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作品圖片

重陽節作品圖片

發布時間:2020-12-08 05:11:35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誰的作品

九月九日憶山抄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書法古詩作品的顏體是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3. 求圖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隸書作品

《九月九日憶抄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王維是早熟的詩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十五歲開始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廣泛為人們傳誦。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你去這里看圖片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51bb01000clq.html

4. 重陽節最早出現在哪個文學作品中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5.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的作品鑒賞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為黃庭堅貶謫黔州期間的作品。該詞主要通過重陽即事,寫出了黃庭堅在窮困險惡的處境中,不向命運屈服的博大胸懷,抒發了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樂觀奮發精神。
上片首二句寫黔中氣候,以明貶謫環境之惡劣,前兩句起調低沉,起篇為抑。黔中秋來陰雨連綿,遍地是水,人終日只能困居室內,不好外出活動。不說苦雨,而通過「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乘船」而風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戶的意思,又影射著環境的險惡。聯系「萬里」二字,又有去國懷鄉之感。下三句是一揚,寫重陽放晴,登高痛飲。說重陽天霽,用「及至」、「也」二虛詞呼應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適逢佳節,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門關外蜀江前」回應「萬里黔中」,點明歡度重陽的地點。「鬼門關」這里是用其險峻來反襯一種忘懷得失的胸襟,頗有幾分傲兀之氣。
下片三句承上意寫重陽賞菊。古人重陽節有簪菊的風俗,但老翁頭上插花卻不合時宜,即所謂「幾人黃菊上華顛」。作者借這種不入俗眼的舉止,寫出一種不服老的氣概。「君看」、「莫笑」雲雲,全是自負口吻。這比前寫縱飲就更進一層,詞情再揚,此為二揚。最後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說自己重陽節不但照例飲酒賞菊,還要騎馬射箭,吟詩填詞,其氣概直追古時的風流人物,更將豪邁氣概表現到極致,此為三揚。此處巧用晉詩人謝瞻、謝靈運戲馬台賦詩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詞出於郭璞《遊仙詩》「右拍洪崖肩」,即追蹤的意思。下片從「莫笑老翁猶氣岸」到「風流猶拍古人肩」彼此呼應,一氣呵成,將豪邁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全詞結構一抑三揚,筆力豪邁,抒發了作者雖被貶黔州、身居惡劣環境,卻窮且益堅、老當益壯,不屈於命運的擺布的樂觀精神和博大胸懷。 王十朋《東坡詩集注》:戲馬台在徐州彭城縣,項羽所築。宋武建第舍,重九日,引賓客登台賦詩。
周嘯天:此詞為作者貶謫黔州期間的作品,寫出他在險惡的處境中,不向命運屈服的博大胸懷和樂觀奮發的精神。

6.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一句是什麼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一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此句出自詩人王維的《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屬: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

7. 介紹一下與重陽節相關的文學作品

《邊城》,沈從文的湘西小城......

8. 與春節有關的習俗

9.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的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秋日野遊,遣興自娛的令詞。晏殊一生仕途坦盪,性情散淡,過著「未嘗一日不宴歡」的生活。為官之餘,歌飲郊遊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里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裡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緻,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氣。中國古代有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是中國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詞人直言重陽,為後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後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艷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游興,躍然紙上。上片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前秋日登高所見景緻,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凈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於浮淺。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畫卷舒展於天地之間,寫景氣勢恢宏,意境曠達間流露著淡淡的憂傷,並使上片中秋色如畫的靜物描寫進一步成為動態描寫,語言生動秀潔,精煉渾成。至於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則是觸景而發。極目高遠,盡見天地之間藍天白雲,秋離氣爽。恰此時望見大雁天邊而來。鴻雁傳情之說古亦有之,詞人由此聯想起遠方疏親密友,引起對遠方親友的懷戀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詞豐厚的鋪墊之上,聊以「無限思量」敘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絕,蓄意綿綿,情溢詞外。詞的下片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詞的內涵。
這首詞全篇以寫景為主,通過對重陽節時登高所見的描寫,表達詞人怡然自得的雅興和由重陽節而引起的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的傷感卻是在隱約之間的。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殊詞溫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為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作品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適合送給父母的智能手機有哪些 瀏覽:274
上海返滬知青增加養老金 瀏覽:149
父母不撫養殘疾兒子怎麼辦 瀏覽:800
80歲老人過世算高壽嗎 瀏覽:286
北京農民戶籍退休金 瀏覽:34
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偏方 瀏覽:993
工傷十級退休年齡 瀏覽:489
男方父母第一次來家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766
長壽喝多少酒最好 瀏覽:782
養生壺里的茶葉放多少水 瀏覽:250
車禍死亡死者父母80歲應賠多少 瀏覽:931
80歲的老人吃止痛葯 瀏覽:204
海南養生堂的天然維E多少錢 瀏覽:459
老人家額溫38度 瀏覽:431
父母沉迷保險怎麼買 瀏覽:256
中醫養生保健師考什麼 瀏覽:395
老年痴呆症的子女均由監護權嗎 瀏覽:366
70一80歲的老太油畫 瀏覽:722
購買什麼資產適合養老 瀏覽:708
機關事業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892