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手抄報的編排設計要求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重陽節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一: 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
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二:重陽節敬老愛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遠在戰國時期,屈原在《遠游》中就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漢代時重陽節已成固定的節日,以後一直流傳至今。
據聯合國統計和預測,從1950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數量增長176%,中國老人數量增長了217%;在本世紀未來的25年,世界老人將增加90%,中國老人將增加111%。若以65歲作為進入老齡的標准,2005年中國老人總數將超過1億人。可見,老年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
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曾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講的就是敬老。孝敬長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是一個人品行好的表現。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人的知識、經驗、威望等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在我們國家裡,有一大批年高德劭的老人,他們年老志不衰,老有所為,余熱生輝,繼續譜寫人生的新篇章。年逾九十的學術泰斗季羨林,筆耕不輟,在晚年的著作中,對中國文化、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紀的人類文化等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今年已經93歲的兩院院士侯祥麟老人,每天上午9點准時到辦公室上班,繼續為發展我國的石化和石油事業做貢獻……他們壯心不已的事跡,激勵、感召著後來人。
「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老人見多識廣,經歷多,是一部活的人生教科書。走近老人,只要能夠靜下心來聆聽老人,讀懂老人,常常會有醍醐灌頂之感。許多年輕人常有這樣的感慨,在自己每每遭遇挫折和失敗時,聽聽老人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心裡會踏實許多,寧靜許多。常與老人相處,他們健康樂觀的心態,崇尚節儉的美德,高度負責的精神,表裡如一的品質,超然脫俗的情操,堅忍不拔的意志,更會使我們獲益匪淺。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人們進入高齡後,生理機能減退,軀體疾病增多,容易出現孤獨、憂慮和抑鬱等問題,對他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作為晚輩,我們不能因為太忙而擠占陪伴老人的時間,應該常到老人那兒多走走、多看看、多聊聊,幫助他們緩解病痛、排解郁悶、怡悅心情。每一個家庭,都應該給予老人更多的親情、溫暖、體貼和照顧,不僅要搞好物質服務,更要重視精神慰藉。就社會而言,應該關注老人的新需求,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為他們頤養天年、安度晚年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在現實中,孩子與老人之間總是聚少離多。一位老人對在外工作的孩子常常這樣叮嚀:「電話來密點啊!」這樸素的話語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共同心聲。許多在外工作的兒女,對老人物質給予有餘而精神慰藉不足。或許,應該團聚的日子,我們常常不得不身在異鄉,但我們至少可以給自己的親人多打打電話,以解他們的`思念與牽掛。每個人都存有一份尊老敬老之心,時時記著老人,盡量滿足老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不僅會使親情更濃郁、家庭更和睦,也會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溫馨。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三:重陽節的習俗
一、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二、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三、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四、放紙鷂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
五、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六、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七、敬老愛老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四:重陽節祝福語
1、重陽佳節相聚,親朋好友相聚,情人戀人相聚,你我他相聚,讓我們一起為明天更好而相聚吧!
2、重陽節到了!在這個快樂的節日里!祝願你:事業豐收,薪水豐收,愛情豐收,歡樂永相隨!
3、邀你共品九月九的酒,能賞光嗎?重陽節快樂!
4、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5、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6、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願秋風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輕!
7、秋天的重陽不公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8、九九艷陽天,正是楓葉最艷時,我們結伴去香山看紅葉,一起賞月吧!
9、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
10、祝您福壽康寧,一年到頭常樂,良辰美景無限!九月九咱們一起去登山賞月啊!
11、我想和你共度重陽節,我已備好了菊花酒、重陽糕,就等著你來了。
12、九日登高望,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如此美的景色,我們也不要錯過,九月九,一起登高賞景如何?
13、走!我們一起去賞菊吧!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祝你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14、秋風徐徐,重陽九九,做上一桌好菜,借著醇香的菊酒,等你與我分享!
15、黃菊綺風村酒醇,紫門臨水稻花香!天高氣爽,人壽花香!
16、重陽節:我國古代以「六」 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你知道嗎?重陽節快樂!
17、藉此佳節之際我感謝你,你的笑顏似燦爛的陽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你給予我的安慰和鼓勵支持我度過一切艱苦。祝你重陽節快樂!
18、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間滄桑越流越淡。重陽佳節,何不把酒言歡共話巴山夜雨?
19、與你相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想你在初冬漫漫的聖誕,吻你在青草已綠的春天,只想輕輕的問你---重陽給我一次美好的約會,好嗎?
20、對你的思念像裊裊的輕煙不絕如縷,對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隨一生一世,秋高氣爽的重陽,何不一起出去登山賞菊?
21、重陽重陽萬事不難,在這個和平幸福的年代裡,祝你們全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22、老不必嘆,更不必諱;花有開有謝,樹有榮有枯。祝重陽節快樂!
23、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24、古楓吐艷,晚菊傲霜。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祝你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25、三三令節春時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願秋風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輕!
26、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我想和你共度重陽節,我已備好了菊花酒、重陽糕,就等著你來了。
27、世上若有諍友,那就是如你對我那樣關懷的朋友。願你擁有無窮無盡的幸福與歡樂?愕納?鈑澇睹籃茫?業鬧坑?祝重陽節快樂!
28、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於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
29、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們都蓄有長胡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重陽節快樂!
30、一個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天才,就是能將一片赤子之心帶入老境的人。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五:重陽節的對聯藝術
東籬開壽菊;
南陌獻嘉禾。
上聯點化了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
有人來送酒;
容我去題糕。
上聯是關於陶淵明的典故。陶氏九月九日無酒可飲,對菊遣懷時,見一白衣人翩然而至,乃王弘來送酒,遂把盞痛飲。下聯是關於劉禹錫的典故。劉氏作《九日》詩,本想用「糕」字,由於五經之中並無此字,遂罷而不作。宋人宋祁曾作詩嘲之,其中有句雲:「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另外,「糕」與「高」諧音,「題高」也可指重陽節登高賦詩之意。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六: 重陽節氣象諺語
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京)
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蘇)
重陽無雨一冬晴(蘇、浙、鄂等)
重陽無雨,九月無霜(皖)
重陽無雨,冬至多雨(湘)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重陽有雨,下年雨缺(陝)
過了重陽節,一怕霜來二怕雪(鄂)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七:重陽節詩句
1、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若吟。一杯今日醉,萬里故園心。水館紅蘭合,山城紫菊深。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婺州水館重陽日作》唐韋庄
2、野人多病門長掩,荒圃重陽菊自開。愁里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元瑜正及從軍樂,甯戚誰憐叩角哀。紅旆紛紛碧江暮,知君醉下望鄉台。——《陽日寄浙東諸從事》唐李郢
3、檐前白日應可惜,籬下黃花為誰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錢始沽酒。蘇秦憔悴人多厭,蔡澤棲遲世看丑。縱使登高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九日酬顏少府》唐高適
4、尋詩繞遍一籬花,落葉聲中日易斜。憶得高堂臨別語,授衣時節望還家。——《九日》清萬夔輔
5、蕭颯秋聲樓上聞,霜風漠漠起陰雲。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風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憶舊山何日見,並將愁淚共紛紛。——《九日北樓宴集》唐權德輿
6、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客中九日》明王翃
7、西風吹日弄晴陰,酒罷三巡湖海深。岳陽樓上登高節,不負南來萬里心。——《兩絕句》宋陳與義
8、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九日登山》
9、聞道東籬菊已黃,無因移向酒樽旁。西風忽起野煙暮,落葉亂飛山樹蒼。雁帶寒聲歸渚急,江涵秋水與天長。浮雲遮盡登高眼,不許愁人望故鄉。——《九日登雞鳴山》清韓畕
10、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重陽》南宋文天祥
11、萬里驚飆朔氣深,江城蕭索晝陰陰。誰憐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節佳期阻,金菊寒花滿院香。神女欲來知有意,先令雲雨暗池塘。——《九日遇雨二首》唐薛濤
12、天涯重九。獨對黃花酒。醉拈黃花和淚嗅。憶得去年攜手。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盡黃花。還是黃花時候,去年人在天涯。——《清平樂》宋石孝友
13、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簡》唐白居易
14、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唐李嘉祐
15、玉露霏涼木漸酡,每逢佳節惜年華。青山疊疊多歸夢,白發蕭蕭不在家。觸景漫思千古事,無錢空對一籬花。相知相見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書懷》元王冕
16、雨阻龍山會,雲荒戲馬台。且看黃菊放,休待白衣來。事業書千卷,功名水一杯。登臨聊復爾,吟嘯漫徘徊。——《漫興十八》元王冕
17、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九月九日玄》
18、四時令節惟重九。況此日、逢佳偶。金菊已花杯有酒。瑤池宴罷,一枝斜插,好作淵朋友。翠眉淡淡勻宮柳。比似年時更清瘦。雙綰帶兒新結就。長情恩愛,隨家儉約,素與君同壽。——《青玉案》宋倪翼周
19、誰道他鄉異故鄉。泉江風物似湄湘。釵頭綴糝萸偏紫,杯麵浮金菊倍黃。今共古,幾重陽。休將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隨分,又得掀髯笑一場。——《鷓鴣天》宋郭應祥
20、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沉醉東風》
21、身閑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朝中措》宋范成大
22、少逢重九事豪華,南陌雕鞍擁鈿車。今日蜀州生白發,瓦爐獨試霧中茶。——《九日試霧中僧所贈茶》南宋陸游
23、上客南台至,重陽此會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務簡人同醉,溪閑鳥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嚴維
24、老覺人間歲月遒,愔愔窗戶一燈幽。讀書已廢虛長夜,護塞無共負盛秋。病齒何堪食粱肉,殘軀惟念制衣裘。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秋夜》南宋陸游
25、老懷多感驚佳節,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膾齏中橙尚綠,彩貓糕上菊初黃。幾年虛負登高興,何許重尋落帽狂?淺酌易醒歸薄暮,又成支枕獨焚香。——《壬子九日登山小酌》南宋陸游
26、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時。但憶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賜萸枝。山川信美吾廬遠,天地無情客鬢衰。佳日掩門君莫笑,病來紗帽不禁吹。——《夔州重陽》南宋陸游
27、菊開猶阻雨,蝶意切於人。亦應知暮節,不比惜殘春。——《重陽》唐司空圖
28、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十日即事》
29、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採桑子重陽》
30、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苦遭白發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九日》唐杜甫
31、秋樹風高,可憐憔悴門前柳。白衣去後。閑卻持杯手。一笑相逢,落帽年時友。群知否。南山如舊。人比黃花瘦。——《點絳唇重陽》元李俊明
32、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會諸賓。黃花泛酒依流俗,白發滿頭思古人。岩影晚看雲出岫,湖光遙見客垂綸。風煙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鉉
33、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後,惆悵多於未醉時。——《重陽夜旅懷》唐鄭谷
34、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國秋涼客思哀。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九日巴丘楊公台上宴集》唐張繼
35、破村寥落過重陽,獨自攖寧葺草房。風撦紅蕉仍換葉,雨淋黃菊不成香。野猿偷栗重窺戶,落雁疑人更繞塘。他日若修耆舊傳,為予添取此書堂。——《秋晚自洞庭湖別業寄穆秀才》唐皮日休
36、飄零萬里若為家,一夜西風吹鬢華。只有新詩題甲子,更無故舊對黃花。——《重陽》南宋文天祥
37、年年羞見菊花開,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行雲永絕襄王夢,野水偏傷宋玉懷。絲管闌珊歸客盡,黃昏獨自詠詩回。——《九日》唐李群玉
38、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39、門底秋苔嫩似藍,此中消息興何堪。亂離偷過九月九,頭尾算來三十三。雲影半晴開夢澤,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風飛向南。——《庚午歲九日作》唐齊己
40、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重陽席上賦》
41、滿庭黃菊籬邊拆,兩朵芙蓉鏡里開。落帽台前風雨阻,不知何處醉金杯。——《重陽阻雨》唐魚玄機
42、滿城風雨近重陽,城腳誰家菊自黃。又是江南離別處,煙寒吹雁不成行。——《有九日道中凄然憶潘邠老句》宋方岳
43、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九日》
44、老去登臨興未刪,便乘小艇放溪灣。高原水淺苗初出,密樹霜濃葉漸斑。——《九日放舟山塘》清施何牧
45、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雨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九日藍田崔氏庄》唐杜甫
46、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九日登高》
47、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九日》唐王勃
48、九日無歡可得追,飄然隨意歷山陂。蔣陵西井風煙慘,也有黃花一兩枝。——《九日》北宋王安石
49、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唐皎然
50、槿墜蓬疏池館清,日光風緒淡無情。鱸魚斫鱠輸張翰,橘樹呼奴羨李衡。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黃花催促重陽近,何處登高望二京。——《漂泊》唐鄭谷
51、今日陶家野興偏,東籬黃菊映秋田。浮雲暝鳥飛將盡,始達青山新月前。——《九日田舍》唐錢起
52、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台南望處,掩淚對雙魚。——《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唐白行簡
5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54、黃菊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九日》唐楊衡
55、紅葉黃花秋景寬,醉吟朝夕在樊川。卻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對榻眠。別畫長懷吳寺壁,宜茶偏賞霅溪泉。歸來童稚爭相笑,何事無人與酒船。——《重陽日訪元秀上人》唐司空圖
56、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唐崔曙
57、寒食吊之推,端陽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澤。——《九日雜詠》清趙與楩
58、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九日齊山登》
59、鳳去台空,庭葉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幾番風雨,幾番重九。列岫迢迢供遠目,晴空盪盪容長袖。把中年、懷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應瘦。時易失,歡難久。到於今惟有,黃花依舊。歲晚凄其諸葛恨,乾坤只可淵明酒。憶坡頭、老菊晚香寒,空搔首。——《滿江紅》宋陳紀
60、風雨吳江冷,雲天故國賒。扶頭呼白酒,揩眼認黃花。客夢蛩聲歇,邊心雁字斜。明年又何處,高樹莫啼鴉。——《九日家中》宋陳與義
;㈡ 重陽節敬老愛老的作文
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 ,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古時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登高山、佩茱萸(zhū yú )、飲菊花酒 ,以求長壽。而在今天,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是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關愛老人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維護老人,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重要。
我們是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呵護下長大的,是他們不怕苦累地在關心我們的一切:每天早晨,為我們准備豐盛的早餐;每天下午,准時地來接我們放學;半夜裡,一次次地起床為我們蓋被子;冬天裡,為我們灌好暖暖的熱水袋……在今天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里,我想在庄嚴的國旗下向大家發出倡議:
1.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
2.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吃;
3.幫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給他們捶捶背。
4.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親愛的同學們,期中考試就要到了,我們能夠做的,便是用心復習,認真考試,用滿意得分數換取長輩們那滄桑的臉上欣慰的笑容。
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師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平平安安!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㈢ 重陽節作文500字 好一點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媽媽拎著補品,帶著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著對我說「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說寫什麼?」我一聽,頭立刻低了下去,抿著嘴笑著,什麼也沒說,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了。媽媽無可奈何地說「這丫頭就是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麼,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了,還買這么多東西多浪費錢啊!」
中午婆婆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飯後,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了超市,我買了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了,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麼用?」
「送給你啊。」
「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鑽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後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後我又在上面寫下了自己創作的小詩:
做好後,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幹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開後,開心地讀了起來。讀完後,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化,連聲誇獎:「苗苗真能幹,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了。」聽了婆婆的誇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裡卻美滋滋的。
㈣ 重陽節愛國主義名篇佳作
愛國(詩)抄
(一)
人無家之襲國,亦無國之家
國,乃立足之根本,
家,乃乘涼之場所。
國家一詞,來源於此。
人不為家,何以為國?
人不為國,何以為家?
家,國生生相惜,相互依存,
舍其一,則唇亡齒寒!
愛國,亦為愛家,亦為愛人民。
古有屈原投江為報國:
一片江海,一葉扁舟
一方肝膽,一身報國
一樹春風,一曲離愁
一縷青絲,一簾幽夢
一紙離騷,一腔熱血
一傅眾咻,一座墳頭。
人已逝,愛國情仍尚在
流傳百世顯有名!
此情融於血,融於生命
此乃華夏之神,華夏之意:
欺我,犯我,忍則過
辱國,罵國,拳腳加
走過,留名一句:
凡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雖強必征,雖弱必欺!
(二)
今蠻人下江,意在魚島,
一隅之島,怎欺大國?
夷人相助,布局深算,
泱泱華夏,怎能入謀!
蠻人慾來,戚軍何在?
夷人深算,諸葛何求?
華夏,可辱?可欺?
斷,斷,斷,將斷!
怒,怒,怒,怎辦?
意欲開戰?
寧可大陸不長草,
也要收復釣魚島。
民心所向,
劍鋒所指!
國民之國,家人之家
公愜之所,共眠之榻,
怎能忍痛贈魚島!
㈤ 重陽節美篇結束語
結束語如下:
男:每一次生命的輪回都是一個花開花落的過程,花開的時候盡情的綻放,花謝的時候才會有一地的繽紛。
女: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讓我們共祝天下的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男:伴著鮮紅如楓的夕陽,品味著秋的內涵,走進秋天如詩如畫的夢境,一幅幅綺麗的風景在記憶深處定格;
女:秋風乍起,惜秋之人,牽手徜徉夢中的小徑。秋聲秋語彈撥著生命的琴弦。
男: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送給今晚的演職人員,你們精彩的演出為我們帶來了藝術的享受。
女:再一次祝福天下的老人,祝你們節日快樂。朋友們再見。
(5)重陽節美篇初一擴展閱讀
重陽節民俗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㈥ 初中重陽節作文
重陽寄情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里已經有多條簡訊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菊花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簡訊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是M一貫的搞笑風格。「有人牽掛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願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雖然這些簡訊大多並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後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凄冷驅散了。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㈦ 重陽節的起源來歷是什麼,有哪些風俗習慣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來歷和由來 有哪些風俗活動
1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由此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的雛形。
縱觀整個重陽節的發展歷史,慶祝重陽節的活動最開始只是宮廷或者是官方的慶祝活動。直到唐朝,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的節日之後,宮廷和民間開始一同慶祝,在節日期間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宋朝的重陽節最為熱鬧,《武林舊事》一書中詳細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便第二天隆重玩樂一番。明清時期則是沿襲了傳統,並且從農歷九月初一就開始吃花糕慶祝,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帝王還要登高攬勝。
2重陽節風俗活動
賞菊、飲菊花酒
起源於晉代陶淵明,後人效仿,遂有重陽賞菊飲宴之俗,北宋時,重陽賞菊之風盛行。
登高望遠
重陽節又名「登高節」,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氣爽之時,適合登高望遠,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茴香料植物,香味濃,有驅寒、止痛、驅蟲等功效。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帶在身上或插於發髻。
吃重陽糕
也叫食蓬餌,餌,即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而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象徵著用吃糕來代替登高。現在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歸寧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即凡有出嫁女兒的人家,都備名酒、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稱之為「歸寧」。
㈧ 九月九曰憶山東兄弟的關於重陽節的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內高處,遍插茱萸容少一人。
詩中反映出重陽節習俗是登高,插茱萸。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大家一般會有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㈨ 24節氣的美篇
關於24節氣的美篇
關於24節氣的美篇,24節氣是農耕時期人們勞動智慧的結晶,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對於24節氣的相關的知識知道的太少了,年輕人基本都不太清楚,下面是關於24節氣的美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
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發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
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那些還在冬眠狀態蟄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蟲走獸們都驚醒過來,它們聽令而努力生長壯大。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春分,中國人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對北半球的很多人來說,春分意味著真正的春天。
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機盎然的時候,人的心情也會舒展起來。此時掃墓祭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
古代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說,民間的解釋是倉頡造字不要上天的獎勵,只求老天讓人民五穀豐登,故天雨穀粒,給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
中國先民對夏的理解是一個空間意義,夏字的本義是「面向南方」。古人觀念以南為生,以北為死;以南為陽,以北為陰;以南為前,以北為後。即正南方是中國人的基準方向。
對先民來說,在小滿節氣里迎來「麥秋至」有重大的意義。品嘗到新麥意味著身體獲得了新一年的能量,得到了新生之加持。
芒種節氣催生了一種農民身份,麥客,即流動的替別人割麥子的人。他們像候鳥一樣遷徙遊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麥客走到自家門前,自家的麥子也熟了。
在東西方文明的歷史上,夏至都是最早確定的時間或節氣之一。對熱的感受方面,東西方人是一致的,人們觀察到,夏天熱得狗都吐出了舌頭,三伏天的英文即是「dog days」。
夏至之後的幾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稱為「暑」。暑字,從日者聲。日者,此時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日者,都是為太陽照耀的人。
大暑一般是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桑拿」天。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極為盛大。
「秋」字由禾與火組成,表示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著禾穀開始成熟,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雲彩疏散自如,不像夏天的濃雲成塊,民間因此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即「出遊迎秋」。
因為白露節氣,有人以為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我們今天已經很難理解秋白是來源於白露,還是白露得名於秋之色白。
古典中國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意味著隱居、避讓,意味著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寒露時節中,有一個節日,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九」在易經中是陽數,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所以又稱「重陽」或者「重九」。
霜降日有一種鮮為人知的風俗。在這一天,各地的教場演武廳例有隆重的收兵儀式。按古俗,每年立春為開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
冬的本義是終結,是先民系繩記事的繩結。會針線活兒的人在線兩端都打上結,即是冬的形象。但它後來借用,指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
小雪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天空中的降雨也變成了雪花。
人類在大雪面前變成了風雅之士,無數人的手和心靈感受過大雪。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
調時定時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的本領。立人身為尺度,立竿見影,每次最長的日子即是夏至,最短的日子即是冬至。
小寒是春天前的嚴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艱難的,也是躁動不已的。慾望、力量、才華、正義在這里屯聚,終有噴薄而出的時候。
在大寒的日子,天地間經歷了漫長的封凍,有心人已經聽見了震動的消息。無論天上的雷震、地震、社會【動盪】,都在釋放大量能量的同時,給予時空新生的機會。
立春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東風一吹,春意就破土而出了,這時的陽氣是「嫩陽」,乍暖還寒時候,吃一些新鮮的野味,感受春天的氣息,謂之「咬春」。據說「咬春」以後,整個春天都不會犯困。
雨水
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雨水之日,水獺祭魚;又五日,鴻雁北飛;又五日,草木萌動。雖春風拂面,尚需「春捂」護陽,莫要天氣稍暖就急於脫冬服。此時的韭菜,水靈鮮嫩,如同春天雨水的味道,吃了不會燒心,最是補人。
驚蟄
大地回春,雨水漸多,春雷始鳴,蟄伏於地下的百蟲驚醒而出。驚蟄之時,桃始華;又五日,黃鸝鳴;又五日,鷹化為鳩。民間有「驚蟄吃梨,一年不咳」的說法,此時北方多風且乾燥,梨微寒且甘潤,可生津清熱、潤肺燥、養脾氣。
春分
仲春之月,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之時,燕子來;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閃電乃出。鶯飛草長,青梅如豆柳如眉,正是食野蔬的時節,春風一吹就要往田裡跑,挖回來的薺菜通體綠嫩,拌餡做餃子是最應景的美味。
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明凈,天清地明,故名。清明之時,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鵪;又五日,虹始見。氣清景明,梨花堆雪杏花盛,宜踏青游賞,盡興方歸。此時艾草絨綠,做糕做團,草香與米香交融,清淡悠長,最是爽口。
穀雨
春暮,土膏脈動,穀物得雨而生也。穀雨之時,浮萍始生;又五日,嗚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魚翻浮萍,花荼蘼,草木成蔭。茶煎穀雨春,此時採制的綠茶正是香氣宜人,清甜綿和,閑來飲一杯,清潤生津,妙不可言。
立夏
一夜薰風帶暑來,萬物至此皆已長大。立夏之時,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奼紫嫣紅開過,綠柳千垂,桃葉蓁蓁,小荷才露尖尖角。此時的櫻桃最甜,青梅酸得令人垂涎,尚未熟透的青麥,烤熟了吃,分外清香。
小滿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之時,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子小熟,枇杷黃似橘,薔薇滿架一院香。此時的枇杷甘美豐盈,一剝開,種籽光潤,漿汁飽脹,只輕拈入口,便齒頰盈香,生津止渴。
芒種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芒種之時,螳螂生;又五日,伯勞鳴;又五日,反舌無聲。風吹麥浪,千里沃野彌漫麥香,入夜聽取蛙聲一片。身心慵懶時,若飲一碗酸梅湯,或者小酌一盞梅子酒,利濕提神,無疑是最當令的美味了。
夏至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之時,鹿角解;又五日,蟬始鳴;又五日,半夏生。春爭日,夏爭時,綠樹陰濃夏日長。剛打下的麥子新磨的面,口感筋道,一碗「夏至面」下肚,無疑是對一季辛勤勞作最好的寬慰。
小暑
暑,熱也,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宇;又五日,鷹始鷙。素白茉莉凝香,閑聽芭蕉雨,尋蔭賞荷池,輕搖蒲扇納微涼。食鮮藕,嘗新米,晨起剝蓮子,熬一鍋清香米粥,啜一碗,驅熱滌煩,安神清心。
大暑
暑,熱也,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紫薇花開,似錦如霞。上蒸下煮,何以銷煩暑?尋一方小院,熬一碗冬瓜茶,葡萄架下一張藤椅,擇一本好書,靜讀,無他,心中徐徐清風來。
1、立春
萬物復甦,耕耘播種,啼鶯舞燕,綠芽萌動,蟄蟲始振陽氣生。
2、雨水
瀟瀟細雨天漸暖,雨水紛紛送肥忙。
3、驚蟄
春雷響,萬物長,一聲霹靂醒蛇蟲,天氣回暖雨水降。
4、春分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依依拂心田,白天黑夜兩均分,春意融融燕子歸。
5、清明
細雨紛紛,春茶正香,掃墓祭祖,春遊踏青,植樹造林,楊柳長青。
6、穀雨
雨生百穀,穀雨斷霜,祈福消災祭倉頡。
7、立夏
螻蟈鳴,蚯蚓出,田埂野菜日日長。
8、小滿
鳥銜櫻紅笑插秧,壟頭麥穗始灌漿。
9、芒種
芒種時節樣樣忙,鳥兒魚兒把歌唱,梅雨瀟瀟漲池塘。
10、夏至
鹿角脫落,蟬鳴不休,江南梅雨連綿,池荷錦鯉暢游。
11、小暑
炎熱溫風至,雪糕解暑涼,行人外出皆遮傘,開胃靠餃子解饞。
12、大暑
高溫酷熱三伏天,懶搖風扇納清涼,池塘嬉戲避炎熱,西瓜味美正甘甜。
13、立秋
暑去涼來,落葉知秋,寒蟬凄切禾穀成熟。
14、處暑
秋雨寒涼,禾穀滿倉,秋高氣爽,人間雷降。
15、白露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鴻雁歸,正值柑橘肥美時。
16、秋分
秋分祭月,晝夜均長,水涸田龜裂,桂子飄香。
17、寒露
裊裊涼風,飲菊煮酒,夜色涼如水,草木梧桐黃。
18、霜降
天氣漸冷,露水凝霜,紅柿甘甜綿軟,楓葉如火似錦。
19、立冬
江水初凝,冬雷震震,萬物收藏,歸避寒冷。
20、小雪
太行初飄雪,千山鳥飛絕,農戶忙貯菜,蓄以御冬寒。
21、大雪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凍,臘肉熏香。
22、冬至
暴雪低溫,萬旅不商,南火鍋北餃子,臘梅競開放。
23、小寒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幽闔大雪紅爐暖。
24、大寒
雨雪紛飛,臘八飄香,炮竹聲聲,年味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