澱讓他們更加從容和藹
但是歲月的痕跡也讓他們日漸衰老
他們的臉上和手上逐漸布滿了皺紋
漸漸的頭上也布滿了白發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
他們的耳朵開始有點背
打電話總也聽不清你說什麼
他們的眼睛開始模糊不清
看東西總得用放大鏡或者帶上老花鏡
他們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歲月卻不善待他們
曾經他們年輕瀟灑的身影
如今都成了彎腰倚仗的模樣
理想雖很遠,但愛在咫尺
這個重陽節
電話再好不如常回家跑跑
回家對親人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如果實在沒辦法回到他們身邊
也可以精心為他們准備一個禮物或者賀卡,照片
有聲音也有圖片
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濃濃的思念
更新於 2017-10-28
⑺ 重陽節的手抄報精緻好畫5張
秋風瑟瑟,九九重陽,登高遙望遠他鄉,明月圓缺人圓難,但願朋友人久長。拿起手機來幾行,發給朋友看一看,祝福朋友身體健康,心情舒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重陽節 的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重陽節的手抄報1
天地寬大,父母恩大.清楚記得初中時政治老師在課堂上講:"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純潔無私的."直到現在才明白,那是一種不含一丁點兒雜質的純凈物。它不需要經過過濾和提純,它是自我出生起就產生的無微不至的疼愛。我是個任性又急躁的孩子,我不知道父母是怎樣一次又一次丟掉傷痛繼續來愛我,疼我,包容我。有時我會對他們的建議嗤之以鼻,有時我會忽略他們的傾訴和渴求理解的眼神,更有時我會沖他們發脾氣,說他們跟不上時代……我真的錯了,我的心充滿了內疚。我感覺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欠他們太多,真的太多。每當我走進家門,父母親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當我坐下吃飯,父母就興致勃勃的向我講述一天以來的趣事;當我露出笑容,父母的臉上就綻開了一朵花……當我拖著一身疲憊,披星戴月下晚自習回家時,父母總會坐在客廳等我,溫好牛奶,削好水果,把平時我喜歡做的棕色小椅子擺在桌前。這種場景一天天重復著,每天卻給我更深的感動……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筆調來敘寫這並不平凡的平常。我只知道,他們是多麼愛我,無私的關心我。而我給了他們什麼!?今天班會課的主題是感恩父母,而當我看見其他同學在 作文 上寫的「倒一杯水,洗一次腳」之類的活動,我覺得非常愧疚和悔恨,我對父母的關懷太少了,我總是在索取,而父母總是在無怨無悔的給予。現在父母那無休止的辛勞都源於我。我感謝父母,但我同時又覺得愧對父母。這份愛,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情愫。生活的點點滴滴,凝成的,是最樸素卻最美麗的感動!
重陽節的手抄報2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來了。「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這時的我比「六一」 兒童 節來了還高興,因為這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啊!今天我打算送他們一個節日禮物, 兒童節 時爺爺奶奶就送了我許多禮物,今天是他們的節日,我也要送一個大禮給他們。我想既然是節日,那 賀卡 肯定是少不了的。我決定親手為他們製作一個精美的賀卡。於是找出平時做手工用的卡紙和工具,因為是節日賀卡,所以我特地選擇了紅色的卡紙作為主材,配上我精心裁剪的各色小圖形,製作了一張精美的賀卡,並寫上我衷心祝福的話語: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祝你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做好賀卡,我心想,爺爺奶奶收到賀卡時一定會非常高興吧,我決定先把它藏好,晚餐時給爺爺奶奶一個驚喜。送賀卡只是節日禮物的一小部分,今天我還得為爺爺奶奶分擔一些家務事作為節日禮物。平時都是爺爺澆花,今天我來澆。我把灑水瓶裝滿水,提了提,好沉啊!看來爺爺每次澆花時都不容易呀。平時都是奶奶去買菜,今天我陪她去買;平時飯後都是奶奶洗碗,今天我來洗。我認認真真地幫著他們做好每一件事,從中也體會到了他們的辛苦,爺爺奶奶看著我所做的每件事樂得直誇我懂事。忙活了一天,終於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吃晚飯的時間了,等全家坐到桌旁准備開飯時,我首先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並把事先准備好的賀卡拿出來送給他們,爺爺奶奶收到這份意外的驚喜笑得合不攏嘴,他們拿著賀卡左看右看,誇我做得真精美,顏色搭配得也很喜慶,說我的這雙小手可巧了!吃完晚飯,我又忙著把飯桌收拾干凈,把碗碟洗好,讓爺爺奶奶安安靜靜、舒舒服服地坐在一起看電視、快快樂樂地 說說 話。怎麼樣,我的「重陽節」禮物不錯吧?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多孝敬孝敬老人吧!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因為爺爺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媽媽的明天,也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一定要多多孝敬老人!
重陽節的手抄報精緻好畫5張相關 文章 :
★ 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2017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一等獎
★ 簡單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
★ 簡單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欣賞
★ 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漂亮又大方
★ 簡單又漂亮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
★ 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關於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
★ 2017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大全一等獎(2)
★ 重陽節手抄報簡單好看
⑻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兒童繪本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我整理了關於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兒童繪本,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
作者:安城娜
內容介紹:
本套《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繪本》,包含《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繪本:端午節》以及《春節》《元宵節》《立春》《二月二》《清明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冬至》《臘八節》《小年》等十二個與節日相關的傳統民俗故事。每個故事的末尾,都附有關於這個節日的有趣習俗和有關的習俗知識,旨在讓孩子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喚起他們心靈深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繪本:端午節》以簡潔易懂的文字,並配上精美的插圖,給孩子講述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讓孩子來發現我國傳統文化之美。
不是方的 不是圓的
作者:鄭春華
內容介紹:
老鼠一家,就住在走道上的夾層里。走道緊挨著小娟家的廚房,每一天,廚房裡都有香噴噴的味道飄過來。這天,從小娟家的廚房飄出來的香味又濃又特別,三隻小老鼠饞得直流口水:“今天一定是個好日子!” 不一會兒,鼠爹鼠娘給孩子們帶回了禮物,哇,是一個綠綠的、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東西。這是什麼東西呢?今天又是什麼好日子呀?
端午節
作者:蕭袤
內容介紹:
“中國民族節日風俗故事畫庫”以10個民族*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及其流傳已久的`動人傳說故事為藍本,進行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創作。同時,通過圖畫書這種契合兒童心理特點的獨特表達方式,以兒童為本位,對各民族的美麗傳說、風情習俗、節日來源等進行形象描繪,展現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表現出的堅強品格、不屈不饒的精神和各族人民崇尚美好、鞭笞醜陋、追求光明的高尚情操,讓小讀者窺見各民族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和生活面貌。畫庫共10本,每一本就是一個民族*具代表性的節日風俗故事的藝術呈現,以飽蘸情感的筆觸、凝練雋永的文字體現各民族的民俗藝術魅力,從服裝、動作、場景、色彩等繪畫細節展現各民族的獨特美學意趣。
小艾的端午節
作者:王軼美
內容介紹:
端午節就要到了,這可是小艾**喜歡的節日,因為小艾*喜歡吃粽子了。她問媽媽,什麼粽子*好吃?媽媽說,太婆包的粽子*好吃。於是,小艾和媽媽一起踏上了回鄉的旅途……這個端午節,有菖蒲和艾葉的淡淡香氣,有頭戴虎頭帽、身上掛香囊的熱鬧嬉戲,有放河燈許心願的真摯情意,當然還有太婆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
愛吃粽子的精靈
作者:蒼龍動漫
內容介紹:
你知道波羅雞是吉祥物嗎?你知道年獸的傳說嗎?你知道元宵為什麼要吃湯圓嗎?你知道屈原為什麼投江嗎?你知道月亮上住著誰嗎?你知道後羿射日後是誰叫出太陽的嗎?你知道黑暗軍團嗎?……閱讀波羅雞與大頭鷹的圖畫故事書,答案盡在蒼龍動漫編繪的《愛吃粽子的精靈/波羅雞與大頭鷹》。
蒼龍動漫編繪的《愛吃粽子的精靈/波羅雞與大頭鷹》是一套滿足兒童愛看故事的卡通繪本,將以它獨特的魅力伴隨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年,影響孩子一生,讓每一個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
⑼ 關於重陽節主題的繪本故事書單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或許都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們用一切來愛著你,從來不怕寵壞了你。給你做了好吃的,TA在一旁慈祥地看著你狼吞虎咽,你吃得滿頭大汗,他們爬滿皺紋的臉就會盪起一層層的微笑;你做了壞事,害怕爸爸媽媽的巴掌,那麼,他們的懷里便是最好的避風港,躲進去了就平安無事......
當你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想要像他們曾經愛我們一樣愛他們時,他們早已老去或者早已離去,不肯再給我們一點點回報他們的機會......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或美麗或驚心動魄的傳說,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閱讀繪本是再好不過的方式了。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格子醬特意找來一些有關重陽節主題的故事,可以發給家長,請家長在家中與孩子共同閱讀哦。
《奶奶不認識我了》
適合3歲以上
主題詞:親情感恩
尼爾斯和奶奶感情非常好,但是最近奶奶有些奇怪,有時甚至不認識尼爾斯了!他們曾在一起做過好多事情,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尼爾斯和爸爸媽媽一起試圖幫奶奶找回記憶,而且尼爾斯知道,無論奶奶是否認識他,他都永遠愛她,守候在她身邊。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適讀年齡:4-7歲親子閱讀 7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親情感恩 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溫馨、溫情的好故事,這本書可以讓孩子懂得人生代謝的自然規律,將來某日直面生離死別時,不至於產生恐懼心理。曾外婆的粉紅蝴蝶結發帶是一個亮點,一個標志性飾品,當她活著的時候,紅發帶一刻都未曾離開她的白發,當她仙逝,蝴蝶結落在空寂的屋角,好似蝴蝶飛累了停歇下來了,這就是大師的畫作,每個細節都值得回味。這本書尤其適合幾輩人共同生活的小讀者閱讀,讓孩子領悟生命的真正意義,珍惜親情的可貴,相信就是作者想傳達的那一份情感。關於親情、關於老人的主題繪本不勝枚舉,正如我們對老人的愛,如涓涓的溪水源遠流長。閱讀的力量不僅僅是教會孩子認識或者懂得什麼,在潤物無聲中,讓這些優秀的繪本故事化作涓涓細流,培養孩子的美好情感,帶給孩子健康的滋養,他們的人生,將會因為豐富和善良而與眾不同。和孩子一起,把這些美好的故事也講述給身邊的「老小孩兒」們聽吧!
《奶奶的護身符》
適讀年齡:5-12歲親子閱讀 12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親情-感恩-守護-成長
奶奶到山上給孫子求了一張平安符,符上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從此,五百個羅漢總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小男孩。慢慢地,羅漢們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長成了少年,他獨自坐火車到遠方去的時候,列車失事了,僅剩的一位羅漢搖搖欲墜,少年抱起羅漢沖出車外。羅漢最終卻化為灰燼飄上了天空……少年將護身符解下,用手細細撫摸。他遙望遠方天色的光亮,開始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
《我家有個外星人》
適讀年齡:3-7歲親子閱讀 8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親情-感恩-人際關系
這是一本謎語故事書。臉上戴著兩個像輪子一樣的東西,身子簡直就是用玩具拼出來的,用三條腿走路。他是外星人嗎?臉蛋光滑得像奶油,身子柔軟得像橡膠,還能用手走路。他是怪物嗎.....孫子和爺爺,他們分別行走在生命的起點和歸途,相隔甚遠。但是,有一條紐帶把他們連接在一起。這條紐帶,讓他們慢慢靠近,彼此照應,相互需要;這條紐帶,讓他們反觀生命的天真,展望生命的遼遠:「我也曾經是個小怪物」,「有一天我也會變成外星人」;這條紐帶,讓過去和將來融會貫通。哦,真正的謎底,是一條紐帶呀。這條紐帶,就是血脈親情。
《會飛的抱抱》
適讀年齡:3-7歲親子閱讀 8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親情、愛、傳遞
小豬阿文突發奇想,想送一個「很大的抱抱」作為特別的生日禮物送給千里之外的奶奶。他和媽媽來到郵局,告訴工作人員倪先生說:「我要寄一個大大的擁抱給我的奶奶」,在媽媽幫助阿文寫完奶奶家的地址後,小豬阿文給了倪先生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囑咐說:「你把抱抱給郵差的時候,就要像這個抱抱一樣大哦!」 然後,借著「抱抱」這份特殊郵件的傳遞,每個環節的郵差都擁抱了彼此。終於當「抱抱」寄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興,決定讓郵差再寄一份特殊的禮物給阿文,這個同樣特殊的禮物會是什麼呢?在抱抱傳遞的過程中,郵差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外公的旅程》
讀年齡:7-10歲親子閱讀 10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鄉愁、關愛、回憶
寬廣的大洋,壯觀的沙漠,喧囂的城市……他愛這個全新的國家裡的一切,在這里安家落戶,卻在女兒長大後開始思念大洋彼岸的故鄉;他懷著鄉愁回到祖國,重新看到了故鄉的群山和河流,卻又懷念起異國他鄉的一草一木。多年以後,他的外孫也踏上了他曾經走過的旅途,理解了他當年的情懷。著名日裔美籍繪本作家艾倫·塞伊通過對外公在日美兩國生活的回憶,講述了自己家庭中獨有的跨文化經驗。本書的文字飽含深情、感人至深;畫面精緻而溫暖,宛如一幀幀寫滿歷史與回憶的老照片。
《親愛的狼爺爺》
適合3歲以上
主題詞:親情、愛
我的爺爺常常待在屋頂的房間,忙啊忙,忙個不停。要不,他就獃獃地坐著,思念我去世的奶奶。可是,每當我遇上解決不了的事,爺爺總有足夠的辦法幫助我。因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馬戲團待過,做過淘金師傅,學過廚師,開過飛機,還當過海盜……不管怎麼說,我親愛的狼爺爺,我會永遠陪在他身邊。
《爺爺一定有辦法》
適讀年齡:3-6歲親子閱讀 7歲以上自主閱讀
主題詞:親情、感恩、愛、成長
一個充滿智慧的老爺爺用巧思把孫子心愛的破毯子變成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它原本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作者用重復而富節奏的文字來重述,既溫馨又朗朗上口。圖畫則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不管是人們豐富的表情、傢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動、傳神。畫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帶來額外的閱讀樂趣。
重陽節快到了,在這個屬於老人的節日里,請和孩子們一起,從溫馨的繪本故事中,讓孩子們明白他們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為他們曾經愛我們給予他們關心,這既是責任,也是幸福。願大家珍惜與老人共度的時光,讓愛與時俱進!
⑽ 重陽節孝敬老人兒童畫
重陽節孩子們是怎麼樣孝敬老人的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重陽節孝敬老人兒童畫,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需在孩子的身上表現。但是,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
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爺爺奶奶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長輩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有無孝敬長輩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長輩的關系,其實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長輩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
「九九重陽節」這天,家長可以結合這個節日,抓住機遇,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要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強胡鬧。
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教育子女孝敬長輩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長輩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長輩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
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
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我特別推薦
我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