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弟子規一書中孝敬父母的句子有哪些
「入則孝」裡面的句子都是。
❷ 你從弟子規入則孝篇中學習到如何孝敬父母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弟子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弟子規》是我們的道德標准和行為准則,它對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都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都能按照《弟子規》的教誨去做,那麼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就能更加和諧。有人說《弟子規》是給小孩學的,這話不完全正確。《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課本,孩子應該學,但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應該學習。因為《弟子規》講的是前賢的教誨,是生活的規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種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明白,所以每個人都應學習《弟子規》。通過《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入則孝」的意思是說在家裡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我們的身體受之父母,沒有父母的養育,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無條件的孝敬父母。那麼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從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呼喚,要馬上應承;父母的命令,有馬上執行;父母的教誨,要恭恭敬敬的聽取;父母的責備,要虛心的接受,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俗話說「孝順孝順,孝就是順,順就是孝」我們應順應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們的要求是錯誤的,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頂撞他們,我們應做到「諫使更」並且要「怡吾色,柔吾聲」;如果父母的責備是錯誤的,我們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的成長可謂是嘔心瀝血,但他們不圖我們的回報,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裡面唱的那樣,他們就圖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可是看看我們現在做的,雖然能給父母一些物質享受,使他們不愁吃穿,但每天為自己找各種借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對父母的呼喚、命令、教誨、責備都不能做到「應勿緩,行勿懶,須敬聽,須順承」。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自己對父母做的還很不夠,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要像《弟子規》里說的那樣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時間多陪陪父母,使他們過的更幸福,更開心快樂。
❸ 求《弟子規》中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❹ 《弟子規》孝敬父母,親情,700字作文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百善孝為先,因有父母,才有我們,是以我們理當首尊回父母。來到這答世上,長大,成人,無一不是父母一路陪伴,是父母用自己的心血,培養我們,使我們活在這世上,延續著父母的生命。故而,我們沒有理由不孝敬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血濃於水,恩重於山。父母之恩,山高水長。
❺ 弟子規一書中孝敬父母的句子有哪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❻ 弟子規中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來 應勿緩 父母命自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❼ 弟子規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❽ 關於弟子規內容(孝敬父母等等)演講稿
習《弟子規》所思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習弟子規所思》,首先,《弟子規》的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以及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等。
善事父母
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看看這個孝字,是一個「老」,再加一個兒子的「子」字,也就是孩子背負年紀大的父母,意義就是要代代相傳,所以我們要效法父母,在生活中孝養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讓父母傷心難過。平常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照顧好父母飲食,起居以及身體健康。想一想,父母就像樹,子女就像是枝幹,我們不和父母不親,又親誰呢?所以聖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懂得孝,要行孝,要行悌。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就是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我們應該要向他學習,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像他一樣的水平,上升到這樣好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具有「見賢思齊」的精神,虛心向他人學習,並且反省自己我盡心了嗎?我盡力了嗎?我是不是不夠努力?如果沒有就應該向他人學習、請教。古人雲:「好學近乎智。」也只有做到「見賢思齊」,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彩。
知書識禮
《弟子規》中講究社交禮節。就像長者如果沒有坐下來,晚輩就不能夠坐下;主人沒有坐下,客人就不能坐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並且我們在家裡,也要注意講話的音量,但是不能夠說話緊張或是聲音過小,面對長輩或是家裡有客人來時,我們應當落落大方,行儀自然。這樣,懂得尊重長輩,做事彬彬有禮,溫文儒雅,才會深得大家喜歡,前途一片光明。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弟子規》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中,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讓《弟子規》中的哲理在我們的心中開花結果!
我的演講結束,
謝謝大家
❾ 弟子規舜是怎麼孝敬父母的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❿ 弟子規要我們孝敬父母,在學習生活中那些對父母的孝敬
你只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不惹事就算孝順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